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九出 鹤楼赴义

【翫仙灯】〔外上〕揽辔登车。王事尽驱驰。厌元规尘污当世。激浊扬淸。怎成吾志。回首家园。妻孥休系。

〔长相思〕朝金阙。补玉阙。明朝封事从头说。豺虎须歼灭。荆妻别。娇儿别。赢得啼鹃红两颊。谁知肠欲裂。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在贼嵩固有五奸十恶之名。在翀等岂无万死一生之虑。倘我临刑就戮之日。使我妻子见闻。那时岂能为情。昨已分付家僮。收拾行装。送我娇妻幼子还乡。明日含笑赴死。岂不脱然无累。叫小厮。〔付末上〕堂上闻呼唤。阶前听使令。相公有何钧旨。〔外〕教你预备棺木。可曾完否。〔付末〕已完备了。〔外〕行李可曾收拾么。〔付末〕也完了。〔外〕请夫人公子就行。

【前腔】〔旦扮夫人贴扮公子上旦〕和水谐鱼。封诰宠鸾书。俄尔间轻抛鸳侣。〔贴〕膝下承欢。养成麟趾。此去云山。瞻依何自。

〔相见介旦〕相公。无故作凶器。君子称不祥。妾闻相公分付家僮。要备棺木。将何所用。〔外〕昨见街坊老者冻死。怜其无棺。欲要送他。〔旦〕这也是好事。相公。他人冻死。尙在见怜。这等寒天冷月。不知为着甚么送我母子还家。〔外〕我也不为甚么。只是考绩将满。当补外任。为此送你母子先去。下官不久就归。〔贴〕爹爹。父子不忍相离。关山又难远涉。旣当补外任。待有地方。同回何如。〔外〕你不晓得。大扺为官要避嫌疑。不可挈妻带子。〔旦〕相公纵要奴家回去。也须预择归期。今卒然之间。必有个缘故。为何不明白说与奴家知道。

【红衲袄】〔旦〕你莫不是在鹓班名见遗。〔外〕下官曾无过举。难道见遗了。〔旦〕莫不是为同僚争忿气。〔外〕下官和以处众。岂有此事。〔旦〕你莫不是受征书差往蛮荒地。〔外〕也不是。〔旦〕莫不是思莼菜专意挂冠归。〔外〕也不是。〔旦〕旣不是惹祸招非。难道是矫情干誉。如今晓得了。敢则是董卓袁隗赠个金屋婵娟也。把我旧日糟糠弃土苴。

【前腔】〔外〕夫人。我本是一个老穷经素服儒。荷天恩钦崇到此荣多矣。点朝班几度闻鸡起。覩当道羞我问狐狸。夫人。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司马靑衫泪。〔旦〕相公。何不将送归家的事。明言一言。〔外〕夫人。我祇为着燕老巢危三年庐舍荒芜也。只得割舍分飞遣恁归。

【前腔】〔贴〕爹爹。我本是幸瞻依髫龀儿。今日裏向关河独自回。岂孩儿不是属毛离裏。岂孩儿未曾恭敬桑梓。爹爹。你旣道是外补他岐。又虑着室家荒废。〔外拭泪占看介〕却缘何言语参差暗中流泪吞声也。不吐衷肠稚子知。

【前腔】〔外〕我那儿。我做爹行为朝廷恁怎知。你做孩儿从母氏须相倚。〔对旦介〕夫人。你不是怯春闺年少涂山娶。〔对贴介〕孩儿。你也不是觅梨栗提抱泣呱儿。今日呵。向家山一心归去。休得要望京华两地云迷。〔贴〕孩儿与母亲先归。不知爹爹归期在何日。〔外〕为甚么未登程先问归期也。惹得我泪雨如珠滴两颐。

〔付末〕禀老爷。行李已装在车儿上。轿马俱已完备在此了。〔外〕如此。请夫人公子就道罢。〔旦〕相公。奴家先归。有家事可言否。〔外〕家事到没有。只是夏老夫人在我近处。须要朝夕看顾他。〔贴〕望爹爹早办回程。省得孩儿悬望。〔外〕朝中多故。归期未卜。你且不须望我。只要勤苦读书。后日做个好人。〔旦〕相公。奴家拜别。〔对拜介〕

【鹧鸪天】〔外〕三年携手寓王畿。〔旦〕一旦分襟泪满衣。〔外〕孤馆人离肠愈裂。〔旦〕香衾身去梦还回。〔占拜悲介〕趋庭敎。陟岵思。望断衡阳季子悲。〔合〕此去愁怀难自慰。春蚕丝尽烛成灰。

〔外〕夫人孩儿。不须回盼。去罢。〔旦占拭泪下外吊场叹介〕我想朝中众臣。多是封妻荫子。下官为国。反成抛妻弃子。恐非人情也。只是我平生志愿。不在妻孥之乐。倘驱除奸佞。使天下夫妻母子皆得安宁。便苦了我一家也说不得。〔悲介〕

【红衲袄】我祇为着翦荆棘一纸书。撇下了亲瓜葛成委弃。我那儿。我非是易牙谄佞思烹子。我那妻。我非是吴起贪荣要杀妻。端只为明夙志自分捐躯。因此上把一家倾废。我那妻儿。就留你在此也不妨。只怕做不得杨椒山夫妻节义双亡也。空使傍人讲是非。

叫手下。明早把我棺木先抬到锦衣卫前。倘我打死之时。卽时掩钉。恐见者生悲。奸臣害众。〔付末应介外〕准备靑衣小帽。到朝房裏伺候。〔付末应介〕

〔外〕割爱分情总为君。

〔付末〕铁为肝胆石为心。

〔外〕男儿必建回天策。

〔付末〕靑史应书万古名。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七十七·彭定求
  刘沆·唐圭璋
  黄格·唐圭璋
  ●卷四·潘德舆
  第七出 篾哄·李渔
  伊川击壤集卷之七·邵雍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朱鼎
  三集卷七十七·乾隆
  卷七十四·陆游
  卷202 ·佚名
  卷九十九·朱彝尊
  卷四十一·陈邦彦
  卷二百六十八·陈廷敬
  卷二百二十七·陈廷敬
  第十七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221_1 【杜鹃】杜甫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

  • 卷二·杜甫

    (天宝中公在京师作) 乐游园歌 (原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中作) 乐游古园萃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 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荡荡, 曲江

  • 三集卷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十古今体一百二首【辛巳二】新正万夀山灯筵待启政几闲行乐新正万夀山彩缀九微曾未试【殿阁虽悬华灯然偶来廵幸卓午而返曾未一张灯宴赏也】画开一?已堪攀景欣孚甲含胎际春在人心物性间匼匝西

  • 第五十九回 骆中丞固守长沙城 钱东平献取江南策·蔡东藩

      却说洪秀全晕厥过去,经众人七手八脚,扶起灌救,半晌才渐渐醒来,不禁长叹道:“出师未捷,先伤两将,使我如失左右手,真是可痛可恨!”众人极力解劝。秀全又问道:“那个妖将,伤我兄弟云山?”探弁答称是“江忠源。”看官!你道这江忠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佚名

    天启五年十月丙子朔孟冬 上亲享 太庙遣英国公张惟贤驸马侯拱宸分献○是日辰时 皇第三子生容妃任氏出命礼部知之○刑部谳矜疑犯人朱嘉寿等十九名得旨释放及改戍各有差○原任大学士叶向高辞免 陵工加恩得旨卿三朝元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八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史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评鉴阐要卷十一·乾隆

    明仁宗帝诏朕若法外用刑法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目法令之当否详审至于再三斯已可矣即虞廷克允亦惟杀之三宥之三而止必令法司五奏往复虽多徒滋烦冗究之五又何异于三乎且人主详求庶狱反覆披览轻重自无遁

  • 南宫奏稿序·夏言

    序曰古昔圣君贤臣经纬人文铺张帝业莫不着之话言施之宪章然后浃于人心人心安以乐流于教化教化厚以深夫隘于思则才滞而靡发窘于事则气郁而弗宣辞之不达听之不聪言之不文行之不逺岂不病王猷盭大化哉圣天子中兴啓运赫张雄

  • 原序·徐一夔

    明集礼原序大明集礼一书我皇祖高皇帝之所制也所谓吉凶军宾嘉五礼也吉礼者首之以祀典以及朝会等类凶礼也丧葬之类军也宾也嘉也各寓以戎事朝聘婚姻等类莫不详备允为万世之法程子孙之所世守而遵行推衍之也昨岁礼部请刻布

  • 三十一年(上)·佚名

    (戊戌)三十一年大明萬曆二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上在貞陵洞行宮。上率世子及群臣,行望闕禮。王世子問安。○傳于政院曰:「新歲初,見將官,不可無賀祝。如以聖天子萬壽、諸大人萬福之語,措辭爲之如何?」政院回啓曰:「今承上

  • 卷二十八·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十疆理书第四卫地緫说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复伐三监以殷余民封康叔于卫居河淇间封轸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扵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扵相土之东都以会王搜其后

  • 是应篇第五二·王充

    【题解】本篇针对古代的瑞应逐一加以考察和驳斥。王充在《须颂篇》中说明了这一点:“俗儒好长古短今,言瑞则渥前而薄后,《是应》实而定之。”其主旨是要澄清瑞应的是非,驳斥汉儒虚构或增饰瑞应的厚古薄今

  • 考磐·佚名

    ——归隐者自得其乐【原文】考磐在涧①,硕人之宽②。独寐寤言③,永矢弗谖④。考磐在阿⑤,硕人之岢⑥。独寐席歌,永矢弗过⑦。考磐在陆⑧,硕人之轴⑨。独寐寤宿,永矢弗告⑩。【注释】①考磐(pan):逗留,盘桓。②

  • 卷二·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书集传纂疏卷二     元 陈栎 撰朱子订定蔡氏集传夏书【夏禹有天下之号也书凡四篇禹贡作於虞时而系之夏书者禹之王以是功也】禹贡【上之所取谓之赋下之所供谓之贡是篇有贡有赋而独以贡名篇者孟

  • 《尸子·处道》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孔子曰:欲知则问,欲能则学,欲给则豫,欲善则肄。国乱,则择其邪人而去之,则国治矣。胸中乱,则择其邪欲而去之,则德正矣。天下非无盲者也,美人之贵,明目者众也;天下非无聋者也,辨士之贵,聪耳者众也;天下非无乱人也,尧舜之贵,可教者众

  • 太公金匮·吕尚

    《隋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即《汉志》道家类著录的《太公》一书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匮”,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当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称《太公金匮》。《太公金匮》亦为战国后期

  • 西清诗话·蔡絛

    宋代诗论著作。3卷。蔡絛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或曰蔡絛使其客为之也。”此书成于宋徽宗之时,却于苏轼、黄庭坚等人多有称引;据曾敏行《独醒杂志》和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载,蔡絛 一度因此“落职勒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