首页 / 正文

卷九 立命篇

文中子曰:“命之立也,其称人事乎?故君子畏之。无远近高深而不应也,无洪纤曲直而不当也。故归之于天。《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魏徵曰:“《书》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诗》云:不戢不难,受福不那。彼交匪傲,万福来求。其是之谓乎?”子曰:“征其能自取矣。”董常曰:“自取者其称人邪?”子曰:“诚哉!惟人所召。”

贾琼进曰:“敢问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何谓也?”子曰:“召之在前,命之在后,斯自取也。庸非命乎?噫!吾未如之何也已矣。”琼拜而出,谓程元曰:“吾今而后知元命可作,多福可求矣。”程元曰:“敬佩玉音,服之无斁。”

文中子曰:“度德而师,易子而教,今亡矣。”

子曰:“不以伊尹、周公之道康其国,非大臣也。不以霍光、诸葛亮之心事其君者,皆具臣也。”

董常叹曰:“善乎,颜子之心也!三月不违仁矣。”子闻之曰:“仁亦不远,姑虑而行之,尔无苟羡焉。惟精惟一,诞先登于岸。”常出曰:“虑不及精,思不及睿,焉能无咎?焉能不违?”

繁师玄闻董常贤,问贾琼以齿。琼曰:“始冠矣。”师玄曰:“吁!其幼达也。”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门人有问姚义:“孔庭之法,曰《诗》曰《礼》,不及四经,何也?”姚义曰:“尝闻诸夫子矣:《春秋》断物,志定而后及也;《乐》以和,德全而后及也;《书》以制法,从事而后及也;《易》以穷理,知命而后及也。故不学《春秋》,无以主断;不学《乐》,无以知和;不学《书》,无以议制;不学《易》,无以通理。四者非具体不能及,故圣人后之,岂养蒙之具邪?”或曰:“然则《诗》《礼》何为而先也?”义曰:“夫教之以《诗》,则出辞气,斯远暴慢矣;约之以《礼》,则动容貌,斯立威严矣。度其言,察其志,考其行,辩其德。志定则发之以《春秋》,于是乎断而能变;德全则导之以乐,于是乎和而知节;可从事,则达之以《书》,于是乎可以立制;知命则申之以《易》,于是乎可与尽性。若骤而语《春秋》,则荡志轻义;骤而语《乐》,则喧德败度;骤而语《书》,则狎法;骤而语《易》,则玩神。是以圣人知其必然,故立之以宗,列之以次。先成诸己,然后备诸物;先济乎近,然后形乎远。亶其深乎!亶其深乎!”子闻之曰:“姚子得之矣。”

子曰:“识寡于亮,德轻于才,斯过也已。”

子曰:“治乱,运也,有乘之者,有革之者。穷达,时也,有行之者,有遇之者。吉凶,命也,有作之者,有偶之者。一来一往,各以数至,岂徒云哉?”

辽东之役,天下治船。子曰:“林麓尽矣。帝省其山,其将何辞以对?”

或问《续经》。薛收、姚义告于子。曰:“使贤者非邪,吾将饰诚以请对;愚者非邪,吾独奈之何?”因赋《黍离》之卒章,入谓门人曰:“五交三衅,刘峻亦知言哉!”

房玄龄问:“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可谓忠乎?”子曰:“让矣。”

杜如晦问政。子曰:“推尔诚,举尔类;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夫为政而何有?”如晦出,谓窦威曰:“谠人容其讦,佞人杜其渐,赏罚在其中。吾知乎为政矣。”

文中子曰:“制命不及黄初,志事不及太熙,褒贬不及仁寿。”叔恬曰:“何谓也?”子泫然曰:“仁寿、大业之际,其事忍容言邪?”

贾琼问:“富而教之,何谓也?”子曰:“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是以至治之代,五典潜,五礼措,五服不章。人知饮食,不知盖藏;人知群居,不知爱敬。上如标枝,下如野鹿。何哉?盖上无为,下自足故也。”贾琼曰:“淳漓朴散,其可归乎?”子曰:“人能弘道,苟得其行,如反掌尔。昔舜、禹继轨而天下朴,夏桀承之而天下诈,成汤放桀而天下平,殷纣承之而天下陂,文、武治而幽、厉散,文、景宁而桓、灵失。斯则治乱相易,浇淳有由。兴衰资乎人,得失在乎教。其曰太古不可复,是未知先王之有化也。《诗》《书》《礼》《乐》,复何为哉?”董常闻之,谓贾琼曰:“孔、孟云亡,夫子之道行,则所谓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乎?孰云淳朴不可归哉?”

子曰:“以性制情者鲜矣。我未见处歧路而不迟回者。《易》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窦威曰:“大哉,《易》之尽性也!门人孰至焉?”子曰:“董常近之。”或问:“威与常也,何如?”子曰:“不知。”

子曰:“《大雅》或几于道,盖隐者也。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或问陶元亮。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传》,则几于闭关矣。”

子曰:“和大怨者必有余怨,忘大乐者必有余乐,天之道也。”

子曰:“气为上,形为下,识都其中,而三才备矣。气为鬼,其天乎?识为神,其人乎?吾得之理性焉。”

薛收曰:“敢问天神人鬼,何谓也?周公其达乎?”子曰:“大哉,周公!远则冥诸心也。心者非他也,穷理者也。故悉本于天。推神于天,盖尊而远之也。故以祀礼接焉。近则求诸己也。己者非他也,尽性者也。卒归之人。推鬼于人,盖引而敬之也。故以飨礼接焉。古者观盥而不荐,思过半矣。”薛收曰:“敢问地祇。”子曰:“至哉!百物生焉,万类形焉。示之以民,斯其义也。形也者,非他也,骨肉之谓也。故以祭礼接焉。”收曰:“三者何先?”子曰:“三才不相离也。措之事业,则有主焉。圜丘尚祀,观神道也;方泽贵祭,察物类也;宗庙用飨,怀精气也。”收曰:“敢问三才之蕴。”子曰:“至哉乎问!夫天者,统元气焉,非止荡荡苍苍之谓也;地者,统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谓也;人者,统元识焉,非止圆首方足之谓也。乾坤之蕴,汝思之乎?”于是收退而学《易》。

子曰:“射以观德,今亡矣。古人贵仁义,贱勇力。”

子曰:“弃德背义,而患人之不已亲;好疑尚诈,而患人之不已信;则有之矣。”

子曰:“君子服人之心,不服人之言;服人之言,不服人之身。服人之身,力加之也。君子以义,小人以力。难矣夫!”

子曰:“太熙之后,天子所存者号尔。乌乎!索化列之以政,则蕃君比之矣。《元经》何以不兴乎?”

房玄龄谓薛收曰:“道之不行也必矣,夫子何营营乎?”薛收曰:“子非夫子之徒欤?天子失道,则诸侯修之;诸侯失道,则大夫修之;大夫失道,则士修之;士失道,则庶人修之。修之之道,从师无常,诲而不倦,穷而不滥,死而后已。得时则行,失时则蟠。此先王之道所以续而不坠也,古者谓之继时。《诗》不云乎: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如之何以不行而废也?”玄龄惕然谢曰:“其行也如是之远乎?”

猜你喜欢
  外篇任贤第八·汪晫
  卷之一·佚名
  ●劉序·多隆阿
  卷一四九·邱濬
  大学衍义卷四十·真德秀
  目録·黄仲炎
  卷十二·史浩
  卷十一·季本
  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韩非
  卷一·僧伽斯那
  大乘掌珍論科文·欧阳竟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七·智旭
  缅甸面面观序·太虚
  唯识诸家会异图·太虚
  贤劫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杨慎

      ○蚌盘  “金翠丝簧略不舒,蚌盘清宴意何如。岂知三阁繁华主,解为君王妙破除。”孙元晏有咏史百首,胡曾汪遵之比也,惟此一首,差强人意。  ○桃花诗  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命题既同,体制复一

  • 卷十一·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一许景先若耶春意越水正逶迤,艳阳三月时。中有婵娟子,含怨望佳期。鲜肤润玉泽,微眄动蛾眉。解佩遗中浦,折芳怀所思。彩色岂不重,(坏去土改王)艳难久滋。一歌江南曲,再使妾心悲。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七。

  • 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将军力拔采石·蔡东藩

      却说孙德崖喝令左右,来杀元璋,元璋身旁只一吴桢,双手不敌四拳,任你力大无穷,怎能敌得住众人?他却情急智生,仗着剑来奔德崖,德崖不是吴桢敌手,猛被抓住,充作护盾,抵挡众兵,惊得德崖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忙道“不、句不要如此!”吴

  • 卷第一百四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梁纪三〔起着雍困敦(戊子),尽阏逢敦牂(甲午),凡七

  • 评鉴阐要卷七·乾隆

    五季梁刘守文讨刘守光守光战败守文立阵前谓众勿杀吾弟守光将元行钦直前擒之目兄讨幽父之弟即诛之亦不为过乃对众泣谓勿杀此与宋襄不擒二毛同一迂庸卒以自取败亡所谓可笑可鄙者耳蜀徐贤妃讽张格等请立宗衍为太子蜀主虑

  • 十国春秋卷五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汉二殇帝本纪殇帝【五国故事作第二主】名玢髙祖第三子也初名度封賔王已改封秦王母赵昭仪素无宠是时度兄耀枢图皆先死度以次当嗣立而髙帝以度不已隂与王翷谋欲出度及其弟熈于邕容二州逾

  • 宋礼传·张廷玉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被提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后降为户部主事。建文初年,受推荐授予陕西按察佥事,又因犯过失降为刑部员外郎。成祖即位后,命他代理礼部事务。宋礼以敏捷干练被升为礼部侍郎。永乐二年

  •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376)·司马光

    晋纪二十六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 [1]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

  • 卷三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三十雍正三年三月上谕二十三道初三日谕大将军年羮尧尔欲令康济鼐驻劄西藏所议虽是但康济鼐居住阿里克地方亦甚属紧要不知康济鼐情愿与否且与阿尔布巴隆布奈等彼此能和睦与否亦未深知

  • 卷八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卷万寿盛典初集卷八十歌颂二十【词臣十二】万寿诗【七言排律三十韵】翰  林 院  编 修【臣】须 洲万年历数膺仁寿一统车书会荡平巩固金瓯鳌极正调和玉烛泰阶明乾施广大同元始坤载含宏合利贞皥皥王

  •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第十八·晏婴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

  • 卷三十·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三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夏官司马第四政官节音义行司马户刚切行行列也【脱司马二字也误反】疏舆众至于此○今复增置三行【今误令】凡制节注既儆既戒【儆诗作敬笺敬之言警也】音义儆本

  • 第十六部分·毛公

    大雅 荡之什《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传】上帝,以托君王也。辟,君也。【笺】荡荡,法度废坏之貌。厉王乃以此居人上,为天下之君。言其无可则象之甚。疾威

  • 卷五十九·道世

    △宿障部第五(略引十缘)孙陀利谤佛缘第一奢弥跋谤佛缘第二佛患头痛缘第三佛患骨节烦疼缘第四佛患背痛缘第五佛被木枪刺脚缘第六佛被提婆达多掷石出血缘第七佛被婆罗门女旃沙舞杅谤佛缘第八佛食马麦缘第九佛经苦行缘第十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二·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阿耆尼国终羯若鞠阇国从此西行至阿耆尼国阿父师泉。泉在道南沙崖。崖高数丈。水自半而出。相传云。旧有商侣数百在涂水尽。至此困乏不知所为。时众中有一僧。不裹行资依众乞活。众议曰。是僧事

  • 人生问题之解决·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帝国大学青年会讲──今天讲的题目,是“人生问题之解决”。从来人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约有十种,现在就将这十种方法,依次说来:第一种、就是不成问题不须解决之人生:这一种人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糊

  • 朱门·林语堂

    长篇小说。林语堂。1953年美国出版英文本,1976年台湾远景出版中译本。该书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三,但故事与前两部没有联系。小说写三十年代初期西安一个记者与女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西安学生举行声援“一·二八”抗

  • 孟子·孟子

    文集。战国孟轲及其弟子撰。十四卷。轲字子舆,战国邹邑(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后人子思门人。历游诸国,曾任齐宣王客卿。晚年退居讲学,与弟子著书。《孟子》所录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思想学说、个性修养。基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