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四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四

李德

神释

大哉浑沦妙槖龠自无穷絪縕一巳构畀付出至公灵台本无物而我处其中清虚为我体昭明为我庸倏去入无间忽来归寂空既作百骸长蔚为万世宗母从衆形扰顺适与天通

紫芝山房为湖广郑大参赋

芝山何嶤嶤熠熠产灵秀美人慕园绮辟地敞云构图书资悦怿枯壑含昏书佳气蔼川原和风散岩岫松萝被广?泉涧环清漱抱冲昔若遗理剧今岂後锺英良有自瑞世非常觏明良共一时千载此其候

题陶渊明像

渊明节概士远慕羲皇风荣名奚足道甘分固其穷得酒即为欢箪瓢常屡空朝出山泽游暮归衡宇中豪华非所贵但愿岁时丰秋菊或盈园栖栖谁与同浊醪共斟酌日入会田翁此士不再得吾生焉所从

栖云庵

石室凝紫烟空洞悬石乳隂崖含风泉终日洒飞雨临流结精舍六月不知暑道人养清虚适与高僧处垢净俱巳忘孰为舍与取诸幻既远离白云日相与何当谢时人来作尘外侣

孟夏五日感兴

春阳舍我去四序无时停郁郁当轩柳珍禽时一鸣素琴寓我适浊酒陶我情颜鬓虽云改寸心有所凭偃仰东窗下聊以寄吾生

种麻

种麻满东园种花亦盈亩麻生但芃芃华发映户牖荣荣能几时零落他人手岂如为絺綌与君同永久向来灼灼姿于今复何有

岁月徂迁未有归止寓迹江汉怀抱索然时维杪秋凄其絺綌偶有所述用简同志

杪秋气方肃寒风动凉户羁人未授衣适体宁捐故云开汉臯路目送征鸿度山容欲受寒园芳巳漙露故交久零落新知偶惬素时资益簪盍聊以慰迟暮

同诗社诸公游白云寺分韵得千字

扪萝扣禅关长啸青云巅山开西北日水豁东南天凉叶散虚席暝林啼清猿浮云触石起顷刻徧大千悟言造真适谈空忘至言何当登絶顶俯视苍苍烟

留题郎步山庄

出门望南山山翳林木稠飞鸟欣有托吾生念归休行行度前坂褰裳涉荒沟好风吹我怀禾黍亦盈畴人生衣食尔过此欲何求日夕返竆庐聊以忘吾忧

天上謡

玉楼琼宇晓玲珑云軿电毂辗回风自从羿射九日落帝遣羲和御六龙六龙奔属成今古海水生尘变桑土瀛洲花发几番春误杀秦皇并汉武桂宫珠露滴秋香仙仗徘徊朝紫皇凤吹纷纷九成奏羽衣金节韵琳琅金河流水连云注织女牛郎在何处淋漓元气浩茫茫白鹤千群驾烟雾女娲链石良可嗤此事荒唐奚足疑直怜世上人心改至理浑沦那得移

杂诗

人生更代谢阖辟为之机盛衰无常理生死乃其宜始来本自无终往奚足悲扰扰依形立百岁以为期黾勉返吾初俟命复奚疑

送友囘真定

君自邯郸来复向邯郸去邯郸月色好夜照江南树太行多峻阪中有羊肠路往来不惮烦知君为亲故

暇日游城西玄妙观

还辞束带累偶涉寻真路松吹度钧天篆烟生细雾翩翩尘外侣杳杳云中步儒道虽异途同归在清素

仙人

瀛洲飞彩云万树桃花春翩翩骑凤侣恐是避秦人侧窥浑沦妙幽探元化真徒令多欲者千古恨迷津

赠虚明道人

浑沌本无象表里同一照古今若须臾羣真资衆妙五阴絶纎翳幽阳播灵耀王乔并羡门吾与尔同调

宿栖云庵

衆壑忽巳暝远近响清湍山中对僧定疎雨掩柴关柳暗猿狖集松交风露寒揽衣中夜起萝月在岩端

闲居

北窗林影寂南湖水气凉园荷始泛緑丛兰渐吐芳抚节迹犹滞神闲机巳忘无论喧与寂缅心即羲皇

忆南园

南园蝴蝶飞緑草迷行迹青镜扫长蛾娟娟弄春碧锦屏千里梦寂寞愁芳色小字写长笺鳞鸿坐相隔

亭亭水上蕖

亭亭水上蕖皎皎沼中藕花落子亦成色衰心不朽中藏千万绪处污恒自守不学杨花白随风入窗牖

柳塘书舍图

远山出白云近水明秋色烟波漫浩浩日暮归舟急隐约丛薄间茆茨倚苍石中有柳塘翁看看似相识

观白鹭

河洲双白鹭皎皎照清流所希在鲜食所愿亦易酬朝飞浦漵旷暮宿林塘幽寄言采薇客吾与尔同游

立秋日登汉阳朝宗楼怀乡中诸友

湖山兴不浅而我亦淹留得罪缘微禄怀君属早秋淡云乡树远孤月旅情幽借问衡阳雁何时到广州

济南寄孙仲衍

南园虚夜月风景罢登临巩洛成尘迹青齐入苦吟升沈凋壮节匡济负初心薄宦容身得宁辞雪满簪

金陵逢赵汪中

十年长契濶万里各分飞岐路风烟杳江湖消息稀加餐俱努力访旧各沾衣春草无劳緑王孙自不归

峡山寺

峡云藏絶壁峡水积寒流宝树笼香阁天花散彩楼梵音晴隐隐钟韵晩悠悠闻道金仙宅飞来最上头

寄孙典籍仲衍

南园草色参差緑忽忆佳人美如玉玉堂挥翰事巳陈草屋悬灯照幽独江湖狂客未言归翘首东南泪湿衣何时净拂青溪石与尔横竿钓落晖

河阳月简颜光宏

胡角啾啾悲石裂颜郎夜醉河阳月越姬飒沓舞秋风芦笋含啇玉情热请看天上青云道桂花落尽霜娥老离鸾怨凤玉楼寒三尺青丝变秋草

燕歌行

秀颈红唇脸花碧秋波湛湛倾人色高楼雾暖四时春蝴蝶飞来归不得裾囘縠转春风催刻商按徵云徘徊鸣钟敲鼔玉山颓讵识乐极生悲哀

青楼曲

青楼春酣鹦鹉杯孔雀屏风锦绣开银鸾玉凤娇未歇杨柳斜飞舞囘雪越娘含醉弄丝桐十纎宛恨哀弦中调成白雪恼芳容长卿茂陵鬓如蓬

房中思

金井乌啼风摵摵桂树团团江月白洞房秋思满娇娥泪滴珊瑚眠不得玉台尘监少光辉髣髴孤鸾彩翼埀莲枯蕙折无人惜露湿绮疏生网丝

春兴六首

万里春风二月花十年尘土一乌纱惟将素节酬知己岂有黄金买岁华愁边熟食无烟火江上坚城有鼓笳忆我旧游如昨日绣帘青舫越天涯

终南山色翠含烟太白峰高尺五天春暖莺花连万室月明笙鹤会羣仙黄尘白髪三千里流水浮云十二年齐楚飘零成潦倒令人犹自忆秦川

洛阳城里雪初消流水天津尚有桥汉寝隋陵春寂寞龙门伊阙晩迢嶤相如完璧无遗恨王子吹笙拟见招为报山人休索价可能容我伴渔樵

日射天门万象新绣衣朱履侍枫宸云移仙仗千官肃日映龙顔四海春金椀玉浆来内侍紫泥丹诏下王人十年趋走金陵道到老低埀汉水滨

汉水东流日向西孤村烟树鹧鸪啼纎纎岸草迎人眼踏踏江花映马蹄有客问奇仍载酒故人相过辄留题暮年正尔逢知己布袜青鞋信杖藜

江汉飘零今六载故园迢递尚三千新春隐几看云坐遥夜悬灯听雨眠彭泽官贫差有酒杜陵身老未归田桃花流水深千尺拟向溪头理钓船

社後谩兴

社燕西飞节物过年华世事两蹉跎晴天白鸟来无数落日浮云看渐多黄菊何人归短棹红蕖秋水淡澄波寂寥多恨凭谁遣揺落无心奈尔何

寄妻弟郑子玉

年年留滞汉江头华髪萧萧不奈秋梦断乡关犹是客望竆烟水更登楼西风鸿雁来芳信南纪亲朋忆旧游闻道菊松无恙在可能归去覔菟裘

王彦举南雄省亲

神工剪水寒凝指南浦颓云吹不起王郎气酣走马去三尺龙泉拂流水玉壶愁破酒如兵鵞管呜呜咽不鸣幽红啼露香凝幕蜀锦缝衣寄君着象牀醉卧紫氍毹凤简封题草字书北树南云一千里愿携径尺托双鱼

秋情

蜡炬揺红纱隙冻沈香帐底鸳鸯梦芙蓉波冷薄霜凝一夜离鸾忆单凤梧桐金井啼曙鸦梦郎封侯归妾家开门自扫枇杷花

十二月乐章

正月

东方日出香茸茸长条短条花眼红柔云弱雨暗填空茫茫蝴蝶破春风鸾帕抹烟山梦浓萧飒愁思开暝容江头溘溘水声动微和着柳黄金重

二月

燕梁玄玉湿蜂蜜花房晓铜龙啮水微翡翠含波小石间苔蚀菖蒲根古魂啾啾啼晓昏红芳碧蘂乱殷殷蛮女剪烟挿翠云游丝萦春悬锦绮渚闲沙白鸳鸯喜

三月

花歛容柳刷翠扇薄欲裁纨佩香思剪蕙桐英寂寂沈寒波纷緑猗猗日影多六街烟花净如扫千年古血生青草

四月

碧云屯午风熏熏五丝曲奏玄霜纹湘臯野龙拔新玉摧鳞健角萧萧緑蕙香小妓扇轻罗半掩樱唇试新縠金丸落落弦红脂石池青钿溢碧漪

五月

沙上短蒲緑赤菱紫芡离披熟越奴青髪艾悬杳踏踏采莲塘上曲游龙撇波海水飞黄头伐鼓吹参差少年揺曳淡忘归

六月

皇天高厚地裂白日河庭泣鱼鼈湘神抱瑟愁波涛颓阳毕化穉阴结焉知海上黄金阙万丈丹梯到寥泬乔松相携弄白雪

七月

桐风刮帐无春温赤精解绶佩金神银浦桥成鹊济津遥遥帝子度长云野芳萋萋日杲杲十万蛾眉镜中老锦楼折竹夜迎仙越秀吴都巧不眠

八月

玉露漙清虚银云拥明月空蒙白夜凉远近商声发桂子落秋香寒娥能孤洁谁家理素琴调急弦应絶

九月

清飙激素商远客生归梦茱茰委匣香玉腕胜金重幽芳垂晚迳汲绠霜华冻洞庭木叶空临水悲相送

十月

沈寒凝海霜斑斑芦鸿叫叫苍梧间仙鸡警晓蟠桃乾天鼓无声泽龙闲

十一月

轩辕玉管还初气彩线纡回报长至瑶花散落满寥天万户千门夜明媚南山幽翠净如削内屋红炉春自若璿玑回斡见天心姬氏骑龙班岁朔

十二月

北斗璇光射幽土四气缘环若朝暮壑底惊蛇挽不留官街力兽驮寒去

閠月

嬴皇当极黄杨死一寸霜皮生不起峄阳老干青铜根玉叶排秋十三子郁华羿妃缓两辔迟囘二万八千二春秋九十短长匀青红白黑上下均千秋万岁奉明君

出城

越王宫春风起何处散芳尘埀杨沙迳里舞罗衣挥凤尾鸣鸾箫发贝齿怀洞庭悲帝子海波竭彭铿死羲和影如流水

梅花曲

轩后登天时骑龙乘紫云三千宫貌附龙鳞瑶璫月佩荷丝裠夜入罗浮醉仙子酒楼明月神贝水梦阑霜冷蛾眉死

送友人

关云擳擳吹沙黄瑶华拂剑春风香鵞黄浅泛玻瓈光越妓舞衫金缕长江津白白黄湾月神鱼撇波龟甲裂湘娥凝緑染春衣踏踏青云郎马归

对鹦鹉洲

芳洲采杜蘅日夕春水生不特嗟鹦鹉深令忆襧衡因悲才胜者只使寸心惊

塘上行

露湿藕花香花折藕丝长岂无鳬与雁不似锦鸳鸯

题扇

凉风吹动影蛾池百顷秋波漾素辉十二玉栏闲倚徧桂花清露湿人衣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

 

猜你喜欢
  韩准·唐圭璋
  渔洋诗话卷上·王士祯
  第三场·老舍
  附录之二 长短句·刘鹗
  ●三元记目录·沈龄
  第五出 仗侠·叶宪祖
  第四折·范康
  盍西村·隋树森
  三集卷七十一·乾隆
  卷十四·乾隆
  卷十二·陈廷敬
  卷五百十四·佚名
  卷二百·佚名
  卷三十四 【释子】·陈衍
  齐己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十九·陈与义

    ○闻王道济陷虏海内堂堂友,如今在贼围。虚传袁盎脱,不见华元归。浮世身难料,危途计易非。云孤马息岭,老泪不胜挥。○均阳官舍有安榴数株着花绝稀更增妍丽庭际安榴树,花稀更可怜。青旌拥绛节,伴我作神仙。迟日耿不暮,微阴眩弥

  • 卷第二百一十四·胡三省

    唐纪三十〔起阏逄阉茂(甲戌),尽重光大荒落(辛已),凡八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中》开元二十二年〔(甲戌、七三四)〕1春,正月,己已,上发西京;已丑,至东都。张九龄自韶州入见,〔见,贤遍翻。考异曰:唐纪,「二十六,日戊子,至东都;

  • 卷二十五·沈德符

      ○评论【评议大礼诸臣】桂、方诸臣,附和大礼,以博官爵,非为势利所逼耶?乃当时世宗圣制一篇,其略云:“今世衰道微,人欲炽盛,彼之附和者,师生兄弟亦有不同,少师杨一清为乔宇之师,一旦被势利之逼,则师之言不从矣。桂华为少保萼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三月庚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裕陵○辛酉工部言巨马桥所费不赀现今部库如洗殿门城工及二王婚礼尚且那借无措而河身比旧桥共盈三分有二沙虗且厚桥址难安必于上流砌筑遏水归桥刷沙见底恐所议二十万金未

  • 卷之四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第二十一卷 清贡生 (二)·缪荃孙

    [乾 隆 朝] 江宁府 朱 上元人。 萧秉元 上元人。 彭 年 上元人。 朱玉麟 上元人。 刘子茂 江宁人。 蒋 捷 江宁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阿桂

    六月壬午阿桂丰升额海兰察额森特奏言查荣噶尔博八九峰下有山腿二条其第二条之丫口即系巴占碉寨甚为坚大皆有木城连络防卫必须挐栅占住第一条山腿然后用礮轰摧第二条丫口之巴占寨始能分兵攻抢各木城并力直取巴占【臣】

  • 卷二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二十乾隆二十八年春正月辛酉谕伊犂将军明瑞等预备移驻官兵各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新疆平定有年伊犂应多驻官兵以筹乆逺昨谕将凉州荘浪等处官兵携眷迁移交军机大臣详悉妥议因念官兵三四

  • 揆度第七十八·管仲

    齐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至于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实以益人。然后

  • 鶡冠子原序·鹖冠子

    鶡冠子楚人也居於深山以鶡為冠號曰鶡冠子其道踳駮著書初本黄老而末流迪於刑名傳曰申韓厲名實切事情其極慘礉少恩而原於道德之意盖學之

  • 卷四十 论语二十二·黎靖德

      ◎先进篇下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章   问:"据贺孙看来,仲由冉求气质不同,恐冉求未必可保,仲由终是不屈。"曰:"不要论他气质。只这君臣大义,他岂不知。圣人也是知他必可保。然死於祸难是易事,死於不可夺之节是难事。

  • 卷一·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一    元 刘因 撰大学一章句序问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曰既有许多气魄才徳必不但已必统御亿兆之众人亦自然归之如三代以前圣人皆然及孔子始不得位盖气数之

  • 读诗略记卷一·朱朝瑛

    明 朱朝瑛 撰国风周南南者乐名也盖本其土音以作歌也吕氏春秋有东西南北四音皆因其地以作则二南之作可知已关雎【不详释者俱从集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序曰后妃之徳也晦翁云关雎一诗文理深奥如易之乾

  • 二 中国人之聪明·林语堂

    聪明系与糊涂相对面言。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为尤难”,此绝对聪明语,有中国人之精微处世哲学在焉。俗语曰:“聪明反为聪明误”,亦同此意。陈眉公曰:“惟有知足人,鼾鼾睡到晓,惟有偷闲人,憨憨直到老”,亦

  • 指月录卷之六·瞿汝稷

    旁出法嗣 ▲僧那禅师姓马氏。少而神隽。年二十一。讲礼易于东海。听者如市。一遇二祖。遂投出家。自是手不执笔。尽弃世典。惟一衣一钵。一坐一食。奉头陀行。后谓门人慧满曰。祖师心印。非专苦行。但助道耳。若契本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菩提树下元吉道场。告诸比丘大德舍利弗大德阿难。如是等诸声闻众及大菩萨。其名曰金刚幢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如是贤劫中诸菩萨摩诃萨等而为上首。尔时金刚密迹菩萨白佛言

  • 雅颂正音·刘仔肩

    明初诗总集。五卷。明刘仔肩编选。刘仔肩字汝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武三年(1370)因荐召至京师,在京期间多与当时公卿名士往来,互相倡和,遂选一时名士公卿诗编为此集。全书共收作者五十馀人,有宋濂、张孟兼二序。

  • 御定执中成宪·佚名

    八卷。清爱新觉罗·胤祯敕撰。是书于雍正六年(1728)始撰,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奏进,宣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1738)完成,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尧以来至明孝宗之嘉言善政,后四卷为唐虞至明诸臣之论说,皆关于治国之道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