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讹字第三十八

  戏曲有相传既久,致讹字间出,或系刻本之误,或为俗子所改,致撰人叫屈,识者贻嗤,不一而足。如《西厢》“风欠酸丁”之“欠”,俗子作“耍”字音,至去其字之转笔处一“丿”,并字形亦为改削,不知字书从无此字。元贾仲名《萧淑兰》剧【寄生草】曲:“改不了强(去声)文[忄敝]醋饥寒脸(音敛,不作裣音),断不了《诗》云、子曰酸风欠,离不了之乎者也腌穷俭。”以欠与上之“脸”、下之“俭”叶韵,明白可证。盖起于南人,但知有“风耍”俗语,不知北音,遂妄倡是说。不意金在衡辈亦为所误。笔之正讹。夫使果为“风耍”之义,何不径用“耍”字,而以“欠”字代之耶?其在《琵琶记》者尤多。如《请粮》【普天乐】,原以家麻、戈歌二韵通用,其云“岂忍见公婆受饿”,正与上“弟和兄更没一个”,下“直恁摧挫”相叶,却改作“受馁”。又有从而附和之者,以为避俗。夫《琵琶》久用本色语矣,饿字亦何俗之有,乃妄改之,而反以不韵为快耶?《成亲》【女冠子】引“丈夫得志,佳婿乘龙”,与上下入声簇、促韵全不叶。或改作“坦腹”,于韵是矣,而与后之“兀的东床,难教我坦腹”,又犯重复。直是难择,则是东嘉自误。【双声子】“娘介福”,用《诗经》语。俗子改作“分福”,以不识“介”字义,又与“分”字字形相近之故;后复改作“万福”,又“万”与“分”相近之故也。《剪发》【香罗带】第三调“堪怜愚妇人”,下当云“单身又贫”,却易为“穷”,亦误。记中每对偶甚整。向谓“孔雀屏开”当作“开屏”,与下“芙蓉隐褥”相对,近词隐于考误已正之矣。又尝疑“新篁池阁”、“槐阴庭院”二语,“槐阴”与“新篁”不对,必有误字。“新篁”当以“高槐”为对,乃的。孟郊诗“高槐结浮阴”,非无出也。即此曲前云“深院荷香满”,又“只管打扇与烧香”,又“一架荼蘼满院香”,下又云“香肌无暑”,又“一点风来香满”,又“香奁日永”,又“香消宝篆沉烟”,又“怎遂得黄香愿”,又“猛然心地热透香汗”,又“只见荷香十里”,又“清香泻下琼珠溅”,连用十一“香”字,重叠之甚;而香满、香奁、香消三句叠用,尤为不妥。有改“香奁”作“湘帘”者,与上“蔷薇帘幙”又重,不可强为之解。本折落诗:“欢娱休问夜如何,此景良宵能几何。”两“何”字亦重。下“何”字,盖“多”字之误耳。他如《明珠记》【二郎神】换头“果然是萍水相遭”,与上之“问分晓”、下之“郎年少”相叶,因坊本误刻而皆唱作“相逢”。又《红拂记》【古轮台】“刺船陈孺”,“刺”字或作“次”音,或作“辣”音,皆非。当音作“戚”。陈孺,谓陈平也。刺船事,见《史记》,却无正音。《庄子·渔父》篇注“音戚”,此可为证。【懒画眉】“只得颠倒衣裳试觑渠”,“倒”字皆唱作上声。夫去声则“颠倒”之义也,上声则“倾倒”之“倒”,于义不协矣。此则起于朱子注《诗》。此老执拗,甚不可解。《诗》言:“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下“颠之倒之”,即覆说上文“颠倒”二字之辞,其实一也,却于上“倒”字音作上声,而下“倒”字音作去声,此何说也?又“撇道”,北人调侃说“脚”也。汤海若《还魂记》末折“把那撇道儿客长舌揸”,是以“撇道”认作颡子也,误甚。又散套“梅家庄水罐汤缾打为磁屑”,当作“谢家庄”,正崔护乞浆处也。又“窥青眼”曲,【白练序】换头“萧郎信渺茫”下,旧原作“还追想当年处士庄”,《词选》作“漫留下当年系马椿”,俚甚,非白语。“眼望旌节旗,耳听好消息”,出元人杂剧,今皆讹作“旌捷旗”,然似不如“捷旌旗”与下“好消息”对,为的。“凭君走对夜摩天”,“夜摩天”语出《藏经》,今皆讹作“焰摩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谓可与语言之人难得也;今讹作“可与人言”。“两叶浮萍归大海”,盖本白乐天“与君何处重相遇,两叶浮萍大海中”诗语,词隐《唱曲当知》以为非是,或偶未见此诗耳。大抵刻本中误处,须以意理会,不可便仍其误。彼优人俗子,既不能晓,吾辈又不为是正,几何不令千古之聩聩耶!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三百六十八·彭定求
  提要·张表臣
  癸丑九十五首·许南英
  第九回 韦寨主裙钗结义·陈端生
  二集卷二十三·乾隆
  卷一百十六·王奕清
  卷80 ·佚名
  襄阳诗钞·吴之振
  卷八十四·高棅
  卷四百八十一·陈廷敬
  卷二百十五·陈廷敬
  提要·蔡正孙
  第七回 二郎神地狱遣神鬼 商员外金桥哭别离·蒲松龄
  卷六·吴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九·黄彻

      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多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

  • 卷九十七·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七目录【起一百十七字至一百三十字】子夜歌彭元逊冯鼎位凤归云【又一体】柳永双鸾吴朏夏云叠嶂王锡爵暮云碧李甲金明池秦观僧挥送征衣柳永水漫声屠

  • 卷九十四·志第四十三·食货二·宋濂

        ◎食货二   ○岁课   山林川泽之产,若金、银、珠、玉、铜、铁、水银、朱砂、碧甸子、铅、锡、矾、硝、碱、竹、木之类,皆天地自然之利,有国者之所必资也,而或以病民者有之矣。元兴,因土人呈献,而定其岁

  • 才第第三十一·浦起龙

    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着作,每着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历观古之作者,若蔡邕、刘峻、徐陵、刘炫之徒,各自谓长于着书,达于史体,然观侏儒一节,而他事可知。案

  • 卷第二百五十七 唐紀七十三·司马光

      起強圉協洽(丁末)四月,盡著雍涒灘(戊申),凡一年有奇。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光啟三年(丁未、八八七年)   夏,四月,甲辰朔,約逐蘇州刺史張雄,帥其衆逃入海。   高駢聞秦宗權將寇淮南,遣左廂都知兵馬使畢師鐸將百騎屯高郵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 循吏传一·纪昀

    循吏传(臣)等谨按循吏之名例沿史汉义居悃愊无华奉职循理兴教化劝农桑弭盗贼而巳是以前汉止取文翁等六人而若赵张三王之 能于其职尹翁归之击断鲍宣之不畏强御不与焉至如韩延寿之闭合自责兴起礼让亦不与焉去取之闲例綦严

  • 长孙嵩传·李延寿

    长孙嵩是代郡人。父亲名仁,昭成帝时是南部大人。长孙嵩为人度量宽宏,他的名字也是昭成帝给取的。十四岁时,已经代替父亲掌管事务。昭成帝晚年时,几个部落内发生内乱,苻坚让刘库仁管理国家大事,长孙嵩和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

  • 孔思晦传·宋濂

    孔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孙。资质端重,性格沉默寡言,孩童时读书已能通晓大义。稍长,拜导江张须立为师,讲求义理,对词章认为浅薄而不讲求。家中贫困,亲自耕种以自养,即使严寒酷暑,学习也从不懈怠,远近人家都争着聘请他做子弟的

  • 枣林杂俎义集·谈迁

    明盐官谈迁孺木着彤管孝慈高皇后无子: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次皇口妃口氏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又次皇贵妃口氏生相王、肃王、韩

  • 唐纪五十二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贞元十七年(辛巳、801)·司马光

    唐纪五十二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801年) [1]春,正月,甲寅,韩全义至长安,窦文场为掩其败迹;上礼遇甚厚。全义称足疾,不任朝谒,遣司马崔放入对。放为全义引咎,谢无功,上曰:“全义为招讨使,能招来少诚,其功大矣,何必杀人然后为功邪

  • 卷第二·佚名

    帝统二改元改太平兴国元年赦天下见禁例开宝九年十二月门下。朕猥以眇躬。嗣守鸿业。托于人上。奄宅域中。继先朝不拔之基。副率土乐推之意。神器大宝。既负荷以维艰。薄冰深渊。寔怵惕而为惧。自登宸极。再易朔辰。躬

  •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林语堂

      论游览旅行在从前是行乐之一,但现在已变成一种实业。旅行在现代确已比在一百年前便利了不少。政府和所设的旅行机关,已尽力下了一番工夫以提倡旅行;结果是现代的人大概都比前几代的人多旅行了一些。不过旅行到了现代

  • 向重庆记者谈话·太虚

    日本近年对中国之大蹂躏,全出不明人我性空,自他体同,善恶业报,因果缘生之痴迷,及掠夺不已之贪,黩武不止之嗔,凌厉骄傲之慢等根本烦恼。我中国佛徒必须运大慈悲,以般若光照破其妄执邪见,以方便力降伏凶暴魔焰,速令日本少数侵略派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六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六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分别摄品第六之三尔焰法。识法。通尔焰法。缘法。增上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十智知。六识识。一切使使。色法。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八

  • 笔梦叙·佚名

    笔记。清佚名撰。一卷。作者姓氏事迹均不详。约九千字。内容叙述清侍御钱岱一生富贵逸乐生活及最终风流云散的凄凉境况,旨在阐发人生如梦思想。文笔凝炼、叙事生动。有民国年上海文明书局《说库》本。

  • 神巫之爱·沈从文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光华书局1929年7月初版,列入“新世纪文艺丛书”。它由“第一天的事”、“晚上的事”、“第二天的事”、“第二天晚上的事”、“第三天的事”、“第三天晚上的事”等6章组成。作品以浪漫

  • 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佚名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一卷,失译。佛在毗耶离大林精舍。与五千比丘,万八千菩萨,及天龙八部俱。自诣法座,敷尼师坛,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遍身光,入面出顶。弥勒问法?佛言,入首楞严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刚三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