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四出 首奸

〖醉扶归〗(老旦同旦上)(老旦)瓦铛相对煮蓬蒿,又当围炉省炭烧。(旦)屋上由他雪飘摇,使不得我安贫耐苦的人知道。(老旦)我娘儿两个,自从被盗之后,借了那注狠债回来,不觉已是三冬时候,银子还不曾用完,那讨债的人儿,已曾来过数次了。怕的是豪奴索债把门敲,憔悴杀你人年少!

——我儿他说再过几时不还,就要锁了人去。若还果然如此,怎么了得?

(旦)他若再来,只说你出门去了,待我回复他,难道母亲借债,好锁了孩儿回去不成?

(老旦)也说得是。

〖不是路〗(净、末持索,同副净上)使势妆乔,借索银钱掳阿娇。使不得清平调,入门先用肆咆哮。来此已是,里面有人么?(老旦急避下)(旦)外面是谁?(众)赵员外家讨银子的,快些开门。(旦开门介)家母出门去了,银子一时不便,还要姑待几时。烦列位去回复主人,叫他免心焦,少不得我夫家百辆齐驱到,那时节毡上何难拔一毛!(净)唗!不要胡讲,快拿银子出来。(旦)银子其实没有。(末)既然没有,取索子过来,锁他回去。(副净假意劝介)(旦)你又不奉官差,我又不犯国法,止不过讨私债罢了,怎么锁起人来?(净)你说锁不得么?我偏要锁你回去。(圈索介)索子圈在这里了。劝你把头来套,盘龙宝髻依然好,省得他蓬松似草,蓬松似草!

——你说纸上无名,我们锁你不得么?现有当身文契,上写着半年之内,本利不偿,即将亲女交送为妾。你还不知道么?

(旦惊介)这等,文书在那里?

(末)带在身边,就与你看一看。(取出文契令看介)

(旦)呀!不好了,母亲快来。

(老旦急上)我儿,做娘的听见了,那原契上面并没有这些话,是他造出来的。

〖前腔〗使计徒劳,天理难容自会昭。(众)不与你闲争闹,自有文书花押代供招。(老旦)漫唠叨,便道是官凭印信私凭票,那有个点墨全无把伪契标?(末)你说是假的么?现有你亲笔花押,自己看来。(与老旦看介)(老旦)呀!不好了,花押是真,文契是假。这等看来,我当初落人圈套了。真强暴,(指副净介)舞文作弊施奸巧,都是你这居间神盗,居间神盗!

(旦扯老旦背介)母亲,其中的原故,孩儿悟着了。你且把软话回他,我自有处。

(老旦对众介)古语道得好,穷不与富敌,富不与官争。事到如今,我也说不得了。列位且请回,求员外另选吉日,待我送他过门便了。

(众)这还说得有理,我们权且回去。终久填私债,权时做好人。安排那乘轿,来接这门亲。(齐下)

(旦)母亲、我看了这张假契,就知道他一片歹心。要晓得,图占孩儿的念头,不是今日起的;我家未曾被盗之先,他就设下这段机谋了。

〖皂罗袍〗一日豁然惊觉,怪从前酣睡,直到今朝。感狂且为我忒心劳,不容不矢中山报。为他筹祸,只当把相思担挑;与他兴讼,权当把鸳鸯瑟调。少不的并香肩同把私情告。

(老旦)他纵有此心,你那里知道?

(旦)方才这些贼子,都是与他串通一路的,我们移到这边,他就有相图之意。因见我们家计宽饶,没有借债的日子,所以生出计来,叫人妆做鬼魅,前来盗卷家资。料想我们少吃无穿,自然要去借贷,不想我们果入计中。方才那三个里面,竟有两付面孔却像会过的一样,只是记不起来;及至看了假契,方才悟到当初偷盗我们的,就是这两个贼子。

(老旦作醒悟介)是讲得有理。我第二日走去借债,看见这两副面孔,也像有些认得,只想不到这上面来。你如今一说,我就明白了。

〖前腔〗愧杀老娘昏耄,让娇痴儿辈,智虑偏饶。穿窬见面反酬劳,又不因盗得家资少。岂徒遭害,还愁见嘲;怪他心狠,服他计高。若是我无儿毕世也难知觉!

——是便是了,如今怎么样对付他?

(旦)前日移家的时节,曾在途路之中,看见一张告示,说当今魔寇作反,到处伏有阴兵,凡有踪迹可疑,及阴行魇魅者,即是奸党。地方容留与本犯同罪。他如今现藏鬼贼在家,岂不是有心谋反??何不写下状词,竟到府县去告。我和你不但伸冤,还可为地方除害。你道此计何如??

(老旦)好是极好的,只愁没人去告。

(旦)闻得本府太爷为恐地方多事,行牌各县,着印官亲自下乡查点十家牌,以防奸宄。待我预先写下状词,等他一来,就拦马头出首便了。

(老旦)说得有理,拚我这条佬性命去结识他。

奇谋画出待奸谋,欢喜能教变作愁。

虽在牡丹花下死,却怜做鬼不风流。

猜你喜欢
  陈亚·唐圭璋
  第三出 分任·李渔
  ◆杨廉访奂(还山遗稿)·顾嗣立
  第一齣~第十齣·杨珽
  第十出 叩马·姚茂良
  楔子 第一折·郑廷玉
  韵语阳秋卷十二·葛立方
  东海渔歌卷二·顾太清
  三集目录八·乾隆
  二集目录五·乾隆
  卷十七·王奕清
  卷六·朱彝尊
  附録·吴雯
  韩偓诗鉴赏·佚名
  竹斋集序·裘万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二出 运筹·李渔

    〖风入松幔〗(外冠带,引众上)孤城虽得保无虞,属境丘墟。妖氛未靖劳宸虑,一年守土功虚。下官受事之日,已曾上疏请兵,至今一载,王师未下。前日蛮寇薄城,亏我用奇兵退去;如今蒙圣上调京营铁骑,命新科状元监督前来,与下官协同征剿。我

  •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九王缙王缙字夏卿与兄维早以文翰着称连应草泽及文辞清丽科累授侍御史武部员外禄山乱选为太原少尹与李光弼同守太原有谋略加宪部侍郎广德二年拜黄门侍郎同平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二十·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十【起重光大荒落十一月尽黓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二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己巳朔邵宏渊遣统领崔皋及金人战于定山败之 壬申以知潭州张浚判建康府召王权还以李显

  •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光绪十九年。癸巳。秋七月。辛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  ○派詹事府詹事良弼、顺天府府尹孙楫、为顺天乡试监临。早事  ○壬午。谕内

  • 三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陈盐课积欠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曹寅世蒙豢养,生殁殊荣,今复邀皇上格外加恩命兼管两淮盐课,臣捐糜莫报,惟有督销额引,清查积弊,充实国帑,抚恤商民,勤慎臣职守而已。 臣于前月十三日到任视事,访

  • 附录二·佚名

    台湾壮勇拆抢教堂杀死教民案&middot;台湾壮勇拆抢教堂杀死教民案&middot;英钦差阿礼国请饬台湾地方官查办壮勇等扰害教士一案照会英钦差阿礼国请行知闽浙总督速派大员前往台湾将扰害救士案办结照会英钦差阿礼国照复并

  • 卷十一·佚名

    于是各千、百户,依着成吉思言语,拣选将来。将在前宿卫的八十人,添至八百人,成吉丝教添至一千,命也客捏兀邻做为头千户者。在前带弓箭的四百人,原教者勒蔑、也孙帖额与不吉歹一同管了。散班与带弓箭的,入直时,分作四班:一班教也

  • 史记集解卷七十六·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徐广曰魏公子传曰赵恵文王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葢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恵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徐广曰属清河】平原君家

  • 中英天津条约·佚名

    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天津。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因视两国情意未洽,今愿重修旧好,俾嗣后得永远相安;是以大清国特简东阁大学士正白旗满洲都统总理刑部事务桂良,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稽查会同

  • 卷六十·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史官上太祖乞委宰执抄録言动送付史馆扈 蒙臣尝读唐书见文宗每开延英召大臣论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执笔於殿堦螭头之侧以纪时政故文宗一朝实録稍为详备至後唐明宗亦

  • ●通慧鉴第十四(二十九案)·徐谦

      这点灵光,清净本体。人性物性,浑然一理。举指见月,月不在指。辑通慧   天狐指窍(《警心录》)   太和中,处士姚坤,性仁爱,居东洛万安山,其侧有猎人网取狐兔,辄买放之,凡数百。坤有庄,质于嵩岭菩提寺,持价往赎。其知庄僧惠沼

  • 卷第三·道宣

      归正篇第一之三遂古篇梁侍中江淹归心篇北齐光录颜之推七录序梁处士阮孝绪遂古篇梁侍中江淹仆尝为造化篇。以学古制今。触类而广之。复有此文。兼象天问。以游思云尔。   闻之遂古大火然兮。水亦溟涬无涯边兮。

  •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并序上)·宗密

        京大兴福寺沙门宗密述    长水沙门子璇治定  镜心本净像色元空。梦识无初物境成有。由是惑业袭习报应纶轮。尘沙劫波莫之遏绝。故我满净觉者。现相人中先说生灭因缘。令悟苦集灭道。既除我执未达法空。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七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静虑品第十一之余有寻有伺者。云何寻。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了。推度构画。思惟分别。总名为寻

  • 卷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八如是已辩俱有因相。第三同类因相云何。颂曰。同类因相似  自部地前生道展转九地  唯等胜为果加行生亦然  闻思所成等论曰。能养能生或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违恼众教白四尔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具寿阐陀犯众多罪不如法说悔。诸苾刍欲令利益安乐住故告言。具寿。汝既犯罪。应如法说悔。阐陀答言。仁自犯罪。应如法悔。何以故。仁等皆是种种族种

  • 文心雕龙义证·詹锳

    《文心雕龙义证(全3册)》编写的总原则是“无徵不信”。笔者希望能比较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心雕龙》原书的本来面目,发现其中有哪些理论是古今中外很少触及的东西;例如刘勰的风格学,就是具有民族特点的文艺理论,对于促进文学

  •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佚名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撰人不详。「洪恩灵济真君」即五代南唐道士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明永乐中受封真君之号,故是书当出于明代。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签诗五十三首,皆为七言绝句。如第一签云:「上吉。龙韬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