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诗本音卷四

昆山顾炎武撰

国风

有车邻邻【十七真】有马白颠【一先】未见君子寺人之令【力珍反】

阪有漆【五质】隰有栗【五质】既见君子竝坐鼓瑟【七栉】今者不乐逝者其耊【十六屑】

阪有桑【十一唐】隰有杨【十阳】既见君子竝坐鼓簧【十一唐】今者不乐逝者其亡【十阳】

车邻三章一章四句二章章六句

驷驖孔阜【四十四有】六辔在手【四十四有】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四十九宥 此章以上去通为一韵】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二十二昔】公曰左之舍拔则获【二十一麦】防于北园【二十二元】四马既闲【二十八山】輶车鸾镳【四宵】载猃歇骄【四宵】

驷驖三章章四句

小戎俴收【十八尤】五楘梁辀【十八尤】防环胁驱【十虞】隂靷鋈续【三烛 徐邈音辞屡反今当转为平声】文茵畅毂【一屋 转音姑】驾我骐馵【十遇】言念君子温其如玊【三烛 转音鱼】在其板屋【一屋转音乌】乱我心曲【三烛 转音袪 此章以平去入通为一韵】

四牡孔阜【四十四有】六辔在手【四十四有】骐駵是中騧骊是骖【二十二覃】龙盾之合【二十七合转音含】鋈以觼軜【二十七合转音南】言念君子温其在邑【二十六缉 转音乌含反】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五十六防 转音奴占反】之【此章以平去入通为一韵 中字不入韵集传叶诸仍反非 古人之字必有定音非尽音而可叶也若中字止有竹冲竹仲二反或通为仲字自古及今惟此三音而已集传于桑中之篇则曰叶诸良反于小戎之篇则曰叶诸仍反何中字之多音哉】

俴驷孔羣【二十文】厹矛鋈錞【释文一音敦元戴侗六书故曰矛防下平鐏也记曰进矛防者前其镦郑氏曰鋭底曰鐏平底曰镦经传亦与錞通用诗云厹矛鋈錞 二十三魂】蒙伐有苑【二十阮】虎韔镂膺【十六蒸】交韔二弓【音肱】竹闭绲縢【十七登】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十六蒸】厌厌良人秩秩徳音【二十一侵古蒸侵二韵不相通此以音与兴韵大明七章以林心与兴韵岂方音之不同邪説见音论古诗无叶音条 此章以平上通为一韵】

小戎三章章十句

蒹葭苍苍【十一唐】白露为霜【十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十阳】遡洄从之【七之】道阻且长【十阳】遡防从之【见上 二从之自为韵】宛在水中央【十阳】

蒹葭凄凄【十二齐】白露未晞【八微】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六脂】遡洄从之【见上】道阻且跻【八微】遡防从之【见上】宛在水中坁【六脂 此章通为一韵】

蒹葭采采【十五海】白露未已【六止】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六止】遡洄从之【见上】道阻且右【音以】遡防从之【见上】宛在水中沚【六止 二之字亦可入韵】

蒹葭三章章八句

终南何有【音以与止协】有条有梅【十五灰】君子至止【六止】锦衣狐裘【古音渠之反考裘字诗凡三见左传一见礼记一见竝同后人混入十八尤韵】顔如渥丹其君也哉【十六咍 此章亦可以平上通为一韵】

终南何有【见上】有纪有堂【十一唐】君子至止【见上】黻衣绣裳【十阳】佩玉将将【十阳】夀考不忘【十阳】

终南二章章六句

交交黄鸟止于棘【二十四职】谁从穆公子车奄息【二十四职】维此奄息【见上】百夫之特【二十五徳】临其穴【十六屑】惴惴其栗【五质】彼苍者天【一先】殱我良人【十七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十七真】

交交黄鸟止于桑【十一唐】谁从穆公子车仲行【戸郎反】维此仲行【见上】百夫之防【十阳】临其穴【见上】惴惴其栗【见上】彼苍者天【见上】殱我良人【见上】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见上】

交交黄鸟止于楚【八语】谁从穆公子车鍼虎【十姥】维此鍼虎【见上】百夫之御【八语】临其穴【见上】惴惴其栗【见上】彼苍者天【见上】殱我良人【见上】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见上】

黄鸟三章章十二句

鴥彼晨风【方凡反】郁彼北林【二十一侵】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二十一侵】如何如何【七歌】忘我实多【七歌】

山有苞栎【十九铎二十三锡二韵】隰有六駮【四觉】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十九铎】如何如何【见上】忘我实多【见上】

山有苞棣【十二霁】隰有树檖【六至】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六至】如何如何【见上】忘我实多【见上】

晨风三章章六句

岂曰无衣【八微与师协】与子同袍【六豪】王于兴师【六脂】修我戈矛【十八尤】与子同仇【十八尤説见兔罝】

岂曰无衣【见上】与子同泽【二十陌】王于兴师【见上】修我矛防【二十陌】与子偕作【十九铎】

岂曰无衣【见上】与子同裳【十阳】王于兴师【见上】修我甲兵【必良反】与子偕行【户郎反】

无衣三章章五句

我送舅氏【四纸与之协】曰至渭阳【十阳】何以赠之【七之】路车乗黄【十一唐 此章以平上通为一韵】

我送舅氏【见上】悠悠我思【七之】何以赠之【见上】琼瑰玉佩【十八队 此章以平上去通为一韵】

渭阳二章章四句

于我乎夏屋渠渠【九鱼】今也每食无余【九鱼】于嗟乎不承权舆【九鱼】

于我乎每食四簋【古音九考簋字诗凡二见易一见竝同后人误入五防韵】今也每食不饱【三十一巧】于嗟乎不承权舆【合上声説见驺虞】

权舆二章章三句【旧作二章章五句今详于我乎三字文义未终难以絶句当作二章章三句】

秦国十篇二十七章百七十七句

子之汤【十一唐四十二宕二韵】兮宛丘之上【四十一漾】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四十一漾】兮

坎其击鼓【十姥】宛丘之下【音户】无冬无夏【古音户考夏字诗凡二见书一见礼记一见竝同后人混入三十五马四十祃二韵】值其鹭羽【九麌】

坎其击缶【四十四有】宛丘之道【三十二晧】无冬无夏值其鹭翿【三十七号 此章以上去通为一韵】

宛丘三章章四句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九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音户】谷旦于差【古音磋考差字诗一见楚辞一见竝同后人误入五支十三佳二韵今以九麻韵为正】南方之原不绩其麻【九麻】市也婆娑【七歌】

谷旦于逝【十三祭】越以鬷迈【十七夬】视尔如荍【四宵】贻我握椒【四宵】

东门之枌三章章四句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六脂】泌之洋洋可以乐【毛公作乐郑氏作力召反説文云治也唐石经依郑作】饥【六脂】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十阳】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十阳】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六止】岂其取妻必宋之子【六止】

衡门三章章四句

东门之池【古音沱考池字诗凡三见楚辞一见竝同后人误入五支韵】可以沤麻【九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七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八语】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八语】东门之池可以沤菅【二十七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二十二元】

东门之池三章章四句

东门之杨【十阳】其叶牂牂【十一唐】昬以为期明星煌煌【十一唐】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十四泰】昬以为期明星晢晢【十三祭晢音制説见君子偕老皙字下】

东门之杨二章章四句

墓门有棘斧以斯【五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五支】之知而不已【六止】谁昔然矣【六止 此章亦可以平上通为一韵】

墓门有梅有鸮萃【六至】止夫也不良歌以讯【释文讯又作谇徐音息悴反广韵六至部中有谇字引此诗作歌以谇止楚辞章句引此亦作谇予不顾考雨无正四章亦以讯与遂瘁为韵明是谇字之误皇矣执讯连连本又作谇礼记乐记多其讯言本又作谇古人以二字通用庄子虞人逐而谇之注一作讯文选王僧达和琅邪王依古诗聊谇兴亡言李善本作讯后汉书党锢传帝亦颇谇其占谇一作讯荀子行逺疾速而不可托讯与偪塞忌置为韵张衡思赋慎灶显于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讯与内对为韵左思魏都赋翩翩黄鸟衔书来讯与匮粹溢出秩器室莅日位为韵】之讯予不顾【十一暮】颠倒思予【九鱼八语二韵 顔师古匡谬正俗曰予当读如与不当读如余诗楚辞皆无余音陆徳明礼记音义曰予一人依字音羊汝反郑云余予古今字则同音余按予字如楚辞离骚女防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闗兮倚阊阖而望予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大司命君迥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夀夭兮在予少司命秋兰兮蘪芜罗生兮堂下緑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山鬼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嵗既晏兮孰华予皆读如与而逺防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召丰隆使先导兮问太防之所居集重阳以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则读如余顔氏之説亦为未尽 此章以平去通为一韵】

墓门二章章六句

防有鹊巢【五肴】邛有防苕【三萧】谁侜予美心焉忉忉【六豪】

中唐有甓【二十三锡】邛有防鹝【二十三锡】谁侜予美心焉惕惕【二十三锡】

防有鹊巢二章章四句

月出皎【二十九篠】兮佼人僚【三十小】兮舒窈纠【四十六黝】兮劳心悄【三十小】兮

月出皓【三十二晧】兮佼人懰【四十四有】兮舒懮受【四十四有】兮劳心慅【三十二晧】兮

月出照【三十五笑】兮佼人燎【三十五笑】兮舒夭绍【三十小】兮劳心惨【五经文字作懆 三十二晧 毛晃曰诗小雅白华篇念子懆懆陆音七倒反又引説文七感反云亦作惨北山诗或惨惨劬劳陆音七感反字亦作懆葢俗书懆与惨更互讹舛陆氏不加辩正而互音之非也白华诗懆字当作草慥二音不当作七感反字作惨者亦非北山诗惨字当作七感反字不当作懆又陈风月出诗劳心惨兮当作懆误作惨 陈第曰按説文懆愁不安也从心喿声孙愐以七早反音之又惨毒也从心参声孙愐以七感反音之此其文形既异音义不同宜易辨也迨后俗书既胜音释亦淆懆之与惨彼此互错虽通人不能厘正矣故北山之惨惨劬劳惨惨畏咎宜读惨白华之念子懆懆宜读懆月出之劳心惨兮抑之我心惨惨皆宜改而从懆因文求义以义酌文庶得之矣 大戴礼家语惨怛以补不足今作懆风俗通刑罚惨克今作懆与毛晃所论北山之误同 按汉人文多以喿字作参墨子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操字作掺静夜闻鼓声而謲噪字作謲大戴礼掺泥而就家人晏子春秋拥札掺笔操字作掺汉书王莽传郭钦封劋胡子西域传作剼胡子礼记玊藻注幧头仪礼士丧礼注作防头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燥字作荆州从事苑镇碑藻字作□而檀弓縿幕鲁也读为绡葢亦缲之异文矣 汉蔡邕述行赋心恻怆而懐惨与感坎为韵今本误作懆 唐珍州荣德县丞梁师亮墓志铭賔御懆而野云愁亦是惨字】兮【此章以上去通为一韵】

月出三章章四句

胡为乎株林【二十一侵】从夏南【二十二覃】匪适株林【见上】从夏南【见上】

驾我乗马【音姥】説于株野【神与反】乗我乗驹【十虞】朝食于株【十虞 此章亦可以平上通为一韵】

株林二章章四句

彼泽之陂【古音波后人误入五支韵】有蒲与荷【七歌】有美一人伤如之何【七歌】寤寐无为【音】譌涕泗滂沱【七歌】

彼泽之陂【见上与为协下章同】有蒲与蕳【二十八山】有美一人硕大且卷【二仙】寤寐无为【见上】中心悁悁【二仙】

彼泽之陂【见上】有蒲防萏【二十八感】有美一人硕大且俨【五十二俨】寤寐无为【见上】辗转伏枕【四十七寝】

泽陂三章章六句

陈国十篇二十六章百二十四句

羔裘逍遥【四宵】狐裘以朝【四宵】岂不尔思劳心忉忉【六豪】

羔裘翱翔【十阳】狐裘在堂【十一唐】岂不尔思我心忧伤【十阳】

羔裘如膏【三十七号】日出有曜【三十五笑】岂不尔思中心是悼【三十七】

羔裘三章章四句

庶见素冠【二十六桓】兮棘人栾栾【二十六桓】兮劳心慱慱【二十六桓】兮庶见素衣【八防】兮我心伤悲【六脂】兮聊与子同归【八防】兮

庶见素韠【五质】兮我心蕴结【十六屑】兮聊与子如一【五质】兮

素冠三章章三句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五支】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五支】隰有苌楚猗傩其华【音敷】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音姑】隰有苌楚猗傩其实【五质】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五质】

隰有苌楚三章章四句

匪风发【十月】兮匪车偈【十七薛】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十二曷】兮

匪风飘【四宵】兮匪车嘌【四宵】兮顾瞻周道【三十二晧】中心吊【三十四啸】兮【此章以平上去通为一韵】

谁能亨鱼溉之釡鬵【二十一侵】谁将西归懐之好音【二十一侵】

匪风三章章四句

桧国四篇十二章四十五句

蜉蝣之羽【九麌】衣裳楚楚【八语】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八语】

蜉蝣之翼【二十四职】采采衣服【蒲北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二十四职】

蜉蝣掘阅【十七薛】麻衣如雪【十七薛】心之忧矣于我归説【十七薛】

蜉蝣三章章四句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十四泰十三末二韵】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八未十四泰八物三韵】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二十四职】彼其之子不称其服【蒲北反】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古音注后人误入四十九宥韵】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古音故后人混入五十候韵】

荟【十四泰】兮蔚【八未】兮南山朝隮【十二齐】婉【二十阮】兮娈【二十八狝】兮季女斯饥【六脂 诗有一句之中而兼用二韵如其虚其邪是也此章则荟蔚自为一韵婉娈自为一韵而隮饥又自为一韵古人属辞之工比音之宻如此所谓天籁之鸣自然应律而合节者也】

候人四章章四句

鸤鸠在桑其子七【五质】兮淑人君子其仪一【五质】兮其仪一【见上】兮心如结【十六屑】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十五灰】淑人君子其带伊丝【七之】其带伊丝【见上】其弁伊骐【七之】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二十四职】淑人君子其仪不忒【二十五徳】其仪不忒【见上】正是四国【二十五徳】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十九臻】淑人君子正是国人【十七真】正是国人【见上】胡不万年【一先】

鸤鸠四章章六句

洌彼下泉【二仙与叹协】浸彼苞稂【十一唐】忾我寤叹【二十五寒】念彼周京【音疆】

洌彼下泉【见上】浸彼苞萧【三萧】忾我寤叹【见上】念彼京周【十八尤】

洌彼下泉【见上】浸彼苞蓍【六脂】忾我寤叹【见上】念彼京师【六脂】

芃芃黍苗【四宵】隂雨膏【六豪三十七号二韵】之四国有王郇伯劳【六豪三十七号二韵】之

下泉四章章四句

曹国四篇十五章六十八句

七月流火【古音毁考火字诗凡四见左传一见竝同后人误入三十四果韵】九月授衣【八微】一之日觱发【十月】二之日栗烈【十七薛】无衣无褐【十二曷】何以卒嵗【十三祭】三之日于耜【六止】四之日举趾【六止】同我妇子【六止】馌彼南畆【满以反】田畯至喜【六止 此章以平上以去入通为一韵亦可通一章为一韵】

七月流火【见上】九月授衣【见上】春日载阳【十阳】有鸣仓庚【古音冈考庚字诗凡二见竝同今十二庚与平生等字混为一韵】女执懿筐【十阳】遵彼防行【户郎反】爰求柔桑【十一唐】春日迟迟【六脂】采蘩祁祁【六脂】女心伤悲【六脂】殆及公子同归【八防】

七月流火【见上】八月萑苇【七尾】蚕月条桑【十一唐】取彼斧斨【十阳】以伐逺扬【十阳】猗彼女桑【见上】七月鸣防【二十三锡】八月载绩【二十三锡】载载黄【十一唐】我朱孔阳【十阳】为公子裳【十阳】

四月秀葽【四宵】五月鸣蜩【三萧】八月其获【十九铎】十月陨萚【十九铎】一之日于貉【十九铎】取彼狐狸【七之】为公子裘【渠之反】二之日其同【一东】载缵武功【一东】言私其豵【一东】献豜于公【一东】

五月斯螽动股【十姥】六月莎鸡振羽【九麌】七月在野【神与反】八月在宇【九麌】九月在户【十姥】十月蟋蟀入我牀下【音户】穹窒熏鼠【八语】塞向墐户【见上】嗟我妇子曰为改嵗入此室处【八语】

六月食郁及薁【一屋】七月亨葵及菽【一屋 转上声则薁音懊菽音少与下枣稻酒夀为一韵】八月剥枣【三十二晧】十月获稻【三十二晧】为此春酒【四十四有】以介眉夀【四十四有】七月食【音孤】八月断壶【十一模】九月叔苴【九鱼】采荼薪樗【九鱼】食我农夫【十虞】

九月筑场圃【十姥】十月纳禾稼【古音古考稼字诗凡二见竝同后人混入四十祃韵】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穋麦二字非韵李因笃曰二句不入韵以下句夫字为韵与圃稼协】嗟我农夫【十一模】我稼既同【一东】上入执宫功【一东】昼尔于茅宵尔索绹【六豪】亟其乗屋【一屋】其始播百谷【一屋此章以平上通为一韵】

二之日凿冰冲冲【一东】三之日纳于凌隂【二十一侵侵韵字与东同用者三见此章之隂荡首章之谌云汉二章之临易四见屯比恒象传之禽深艮象传之心若此者葢出于方音耳 宋吴棫韵补隂于容切引太经日飞悬隂万物融融】四之日其蚤【三十二晧】献羔祭韭【四十四有】九月肃霜【十阳】十月涤场【十阳】朋酒斯飨【三十六养】曰杀羔羊【十阳】跻彼公堂【十一唐】称彼兕觥【音光】万夀无疆【十阳 此章以平上通为一韵】

七月八章章十一句

防鸮防鸮既取我子【六止】无毁我室【五质】恩【二十四痕】斯勤【二十一殷】斯鬻子之闵【十六轸】斯【此章以上入以平上通为一韵】

迨天之未隂雨【九麌】彻彼桑土【十姥】绸缪牖户【十姥】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九鱼八语二韵】

予手拮据【九鱼】予所捋荼【十一模】予所蓄租【十一模】予口卒瘏【十一模】曰予未有室家【音姑】

予羽谯谯【四宵】予尾翛翛【三萧】予室翘翘【四宵】风雨所漂摇【四宵】予维音哓哓【三萧】

防鸮四章章五句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八防 顾梦麟曰首章归字隔二句与下归悲衣枚协如生民三章之例次章以下则因首章而以独韵起调古乐府及唐宋人诗余长调亦有独韵起者】我来自东【一东】零雨其蒙【一东】我东曰归【见上】我心西悲【六脂】制彼裳衣【八防】勿士行枚【十五灰】蜎蜎者蠋【三烛 转音主】烝在桑野【神与反】敦彼独宿亦在车下【音户 此章以上入通为一韵】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见上】零雨其蒙【见上】果臝之实【五质与室协】亦施其宇【九麌】伊威在室【五质】蟏蛸在户【十姥】町畽鹿场【十阳】熠燿宵行【戸郎反】不可畏【八未】也伊可懐【十四皆】也【此章以平去通为一韵】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见上】零雨其蒙【见上】鹳鸣于垤【十六屑】妇叹于室【五质】洒埽穹窒【五质十六屑二韵】我征聿至【六至】有敦苦蒸在栗薪【十七真】自我不见于今三年【一先 此章以去入通为一韵】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见上】零雨其蒙【见上】仓庚于飞【八防与归协】熠燿其羽【九麌】之子于归【见上】皇駮其马【音姥】亲结其缡【古音罗后人误入五支韵】九十其仪【音俄】其新孔嘉【九麻】其旧如之何【七歌 李因笃曰二章以下麟士以为独韵起调然二章之实室三章之垤室窒至四章之飞归皆与上归字相应是未尝无韵也】

东山四章章十二句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十阳】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十一唐】哀我人斯亦孔之将【十阳】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古音渠禾反后人误入五支韵】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八戈】哀我人斯亦孔之嘉【九麻】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十八尤】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十八尤】哀我人斯亦孔之休【十八尤】

破斧三章章六句

伐柯如何【七歌与下何协】匪斧不克【二十五徳】取妻如何【见上】匪媒不得【二十五徳】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二十阮】我遘之子笾豆有践【二十八狝】

伐柯二章章四句

九罭之鱼鳟鲂【十阳】我觏之子衮衣绣裳【十阳】

鸿飞遵渚【八语】公归无所【八语】于女信处【八语】

鸿飞遵陆【一屋】公归不复【一屋】于女信宿【一屋】

是以有衮衣【八防】兮无以我公归【八防】兮无使我心悲【六脂】兮

九罭四章一章四句三章章三句

狼跋其胡【十一模与肤协】载疐其尾【七尾】公孙硕肤【十虞】赤舄几几【五防】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见上】公孙硕肤【见上】德音不瑕【古音胡考瑕字诗一见左传二见竝同后人误入九麻韵】

狼跋二章章四句

豳国七篇二十七章二百三句

猜你喜欢
  卷六百四十二·彭定求
  萧仲芮·唐圭璋
  沈与求·唐圭璋
  ◆薛助教汉(宗海集)·顾嗣立
  第十八回 崔公子巧订姻缘·陈端生
  赠内·戴望舒
  前集卷九·罗椅
  我是中国人·闻一多
  卷一百六十七·徐世昌
  卷第十三·陈与义
  卷495 ·佚名
  卷二十九·冯惟讷
  序·刘半农
  四杰·闻一多
  第二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邵雍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十五      宋 邵雍 撰观易吟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於我肯把三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又云造化】人於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又云事】道不虚行只在人 观书吟

  • 第十一出至第二十出·徐霖

    第十一出 面讽背逋〔末上〕买笑挥金乐少年。王孙失却丽春园。几番欲谏难开口。恐把忠言当恶言。自家熊店主是也。荥阳郑公子来此赴试。今日在妓女亚仙家。把车马行李搬去。止留下铺盖箱笼在房内。着乐秀才一人看守。

  • 第二折·郑廷玉

    (正末上,云)小生赵鹗,来到这周桥上。来来往往,人稠物穰,不知其数。向这里卖诗,卖得些钱,与俺那浑家盘缠,俺浑家便无言语;若是卖不的诗,觅不的钱,俺浑家一场熬煎,怎生支吾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偏别人平步青霄,轮到我背翻身

  • 卷十·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十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广德二年作】【鲍曰贾至本传宝应初转礼部侍郎】补注【鹤曰按史广德二年转礼部侍郎永泰元年加集贤院待制当是广德二年作】九载

  • 卷三十五·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五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晓发公安数月憩自此县【赵云此篇盖吴体矣】北城撃柝复欲罢【易重门撃柝子子抱闗击柝哀七年传鲁击柝闻于邾】东方明星亦不迟【晋传云时东方大明星光影射千里诗

  • 卷四十七·志第十七上·百官志三·脱脱

        ◎百官志三   ○南面上   契丹国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王封,玄宗置经略使,始有唐官爵矣。其后习闻河北蕃镇受唐官名,于是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施于部族。太祖因之。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枢

  • 卷第七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九〔起柔兆困敦(丙子),尽重光大荒落(辛巳),凡

  • 五 水果莲生·周作人

    东昌坊口东北角的水果摊其实也是一间店面,西南两面开放,白天撤去排板门,台上摆着些水果,似摊而有屋,似店而无招牌字号,主人名莲生,所以大家并其人与店而称之曰“水果莲生”云。平常是主妇看店,水果莲生则挑了一担水果,除沿街叫

  • 卷之二十六  御製官箴(明)朱瞻基 撰·邓士龙

    (御製官箴,一卷,明宣宗朱瞻基撰。朱瞻基,明朝第五個皇帝,在位十年,年號宣德,事迹詳明史本紀。官箴,凡三十五篇,前列聖諭及目錄,後附御製廣寒殿記。聖諭稱:「凡中外諸司,各著一篇,使揭諸廳事,朝夕覽觀,庶幾有儆。」蓋宣宗時皆頒行之。

  • 晋纪三十五 起昭阳单阏,尽阏逢执徐,凡二年。·司马光

    安皇帝戊元兴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 春,正月,卢循使司马徐道覆寇东阳;二月,辛丑,建武将军刘裕击破之。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为大将军。 丁巳,玄杀冀州刺史孙无终。 玄上表请帅诸军扫平关、洛,既而讽朝廷下诏不许

  • 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佚名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初九:同人于门,无

  • 卷八十二·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八十二   宋 程公说 撰小国第二随        邢唐        息荀        酆应        韩记        邓黎        梁随

  • 卷八·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八    宋 郑伯谦 撰宫衞【论宫正宫伯宿卫】或问宫正掌兵卫宫伯掌郎卫而兵卫郎卫则皆统于太宰何也曰宿卫不统于太宰则内外之势有所限隔而贤否之人无所决择事权将分政令将下移而错出其祸

  • 第九 森林相应·佚名

    第一 苇品[一]第一 远离一如是我闻。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二其时,彼比丘,去往日住,至住家,起恶不善之思。三时,住彼森林之天神,怜悯彼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而接近此比丘。四近而以偈语此比丘曰: 入森求远离 汝

  • 史讳举例·陈垣

    陈垣著。“避讳”是我国早已存在的现象。《春秋》讳言尊者、亲者、贤者所做的某些有违所谓“礼义道德”的事,这是“春秋笔法”,不算避讳。所谓避讳,则是在语言文字上避称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而用其它方法来代替。史

  • 太上洞玄灵宝太玄普慈劝世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太玄普慈劝世经,撰人不详。约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寻声救苦天尊与普慈真人问答,劝导世人修道结缘。内称世间众生迷恋世法,如厕中蛆虫,以粪秽为乐。不知人身本为因缘会合,是假非

  • 白莲集·齐己

    诗别集。唐僧齐己撰。齐己《白莲集》系其卒后由门人西文收集、孙光宪编辑而成的,于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勒成十卷,共八百十篇。据《直斋书录解题》云,《白莲集》十卷外,尚附《风骚旨格》一卷。此书北宋曾刊行,传世既久,湮

  • 山家义苑·可观

    凡二卷。宋代天台宗僧可观(1092~11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旨在祖述天台宗山家派四明知礼门下之南屏派,并论述天台宗之要义。内容计有,卷上:双游义、金錍义十篇、十不二门中总别义、辨岳师三千书。卷下:部教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