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巧对录卷之五

稗史云:坡公有对云:“栗破凤凰缝黄出;藕断鹭鸶露丝飞。”佛印曰:“无山得似巫山好。”东坡曰:“何叶能如荷叶圆。”子由曰:“不如‘何水能如河水清’。”

又有人以“拘颈葫芦”四字命对者,陈启东方沐浴,偶得“空心萝卜”四字对之,喜跃,盆为破。又陈训导分水时,有人题桥云:“分水桥边分水吃,分分分开。”启东对云:“看花亭下看花来,看看看到。”皆其邑地名也。

《九鲤湖志》云:傅黄门凯出使海外国,祷于九鲤湖仙祠,梦孺子歌云:“青草流沙六六湾。”漫记之而已。及入境,国王曰:“‘黄河跃浪三三曲’,愿天使对之。”黄门即以梦中句应,国王惊服。盖彼国有“青草河三十六湾”,彼自谓知中华之胜,而我乃悉彼疆域之详,用是悚詟。

姚叔祥《见咫编》云:宁庶人怒一儒生,以铁笼笼之,置于后园。适园中凿池,庶人身自营度,因向宾从出一对语云:“地中取土,加三点以成池。”宾从不能对。生在笼中应声云:“囚内出人,进一王而得国。”庶人大悦,释之。后生自念:“‘囚内进王’,语谶不祥,少选必追我矣。”因不至家而逸。未几,追果至,而儒生不可得矣。

黄右原曰:前明正德时,武宗以《四书》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令群臣属对。盖自夸其生擒宁庶人之功也。王文成公对以“流连荒亡为诸侯忧。”隐讽武宗轻出,为朝廷忧也。可为一启口而不忘谏如此。

《尧山堂外纪》云:徐晞既贵,乘传归。守令率诸生郊迎。诸生以其不由科目出身,玩忽不成礼。郡守怒,因出句云:“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对,久不能属。晞代答云:“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服,遂相率请罪。

又云:太祖尝微行入酒坊,遇一监生。时坐客满案,乃移土地神几与生对席。问其里居,则四川重庆人也。帝因出句云:“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生应曰:“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又云:明兵围集庆路,与元兵大战,元兵解去,乃坚守江左,见驿中有七岁儿居其中,问之,则代父充役者也。帝曰:“‘七岁童儿当马驿’,能作对乎?”即应曰:“万年天子坐龙庭。”帝喜,蠲其役。

又云:施槃幼年而贫,谒张都宪。张曰:“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槃应曰:“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张即招入家塾。

又云:李西涯与程篁墩过采石,西涯雨中拈句云:“五风十雨黄梅节。”篁墩曰:“二水三山李白诗。”

又云:陈浚明有对云:“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黄印《梁溪识小录》云:莫天祐,绰号老虎。守无锡时,残忍嗜杀。每出入,人皆走匿。有稚子沈龙者,负笈趋塾,误冲节幢,为所执。天祐曰:“汝为学生,能对乎?”曰:“能。”天祐曰:“人有称我为‘至勇至刚能文能武无上将军’者,汝能对则赏,不能则断汝头。”龙略不畏惧,整容对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菩萨。”天祐喜,赏银一锭,为之止杀者累月。

又云:尤回溪瑛,八岁时入塾。塾师,其族兄也。吴海州学士至其馆,以“兄弟相师友”命对,尤应声曰:“君臣迭主宾。”学士大击赏。

又云:明嘉靖间,一内珰衔命入浙,与司北关南户曹、司南关北工曹饮宴。珰欲侮缙绅,乘酒酣为对云:“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此珰故卑微,曾司内阁工部,君所素识者。因答曰:“我须相报,但勿嗔乃可。”遂云:“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珰怒愤攘臂,至欲自戕,二司力劝乃止。

沈德符《野获编》云:京都人以都城内外所有作对,其最可破颜者如:“臭水塘”对“香山寺”。“奶子府”对“勇士营”。“王姑庵”对“韦公寺”。“珍珠酒”对“琥珀糖”。“单牌楼”对“双塔寺”。“象棋饼”对“骨牌羔”。“棋盘街”对“幡竿寺”。“金山寺”对“玉河桥”。“六科廊”对“四夷馆”。“文官果”对“孩儿茶”。“打秋风”对“撞太岁”。“诚意高香”对“细心坚烛”。“天理肥皂”对“地道药材”。“奇味薏苡酒”对“绝顶松萝茶”。“京城内外巡捕营”对“礼部南北会同馆”。

又云:嘉靖间,高新郑与张江陵相契如兄弟,偶联镳出朝,晨暾初上,高戏出一俪语云:“晓日斜熏学士头。”张应声曰:“秋风正贯先生耳。”两人拊掌,几坠马。盖楚人例称“干鱼头”,中州人例称“偷驴贼”。俗语有“西风贯驴耳”也。或云是傅潮、焦芳相谑旧语,岂张、高又祖之耶?

又云:嘉靖间,更有恶谑。如胡少保宗宪,以江南制府御倭,值浙直巡盐御史周如斗行部与宴于舟中。二人素相狎,适侍者误倾酒壶,周谑云:“瓶倒壶撒尿。”而篙工偶捩柁,胡应声曰:“柁响舟放屁。”各以姓相嘲,然而俚矣。

又云:贾宪使实斋以名儒里居。一日雪后寒甚,披貂裘立门前。有一邻舍少年号倪麻子者,颇少慧,好侮人。贾见其着屐,呼前曰:“我有一对,汝能属句否?”因出曰:“钉靴踏地泥麻子。”倪曰:“对则能之,但不敢耳。”贾曰:“吾不罪汝。”倪应声曰:“皮袄披身假畜生。”贾面赤,咄嗟诟詈而入。

又云:楚中耿天台定向为南直提学御史,初莅任,即遣牌往松江,云欲观海。时徐文贞为首相,耿其讲学至交,实借此往拜其先祠也。云间士子为之语曰:“名虽观海,实则望湖,耿学使初无定向。”以文贞旧号少湖也。久而未有对者。适河南刘自强为应天尹,以户曹隶不逊,奋拳殴之。刘多力,至折隶齿,几死,乃对曰:“京师攘臂,衙役折齿,刘府主果能自强。”同时,松江有郡丞潘大泉名仲骖,以名翰林谪外,傲睨侮人。华亭尹倪先荐者,谦和下士。松江士人又为之对曰:“松江同知恣肆,合得重参;华亭知县清廉,允宜先荐。”各取姓名同音也。

又云:有御史巡松江者,郡守故人留之饮,因戏出对曰:“鲈鱼四腮一尾,独占松江。”守曰:“螃蟹八足两螯,横行天下。”御史知其讽己,亦为一噱。

《都穆谈纂》云:沈石田先生尝偕陈启东会饮于吴太史家,时贺解元恩、陈进士策同在座。先生不善饮,酒至辄辞。启东曰:“吾有一对,君能对之,当代君饮。”先生颔之,启东曰:“恩作解元,礼合贺其荣也。”其荣,贺字先生应声曰:“策为进士,职当陈嘉谟焉。”嘉谟,陈字合座无不击节。

又云:钱山钱秀才,兄应役粮长,偶县令点名不到,钱遂易服以代。令怒,欲鞭之。钱以实告。令曰:“汝既为秀才,吾有一对,试对之,曰:‘秀才粮长,打粮长不打秀才。’”钱应声曰:“父母大人,敬大人如敬父母。”令笑而释之。

王兆云《挥塵诗话》云:吴人马承学,性好乘马驰骤。其友钱同爱戏之曰:“马承学,学乘马,汲汲而来。”马应曰:“钱同爱,爱铜钱,孜孜为利。”且曰:“但图对稳,非敢诮公。”

又云;杨铁崖在金粟道人家,每食,主人必出佳酿,以芙蓉金盘令美妓捧劝。铁崖出对曰:“芙蓉盘捧金茎露。”有能对者,赠以此盘。一妓应声曰:“杨柳人吹铁笛风。”遂以此盘酬之,一座为倾倒。

《唐伯虎纪事》云:有问乩,令对云:“雪消狮子瘦。”乩即书云:“月满兔儿肥。”又令对云:“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乩即书云:“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嘉兴有三塔寺,有人出对云:“西浙浙西,三塔寺前三座塔。”降乩者批云:“吾游遍天下,乃能对此对,云:‘北京京北,五台山下五层台。’”黄右原云:“闻是日有人复加‘塔塔塔’三字请对,乩竟寂然。”

《文行集》云:明代制义得人之盛,莫过于弘治朝西曹,有对云:“一双探花父;两个状元儿。”时张升己丑状元,子思与辛丑状元王华子守仁同官兵部主事。户部郎中刘凤仪则己未探花龙之父,兵部员外郎李实则壬戌探花廷相之父也。又壬戌鲁铎榜,复有永平鲁铎,又有两朱衮:一貌美,一貌不扬。时有对云:“鲁铎分南北;朱衮判妍媸。”而弘治丙辰,进土有孟春、季春、夏鼎、周鼎。李东阳即席出对云:“孟仲季春唯少仲。”诸进士无能对者,东阳乃代为之对云:“夏商周鼎独无商。”几于天造地设矣。

又云:郑洛书,莆田人,正德丁丑进士,为上海知县。同时永丰聂豹为华亭知县,并有政声,然议论不相下。一日同坐察院,适门人来报:上海秋试脱科。聂笑曰:“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郑应声曰:“华亭百姓当灾,皆因孽报。”

石琢堂韫玉曰:前明吾乡顾宗孟与文震孟、姚希孟,皆以文章节义相砥砺,为时所称。而范允临,字长白;陈元素,字古白;及华亭查思白,皆工临池,著名于世。崇祯间,陈、董相继而逝,唯范允临尚存。时有撰为对句者云:“顾宗孟、姚希孟、文震孟,三孟俱亡,莫非命也?董思白、陈古白、范长白,一白虽存,岂不殆哉?”

陈眉公《见闻录》云:西涯李公善谑,居政府时,庶士进见,公曰:“今日诸公试属一对句,云:‘庭前花始放。’”众晒其易,各漫应之。公曰:“总不如对‘阁下李先生’也。”众一笑而散。

又曰:陈式斋大参留滞郎署最久,其遴职方也,李西涯时为学士,戏语之曰:“先生其知几借作机乎,何为又入职方借作织坊也?”式斋应声曰:“太史非附热者,奈何只管翰借作汗林耶?”闻者以为善谑。

《簷曝杂记》中载张文潜《宛邱集--仲夏》诗:“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武侯方熟眠。”武侯,谓卧龙也。此与俗传《送鹅及梅子札》云“汤燖右军二只,醋浸曹公一瓶”同一谑对。

又云:伍文定与一知府出行,见墙头露出一少艾,知府出对云:“墙内桃花,露出一枝难入手。”伍对云:“园中梅子,不消几个便酸牙。”亦不知出何书。

猜你喜欢
  卷七百九十四·彭定求
  吴申·唐圭璋
  今传是楼诗话 十二·王揖唐
  卷二十二·董康
  姑溪词 全文·李之仪
  第三折·佚名
  端平诗隽序·周弼
  卷六十五·王奕清
  卷280 ·佚名
  卷六十一·冯惟讷
  巻五·邵浩
  提要·康熙
  卷一百九十五·曹学佺
  卷一百五十九·陈廷敬
  蔡松年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甘布衣复(山窗余稿)·顾嗣立

    复字克敬,余干人。至正之乱,张仲举侨居云锦山中,克敬与甘彦初、张可立往从之游。仲举少许可,于三君独加重焉。洪武初,三君皆以前元遗才为士林推重。当时评彦初诗如美女簪花,可立诗如贞女守节。克敬篇什散漫,仅存手墨于同里赵

  • 第二十八回 情义堪嘉谢恩赵女·佚名

    诗曰:母子兄弟情最真离别家庭正三春一旦闻知冤枉事气坏金榜挂名人俚言敍过,书接前言:话说兰英说:“家运衰败莫过于孙家,真乃可欺人也!”唱:赵小姐一见继成活气死,疼的他杏眼秋波泪直倾,叫了声伯兄你莫归阴去,断不可遗留不忠不孝

  • 卷二百八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招山小集刘仙伦一名儗字叔儗庐陵人诗名闻海内先后与刘过并称所着有招山小集中秋有懐吾庐有寒梅老干秋风多上有双栖乌夜月聼我歌一别三载强梅影应婆

  •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原注庙有吴道子画五圣图唐书高宗乾封元年追尊老子爲玄元皇帝制两京诸州各置庙在东都者改爲太微宫此诗作於称庙之时当是开元

  • 卷十三·陈衍

    ●元诗纪事卷十三侯官陈衍辑杨载范梈揭傒斯欧阳玄何贞立许有壬许有孚许桢马熙赵恒陆焕然胡井表◆杨载载字仲弘,建之浦城人。延佑初登进士第,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有仲弘集。黄文献集:年几四十不仕。贾户部国英数言其材

  • 卷三百三十三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丁未朔,大理寺上兩地供輸人周辛祖、順祖、六兒私過北界與崔學郎等覘事案,犯在赦前。詔周辛祖、順祖、六兒各處斬。   賜熙河蘭會路經略使苗授對衣、金帶、銀絹五百,同經制、通直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三 循吏传四·纪昀

    循吏传金○金卢克忠 朱德昌 范承吉王政张奕李瞻刘敏行 傅慎微 伊喇温刘燠 高昌福 孙德渊赵鉴富察郑留钮祜禄守愚舒穆噜元张彀赵重福武都 赫舍哩德张特立王浩卢克忠牛德昌范承吉王政张奕李瞻刘敏行傅慎微

  • 卷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四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吴越交兵表世尝恨吴王不聴子胥灭越致越卒治吴余以为不然吴之亡以骄淫黩武耽乐忘祸轻用民力驰骋于数千里之外虽微越吴亦必亡若使守其四境和其人民任贤使能而増脩其政

  • 第十八章 汉中道上·冯玉祥

    在长安驻守的时代,我开始感觉到自己所统带的部队中干部分子良莠不齐,而好的干部人才尤其不够。这使我在办事上感到很大的痛苦。那时第一团团长是杨桂堂,五十余岁,外号叫做杨傻子。这人老于世故,无是无非,任凭人家对他说什么

  • 甲申传信卷录十·钱士馨

    使臣碧血苌宏之事周王忠于公室。以党于范氏,晋人封而杀之。藏其血,三年而成碧。此忠之所由积也。左先生之北使也,执节类苏属国、抗议类富郑公、从容类文信国,卒以见戮。呜呼!国家养士三百年,而能以诗礼之泽,对扬祖宗于地下者

  • 梁纪二 高祖武皇帝二天监四年(乙酉、505)·司马光

    梁纪二 梁武帝天监四年(乙酉,公元505年) [1]春,正月,癸卯朔,诏曰:“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魏、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可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招内后进!”于是以贺及平原明山宾、吴兴沈峻、建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歌颂四十【教习进士馆诸臣一】恭颂万寿无疆诗【有总序】教 习 进 士 侍 讲【臣】文志鲸教 习 进 士 谕 德【臣】吴廷桢教 习 进 士 编 修【臣】俞长策【臣】闻昌期载启

  • 牧民第一·管仲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

  • 四书通证原序·张存中

    北方杜缑山有语孟旁通平水薛夀之有四书引证皆失之太繁且其中各有未完防观者病焉今友人张徳庸精加讐校删冗而从简去非而从是又能完其所未完者合而名之曰四书通证以附余通之后学者于余之通知四书用意之深于通证知四书用

  • 卷二十四·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四     婺源江永撰士喪禮下【本名既夕】經【鄭目録云既夕禮士喪禮之下篇也既已也謂先葬二日已夕之時與葬間一日凡朝廟日請啟期必容焉此諸侯之下士一廟其

  • 宋本备急灸法·佚名

    《宋本备急灸法》一卷。夫灸治之法,吾国发明最早,且亦为特具效验之一种疗法。日本医 学改革,惟传自吾国之灸法,至今研究不遗余力。是书所列灸法,似别具真传,为南宋孙炬卿先 生旧刻,即著《鸡峰方》张焕先生所著。本国亡佚久矣

  • 神仙感遇传·杜光庭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号为题。所记故事虽为

  • 俱舍论实义疏·安慧

    佛典注疏。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十大论师之一安慧撰。译者不详。从译文风格及引文考释,当译于七世纪后。原著卷数不详。敦煌本标题下称梵本有二万八千颂。现存敦煌遗书三号;P.3196,系前五卷之节抄。此件先解释《俱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