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通礼卷十

吉礼

心殿

经筵致祭

心殿之礼

心殿内

皇师伏羲氏正位南向

皇师神农氏

皇师轩辕氏

帝师陶唐氏

帝师有虞氏

王师夏王禹

王师商王汤

王师周文王

王师周武王左右分序均南向

先圣周公东位西向

先师孔子西位东向岁以春秋仲月

皇帝御经筵之日遣官一人只告如

特行崇典则

皇帝亲诣行礼太常寺豫日以祝版送内阁恭书【祝文翰林院随时拟撰】先一日司祝由太常寺恭奉祝版导以御仗送至

心殿祝版房设于案跪叩如仪祀日昧爽所司洁除殿内外展

神幄工部司官借防荐太常寺卿率属具器陈

皇师

帝师

王师位前各设一案每案铏一笾二豆二前设香案一

陈鑪一镫二

先圣

先师位前每案铏一笾二前设香案一陈鑪一镫二殿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一案西向陈礼神制帛十【色白】香盘六爵十有八尊二西设一案东向陈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五尊一爵十有五凡帛正位同篚东西位各异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乃辨位

皇帝拜位在殿内正中北向銮仪衞司拜褥官立于皇帝拜位之左稍后太常寺司祝立祝案西东面司香立东西案后负序东西面典仪立殿门外之东西面记注官立殿门外之西东面掌燎官率燎人立于东门外燎鑪之隅日出前三刻司祝诣

心殿祝版房恭奉祝版安于祝案司爵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司帛奉篚司爵奉爵进至各

神位前奠于案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殿门内正中各

退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补服乗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

驾至文华门内东门降舆前引内大臣侍衞均止立后扈大臣随侍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由殿垣西门入

景行中门陞中阶进殿中门至拜位前北向立典仪赞执事官各共廼职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司香各奉香盘诣

神位前只竢赞引奏就上香位及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皇师伏羲氏香案前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进

香赞引奏上香

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毕以次诣各

神位前上香如前仪赞引奏复位及对引官恭导皇帝复位立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兴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

跪案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赞读祝司祝读祝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三叩兴退赞引奏拜兴

皇帝行三拜礼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兴典仪赞奉祝帛送燎司祝司帛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

兴以次由中道出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东西向【司拜褥官彻拜褥】竢祝帛过【仍布拜褥】皇帝复位立赞引奏礼成及对引官恭导

皇帝出殿中门降中阶诣

文华殿

御经筵进讲【仪详嘉礼】毕乗舆还宫执事官以次退

右祗告仪

遣官致祭

心殿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引承祭官入殿垣东门循

景行门东夹道至殿门外阶下正中行礼上香出入殿左门祝帛送燎承祭官避立西旁东面余如仪右遣官仪

月朔望太常寺卿一人率属诣

心殿具器陈设酒果上香行礼如仪

右常祀仪

钦定大清通礼卷十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志第十五·礼七·脱脱
  卷八十二·志第四十九·柯劭忞
  卷二十六 漢紀十八·司马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五(阙)·杨仲良
  补遗卷四·沈德符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梁令娴于归记·李定夷
  通志卷一百三十七·郑樵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王殷传·薛居正
  九五、苏秦考·钱穆
  ●皇朝通典卷八十九·佚名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卷105·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向希尹·唐圭璋

      希尹字莘老,号畏斋。绝妙好词作尚希尹。   祝英台近   晓帘栊,晴院宇,空鸭冷沉水。翠被欺寒,娇困未忺起。厌厌两点眉峰,一痕酒晕,正人在、温柔乡里。   甚情味。羞对钗燕筝鸿,胭脂暗弹泪。欲写吴笺,无处问双鲤。倩

  • 四集卷九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五古今体九十七首【癸卯三】题文源阁文渊昨岁庆筵行文溯因巡亦促成【昨岁四库全书第一分完竣适春仲经筵礼成於文渊阁锡宴赏赉有差以落其成其二分书照式誊写易於蒇事因命馆臣上紧督办送至

  • 卷九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姑溪诗集甘露堂歌炎天熇熇如涌汤使君置酒甘露堂无风但觉冷彻骨坐来髣髴飞青霜使君顾客指新榜天假此应来辉光八十里叟感盛事献颂请名相激昂我非取専已上

  • 卷三十二·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二    元方囘 编 忠愤类 世不常治於是有麦秀黍离之咏焉庾信哀江南赋亦人心之所不容泯也炎绍间有和江子我诗者乃曰成坏一反掌江南未须哀子我以为何其不仁之甚惟出於荆舒之学京黻之门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八·焦竑

      都督府三(都督僉事)   ◆都督僉事   前軍都督府僉事胡通傳   中軍都督府僉事劉謙傳   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高顯傳   左軍都督府僉事何德傳(朱睦■〈木挈〉)   中軍都督僉事徐司馬傳   左軍都督僉事王珪

  •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颜真卿抗节 击叛帅段秀实尽忠·蔡东藩

      却说李希烈籍隶辽西,性极凶狡,本来是没甚功业,自平梁崇义后,恃功益骄,德宗反说他忠勇可恃,封王拜相,兼数镇节度使,令讨李纳。希烈率部众徙镇许州,屯兵不进,反遣心腹李苴,阴约李纳,结为唇齿,共图汴州,佯向河南都统李勉处假道。

  • ●自序·杨捷

    今上御极十七载,岛逆再犯漳郡、陈码诸州。提督段公会满、汉师讨之失利,保海澄。贼凿堑断归路。时在漳满、汉官兵虽众,无由进救。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暨将军、督抚诸臣交章告急。戊午仲夏,特旨命捷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充福建

  • 明儒言行録卷六·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陈真晟字晦徳改字剩夫福建镇海衞人骨格髙耸神气肃清望之非尘埃中人年十七八即能自拔于俗专心儒业常至福州应试闻有司访察过严无待士礼走归自是不复事科举务为圣贤践履之学初读中庸为存养省察工夫觉无

  • 卷三·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三(宋)吴缜 撰○三曰书事失实降封宗室郡公而纪书为县公陆贽李晟传幸梁州事宪宗子棣王彭王信王同封失实王勮传以寿春等五王降封入合为出合张锡为相日数辛云京京杲二传书事失实崔圆辞大学士王

  • 明制女官考·黄百家

    (清)黄百家女官六局〔尚宫局〕(尚宫二人,正五品。六尚并同尚宫,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印署之。若征辨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领司四。)司记(司记二人,正六品。典记二人,正七品。掌记二人,正八品。掌宫内诸

  • 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在这篇列传中,以苏秦为传主,兼及苏氏兄弟苏代和苏厉。苏秦始以连横游说秦惠王,失败,转而以合纵游说六国。整一年,歃血于洹水之上,功成名就,佩带六国相印,煊赫一时,为纵横家杰出的代表人物。继而奔齐,为燕昭王

  • 卷四·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四)第四则赶缯船,九只。内澎湖协标右营「宁」字九号船一只:身长五丈五尺,头起■〈乔亢〉四尺五寸、尾起■〈乔亢〉三尺二寸。船头长二丈,面匀宽一丈三寸、底匀宽八尺八寸;船中长一丈八尺,面匀宽一丈五

  • 洪武时代的僧律·太虚

    明太祖对兵燹之后的中国僧寺,颇多整理,其情状有符现实可举而施之者,录之以备有心人之注意。洪武二十四年令:‘今天下之僧多与俗混淆,尤不如俗者甚多,是入其教而败其行,理当清其事而成其宗。令出后,禅者禅,讲者讲,瑜珈者瑜珈,各承

  • 佛说宝雨经卷第三·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方便善巧圆满何等为十。一者得回向方便善巧。二者令诸外道归向方便善巧。三者转舍境界方便善巧。四者除遣恶作方便善巧。五者救护有情方便善巧。六者施与有情活命方

  • 周易参同契注·佚名

    周易参同契注(无名氏),原题「无名氏注」。其注本分章解经多与彭晓注本相同,又避宋太祖「匡」字讳,疑为北宋道士所撰。原本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以内丹法注解《参同契》。注称:「又当明内丹以养己,使安静于虚无

  • 东汉会要·徐天麟

    记述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会要体史书。徐天麟著。主要版本有明南雍刊本,清岭南学海堂刊本,江苏书局本,广雅书局重编校刊“武英殿聚珍版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熹庙谅阴记事·顾炎武

    《熹庙谅阴记事》以编年形式记载自明泰昌元年九月光宗驾崩,明熹宗继位,至该年年底这一时期朝廷中发生的争斗。

  • 知空蕴禅师语录·学蕴

    2卷,卷首收序;卷上收上堂、小参、示众、茶话、行录;卷下收法语、机缘、赠偈、三关总颂、十无颂、像赞、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