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巨源诗鉴赏

生平简介

(755— ?)字景山。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进士。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第五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杨花落

杨巨源

北斗南回春物老,

红英落尽绿尚早。

韶风澹荡无所依,

偏惜垂杨作春好。

此时可怜杨柳花,

萦盈艳曳满人家。

人家女儿出罗幕,

静扫玉庭待花落。

宝环纤手捧更飞,

翠羽轻裾承不著。

历历瑶琴舞态陈,

霏红拂黛怜玉人。

东园桃李芳已歇,

独有杨花娇暮春。

杨巨源诗鉴赏

暮春三月,春色渐褪。面对纷纷扬扬的杨花,诗人们不禁产生种种感触。杨巨源以欢悦心情,描绘出满天杨花的轻盈曼妙的风姿,赋予杨花崭新的形象。

“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北斗星斗柄南指,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开头跳过初春、仲春,直指春暮花稀,逼近题意。“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韶风,和风。当红稀绿少之时,是垂杨弄春之际。诗人移情韶风,以“无所依”、“偏惜”,将和风写得情意绵绵。以物拟人,跌荡有致。诗歌由春暮引出春风,再引到垂杨,却还没有触及杨花,看似开门见山、拍合诗题,却又琵琶半遮,小作掩映。

“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艳曳,美妙地摇曳。前面四句写足春景后,杨花至此才姗姗出现萦盈艳曳四字,写出杨花满天,萦回摇曳,回转飘拂,如在眼前。诗中字面不带风字,而动作却无一不在风中。上承韶风弄花,笔意含蓄空灵。然而只就杨花咏杨花,不免单调枯干。诗中以“满人家”三字引出下文,拓开境界。“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在漫舞的杨花中,美丽的少女静待花落。

人相互映衬,环境优美。“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佩带宝环的少女,以纤纤玉手捧接杨花,杨花却一止又飞。少女以华美衣襟兜承杨花,杨花却回旋不止。诗歌虽然只写少女衣饰、举止,但人物的娇戆欢快、轻松自在神态,杨花的轻盈飘缈,宛在眼前。写形寓神,形神兼备。如果说韶风爱花是初次衬托,那么由拟人而真人,则少女爱花,衬托力量更强,奠定全诗明媚基调。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评:

“儿童捉杨花,无甚情味。美人游戏杨花,风神无限矣。‘宝环纤手’一联,形容尽善。”

少女手捧不得,衣承不著,杨花却来挑逗戏弄少女:“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霏,飞散。杨花在瑶琴前舞态分明,姿势纷呈,仿佛是闻乐起舞。飞过红妆,掠过黛眉,杨花多情,也怜玉人。

由人戏花到花戏人,由少女怜花到花怜少女,情感两相交融,愈为浓烈。诗人以花拟人,怜香惜玉想落天外,顿开新境,然而写杨花之神又不离杨花体轻飞散本色,立足实境,求虚于实。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结尾再以桃李消歇,反衬杨花。一个“娇”字,再次以花拟人,遣辞传神。没有上文少女戏花,“娇”字意境就不复存在,没有花戏少女“娇”字神态就无从说起。一结贯通全篇,风神摇曳。通篇至此流走轻灵,一气呵成。

历来咏唱杨花之作,由于春色难留、芳菲凋谢,情怀不免感伤,大都慨叹其飘泊零落。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石《绝句》曰:“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杨巨源却开掘暮春杨花漫天飘舞的美姿,抒发美好情怀,人取我弃,立意新颖,表现出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

为了突出杨花可爱,诗中进行层层衬托,以“红英落尽绿尚早”反衬,以韶风拟人正衬,以少女戏花再次正衬后,又以“东园桃李芳已歇”再次反衬,主宾配合,笔致多变。

全诗语言丽词迭出,单韵流转,呈现出斑斓多姿之态,亦表现出诗人明朗愉悦之情。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

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

杨巨源诗鉴赏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从诗意看,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低垂着象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 。此情此景,俨然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谓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意思是说:只有您如春风殷勤吹拂折柳那样,带着深沉真挚的感情来为我送行。只有您对我这个远行人“最相惜”呀!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正如宋谢枋得评此诗时所说:“杨柳已折,生意何在,春风披拂如有殷勤爱惜之心焉,此无情似有情也。”这种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于我国古典诗歌中,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

“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我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两句之所以耐人寻味,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诗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从诗的第三句看,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

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扯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

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两句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堪称佳篇。

猜你喜欢
  刘仙伦·唐圭璋
  第一出 幻因·李渔
  第廿三折 吊墓·李玉
  第一折·李文蔚
  甲集第六·钱谦益
  卷十一·白居易
  卷371 ·佚名
  卷209 ·佚名
  卷117 ·佚名
  巻十七·邵浩
  巻八·邵浩
  卷五十七·曹学佺
  提要·方回
  卷四十八·徐倬
  歌·徐志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齐己

    【臣】等谨案白莲集十巻唐释齐已撰齐已益阳人自号衡岳沙门宋人注杜甫已上人茅斋诗谓齐已与甫同时其谬不待辨旧本题为梁人亦悮考齐已尝依髙季兴为龙兴寺僧正季兴虽尝受梁官然齐已为僧正时当龙徳元年辛已在唐庄宗入洛之

  • 卷四十二·徐世昌

    李来泰李来泰,字仲章,号石台,临川人。顺治壬辰进士,历官江南苏松常道。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侍讲,迁侍读。有《莲龛集》。湖口旧日题名处,春风又绿芜。合流江九派,砥柱石双孤。树色遥分楚,舟行已尽吴。只惭

  • 榖城山馆集目録·于慎行

    卷一古乐府卷二五言古诗卷三五言古诗卷四七言古诗卷五七言古诗卷六五言律诗卷七五言律诗卷八五言律诗卷九五言律诗卷十五言律诗卷十一七言律诗卷十二七言律诗卷十三七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正德五年十一月癸丑朔钦天监进正德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百官颁行天下○升四川副使王凯为山东左参议贵州左参议胡拱两浙盐运使张吉俱为河南右参政思思军民府同知谢湖为福建佥事陈州知州李衢武昌府同知常

  •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吕思勉

    语云:“大器晚成”,一人尚然,而况一国?中华民国的建立,虽已30年,然至今仍在革命的途中,亦无怪其然了。策励将来,端在检讨已往,我现在,且把这30年来的经过,述其大略如下:民国的成立,虽说是由于人心的效顺,然以数千年来专

  • ◎曾国藩的治兵术·恽逸群

    湘乡曾涤生(国藩)为中国近百年间的重要人物,捧他的颂之为圣人,骂他的就谥之曰汉奸。究竟他是好是坏,极易判断,只要看帮谁办事,反对的是那一阶级,就黑白分明。他死于南京的两江总督任内,南京玄武湖一个亭子上过去悬挂他的遗像,辛

  • 卢文伟传·李百药

    卢文伟,字休族,范陽涿地人氏。为北方豪族。父敞,过继伯父假为儿子。文伟少时为孤儿,有志向,读了很多的经史书籍,喜好交游,年轻时便得乡里敬重。州郡辟举为主簿。年三十八,才被举为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劝说刺史裴俊依旧

  • 动物篇第五·张载

      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本诸地,以阴阳升降为聚散之渐。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伸也;反之为鬼,以其归也。  气于人,生而不离、死而游散者谓魂;聚成形质,虽死而不散者谓魄。 

  •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七·吕柟

    礼部北所语献荩问谕解州略载君亲师固四拜矣伯叔外父母母舅亦然者何先生曰伯叔父所同出母舅母所同出外父母妻所自出故四拜二拜则同于常人矣曰服何以不同也曰服虽不同拜不必拘古者父母亦再拜又问安再拜后人一齐拜了故四

  • 卷六·方苞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注卷六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舎采合舞秋颁学合声学士之版合国子及乡之选俊而言也而所致惟诸子何也盖国子或入太学大司乐敎之或在虎门

  • 指月录卷之二十·瞿汝稷

    六祖下第七世▲抚州金峰从志禅师拈起枕子示僧曰。一切人唤作枕子。金峰道不是。僧曰。未审和尚唤作甚么。师拈起枕子。僧曰。恁么则依而行之。师曰。你唤作甚么。曰枕子。师曰。落在金峰窝里 问。是身无知。如土木瓦

  • 卷三·晁迥

    论语云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予详义理谓孔子絶去四事与常人异也毋意者常人师心狥惑自任己意孔子以道为度故不任意毋必者常人行藏不能随时用舍好自专必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无专必毋固者常人之情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

  • 第十一卷·佚名

    地狱品之七又彼比丘。知业果报。复观焦热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彼处名为无终没入。是彼地狱第九别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盗杀邪行饮酒妄语。乐行多作。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邪见身口意

  •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智顗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  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斯论。答曰。如所问言。佛经无量论亦甚多。是事共知。但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下·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具寿邬波难陀初始出家。分得一床。甚是破坏。若动身时。床便作声。在床上卧。不敢转侧。恐畏作声。邬波难陀即作是念。我若不乞更作

  • 祖师传赞序·德清

    祖师传赞序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此宗门一关也。若欲写影图形表里相似。如砂石掬之成金。暂时游戏具耳。安能磨洗佛祖光明。授残笺眉目者哉。跋之咏之。昔时今时。许弄管成文章始得。譬日月阔步虚空。大开局面

  • 雍正广西通志·金鉷

    广西地方志。128卷。清金拱(奉天,今辽宁省人)、钱元昌(浙江海盐人,汉族)修纂。雍正十一年(1733)十月成书。是书广泛吸收前志成果,而加以充实扩展,故较前志更加详尽。内分地理、形势、经济、户口、物产、风俗、建筑、学校

  • 太清道德显化仪·佚名

    太清道德显化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本仪当出自宋后。述庆贺老君圣诞之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