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八出 吴公辞亲

【金珑璁】〔老旦上〕桑楡方暮景。那堪半世孤灯。希孟母。敎曾参。堂前丛驷马。囊底乏嬴金。儿郞惟愿达承明。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断机投杼心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儿靑琐有何言。报道一封朝奏九重天。老身周氏。幼适吴门。梦断两髦。已经廿载。教传孤息。不惮三迁。且喜我孩儿吴时来一举成名。谬知靑眼。三年满秩。荣擢黄门。但恐他少年英气。不知忧国忧民。尸位素餐。徒负有言有责。若得他犯颜廷诤。立身扬名。也不枉了我平生教子之功。正是不图鼎食三牲养。惟愿芳名千古知。

【前腔】〔小生上〕班衣思定省。何期言责羁身。乌鸟爱。忍难分。泪流还自止。心痛暗吞声。斯须辞别向枫宸。

〔老旦〕孩儿回来了。〔小生〕孩儿今日与同僚议事。定省归迟。望母亲恕罪。〔老旦〕孩儿。仕则慕君。正当以公务为急。但不知今日为何面带忧容。〔小生〕母亲。孩儿职掌工科。为朝廷兴造。差委点计王木。明日早朝之后。就恐不得回来。视膳问安。恐有缺失。为此而忧。〔老旦〕甘旨之奉。乃是小孝。但愿孩儿匡济国家。名扬于后。显我生身所自。岂不胜于奉养。〔小生〕虽如此。孩儿此去。谅有几日不归。今晚将一杯酒与母亲少叙。丫鬟将酒来。〔丑应上〕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小生送酒介〕

【梁州序】〔小生〕孤帏坚守。三迁慈训。节苦冰霜寒凛。劬劳难报。儿今幸喜登瀛。但只虑莪蒿非美。缾罍俱倾。晚景黄花另。〔老旦〕孩儿到此地位。我也心安意足了。〔小生〕高堂衾枕冷。倩谁温。〔老旦〕孩儿休说此话。亦不须下泪。〔小生〕捧檄难全毛义名。〔合〕母与子相依命。为夺情国事须廷诤。思戏彩怎承顺。

〔老旦〕孩儿。看你不胜悲痛。不是差点王木。想是要犯颜谏君了。〔小生〕母亲。没有此事。请自宽慰。〔老旦〕孩儿。你听我道。

【前腔】〔老旦〕贞孤高节。淸风家庆。世守相传忠悃。天恩始受。应知便。罄葵心。但只愿神羊利角。天马长鸣。举笔除奸佞。〔小生〕孩儿纵要谏君。岂不为母亲自爱。

旦〕君亲原一体。漫留情。绝裾当成温峤名。〔合前小生〕母亲。孩儿有一言吿禀。〔老旦〕有话但说。〔小生〕孩儿不敢相瞒。今早与同僚相约。要劾奸臣严嵩。倘圣上不准。必加斥辱。恐惊惶老母。不敢明言。今见母亲忠言诲勉。特此吿知。但父母遗体。不敢毁伤。今为君忘亲。罪不容于死也。〔悲介老旦〕岂不闻王陵事汉。其母自刎以成其忠。范滂临刑。其母婉辞以励其节。孔融之母。为子而欲当其辜。尹焞之母。虽贫而不思禄食。我老身虽不能取法古人。平生教子之心。实欲你做个忠臣义士。今日你为国除奸。齐名李杜。吾事毕矣。死亦何憾。〔小生〕母亲贤德。远过古人。但为人子者。未报深恩。反贻伊戚。欲尽事君之节。难逃弃亲之名。当此两难。不胜肠断。

【前腔】〔小生〕覩朝中兽迹狐形。忘膝下乌情鸟性。恨平生忠孝。不能两尽。却羡那陈情归养。采葚供亲。先范眞堪景。细思肠欲断。泪沾襟。敎育空劳孟母名。〔合前〕

【前腔】〔老旦〕叹藳砧一卷遗经。幸彩服名登台省。这乾坤淸气。当存性分。你休为着柏舟飘泊。菊径荒芜。章奏无心整。袖中诛佞策。励精诚。避祸休思徐庶名。

〔合前小生〕孩儿此本纵有谪贬。谅无大祸。望母亲不必挂心。〔老旦〕孩儿。你不须念我。且把死生父母置之度外。好好去做个忠臣。〔小生〕丫鬟收了酒席。就此拜别了母亲。〔拜老旦介〕

【节节高】〔小生〕蒙亲慰好音。谨钦承。明朝玉漏听鸡进。炉香烬。羽扇分。鸳班定。曙光浮动金龙影。一封亲渎重瞳听。〔合〕只恐西山日影斜。愁深一夜霜添鬓。

【前腔】〔老旦〕为臣要矢心。勿忧亲。鞠躬尽瘁承先训。三牲进。五鼎陈。晨昏定。算来争似淸名胜。显亲万古须忠鲠。〔合前〕

【余文】〔合〕古今靑史如明镜。做男儿拚死捐生。留取丹心照汗靑。

〔老旦〕为国辞亲志欲坚。

〔小生〕官居谏议敢忘言。

〔老旦〕若还内省除奸宄。

〔小生〕益显高堂有母贤。

猜你喜欢
  卷四·陈廷敬
  诗本音卷四·顾炎武
  楔子·佚名
  第三折·李文蔚
  白莲集卷一·齐己
  ●自序·黄遵宪
  卷八十六·徐世昌
  卷十一·陈师道
  卷七·陈师道
  卷八十九·曹学佺
  卷二·纪容舒
  卷二十四·徐倬
  御选明诗卷一百六·康熙
  33.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施蜇存
  野处类藁原序·洪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八·董康

      ○蘆花記   係明初舊本。不知作者何人。葉盛水東日記。彼時已有繼母大賢等劇。盛係正統景泰間人。其傳久矣。閔子騫事在二十四孝中。婦孺皆悉。因有蘆花背上寒之句。故取爲名。據舊說。閔損、字子騫。魯人。孔

  • 第二十五出 雪愤·李渔

    〖西地锦〗(末冠带,外扮值堂吏,引众上)到日螟蝗出境,来时龟鹤同行。俸钱食罢留余剩,还愁累却清名。作赋西京旧有才,一行作吏手慵抬。苏州刺史能诗例,到任三年尚未开。下官苏州知府卜康民是也。率吏多方,爱民有术,忠能自许,清畏人

  • 卷二百九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芸隐勌游稿施枢字知言号芸隐浮玉人绍定初累举不第从辟入呉摄庾台幕往来锦溪间富吟咏自为序云余萍泛不羁毎多感赋暇日搜故箧得可意者百篇题曰芸隐勌

  • 卷二二四 唐紀四十·司马光

      起旃蒙大荒落(乙巳)閏月,盡昭陽赤奮若(癸丑),凡八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永泰元年(乙巳,公元七六五年)   閏十月,乙巳,郭子儀入朝。子儀以靈武初復,百姓彫弊,戎落未安,請以朔方軍糧使三原路嗣恭鎮之;河西節度使楊志烈旣

  • ●卷二·陶宗仪

      ◎圣聪至元六年二月二十五日,上御玉德殿,命史臣榻前草诏,黜谪太师伯颜。诏文有云:“其各领所部,诏书到日,悉还本卫。”上曰:“自蚤至暮,皆一日也。可改日字作时字。”时伯颜以飞放为名,挟持皇太子在柳

  • 第二七四分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三·佚名

    淡水分府周,饬对保头役,协同澚甲预备渡船、竹筏,伺候总镇驾临钦加府衔、即补直隶州正堂、署淡水分府周(注)为饬吊事。照得新任镇宪,不日按临,凡经过溪河渡船、竹筏,亟应预备伺候,合行饬吊。为此单,仰对保头

  • 一三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令书吏出银一事情形片·佚名

    一三八五 军机大臣等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令书吏出银一事情形片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初一日臣等遵旨询间纪昀。据称:王杰派令书吏出银一事,我一时愚昧之见,原以其既奏令自备资斧,卽不应更令出赀交官,与原奏不符,是以与之争论。

  • 一三八○ 山东巡抚惠龄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七部折·佚名

    一三八○ 山东巡抚惠龄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七部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山东巡抚臣惠龄跪奏,为查缴《通鉴纲目续编》,遵例汇奏,仰祈圣鉴事。恭照乾隆四十八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多有议论偏谬及肆

  • 一三四三 军机大臣奏本年各省解到应毁书籍数目开单进呈片·佚名

    一三四三 军机大臣奏本年各省解到应毁书籍数目开单进呈片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本年据各省解到应毁书籍,共八百三十一本。理合开单进呈,并将各书照例交进销毁。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温纯传·张廷玉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由寿光知县征召为户科给事中。隆庆三年(1569),穆宗已除丧服,仍不与大臣接触。温纯请求皇帝遵循祖制,垂询群臣,亲自批阅奏章,皇帝答复知道了。他调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了

  • 牧民第一·管仲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

  • 兵法第十七·管仲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权者也。故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此四者,用兵之祸者也。四祸其国而无

  • 第四章主动性·梁漱溟

    宇宙间森然万象,莫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自其异者而言之,显有区分,一若鸿沟不可逾越;而实则万殊同出一本。其异也,不过自微之著,由隐而显,不断变化发展而来,追踪原始,界划不立。故尔为学既须分别精审,又贵善观其通。人心非他,即从

  • 辯中邊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世親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制譯   [一]辯相品第一   稽首造此論 善逝體所生. 及教我等師. [二]當勤.顯斯義。   此中最初安立論體。頌曰.   [三]唯相.障.真實. 及修諸對治. 卽此修分位.  得

  • 法华玄论卷第六·吉藏

    论罗汉知一乘不知一乘义问。得罗汉意即自知一乘。为得说法华方乃知耶。又方便品以简真伪章二文相违。初云若实得罗汉不信此法无有是处。若不信此增上慢人。非阿罗汉。此明罗汉必信一乘。次文云除佛灭后现前无佛。明佛

  • 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七(行声闻道上诸国王部第四)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波罗奈王得辟支佛一·月氏王造三十二塔成罗汉道二·摩诃劫宾宁王伐舍卫遇佛得道三·有德王拥护弘法法师失命为佛弟子四

  • 述异记·任昉

    古志怪小说集。任昉撰。现存本分上下两卷,共收文约300条。此书隋、唐目录书中未见著录,最早见于《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为2卷,任昉撰。全本皆附北宋庆历四年(1044)无名氏所撰序言,内称任昉“家书三万卷,故多异闻,采

  •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佚名

    一卷,宋法贤译。说迦叶仙人应[口*尔]嚩迦人请医女人产病之法者。全然为医书,不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