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 卷三 编年诗(起至德二载夏,讫代宗宝应元年)

  行军二首(页一八九)

  至德二载(七五七,四十三岁)二月,肃宗从灵武至凤翔。六月,岑参由杜甫、裴荐等举荐,任右补阙,此诗即作于授职后。原注:时扈从在凤翔。

  其一(页一八九)

  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胡兵夺长安,宫殿生野草。伤心武陵树,不见二京道。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胡雏尚未灭,诸将恳征讨。昨闻咸阳败,杀戮尽如扫。积尸若丘山,流血涨丰镐。干戈碍乡国,豺狼满城堡。村落皆无人,萧条空桑枣。儒生有长策,无处豁怀抱。块然伤时人,举首哭苍昊!

  其二(页一九一)

  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悔不学弯弓,向东射狂胡!偶从谏官列,谬向丹墀趋。未能匡吾君,虚作一丈夫。抚剑伤世路,哀歌泣郎图。功业今已迟,览镜悲白须。平生抱忠义,不敢私微躯。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页一九一)

  作于至德二载(七五七,四十三岁)秋。程侯新出守,好日发行军。拜命时人羡,能官圣主闻。江楼黑塞雨,山郭冷秋云。竹马诸童子,朝朝待使君。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页一九二)

  作于至德二载(七五七,四十三岁)秋。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页一九三)

  至德二载(七五七,四十三岁)秋作于凤翔。是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原注: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作(页一九四)  至德二载(七五七,四十三岁)秋作于凤翔。

  燕子与伯劳,一西复一东。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承恩长乐殿,醉出光明宫。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别后能相思,何嗟山万重。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得初字(页一九六)

  至德二载(七五七,四十三岁)初冬作于凤翔。  子夜雪华余,卿家月影初。酒香薰枕席,炉气暖轩除。晚岁宦情薄,行军欢宴疏。相逢剩取醉,身外尽空虚。  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页一九六)

  作于干元元年(七五八,四十四岁)春末,时岑参在长安任右补阙。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西掖即事(页一九八)

  作于干元元年(七五八,四十四岁)春末,时岑参在长安任右补阙。

  西掖重云开曙辉,北山疏雨点朝衣。千门柳色连青琐,三殿花香入紫微。平明端笏陪鹓列,薄暮垂鞭信马归。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岩下偃荆扉。

  寄左省杜拾遗(页一九九)  作于干元元年(七五八,四十四岁)春末,时岑参在长安任右补阙。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送人归江宁(页二○○)  江宁与丹阳相距不远,诗中“吾兄应借问”云云,盖就况居丹阳而言,然则此诗当作于至德年间或稍后,姑系于干元元年(七五八,四十四岁)。

  触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住愁春草绿,去喜桂枝香。海月迎归楚,江云引到乡。吾兄应借问,为报鬓毛霜。  送扬州王司马(页二○一)

  此诗当作于至德年间或稍后,姑系于干元元年(七五八,四十四岁)。

  君家旧淮水,水上到扬州。海树青官舍,江云黑郡楼。东南随去马,人吏待行舟。为报吾兄道,如今已白头。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页二○二)

  干元元年(七五八,四十四岁)春夏间作于长安。  诏书下青琐,驷马还吴洲。东帛仍赐衣,恩波涨沧流。微禄将及亲,向家非远游。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适出西掖垣,如到南徐州。归心望海日,乡梦登江楼。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枫树隐茅屋,橘林系渔舟。种药疏故畦,钓鱼垂旧钩。对月京口夕,观涛海门秋。天子怜谏官,论事不可休。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

  怀叶县关操姚扩韩涉李叔齐(页二○三)

  乾元初作。

  数子皆故人,一时吏宛叶。经年总不见,书札徒满箧。斜日半空庭,旋风走梨叶。去君千里地,言笑何时接!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页二○四)

  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七五七,四十三岁)十月至干元二年(七五九,四十五岁)九月之间。

  旧居缑山下,偏识缑山云。处士久不还,见云如见君。别来逾十秋,兵马日纷纷。青溪开战场,黑谷屯行军。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独有南涧水,潺潺如昔闻。

  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页二○五)  疑作于干元元年(七五八,四十四岁)九月至干元二年(七五九,四十五岁)四月之间。

  借问虎贲将,从军凡几年?杀人宝剑缺,走马貂裘穿。山雨醒别酒,关云迎渡船。谢君贤主将,岂忘轮台边。

猜你喜欢
  卷十八·阮阅
  卷下·韦居安
  跋·佚名
  第一出 破题·李渔
  ◆梅花道人吴镇(梅花庵稿)·顾嗣立
  第一折·李文蔚
  卷一百六十六·徐世昌
  宋词三百首(6)·朱祖谋
  宋词三百首(2)·朱祖谋
  卷9 ·佚名
  卷九十七·吴之振
  卷七十·高棅
  卷四百十二·佚名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岳州别子均·张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十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陆游劒南诗钞【三】村夜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絶同社自鸡豚困甚戏书官如枝头乾不受雨露恩身如水上浮泛泛宁有根刈茆

  • 卷一百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六仙释紫元赋          【宋】葛长庚客此身于寰中兮如鹦鹉之樊笼妙此道于象外兮如鸿鹄之飞翀劙混沌于咸池兮呼飞亷而鞭丰隆谒元始于玉京兮骑汗漫而泛空蒙帝宓牺而国华胥兮子

  • 续词余蕞话卷三·杨恩寿

    原事搪同邑黄幼吾选拔其恕负隽才,酷嗜诗词。尝从事倚声,颇受绮语之累。谱坤灵扇传奇:晋陵周生,读书慧莲尼庵,苦慕韵香女冠才色,不得通缱绻。月老降神,授以坤灵扇。障面而往,人不之见,遂与韵尼成伉俪。词笔虽不脱西厢窠臼,然

  • 雍正四年五月至雍正五年五月·蒋良骐

    雍正四年五月,改允禟名为塞思黑。十七日,文武大臣等奉上论:历年以来,朕之数弟昏昧无知,不安本分,其奸伪逆乱之行,尔众大臣从前虽略晓一二,何能尽知?尔等且不能尽知,外闻小人又何由知之乎?伊等为人存心行事,朕因三四十年共在一处,知

  • 卷之一千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 汴京失陷·佚名

    靖康元年,正月初六日立春节。先是太史局造土牛,陈于迎春殿;至期,太常寺备乐,迎而鞭牛,此常仪也。是月初五日夜,守殿人闻殿中哭声甚哀,及击扑声,移更始止。洎明视之,勾芒神泪流滴沥,襟袖俱湿;牛首堕地,有刀斧痕。吏白有司,重加修补,以

  • 冯慈明传·李延寿

    冯慈明,字无佚,冯子琮的儿子。慈明在北齐时任中书舍人,隋开皇时,兼任内史舍人。大业时,官至尚书兵部郎,加朝请大夫。大业十三年(617),代理江都郡丞事。  李密进逼东都洛阳,朝廷命慈明率兵进攻李密,被李密的党羽崔枢抓获。李

  • 卷三十八·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八 凶礼三 斩衰三年图 正服 子为父 女在室为父【已许嫁同】 女嫁反在父室为父【谓父丧期年内被出者】 加服 嫡孙为祖後者为祖【为曾高後者亦同】 父为嫡子

  • 卷二十四·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四 嘉礼八 亲王冠礼 总叙 亲王即周之同姓诸侯汉之诸侯王也汉室冠诸侯遣使行事魏氏冠诸王用三加礼晋议冠南宫王不复加使命冠汝南王复用汉遣使之仪刘宋冠蕃王齐冠南郡王止一加唐制亲王冠於厅

  • 卷七十绿营一·冯煦

    官制安徽巡抚兼提督衔,有节制通省营伍之权,所属抚标、协标及皖南、寿春二镇标。凡通省营协二十。自镇协以下,原存员弁共三百五十一。自光绪二十九年奏改制营为巡警军,奉裁额缺凡百有四。详沿革表。除改设哨官五、弁不计外

  • 刘鸿生·佚名

    刘鸿生先生小传刘先生名克定字鸿生浙之定海人今年四十有二岁以五月五日生故老相传凡端午日生者其人必端正而聪明刚严而辟恶先生生七岁而孤幼读于私塾专攻汉文时海禁大开外国语文为应世必需之具遂考入梵王渡圣约翰大学

  • 惇伦·魏裔介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君善责臣者,责于冗贱。盖嗜欲可以夺孝,富贵可以夺忠。[林和靖]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林和靖]以忠孝遗子孙者昌。[林和靖]尝思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有多少不尽分

  • 大体·韩非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一·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頌古世尊初生(二首)風淒淒,出林虎,煙迷迷,霧鎖鎖,大地眾生眼欲開,忽然撞著雲門普。楚歌聲,一何苦?八千兵,散何所?裊裊餘香滿世間,伊誰聽者忘淒楚。鶻臭娘生褲一腰,痴人道是赤條條,縱然夜半明星皎,汲盡天河洗不消。世

  • 卷之十三·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三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书问答石香居士尊谕谓衣到六祖不传后代作何传授愚谓法本不传师亦无授以不传之传而为真传无授之授是为嫡授所以世尊付迦叶偈云法本法无法无

  • 广志·郭义恭

    杂书、二卷。郭义恭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于《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杂家类。又一本十卷,著录于《通志·艺文略》杂家类。清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入小说家类。书名《广志》,盖广《博物志》之书,故

  • 梁园寓稿·王翰

    九卷。明王翰撰。王翰,字时举,夏县 (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元季隐居中条山。洪武初,以明经辟为夏县训导,后擢为周王长史。周王素骄,有异志。王翰屡谏不纳,断指佯狂而去。后周王败,得不坐。其事附见《明史·周王传

  • 尹文子·尹文

    一卷二篇,战国时名家著作,尹文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于名家:“《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公孙龙。”该书至汉末时已“多脱误”,魏黄初时,仲长氏重作编排条次,定为上下两篇。《隋志》、《旧唐志》记为二卷,《新唐志》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