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七出 剖私

〖胡捣练〗(老旦上)家何在,命孤存,牵愁止有一亲人。当日苦忧身后事,如今翻喜没儿孙。

老身尹夫人是也。被贼子掳在营中,已经数日了。他只道亲人决来取赎,还有一注肥财,那里知道局面不同,徒劳痴想。我丈夫远出在外,家中并无至亲,有谁人赶来取赎?可怜我这副骸骨,不知葬在那个犬腹之中?要寻个同难之人,大家说说苦楚,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那些没志气的妇人,初掳进营,也曾哭过几次,一到三日之后,满耳俱是笑声。要寻个攒眉叹气之人,十中也不得一二.止有一个少年女子,面带病容,终朝啼哭。我听得心酸,要走去劝解劝解。又闻得人说,他身上有桩怪疾,常要过人。不但男子不敢沾身,连同伴的妇人见他走来,也个个避了开去。想我有偌大年纪,也死得着了,还怕些甚么?不免寻将过去,与他说说衷情。

(行介)转弯抹角,来此便是。

(内作哭声介)

(老旦)那位娘子,不要啼哭,请走出来,大家说说心事何如?

〖前腔〗(旦上)愁作面,泪为巾,看看假疾变成真。宁使形骸都毙了,莫教断却未归魂!

——呀,原来是一位老婆婆。为甚的不自保重,肯来看我这病人?

(老旦)见你哭得伤心,特地过来劝解。

(旦)嗳,老婆婆,别样的愁烦,你老人家该去劝解;如今处此地位,凡是做妇人的,只该来伴哭才是,那有劝解之理?

(老旦)也讲得是。

〖金络索〗(旦)妇仪没半分,闺范都亡尽。止留着一线残躯,要硬把颓纲振!危哉此际身。似遭蚊,不怕娘行不露筋。灾多勾了前生孽,劫尽堪为后世因。天难信,从来节妇似忠臣;尽捐躯,几个为神?刚讨得个心无疢!

(老旦)请问娘子,青春多少?可有尊堂?曾嫁过丈夫了么?

(旦)年方十六,尚未字人。自幼背了父母,寄养于至戚之家,现作螟蛉之女。

(老旦)这等讲来,还是一位小姐。你既失父母,又不曾配有良人,似这等终日悲伤,还是为着那一个?

(旦)为着继父、继母。

(老旦)若单想这两位,哭便该哭,未必哭得这等伤心!只怕还有亲似他的,也未见得。

〖前腔〗你啼腮少断痕,病靥多重晕。便是儿哭亲娘,也哭不恁多时分。这爷娘况不亲,他有甚奇恩,能使螟蛉不顾身?浑如杞妇崩城泣,仿佛西施恋越颦!好对我舒烦闷,一般同是难中人;别家乡,各具愁根,料不动讥弹衅!

——你毕竟想着何人,为着何事?对我道来。

(旦)老婆婆听启:

〖前腔〗悲啼实有因,欲说难张吻;意待遮瞒,当不的面颊先承认。我先期虑此身,怕蒙尘,曾把灵犀付一人。(老旦)既然如此,可曾有些勾当么?(旦)生平耻作襄王梦,一向愁离倩女魂,全无分。(老旦)既不曾有枕席之欢,也就是看得见的情意了。为甚么废寝忘餐,哭得恁般悲恸?(旦)一言早已定人伦。既无乾,谁待为坤?倒不如早陷塌安奇运。

(老旦)好!一句话儿就定下夫妻之分,至今生死不移、这才算得个烈性女子。可敬可敬!

(旦)请问老婆婆高龄多少?尊夫、令郎都在何处?为甚么不来赎你?

(老旦)嗳!不消问起也罢!

〖前腔〗区区一病身,万苦皆尝尽。因失亡儿,未老皤双鬓。儿夫喜尚存,惜离分,偏向临危隔楚云。到如今呵,凶遭丧乱的营中妇,还是他笑说平安的梦里人。无音讯,今生不望再相亲。盼得个拾枯骸,死后同坟,也消一半生离恨。

如今暂且分别,明日再来看你。只是一件,闻得你这个尊恙,常要过人,却怎么处?

(旦)不瞒老婆婆说,奴家这个贱恙,是妆造出来的,无非要保全名节。若有男子近身,不得不显些手段;遇着同辈的妇人,岂有贻害之理!老婆婆不消虑得,你时常过来走走。

(老旦)原来如此,只消这件事,就把你才能节操,都看出来了。好个女中丈夫,愈加可敬!

(旦)一语倾心志便投,始知同戚胜同休。

(老旦)从今有泪不轻洒,忍到邻家结伴流。

猜你喜欢
  补遗 卷三·袁枚
  ◆郑炼师守仁(蒙泉集)·顾嗣立
  第五十四回 真女儿时时装假·陈端生
  第三折·刘君锡
  第二十五出 探婚·叶宪祖
  第二折·白朴
  ●慶芝堂詩集卷十一·戴亨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姜夔
  卷一百七十三·曹学佺
  跋·杨允孚
  中兴间气集卷上·高仲武
  景淳诗评·佚名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菊部羣英》·张次溪
  山谷外集诗注原序·黄庭坚
  章良能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回 谪尘寰金童玉女 缔夙好絮果兰因·萧晶玉

    却说纯阳吕洞宾在终南山朝元洞中养静,命玉京真人柳大仙下降尘世,寻察一次,谁家虔诚,谁家懒惰,作善作恶,有功有过,俱一一察明,以备奏复玉帝,好按功过施报。当下玉京真人柳大仙就将高公的哀表捧至洞中,禀告吕祖。吕祖

  • 卷二十三补编·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三补编李颀寄綦母三【唐书艺文志綦母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夀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新加大邑绶仍黄【书今朕作大邑于兹新洛左传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汉书百官志比二千石以上皆铜印黄绶】近与单车

  • 邑里第十九·浦起龙

    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逮太史公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至于国有驰张,乡有并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案夏侯孝若撰《东方朔赞》云:"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八月壬寅朔权吏部侍郎张致远言臣窃惟靖康之变议者追咎异时首祸之由故于仕进则有讨论之式于赏典则有泛滥之目中间缘施行过差武臣特免讨论往往以宣和之前所得滥赏陈乞收使虽泛滥之目仍在而有司按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八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五·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五月。己丑。命陕西巡抚谭钟麟入觐。以布政使王思沂护理陕西巡抚。以前甘肃西甯镇总兵黄武贤为云南临元镇总兵官。现月  ○以捐银助赈。予闽浙总督何璟议叙。山西布政使葆亨等奖叙。山东盐运使傅

  • 姜才传·脱脱

    姜才,濠州人。相貌矮小强悍。小时候被掠到河朔,逐渐长大逃了回来,隶籍淮南军队中,以善战著名,但因来归人不能够做大官,任通州副都统。当时淮地多健将,但勇猛雄杰没有人超过姜才。姜才知晓兵法,善长骑马射箭,安抚士兵有恩惠,到临

  • 鹤庆土司传·张廷玉

    鹤庆,唐朝时名叫鹤川,南诏在此设置谋统郡。元朝初年,在此设置鹤州。至元中年,鹤州升为鹤庆府,不久改为鹤庆路。洪武中年,大军平定云南时,分兵攻拔了三营、万户砦,俘获伪参政宝山帖木儿等六十七人。朝廷设置鹤庆府,派土官高隆掌

  • 卷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五雍正二年正月上谕十三道初二日奉上谕朕询问贝勒博贝尔管辖之乌梁海人民何以为生据奏臣在将军奇立德处借饷一万八千五百六十两办买牲饩均匀分给各得产业今胜於昔其所借饷银将臣奉

  • 第四节 人民移徙·吕思勉

    调剂土满人满,移易风俗,充实边防,莫不有赖于移民。此等移民,秦、汉时尚有之,魏、晋后则几绝迹矣。盖人莫不有安土重迁之情,而历来官家之移民,又多不能善其事,利未见而害先形,则尚不如无动之为善矣。《隋书·食货志》:天保八年(57

  • 第四章 纵欲则子孙不蕃·佚名

    好色之人。子孙必多夭折。后嗣必不蕃昌。何则。我之子孙。我之精神所种也。今以有限精神。供无穷色欲。譬诸以斧伐木。脂液既竭。实必消脱。故好色者。所生子女每多单弱。子每像父。虽单弱而亦好淫。再传而后。薄之又

  • 卷一·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一 宋 严粲 撰 周南   国风 【谱曰周南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太王避狄难自豳始迁焉商王帝乙之初命其子王季为西伯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旁之诸侯文王作邑於丰乃分岐

  • 卷一百三(达摩笈多译)·佚名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二开实义品第二尔时大集众中。有上首天。所谓善住意天子。善寂天子。惭愧天子。与如是等九十六亿诸天子俱。一切皆行菩萨之道。咸共往诣文殊师利所。至其门外右绕七匝。绕七匝已,然後雨天曼陀

  • 德风禅师语录卷二·佚名

    颂古初祖达磨云吾出世非久谁得吾正宗者出来与汝证明最后二祖出礼三拜依位而立磨云汝得吾髓。颂曰。滞货多年要脱却强开席铺觅真金神光拜立获渠髓翻令儿孙恨转深六祖告众云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背无面无名无字诸人还识否

  • 何博士备论·何去非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

  •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佚名

    二卷,刘宋释翔公译。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与大般若第八会同。

  • 道安法师念佛赞·佚名

    敦煌写本。P.t.1253。首部残,共二十九行,四百二十四个音节。可与S.2985、P.3190、台北中央图书馆004724号汉文写卷对勘补残正误。但有部分字句现存汉文写本无。此卷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部分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