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庸讀》敘

中庸,以一言之,曰誠;以二言之,曰中庸、曰中和、曰忠恕;以三言之,曰費而隱、曰微之顯。無所謂天地萬物、中外古今,止是一誠;無所謂天下國家、禮樂政刑,止是一誠;無所謂智愚、賢不肖、知能大小、曲直險夷,止是一誠。誠至,則生天、生地、生物不測;誠不至,則一切俱無。心非其心,境非其境,事非其事。以之為己,烏乎能存;以之為人,烏乎能信;以之為天下國家,與接為構,日以心斗,變態誰究,又烏乎能行?及其至也,不敢知其人,不足以為國,豈不哀哉﹗

誠者,物之終始,但喜怒哀樂未發之中,而天下之大本以立;但庸德庸言之行謹,而天下之達道以經綸。天下大本,非貫徹于無聲無臭、不睹不聞之無可貫徹,不足以立也;天下達道,非推極于繼志述事、參天贊地之無可推極,不足以經綸也。中庸之實,一曰費而隱,逆而窮其源也;一曰微之顯,順而竟其委也。不如是,不足盡終始之量也;不如是,不足盡中庸之量也。道通為一,非畛非域,中即淵深,庸即高明,亦何怪哉?

道之不明也,一言中庸,而一切過不及之名、平常之名以至。何者過不及,何者平常?但是空言,都無實事。明明經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觀喜怒哀樂未發時氣象,即行實地,不勞揣摩。明明經文"庸德之行",繼以"素位而行",素患難,行患難,為人君止于仁,即庸德之行也。千有余年,後儒之說行而聖訓晦,名句之學徇而實事疏,否塞晦盲,釀為風俗,沉淵 股,致死藐諸孤,精誠格鬼神,獨不利儒者之口。天下奇男子,行人所不能行,而不能以一盼。鄉黨自好者流,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全家保妻子,簞食豆羹見于色,又何恤乎邦之阢隉?黠者于是乘其弊,竊其器,以鉗製一世,而複任艱無伎,私熾無智。于是乎,日蹙國百裡,強者乃吞噬不已。揆厥病源,皆不識中庸之道之所致也,而豈細故哉?

或問︰如子之言,中庸之道高深若此,聖人之事,常人烏能?

答曰︰萬物皆備,四端固有,但是有心,皆是聖人;聖人與人同,人自異于聖,直下自承,念念悉誠,則亦博厚配地、高明配天而已。若本非聖,而求作聖,望空出華,寧非虛妄?﹗

又問︰直下自承,心若不純,險不可言,敢鹵莽耶?

答曰︰誠者自成也,待他而成,雜而不純;現成自成,焉得不純?不學而知,其良知也,何險之有?不此之恃,複何所恃?若他可恃,何必定此?惟其門外天涯,皆荊棘也。

又問︰世態萬變,而獨一誠,迂不可行,不合世情,奈何?

答曰︰至誠無息,不言而信,參前倚衡,夫然後行。誠為物體,情偽無物,無物必反,為時不遠。

又問︰天下國家,萬幾叢脞,獨以一誠耶?

答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問︰若是,則枯坐寂然,大道是禪,何須學耶?

答曰︰禪亦須學,況此非禪。中庸有所以為中庸者,尊德性而道問學是也。為性而學,學以盡性,是宗旨也。認明宗旨,學問思辨大有事在。唯天下至誠,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然後溥博淵泉而時出之。誰謂是誠,而顧可以不學哉﹗

嗚呼﹗千有余年,中庸不明,人不務誠,失其本心,大義不行,浩然之氣不存,蓋已非複人間世矣。南渡君臣,偷安寡恥,河山恢複,初亦未始無心,但恨不能作氣。日月馬+馬+,安然無事,自有肺腸,俾虜卒狂,父母蒼天,人之無良。陸象山發憤,作《大人詩》曰︰

從來膽大胸膈寬,

虎豹虯龍億萬千,

從頭收拾一口吞。

有時此輩未妥帖,

哮吼大嚼無豪全。

朝飲渤海水,暮宿昆侖巔,

連山以為琴,長河為之弦。

萬古不傳音,吾當為君宣。

嗟乎象山﹗天下大亂,孔學將亡,吾烏得其人,而旦暮遇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十月歐陽漸敘于支那內學院

(選自《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二十五冊)

猜你喜欢
  存心·吕坤
  中庸辑畧卷上·石墪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孔子
   八 保守性·林语堂
  第十二章 禁挟妓·佚名
  卷二百十八·秦蕙田
  卷二十·魏了翁
  提要·王与之
  卷二十七·朱熹
  束伍令第十六·尉缭
  襄公·襄公二十年·左丘明
  卷三十一·道世
  佛教之因果观·太虚
  与法尊书(六十通)·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阮阅

      ●卷四十六·释氏门  韦应物《奉酬〔谢〕处士叔诗》云:“高斋乐宴罢,清夜道相存。”东坡次王巩韵云:“那能废诗酒,亦未妨禅寂。”子由《春尽》诗云:“《楞严》十卷几回读,法酒三升是

  • 卷九·孟郊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孟东野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 孟东野诗集卷九     唐 孟郊 撰咏物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玉缕青葳蕤结为芳树姿忽惊明月鈎鈎出珊瑚枝灼灼不死花蒙蒙长生丝饮栢况【一作泛】仙味咏兰拟【一作

  • 卷之三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议立福藩  四月初三日(庚申),时潞、周藩泊淮上者,各以宫眷随;独福王孑然,与常应俊等数人流离飘泊。凤阳总督马士英阴使人导之,借淮抚路振飞舟南行。  十四日(辛未),有内官至南京,府部科道等官始知北京被陷确信,上殉社稷;大

  • 卷三十五·杨士奇

    永乐二年冬十月己巳朔享 太庙 徙河南祥符递运所于苏材堽避水患也○庚午 敕镇守大同江阴侯吴高曰鞑靼率多来归者虑有诈谋古云受降如受敌其悉调山西都司行都司并太原三护卫骑士赴大同操备 制信符及金字红牌颁给云南

  • 卷之二十·佚名

    成化元年八月丙子朔○丁丑释郑先师孔子遣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行礼○命工部又侍郎沈义右佥都御史吴琛巡视民瘼义往保定等处琛往淮扬赐以敕书且趣其行敕曰朕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有被灾失所者拯恤救济诚

  • 卷之一千二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  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尚史卷七十五·李锴

    列传五十三秦诸臣李斯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厠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大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

  • 十一 曹寅奏请圣安并报江南多雨摺·佚名

    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十三日 江宁织进.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向太平无事,惟春寒多雨,低洼麦田,少歉收成。近日省城食米每石捌钱有零,不为甚贵。臣寅诚恐有廑圣怀,谨此具奏。 朱批:知道了。

  • 第四九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七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二○七-四·佚名

    新竹知县徐,提讯原郊铺夫首蔡进发等,饬其充当夫头提讯名单承兵总差高登等计开原当郊萧万不到铺夫首陈未陈沙纪吉玩刁蔡进发〔堂谕〕蔡进发人尚诚实,且有室家,着令充当夫头。萧万、陈沙、纪吉,着令帮同

  • 卷四·宇文懋昭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四 纪年 太宗文烈皇帝二 天会四年春正月斡里雅布取宋相濬二州 初斡里雅布至邯郸遣郭药师为前驱付以千骑药师求益复付千骑与之药师疾驰三百里质明遂

  •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司马迁

    纪淑敏译注【说明】本传是韩王韩信(不是淮陰侯韩信)、卢绾、陈豨三个人的合传。这三个人原来都是刘邦的亲信部下,和刘邦的关系都非常好,卢绾更是和刘邦世代友好,而且能“出入卧内”,“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 世祖二子传·姚思廉

    梁世祖元帝萧绎的几个儿子分别是:徐妃所生忠壮世子萧方等;王夫人所生贞惠世子萧方诸;愍怀太子萧方矩,本书没有记载他是哪位皇后所生,为他列有专门传记;夏贤妃所生梁敬帝萧方智。其余诸子,本书都没有记载。忠壮世子萧方等,字实

  • 钦定南廵盛典卷九十二·高晋

    目録奏议【四】 钦定南廵盛典卷九十二奏议乾隆二十年三月二十日两江总督尹继善等奏言窃惟省耕省敛频殷补助于春秋一豫一游遂协讴歌于兆庶在周礼所载则廵狩之制敬戒属诸职方若雅颂所传则时迈之章懐柔及于河岳此皆古昔

  • 读书续録卷十一·薛瑄

    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茍为物欲所蔽失其不忍人之心所谓戕灭天理自絶本根者贼杀其亲大逆无道也故谓之贼以气中有太极则可以气即太极则不可程子曰无妄之谓诚朱子曰真

  • 第13章&nbsp;玉藻·戴圣

    天子所戴的冕,其前端悬垂着十二条玉串,冕顶有一块前后突出的延板。天子在祭天地和宗庙时,就要头戴这种冕,身穿衰龙之袍。在春分的那天,天子则头上戴冕,身穿玄衣鬓裳,在国都的东门之外举行迎日之祭。每月的初一,天子要穿戴同样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者。所谓结集之时所指是经也。我闻者。盖表亲从佛闻也。一时者。当说经之时。其地六种震动。或天雨众花。

  • 卷第十四(声闻无学第二僧部第三)·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十四(声闻无学第二僧部第三)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舍利弗退大乘而向小道一  &middot;舍利弗从生及出家得道二 &middot;舍利弗请佛制戒三 &middot;舍利弗受灌园人浴令生天上四 &middot;舍利弗化人蟒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