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出 分任

〖似娘儿〗(外冠带,杂扮院子随上)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挂冠无奈君恩厚。(末、小旦冠带上)铨衡陪掌,簪缨忝继,君父难酬。

(末、小旦揖毕,侍立两旁介)

(外)玉树盈庭未足褒,于家门户岂徒高。逐邪久作鹰鹯计,继起原该有凤毛。——下官许进,字季升,灵宝人也。由进士出身,历官兵、礼二部。(指末介)大儿许赞,官拜吏部侍郎。(指小旦介)次儿许诰,幸登新榜进士。(叹介)我想父子同朝,已极簪缨之盛,兄弟并进,愈增门阀之光。一家均受皇恩,怎敢不图报效。只是一件,主上冲龄嗣位,尚在血气未定之时。喜习畋游,不亲政务,邪佞多而正人少,暴不胜寒;根本弱而枝叶强,家能侣国。种种俱是朝廷的隐患,教我这忧国的眉儿,怎生展得开也?

(末)爹爹,如今满朝文武,俱是佥壬之辈,没有几个忠臣,只有鸿胪正卿王伯安,他为人正直不回,乃心王室。昨日在朝房相约,要到我家商议国事,想必就好来也。

(外)这等,分付承值的,快备酒筵伺候。

〖步蟾宫〗(小生冠带,二役随上)素飧愧继名臣后,无寸补国恩虚受。戴天空作杞人忧,躯貌年来加瘦。

——下官鸿胪寺正卿王守仁是也。曾与季升父子相期,同议国家大事。来此已是他公署,叫左右快传。

(杂传“请见”介)

(小生对外介)大公郎既掌铨衡,二公郎又登高第,真可谓凤毛麟趾,萃于一门。下官还不曾专贺。

(外)年少登科,大不幸也。将吊之不暇,何贺之有?

(小生)二公郎这样才品,一定该入词林了。

(外)也曾考过庶常,只怕才士众多,取他不着。

(小生)自然是首选的。

(丑扮朝兵上)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见外介)禀老爷:朝兵报喜。

(外)报甚么喜?想是二爷考中庶常了么?

(丑)不是,报老爷入阁的喜信。方才有圣旨传出宫来:升老爷文渊阁大学士,仍兼礼部尚书。

(外)知道了。

(丑对小生介)王老爷也有佳音,正要到府上去报喜,不想来在这边。

(小生)有甚么佳音?

(丑)老爷升了佥都御史,巡抚江西等处地方。

(小生)知道了,回去领赏。

(丑应下)

(小生对外介)老先生望重资深,久应大拜。今日特旨出自宫中,更见皇上眷注之深了。

(外叹介)位愈高,责愈重,时事难为,徒增忧惧耳!看酒来。

(共坐饮介)

〖大胜乐〗(外)年来时事堪忧,旧朝纲废不修,诸般隐祸是奸人搆。我尚且卸不下这肩愁,怎经得那肩又把愁来受,刚合着我独贤劳的旧话头。(小生)老先生,你以前不曾拜相,要做匡君正国的事,还怕有人掣肘;如今当权秉轴,要行即行。眼见得国患潜消,太平有象了,还要愁他怎的?(外)伯安,伯安,你看朝廷上下是些甚么人来?怕只怕君难正也,说不得个当权秉轴,谁掣吾肘。

——伯安,如今朝廷内外,有两桩隐祸,你可知道么?

(小生)怎么不知道,内有煽祸的群小,外有伺衅的藩王。二患一日不除,朝廷一日不能安枕。我和你呵,

〖前腔〗自从纱帽笼头,这身躯便非我有。又何待位高责重方眉皱,少不得拚性命奠金瓯!朝内的事,有贤乔梓主持,分明是鼎开三足防倾覆,外面的事,晚生虽然不才,也做个柱立孤峰抵急流。各自把肩承担也,便做道山穷水尽,也难忍丢手。

(净扮朝兵上)父才膺大拜,子又擅奇荣。(见介)禀老爷:朝兵报喜。

(外)又报甚么喜?

(净)报大老爷高升吏部尚书,二老爷选中庶吉士。

(小旦)外面一齐领赏。

(净谢下)

(小生对外介)父司燮理,子掌铨衡;兄立朝端,弟居馆阁。这等的奇荣,莫说世间没有,就是载籍之中,也未尝多见。可喜,可喜!

(外)不敢。

(对末、小旦介)我儿,这皇恩忒煞高厚,教我父子三个,如何报效得来?你们从今以后,都要抖擞精神,替朝廷做一番事业才好。

(末、小旦)孩儿受教了。

〖皂角儿〗(末)体慈心忠将孝酬,报殊恩子随亲后。砺坚贞把臣躬聿修,矢清白有家风堪守。漫道是学山公,修启事,汲贤良,搜隐逸,共济同舟。还须要爱苗去莠,为谷除蟊。做不得,投鼯忌器,养祸包羞!

〖前腔〗(小旦)读父书犹然未周,承家学每惭荒谬。荷皇仁将臣竽滥收,蒙亲庇把君恩叨受。也须要奋愚蒙,策驽钝,吮霜毫,簪铁笔,纪载皇猷。愿只愿潜消乱薮,早除佞咻。免使我,臣书君过,市直《春秋》。

(小生对外介)老先生方才说的那两宗隐患,须要及早消弭。如今圣上不勤政务,止习嬉游,总是刘瑾、朱彬二贼蒙蔽宸聪,以致如此,不可不加参劾。江右的宁王不守藩规,无故招兵敛饷,此人必有异谋,不可不加防御。请问老先生,这两桩大事,还该从那一桩做起?

(外)自然先内而后外。下官入阁之后,第一桩事,就要参劾那两个奸臣。

(小生)晚生今日之来,就是为此。原要自做本头。求贤乔梓相和的,不想老先生竟要首事。虽则如此,也还要携带晚生做个正人君子,本章上面,一定要求附贱名。

(外)足下补了外官,这朝内的事就该让与老夫做了。我和你把两件大事,各任一桩,分头去做,内患不除是老夫之过也,外乱不靖岂非足下之咎乎?从今以后,各有所司,不劳搀越。

(小生)这等说起来,只得奉让了。

(末)爹爹上疏,孩儿也要附名。

(小旦)孩儿虽是新进小臣,也难坐视辟佞除奸,愿随父兄之后。

(外)既然如此,我父子三人,同上一疏便了。

(小生)真所谓一门忠义。可敬可敬!晚生告退,明日就要起身,不得再来奉别了。

〖尾声〗(外)我和你呵,常携浴日擎天手,今日平分一担愁。(小生)只可惜我做不尽的忠臣又输了这一筹。

巧语如簧惑圣聪,那禁怒发不冠冲。

触奸指佞吾侪事,邪正从来岂并容?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四百零二·彭定求
  廖行之·唐圭璋
  卷九·陈廷敬
  粤词雅 全文·潘飞声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四齣·汤显祖
  词苑丛谈卷九·徐釚
  五集卷四十三·乾隆
  二集卷六十八·乾隆
  山中白云词二·张炎
  卷十三·王奕清
  韦庄浣花集原序·韦庄
  广州四先生诗巻三·佚名
  卷七十五·吴之振
  卷五十八·陈廷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诗补遗〕·陆机

    赠弟士龙诗十首(并序)  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衔恤丧庭。续忝末绪,会逼王命,墨绖即戎,时并萦发,悼心告别。渐历八载,家邦颠覆,凡厥同生,彫落殆半。收迹之日,感物兴哀,而士龙又先在西,时迫当祖载二昆,不容逍遥,衔痛东徂,遗情西暮,故作是

  • 卷三十三·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三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三【律诗凡八十首】 读老子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於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着五千文 读庄子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虫

  •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一 金纪五·纪昀

    金纪 【五】世宗 【三】○世宗三大定二十一年春正月壬子以夏国请诏复绥德军榷场仍许就馆市易帝闻山东大名等路民骄纵奢侈不事耕稼诏遣阅实计口授地 必令自耕地有余而力不赡者方许招人租佃仍禁农时饮酒丙辰追贬海陵炀

  • 卷二·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二安褚拉库地方瓜尔佳氏硕翁科洛巴图鲁劳萨王柱       满珠马克都      和托魏班       安楚达以上俱有传鄂

  • 真宗纪·脱脱

    (一)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名恒,太宗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元德皇后李氏。起初,乾德五年(967),五星与镇星一起聚于奎宿。第二年正月,元德皇后梦到衣服的大襟托住了太阳,于是怀孕,十二月二日生真宗皇帝于开封

  • 徐一夔传·张廷玉

    徐一夔,字大章,天台人。工于文章,与义乌王..友善。洪武二年(1369)八月,朝廷诏令纂修礼书,一夔与其他儒士如梁寅、刘于、曾鲁、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等参与其事。一夔曾进言“:前宋朝极重史事。百官之升降、刑

  • 海瑞传·张廷玉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进京都,不久伏宫门之外上书《平黎策》,请求在海南设道置县,以便安定乡土。有识之士认为他很有气魄。他担任南平教谕的时候,御史到学宫去,下属官吏都伏地拜见,只有海瑞是直身作揖,并说:“如果到御史

  • 李侃传·张廷玉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1442),中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时,他上书建议挑选将才、招募民壮、使用战车三件事。也先逼近京师,议论者想焚掉城外的马草。李侃说敌人轻装剽劫,没有持久之心,请不要焚掉,以免再次征

  • 宋纪十六 苍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476)·司马光

    宋纪十六 宋苍梧王元徽四年(丙辰,公元476年) [1]春,正月,己亥,帝耕籍田,大赦。 [1]春季,正月,己亥(初九),刘宋皇帝刘昱亲自主持耕田典礼,实行大赦。 [2]二月,魏司空东郡王陆定国坐恃恩不法,免官爵为兵。 [2]二月,北魏司空东郡王陆定国

  • 十二年·佚名

    (乙亥)十二年清光緒三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甲子。命時原任大臣,率禮堂入侍。敎曰:「今年卽我太祖大王誕降九回甲也。元子以是歲冊儲何如?」領敦寧金炳學曰:「今年,異於他年而睿齡新添,以冊儲下詢,名正則禮益重,位定則福益隆,四重

  • 提要·焦袁熹

    【臣】等谨按春秋阙如编八卷国朝焦袁熹撰袁熹字广期金山人康熙丙子举人是编为袁熹未成之书仅及成公八年而止每卷有袁熹名印葢犹其稿本前有其孙钟璜跋亦当时手迹也自谷梁常事不书之例孙复衍有贬无褒之文后代承流转相

  • 程氏经说卷四·佚名

    小雅鹿鸣自鹿鸣以下二十二篇各赋其事于其事而用之其周公之谓乎与二南同也燕羣臣嘉宾则用鹿鸣鹿食则相呼故以兴燕乐呦呦和声和声相呼共食野之草物情相乐也君臣宾主相乐如此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言其相乐又以币帛将其诚意

  • 卷十九·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十九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七年春公伐邾【为其灭须句也】三月甲戌取须句【公作胊】须句鲁封内之国前此僖二十二年邾曾灭须句矣僖公伐邾取须句盖取而还之也至是邾又灭须句文公又伐而取之乃不还其

  • 卷二十四·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四宋 吕本中 撰昭公十年春王正月夏齐【公作晋】栾施来奔左氏传齐恵栾高氏皆耆酒信内多怨彊于陈鲍氏而恶之夏有告陈桓子曰子旗子良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逞遂见文子

  • 与廖笏堂先生书(二通)·太虚

    一笏堂先生慧鉴:时丁末叶,魔强法弱,往往有法身大士,乘悲愿轮,扶持正教。客岁大沩之事,赖热心维系,不惟衲等铭感,实乃佛陀赞喜、人天庆悦者已!顷者、长沙僧界来函,称湘省议会修改提寺产案,其结果仍公产提十分之六,私产提十分之五。

  • 荆溪林下偶谈·吴子良

    四卷。宋吴子良 (1197—约1257)撰。吴子良,号荆溪,临海 (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著有《荆溪集》。此书凡四卷,所言均为论诗文之语。记事、议论、考辨相杂,每则之前皆有标题概括

  • 明诗评·王世贞

    诗人传记与评论著作。明王世贞撰。该书四卷,前后各有自叙一篇,共收录明代诗人一百十八人,各人名下均列其小传及一段评语,亦有两人合一段评语者。卷一首列“李君梦阳”、“何君景明”、“李君攀龙”,其后自“徐博士祯

  • 礼记通论辑本·姚际恒

    姚际恒的礼记通论,是他的九经通论之一。清初以来的各家书目、史志及地方志等,皆未见著录。独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加以著录,云「上中下三帖」,不注卷数。本书原本已亡佚,杭世骏续礼记集说曾引用三十馀万字。礼记通论此书曾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