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辜讲
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性作用)说:“大丈夫当如欣赏女人之美一样去追求他人身上值得追求的东西,侍奉双亲当竭尽全力,忠于君王当舍生取义,同朋友交往当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尽管大家认为他目不识丁,但是我必须承认他是一个确实有教养的人。”
辜解
所谓教育,在真正意义的层面上,到底是什么呢?又包含什么内容呢?在孔子的作品中,他的一个弟子(子夏)对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现在我想和各位探讨一下这个定义。他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贤贤——以贤事贤,意思就是,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能看到这个人身上美好的东西,而不去关注这个人的衣服是否华美、肤色是否白皙等问题。贤贤,这就是教育的核心,体现出来,就是在对待父母的时候尽孝,在对待君主时能忠诚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和朋友交往的时候能从不失信遵守诺言,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做到这三点,即使他大字不识,从来没有上过学,那么他也是一个受过教育有着真正人格的人,也即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认为的有教养者。
我一再强调这个道理,光关注教育的普及率和量是不行的,必须重视教育的质,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再多说一句,光会读写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英国一个女作家也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如果只会读写,接触更多的知识只能培养出无赖,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这些没有真正人格的人远离教育。”
猜你喜欢 卷七 释丘第十·邢昺 品藻·吕坤 怕老婆的哲学·李宗吾 圣经学规纂目录·李塨 提要·刘敞 第十七章 6·辜鸿铭 卷十·赵汸 春秋纂言总例原序·吴澄 天子肆献裸馈食礼卷上·任启运 卷三十·季本 《瑜伽師地論》敘卷上·欧阳竟无 卷十九·佚名 杂宝藏经卷第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七卷·佚名 八风砍不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