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孔氏后裔传一

孔氏后裔传

(臣)等谨按郑樵通志沿前史之旧其于至圣后裔若孔安国诸人散见累代列传中我朝重道尊师迈越前古既于明史特立衍圣公

传今以续纂通志奉命辑孔子后裔传用表章圣人之后炳炳麟麟累代史中皆有达人传诸弗替甚盛典也臣等伏考至圣冢嗣其在宋以前

者详具于宋史孔宜传中自宜而下史传所未详者则有阙里文献考等书可资考证唐以来若孔颖达诸人或以儒学者或以忠义显皆卓卓

能自表见俱应按次编载兹汇辑自唐迄元诸史中之传参以阙里文献考等书分嫡嗣支属为二卷各按时代编次如左

嫡嗣

○嫡嗣

五代

△唐

孔德伦【孔崇基  孔璲之  孔萱  孔齐卿  孔惟晊  孔策  孔振  孔昭俭  孔光嗣】

孔德伦

孔德伦

孔德伦兖州曲阜人孔子三十三代孙孔子生鲤字伯鱼鲤生伋字子思伋生白字子上白生求 【按宋史作永今据东都事略及阙里

文献考改正】 字子家求生箕字子京为魏相箕生穿字子高穿生谦 【史记作慎】 字子顺谦生长子鲋字子鱼秦始皇时藏家语论语

尚书孝经于祖堂旧壁中自隐嵩山 【按阙里文献考鲋生随字子元随之子及孙曾皆失考其五世孙名吉汉成帝时封为殷绍嘉侯寻进

爵为公平帝时更封为宋公子何齐嗣封何齐子安光武时封为殷绍嘉公寻复封为宋公后无嗣罢封谨附识】 次子腾字子襄汉高帝十二

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封腾为奉祠君惠帝时征为博士迁长沙太傅腾生忠字子贞 【按宋史作腾生正字季忠今据东都事略及阙里文

献考改正谨议】 文帝时征为博士忠生武及安国 【按宋史作武生延年及安国以安国为武之次子也今据阙里文献考订正】 武字

子威为文帝博士武生延年武帝时为博士转太傅迁大将军延年生霸字次孺从夏侯胜治尚书昭帝时为博士宣帝时以大中大夫授太子

经迁詹事出为高密相元帝即位拜太师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戍君上书求奉先圣祀诏以所食邑祀孔子霸为人谦退卒赠列侯谥

曰烈霸生福成帝时袭封关内侯福生房哀帝时袭封关内侯房生均字长平好学有才袭封关内侯征尚尚书郎平帝元始元年晋封褒成侯

食邑二千户奉孔子祀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主莽以均为太尉三上书辞疾得还遂失爵后汉世祖建武十四年复封均子志为褒成侯食

邑如故卒赠元成志生损袭爵和帝永元四年徙封损为褒亭侯邑千户损生曜字君曜嗣侯曜卒子完嗣邑百白完卒无子以弟赞之子羡袭

爵羡字子余仕魏为议郎黄初二年封宗圣侯邑百户羡生震字伯起晋武帝泰始三年改封奉圣亭侯邑二百户拜太常节黄门侍郎震生嶷

字成功袭封奉圣亭侯嶷生抚举孝廉辟太尉掾为豫章太守袭封奉圣亭侯抚生懿袭封奉圣亭侯兼从事中郎懿生鲜字鲜之有度量好学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袭封奉圣亭侯改封崇圣侯鲜生乘字敬山博学有才艺后魏孝文帝延兴初举孝廉三年封乘为崇圣大夫复十户以供

洒埽乘生灵珍仕魏为秘书郎孝文帝太和十九年诏封灵珍崇圣侯邑百户灵珍卒子文泰袭文泰卒子渠袭渠卒子长孙袭北齐文宣帝天

保元年改封恭圣侯邑百户后周宣帝大象二年诏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遂诏长孙承袭邹国公长孙子嗣悊隋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

参军迁太子通事舍人炀帝大业四年诏封嗣悊绍圣侯邑百户嗣悊生德伦高祖武德九年诏封为褒圣侯太宗贞观十一年诏褒圣侯朝会

位同三品食邑百户中宗嗣圣七年赐敕书及时服卒子二崇基子叹

孔崇基

孔璲之

孔萱

孔齐卿

孔惟晊

孔策

孔振

孔昭俭

孔光嗣

孔崇基

崇基中宗嗣圣十二年袭封褒圣侯神龙元年授朝散大夫陪祭朝会卒子璲之

孔璲之

璲之字藏晖元宗开元五年袭封褒圣侯授国子四门博士邠王府文学蔡州长史二十七年诏谥孔子曰文宣王进封璲之为文宣公兼

兖州长史寻迁都水使者天宝之乱寄居宁陵卒遂葬于宁陵子孙家焉子萱

孔萱

萱袭封文宣公兼兖州泗水令卒子齐卿

孔齐卿

齐卿德宗建中三年袭封文宣公兼兖州功曹转青州司兵参军时遭叛乱陷于东平子三惟晊惟昉惟时

孔惟晊

惟晊初居宁陵后兵解归鲁留幼弟惟时居宁陵守先人墓宪宗元和十三年袭封文宣公授兖州参军卒子策

孔策

策明经及第授曲阜县尉武宗会昌元年累迁尚书博士二年袭封文宣公宣宗大中元年宰相白敏中奏岁给封户绢百匹春秋充享祀

卒子三振拯郁

孔振

振字国文懿宗咸通四年进士第一人及第除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左补阙水部员外郎袭封文宣公卒子昭俭

孔昭俭

昭俭任南陵尉授广文赐博士兖州司马赐绯除秘书郎袭封文宣公兼曲阜令卒子光嗣

孔光嗣

光嗣昭宗天佑二年授泗水主簿遭世叛乱遂失封爵初宋元嘉闲蠲鲁郡氏孔景等五户拱孔子庙洒埽役其裔孙末见孔子子孙单承

门祚衰弱又多流寓他所者乘时不纲谋冒圣裔窃世爵遂计害光嗣时梁末帝干化三年也子仁玉 【按德伦至光嗣新旧唐书俱无传今

据宋史孔宜传参阙里文献考补辑】

△五代

孔仁玉

孔仁玉

孔仁玉

仁玉字温如当孔末之乱仁玉生甫九月母张抱匿于外家九岁通春秋既长姿貌雄伟为人严整临事有果断后唐明宗长兴元年鲁人

愬于官曰曲阜令末非圣人后光嗣有子仁玉育于张氏今十九岁矣事闻于朝乃诛末以仁玉主孔子祀授曲阜主簿三年迁龚邱令封文宣

公晋高祖天福五年改曲阜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帝幸曲阜谒林庙召对赐五品服及银器杂彩诏以曲阜令兼监察御史卒赠兵部尚书后

人以孔氏几绝复兴实赖张氏之力岁时祭其外祖张温之墓为置祭田立奉祀生请蠲其徭役以报之子四宜宪冕勖 【按五代史无仁玉

传今据宋史孔宜传及阙里文献考补辑】

△宋

孔宜【孔延世  孔圣佑  孔宗愿  孔若蒙  孔若虚  孔端友  孔珍  孔搢  孔文远  孔万春  孔洙】

孔宜

孔宜

宜字不疑幼颖悟十岁能属文以孝闻举进士不第宋太祖干德四年诣阙上书述其家世诏以为曲阜主簿厯黄州军事推官太宗即位

召见迁司农寺丞掌星子镇市征宜上言星子当江湖之会商贾所集请建为军诏以为县就命宜知县事后以为南康军代还献所著文赋数

十篇太宗嘉之召见问以孔子世嗣因下诏曰素王之道百代所崇传祚袭封抑存典制文宣王四十四代孙司农寺丞宜服勤素业砥砺廉隅

亟厯官联洽闻政绩圣人之后世德不衰俾登朝伦以光儒冑可擢太子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复其家未几通判密州太平兴国八年诏修

曲阜孔子庙宜贡方物为谢诏褎之迁殿中丞雍熙三年用兵契丹受诏督军粮溺拒马河卒子三延世延泽延渥宜弟宪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及第官至工部员外郎知浚仪县冕应城主簿 【按阙里文献考作兖州参军】 勖详子道辅传中

孔延世

孔圣佑

孔宗愿

孔若蒙

孔若虚

孔端友

孔玠

孔搢

孔文远

孔万春

孔洙

孔延世

延世字荿先以父死事赐学究出身为曲阜主簿厯问长葛二令真宗至道三年召赴阙以为曲阜令袭封文宣公赐帛五十匹银器五十

两及太宗御书并九经咸平三年诏本道转运使本州岛长吏待以宾礼卒于官子圣佑

孔圣佑

圣佑年九岁赐同学究出身大中祥符元年真宗东封泰山圣佑时年十一赐衣绿陪位缀京官班后及还至兖州幸曲阜谒孔子庙行酌

献礼孔氏宗属并令陪位又谒孔林御北亭召从臣观古碑加谥孔子为元圣文宣王追封孔子父叔梁纥齐国公母颜氏鲁国太夫人擢圣佑

为太常寺奉礼部又录其近属进士谓同三传出身习进士延佑习学究延渥延鲁延龄并同学究出身改曲阜为仙源县圣佑后改大理评事

天禧五年授光禄寺丞袭封文宣公知仙源县事后改名佑 【按圣佑东都事略及阙里文献考俱作圣佑宋大所谓后改名佑者当是改名

圣佑也】 迁太子中舍卒无嗣以从弟宗愿袭爵

孔宗愿

宗愿字子庄父延泽赠谏议大夫仁宗天圣中以从父道辅荫补太庙斋郎宝元二年授国子监主簿袭封文宣公知仙源县事至和二年

改封衍圣公迁尚书比部员外郎通判潍州卒于官子四若蒙若虚若愚若拙

孔若蒙

若蒙字公明神宗熙宁元年袭封衍圣公为仙源县主簿哲宗元佑元年授承奉郎改封奉圣公专主祀事不预他职遇郊祀大礼赴阙陪

位符元年坐事废以弟若虚袭子二端友端操

孔若虚

若虚字公实袭封奉圣公徽宗崇宁中卒复改奉圣公为衍圣公仍以若蒙之子端友绍封

孔端友

端友字子交徽宗崇宁二年袭封衍圣公宣和三年转通直郎除直秘阁赐绯高宗建炎二年赴扬州陪位不克归遂寓于三衢终郴州知

州卒无子以弟端操之幼子玠嗣

孔玠

玠字锡老高宗绍兴二年袭封衍圣公卒子搢嗣

孔搢

搢字季绅高宗绍兴二十四年授右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卒子文远嗣

孔文远

文远字绍先光宗绍熙四年授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卒子万春嗣

孔万春

万春字耆年理宗宝庆二年袭封衍圣公卒子洙嗣

孔洙

洙字景清理宗绍定四年袭封衍圣公通判吉州宋亡归元元世祖命议孔氏子孙当立者或言孔氏子孙寓衢者乃其宗子至元十九年

冬召至阙劳问洙逊于居曲阜者帝嘉之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遂命为国子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与护持林庙玺书秩

满再授奉训大夫儒学提举卒无嗣自端友至洙袭封于衢者葢六世云 【按宜至圣佑俱见宋史孔宜传宗愿见东都事略若蒙以下并据

阙里文献考补辑】

△金

孔璠【孔拯  孔摁  孔元措】

孔璠

孔璠

孔璠字文老孔子四十九代孙宋朝奉郎袭封衍圣公端友弟端操之子刘豫授为迪功郎袭封衍圣公主管祀事天会十五年刘豫废熙

宗即位兴制度礼乐立孔子庙于上京天眷三年诏求孔子后加璠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奉祀事是时熙宗雅爱读论语尚书春秋左氏传及诸

史通厯唐律乙夜乃罢皇统元年三月帝谒奠孔子庙北面再拜顾谓侍臣曰朕幼年游侠不知志学岁月逾迈深以为悔大凡为善不可不勉

孔子虽无位其道可遵万世高仰如此皇统三年璠卒赠荣禄大夫子拯袭封

孔拯

孔总

孔元措

孔拯

拯字符济熙宗皇统二年授文林郎袭封衍圣公海陵天德二年定衍圣公俸格加于常品是岁立国子监久之加拯承直郎世宗大定元

年卒弟总袭封

孔总

总字符会大定三年授文林郎袭封衍圣公二十年召至京师欲与之官尚书省奏总主先圣祀事若加任使守奉有阙乃授曲阜县令进

奉直大夫章宗明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子元措元纮

孔元措

元措字梦得初父总年已四十生数子皆不育及宰曲阜收葬枯骨夜梦众人来谢一人稍前曰差哉暮云之弗及既寤又搜得十余骸并

葬之巳复梦其人来谢曰今子非尔子后丑年庚月丁日所生真尔子矣当名元措已果得子因即以名之而字梦得 【据阙里文献考增】

明昌二年袭封衍圣公诏曰衍圣公视四品阶止八品不称可超迁中议大夫永着于令四年八月章宗行释奠礼北面再拜亲王百官六学生

员陪位承安二年诏元措兼曲阜县令仍世袭元措厯事宣宗哀宗累迁光禄大夫太常卿 【据阙里文献考增】 后归元太宗仍袭封衍圣

公卒无子以弟元纮之孙浈嗣爵

△元

孔浈【孔治  孔思诚  孔思晦  孔克坚】

孔浈

孔浈

浈字昭度祖元纮敦厚慎默仕金至安远大将军武昌节度判官父之固浈于元宪宗元年袭封衍圣公喜较猎二年曲阜管民长官孔治

率族人以不事儒雅攻之遂夺爵后知潍州无子世爵在北者中绝绝四十三年至成宗即位以治绍封

孔治

孔思诚

孔思晦

孔克坚

孔治

治字世安六世祖若愚字公直四十六代衍圣公宗愿第三子也五世祖端立字子植金时权主祀事高祖琥字西老曾祖拂字文通并授

进义校尉祖元用字俊卿金宣宗时衍圣公元措赴汴以元用代摄祀事元师攻益都以元用有将略授以兵使随征寻卒于军父之全字工叔

以迪功郎为曲阜县尹治于世祖中统元年袭县尹四年权主祀事至元十三年授承事郎宰曲阜二十余年以才干闻二十二年授奉训大夫

单州防御使以其子思诚代为曲阜尹将行戒其子曰母妄怒轻笞楚人邑中长者视之如父兄幼者抚之如子弟以无负乃父训及至单州兴

学校正风俗听讼平允人自不冤二十九年迁奉直大夫知密州成宗元贞元年赴阙大臣言治孔子裔孙其祖元用有军功没于王事治权奉

祀事三十余年袭封爵莫宜治诏从之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卒子思诚嗣

孔思诚

思诚以世袭县尹袭公爵寻以非嫡罢封止世袭县尹迁国子监丞安庆路推官升知恩州丁内难不赴寻拜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佥

事皆不赴以朝列大夫知濮州致仕清勤奉职所至皆有名子克钦世袭曲阜尹 【按浈及治思诚元史俱无传今据阙里文献考补辑】

孔思晦

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代孙进义校尉拂之五世孙也曾祖元孝祖之厚赠亚中大夫济宁路总管轻车都尉鲁郡侯父浣字日新赠通

议大夫礼部尚书轻车都尉鲁郡侯思晦资质端重性简默章童丱时读书已识大义及长受业导江张■〈頿,立代此〉讲求义理于词章

之习薄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为学未尝懈大德中游京师祭酒耶律有尚欲荐之以母老辞归母卧病躬进药饵衣不解带居丧

勺水不入口者五日至大中举茂才为范阳儒学教谕延佑初调宁阳学先是两县教官率以廪薄不能守职而思晦以俭约自将教养以法比

代去学者皆不忍舍之当是时衍圣公思诚以支庶袭爵族人不服相与议思晦适长且贤宜袭封爵奉祀事状上政府事未决仁宗一日问孔

子之裔之几世袭爵为谁廷臣具对曰未定帝取孔氏谱牒按之曰以嫡应袭封者思晦也复奚疑特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月俸五百缗赐

四品印泰定三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袭爵上公而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意明年阶嘉议大夫至顺二年改赐三品印思晦每遇

祭祀必敬必慎初庙毁于兵后虽敬治而角楼围墙未备思晦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又一新之祭器礼服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

之地故有庙已毁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里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于豪民子思书院旧有

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思晦皆理而复之圣父旧封齐国公思晦言于朝曰宣圣封王而父爵犹公

愿加褎崇乃诏加封圣父启圣王圣母王夫人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思晦以为不

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载天乃列千族与其拜殿廷可乎遂会族人稽典故斥之既又重刻宗谱于石而孔氏族裔益明矣元统

元年卒有鹤百余翔其屋上又有神光自东南落其舍北至正中朝廷加赠其官赐谥文肃子克坚

孔克坚

克坚字璟夫袭封衍圣公阶嘉议大夫既而进通奉大夫至正十五年召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拜陕西行台侍御史国子祭酒擢山东肃

政廉访使不赴迁子希学袭封衍圣公 【按希学以下俱详明史衍圣公传】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六

猜你喜欢
  东汉会要卷十八·徐天麟
  宋史全文卷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武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附录·黄佐
  一百六十五 江宁织造曹(禺页)奏谢继承父职摺·佚名
  第四六二谕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一二二三五--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九十 六书略二·纪昀
  卷十·张守节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司马迁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胡适
  跋·马光
  仇士良传·欧阳修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佚名
  卷72·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场·老舍

    时间 前场次日。地点 头人的大门前。人物 群众若干人 头人的仆奴若干人 母亲 仆甲、乙头人 大姐 二姐 三姐 蛙骑手〔幕启:头人的大门外,群众三五成组,交头接耳。头人的仆奴们武装肃立。母亲被锁在一株小树上。

  • 巻八·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八元 顾瑛 编唐棣字子华吴兴人由茂才仕至吴江州知州尹休宁时有善政民为立生祠能绘事尝画嘉熈殿为上所知尤长于诗有集行于时潮音渡送客潮音渡飞花春又残隔溪闻笑语倚櫂看峰峦落日漾晴彩东风生

  • 卷十六·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六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客船集【起壬申九月尽十二月】乐天琵琶行自述迁谪之情托於送客而不着其姓字未必果有其人也今余与恒斋别正值枫叶芦花之候恒斋官况不异左迁别後倘有诗见及其毋使人疑此

  • 卷一百三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五鸟兽赭白马赋【有序       宋】顔延之骥不称力马以龙名岂不以国尚威容军趫迅而已实有腾光吐图畴德瑞圣之符焉是以语崇其灵世荣其至我高祖之造宋也五方率职四隩入贡秘宝

  • 卷四百五十四·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忠义九·脱脱

        ◎忠义九   ○赵时赏 赵希洎 刘子荐 吕文信 钟季玉 耿世安丁黼 米立 王孝忠 高应松 黄申陈胶 萧雷龙 宋应龙 邹洬 何时 刘士昭   赵时赏字宗白,和州宗室也,居太平州。咸淳元年擢进士第,累官知宣州旌

  •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二·律历二·脱脱

        ◎律历二   ○应天 乾元 仪天历   步月离入先后历   离总:五万五千一百二十、秒一千二百四十二。   转日:二十七、五千五百四十六、秒六千二百一十。   历中日:一十三、七千七百七十四、秒三千

  • 元朝征缅录·佚名

      朝廷以至元十年始遣使招缅,不至。  十四年春,缅人犯边,偏将忽都、土官信苴曰辈大败之。十月,行省遣纳速剌丁破其三百余砦,然皆方面疆场之事。  二十年,始诏宗王相吾答儿往征,破其江头城。  二十二年,乃议纳款,贡方物

  • ●卷十一·司马光

    王罕侬智高犯广州,罕为转运使,出巡至梅州,闻之而还。仲简使人间道以蜡丸告急,且召罕,罕从者才数十人,问曰:“围城何由得入?”曰:“城东有贼所不到处,可以夜缒而入。”罕曰:“不可。”进至惠州,广民

  • 卷之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纪昀

    列传元 【三十七】○元三十七贺仁杰贾实喇刘哈喇巴图尔 舒穆尔明里谢仲温高觿张九思 王伯胜贺仁杰贾实喇刘哈喇巴图尔舒穆噜明里谢仲温高觿张九思王伯胜△贺仁杰贺仁杰字宽甫京兆鄠人父贲有才略善攻战关中兵后积

  • 七六七 山东巡抚国泰奏缴应毁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二)·佚名

    七六七 山东巡抚国泰奏缴应毁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二)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三十日山东巡抚臣国泰跪奏,为收缴应毁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窃照违碍各书,节次钦奉谕旨,搜罗解缴,以杜邪言而正人心,经臣迭饬各属,实力奉行。嗣于乾隆四

  • 陈敏望·周诒春

    陈敏望 字友尚。生于福建。宣统元年。游美。入鄂必林学校。习教育。宣统三年。得硕士学位。民国四年。回国。任福州某学校教员。Ding, Moses U.-Born in Fukien. Arrived in America, 1909. Studied Education at Ob

  • 提要·史伯璿

    【臣】等谨按管窥外篇二卷元史伯璿撰伯璿字文玑温州平阳人其书成于至正丁未元于是嵗遂亡计其人当已入明故杨士竒称所作四书管窥在倪士毅四书辑释后也四书管窥凡五卷朱彛尊经义考注曰未见黄俞邰千顷堂书目载之称其辑诸

  • 卷三百六十七·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无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不也善现,世尊,无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不也善现,世尊,若尔亦应有性不能

  • 答 苇 舫 问·太虚

    问:缅甸、锡兰、和中国的佛教,所有的塔、庙、佛像,都有些不同,尤其中国的造像,如四天王、韦陀、伽蓝(普通塑的关帝像),不但锡兰、缅甸没有,就是印度古代的造像中,也没有见过。答:这有历史的关系。相传唐时有番人入寇,不空三藏修护

  •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尔时金刚手菩萨,宣说此决定不空最上善巧微妙广大不可思议甚深之法,所有尽无尽成就法,皆悉能成:“行人当随意随处,结跏趺坐心意调柔,然后以

  • 请观音经疏·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顶法师记此经从人法以标名。人是至慈之大士。法是至良之神咒。人有二义。一通二别。别是观音之胜名。通是菩萨之嘉号。别又二义。一能二所。请字。是标能感之群机。观世音三字。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六·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序香雪遺稿序昔大陽玄將入滅,思無可踵其跡者,作偈并頂相,革履及衣寄托浮山遠,偈曰:「楊廣山頭草,憑君待價焞,異苗翻茂處,深密固靈根。」遠受之。一夕,夢青色鴈,曉起得投子青,符其夢,大陽一絲復繼皆遠之力也。嗟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