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出 贿权

【正宫引子·破阵子】〔净扮安禄山箭衣、毡帽上〕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罝。异志十分难屈伏,悍气千寻怎蔽遮?权时宁耐些。

 

“腹垂过膝力千钧,足智多谋胆绝伦。谁道孽龙甘蠖屈,翻江搅海便惊人。”自家安禄山,营州柳城人也。俺母亲阿史德,求子轧荦山中,归家生俺,因名禄山。那时光满帐房,鸟兽尽都鸣窜。后随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在节度使张守珪帐下投军。他道我生有异相,养为义子。授我讨击使之职,去征讨奚契丹。一时恃勇轻进,杀得大败逃回。幸得张节度宽恩不杀,解京请旨。昨日到京,吉凶未保。且喜有个结义兄弟,唤作张千,原是杨丞相府中干办。昨已买嘱解官,暂时松放。寻他通个关节,把礼物收去了。着我今日到彼候复。不免前去走遭。〔行介〕唉,俺安禄山,也是个好汉,难道便这般结果了么?想起来好恨也!

 

【正宫过曲·锦缠道】莽龙蛇、本待将河翻海决,反做了失水瓮中鳖,恨樊笼霎时困了豪杰。早知道失军机要遭斧钺,倒不如丧沙场免受缧绁,蓦地里脚双跌。全凭仗金投暮夜,把一身离阱穴。算有意天生吾也,不争待半路枉摧折。

 

来此已是相府门首,且待张兄弟出来。〔丑扮张千上〕“君王舅子三公位,宰相家人七品官。”〔见介〕安大哥来了。丞相爷已将礼物全收,着你进府相见。〔净揖介〕多谢兄弟周旋。〔丑〕丞相爷尚未出堂,且到班房少待。全凭内阁调元手,〔净〕救取边关失利人。〔同下〕

 

【仙吕引子·鹊桥仙】〔副净扮杨国忠引祗从上〕荣夸帝里,恩连戚畹,兄妹都承天眷。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国政归吾掌握中,三台八座极尊崇。退朝日晏归私第,无数官僚拜下风。”下官杨国忠,乃西宫贵妃之兄也。官居右相,秩晋司空。分日月之光华,掌风雷之号令。〔冷笑介〕穷奢极欲,无非行乐及时;纳贿招权,真个回天有力。左右回避。〔从应下〕〔副净〕适才张千禀说,有个边将安禄山,为因临阵失机,解京正法。特献礼物到府,要求免死发落。我想胜败乃兵家常事,临阵偶然失利,情有可原。〔笑介〕就将他免死,也是为朝廷爱惜人才。已曾分付令他进见,再作道理。〔丑暗上见介〕张千禀事:安禄山在外伺候。〔副净〕着他进来。〔丑〕领钧旨。〔虚下,引净青衣、小帽上,丑〕这里来。〔净膝行进见介〕犯弁安禄山,叩见丞相爷。〔副净〕起来。〔净〕犯弁是应死囚徒,理当跪禀。〔副净〕你的来意,张千已讲过了。且把犯罪情由,细说一番。〔净〕丞相爷听禀:犯弁遵奉军令,去征讨奚契丹呵,〔副净〕起来讲。〔净起介〕

 

【仙吕过曲·解三酲】恃勇锐,冲锋出战,指征途所向无前。不提防番兵夜来围合转,临白刃,剩空弮。〔副净〕后来怎生得脱?〔净〕那时犯弁杀条血路,奔出重围。单枪匹马身幸免,只指望鉴录微功折罪愆。谁想今日呵,当刑宪!〔叩首介〕望高抬贵手,曲赐矜怜。

 

【前腔】〔换头〕〔副净起介〕论失律丧师关巨典,我虽总朝纲敢擅专?况刑书已定难更变,恐无力可回天。〔净跪哭介〕丞相爷若肯救援,犯弁就得生了。〔副净笑介〕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净叩头介〕全仗丞相爷做主!〔副净〕也罢。待我明日进朝,相机而行便了。乘其便,便好开罗撤网,保汝生全。

 

〔净叩头介〕蒙丞相爷大恩,容犯弁犬马图报。就此告辞。〔副净〕张千引他出去。〔丑应,同净出介〕“眼望捷旌旗,耳听好消息。”〔同下〕〔副净想介〕我想安禄山乃边方末弁,从未著有劳绩,今日犯了死罪,我若特地救他,必动圣上之疑。〔笑介〕哦,有了。前日张节度疏内,曾说他通晓六番言语,精熟诸般武艺,可当边将之任。我就授意兵部,以此为辞,奏请圣上,召他御前试验。于中乘机取旨,却不是好。

 

专权意气本豪雄,卢照邻 万态千端一瞬中。吴融

 

多积黄金买刑戮,李咸用 不妨私荐也成公。杜荀鹤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一·刘克庄
  投笔集卷上·钱谦益
  己亥十七首·许南英
  第三折·狄君厚
  季子安·隋树森
  提要·连文凤
  二集卷四十二·乾隆
  卷五·赖良
  目録·殷璠
  卷二百十四·陈思
  卷三百四·曹学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六·康熙
  岳州西城·张说
  樵云独唱巻三·叶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三李华李华字遐叔赞皇人开元中第进士擢宏词科累官监察御史右补阙以受安禄山伪署贬杭州司户上元中召为左补阙司封员外郎华称疾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苦风痹去官客

  • 卷之四百五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冬十月乙亥朔。享太庙。遣怡亲王溥静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照录  

  • 今献备遗卷十三·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王直王直字行俭江西泰和人也永乐初进士改庶吉士召入内阁典密务授翰林修撰驾幸北京仁宗为皇太子监国直与杨士竒黄淮三人留辅导与修高皇帝实录进侍读洪熈初进侍读学士宣宗为皇太子进右春坊右庶子仍兼侍读学

  • 七五三 寄谕各省督抚查缴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书籍板片解京销毁·佚名

    七五三 寄谕各省督抚查缴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书籍板片解京销毁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内有河南省解到之明仁宗所制《天元玉历祥异赋》及不

  • 序·朱克敬

    《瞑庵杂识》四卷 《瞑庵二识》二卷 皋兰朱克敬香荪著 故侯新贵去堂堂,二十年间事渺茫; 犹喜野人能强记,柳阴蒲扇话沧桑。 偶谈闲事畅幽情,莫笑潜夫下笔轻; 二十二编青史在,几行公道几分明。 瞑庵自题

  • 卷三百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七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孝宗淳熙四年吏部侍郎周必大上奏曰臣窃见隂雨已踰两旬甚妨收刈陛下焦心劳思德音屡下决遣囚繋蠲免房缗申诏有司精加

  • 卷七十三·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七十三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重外任上真宗论重内轻外    张知白臣窃覧方册见唐虞之制立四岳十二牧百工允厘百揆时叙又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汉史载

  • 杨文忠三録巻一·杨廷和

    明 杨廷和 撰题奏前録自劾不职乞赐罢黜以答天谴防具官臣杨廷和等谨题为自劾不职乞赐罢黜以答天谴事臣等伏见皇上昨以乾清宫被灾既下令羣臣同加修省复申勅所司直陈时政即古昔圣帝明王遇灾而惧之心也切惟灾变之来感召

  • 卷二十二下·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二下 嘉礼 册内命妇序 王者之有内命妇所以辅皇后典六宫而成内教者也故周制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汉初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名武帝制婕妤娙娥傛?充依各有爵位元帝时

  • 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十吉礼心殿经筵致祭心殿之礼心殿内皇师伏羲氏正位南向皇师神农氏皇师轩辕氏帝师陶唐氏帝师有虞氏王师夏王禹王师商王汤王师周文王王师周武王左右分序均南向先圣周公东位西向先师孔子西位东

  • 卷八·王溥

    后唐长兴元年八月六日,尚书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崔棁奏:“臣伏见开元五年敕:‘每年贡举人见讫,宜令引就国子监谒先圣先师,学者谓之开讲质疑义。所司设食。其监内得举人,亦准此例。其日,清资官五品已上并朝集使并往观礼,永为常式

  • 卷三十三·郑玄

    校人掌王马之政。(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月令》曰“班马政”。)[疏]注“政谓”至“马政”○释曰:此经与下为目,下亦有邦国及家,而云“王马”者,以尊为主。郑云“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者,经辨六马,是差择也。下云“凡颁良而养

  • 国疾第二十八·桓宽

    文学曰:“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孔子大圣也,诸侯莫能用,当小位于鲁,三月,不令而行,不禁而止,沛若时雨之灌万物,莫不兴起也。况乎位天下之本朝,而施圣主之德音教泽乎?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

  • 不自夸,不居功·孔子

    【原文】 子曰:“盂之反①不伐②。奔而殿③,将人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①孟之反:鲁国大夫,又称孟之侧。②伐:自夸。③殿:殿后,走在部队最后面。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兵败逃跑时他殿后,快入城

  • 提要中·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提要中释饮食酒【邶柏舟篇】   食【王丘中有麻篇】粲【郑缁衣篇】   飱【魏伐檀篇】盬【唐鸨羽篇】   馌【豳七月篇】春酒【七月篇】   糇【小稚鹿鸣什伐木篇】酤【伐木篇】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圆悟克勤

    小参三蒋山寺小参。师云。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万人众前显瞒顸。不是目前机。亦非目前事。三千里外纳败阙。直得尽乾坤大地。无丝毫法可当情。静悄悄地绝誵讹。千圣不敢疑议。致之诸佛顶[寧*頁]上。到这里更说什

  • 灵隐寺万年簿序·太虚

    记言记事,造专结绳,孔子删书,断自神尧,马迁作史,托始黄帝,用备来者稽考,藉为准绳,意至美也。而十方僧寺,宛然一小民国,主权领地及人众之三要素,莫不毕具。故往往有山志寺乘,广传世之文事;复有万年簿以为继体之宗法,道风赖之不坠,慧命

  • 燕石集·宋褧

    元代诗文别集。15卷。宋褧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善本主要有数种清抄本,如宋宾王校本、徐时栋校本、方兰荪校本等。本集的宋宾王校本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中书省牒文,至顺元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