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折

(末上,云)“画虎未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始惊人。”本是举过便除,奉圣旨着翰林院编修国史。他每那知我的心,甚么文章做得成。使琴童递佳音,不见回来。这几日睡卧不宁,饮食少进,给假在驿亭中将息。早问太医院着人来看视,下药去了。我这病卢扁也医不得。自离了小姐,无一日心闲也呵!

【中吕】【粉蝶儿】从到京师,思量心旦夕如是,向心头横躺着俺那莺儿。请医师,看诊罢,一星星说是。本意待推辞,则被他察虚实不须看视。

【醉春风】他道是医杂症有方术,治相思无药饵。莺莺呵,你若是知我害相思,我甘心儿死、死。四海无家,一身客寄,半年将至。

(仆上,云)我则道哥哥除了,原来在驿亭中抱病,须索回书去咱。(见了科)(末云)你回来了也。

【迎仙客】疑怪这噪花枝灵鹊儿,垂帘幕喜蛛儿,正应着短檠上夜来灯爆时。若不是断肠词,决定是断肠诗。(仆去)小夫人有书至此。(末接科)写时管情泪如丝,既不呵,怎生泪点儿封皮上渍。

(末读书科)“薄命妾崔氏拜覆,敬奉才郎君瑞文几:自音容去后,不觉许时,仰敬之心,未尝少怠。纵云日近长安远,何故鳞鸿之杳矣。莫因花柳之心,弃妾恩情之意?正念问,琴童至,得见翰墨,始知中科,使妾喜之如狂。郎之才望,亦不辱相国之家谱也。今因琴童回,无以奉贡,聊布瑶琴一张,玉簪一枝,斑管一枚,裹肚一条,汗衫一领,袜儿一双,权表妾之真诚。匆匆草字欠恭,伏乞情恕不备。谨依来韵,遂继一绝云:阑干倚遍盼才郎,莫恋宸京黄四娘;病里得书知中甲,窗前鉴镜试新妆”。那风风流流的姐姐,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死得着了。

【上小楼】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此一时,彼一时,佳人才思,俺莺莺世间无二。

【幺篇】俺做经咒般持,符篆般使。高似金章,重似金帛,贵似金资。这上面若签个押字,使个令史,差个勾使,则是一张忙不及印赴期的咨示。

(末拿汗衫儿科)休道文章,只看他这针指,人间少有。

【满庭芳】怎不教张生爱尔,堪针工出色,女教为师。几千般用意针针是,可索寻思。长共短又没个样子,窄和宽想像著腰肢,好共歹无人试。想当初做时,用煞那小心儿。

小姐寄来这几件东西,都有缘故,一件件我都猜着了。

【白鹤子】这琴,他教我闭门学禁指,留意谱声诗,调养圣贤心,洗荡巢由耳。

【二煞】这玉簪,纤长如竹笋,细白似葱枝;温润有清香,莹洁无瑕玼。

【三煞】这斑管,霜枝曾栖凤凰,泪点渍胭脂。当时舜帝恸娥皇,今日淑女思君子。

【四煞】这裹肚,手中一叶绵,灯下几回丝;表出腹中愁,果称心间事。

【五煞】这鞋袜儿,针脚儿细似虮子,绢帛儿腻似鹅脂。既知礼不胡行,愿足下当如此。

琴童,你临行小夫人对你说甚么?(仆云)着哥哥休别继良姻。

(末云)小姐,你尚然不知我的心哩。

【快活三】冷清清客店儿,风淅淅雨丝。雨儿零,风儿细,梦回时,多少伤,心事。

【朝天子】四肢不能动止,急切里盼不到蒲东寺。小夫人须是你见时,别有其闲传示?我是个浪子官人,风流学士,怎肯去带残花折旧枝。自从到此,甚的是闲街市。

【贺圣朝】少甚宰相人家,招婿的娇姿。其间或有个人儿似尔,那里取那温柔,这般才思?想莺莺意儿,怎不教人梦想眠思?

琴童来,将这衣裳东西收拾好者。

【耍孩儿】则在书房中倾倒个藤箱子,向箱子里面铺几张纸。放时节须索用心思,休教藤刺儿抓住绵丝。高抬在衣架上怕吹了颜色,乱裹在包袱中恐剉了褶儿。当如此,切须爱护,勿得因而。

【二煞】恰新婚,才燕尔,为功名来到此,长安忆念蒲东寺。昨宵个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个秋雨梧桐叶落时。愁如是,身遥心迩,坐想行思。

【三煞】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直到灯灰眼下才无泪,蚕老心中罢却丝。我不比游荡轻薄子,轻夫妇的琴瑟,拆恋凤的雄雌。

【四煞】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国三千里,一日归心十二时。凭栏视,听江声浩荡,看山色参差。

【尾】忧则忧我在病中,喜则喜你来到此,投至得引人魂卓氏音书至,险将这害鬼病的相如盼望死,(下)

猜你喜欢
  陈著·唐圭璋
  洪皓·唐圭璋
  二老堂诗话 全文·周必大
  杂论第三十九下·王骥德
  ●卷九·金元·王奕清
  卷一·邵雍
  ●新编録鬼簿卷下·钟嗣成
  端平诗隽卷二·周弼
  卷一百二十·徐世昌
  卷九·佚名
  卷十九·曹庭栋
  唐僧弘秀集巻四·李龏
  卷九·陈元龙
  卷一百十五·陈邦彦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法婴秘籍》·张次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二十七·吴景旭

      丁集下之下  古乐府  路傍儿  张率走马行云敛辔且归去吾畏路傍儿  吴旦生曰乐府集载张敞为京兆尹无威仪时罢朝防过走马章台街风俗曰杀君马者路傍儿也言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乗者喜其言驱驰不止至于死故曰吾畏

  • 第十出至第二十出·施惠

    第十一出士女随迁 【缑山月】(生上)守正处寒炉,勤苦诵诗书。盼春闱身进践荣途。奈双亲服制,前程未遂,敢仰天呼。(小旦上)乐道安贫巨儒,嗟怨是何如?但孜孜有志效鸿鹄,似藏珍韫匮,韬光隐讳,待价沽诸。哥哥万福。(生)妹子到来,妹

  • 鹤年诗集原序·丁鹤年

    武昌丁鹤年先生以诗鸣湖湘间脍炙人口久矣余友四明章琦廷玉典教斯邑以其板废不存将重刻以兴起之前杭州府学教授唐公仲节于先生为契家子自武昌来不惟重先生之诗而且重廷玉之斯举盖义举也征余序其所以于首简余闻言之精者

  • 陈维崧·龙榆生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以明天启五年(一六二五)生。父贞慧,明末著气节。维崧少负才名,冠而多须,浸淫及颧准,陈髯之名满天下。尝客如皋冒氏水绘园,主人爱其才,进声伎适其意。康熙己未(一六七九),召试鸿词

  • 卷八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八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彝尊编黄幼藻【一首】幼藻字汉荐莆田人苏州府通判议之女林仪部啓昌之妇有栁絮编【姚园客云幼藻丽才雅藻何减玉台年未四十而卒临终犹诵残灯无焰影幢幢之句可悲也】题明妃出塞图

  • 卷一百五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五十四钱类五言古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五寸半其一王莽时金错刀长二寸半【宋】梅尧臣主人劝客饮劝客无夭姸欲出古时物先请射以年我料孔子履久化武库烟固知陶

  • 卷八十·毕沅

      ◎宋纪八十 ∷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   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   秋,七月,丙辰朔,诏:“罢试补学官法,令尚书、侍郎、左右司郎中、学士、待制、两省

  • 卷四百六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庚辰,觀稻於後苑。   朝散郎致仕劉宗傑落致仕,為比部郎中。(當考其故。)   壬午,以會聖宮奉安神宗皇帝神御,不視朝。   甲申,直龍圖閣、知桂州苗時中為寶文閣待制再任。內侍押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十有二月己亥朔检校少保镇宁镇信等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岳飞迁招讨使 带御器械神武中军都统制权殿前司公事提举宿卫亲兵杨沂中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并中军隶殿前司沂

  • 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蔡东藩

      却说桓帝延熹八年,大兴党狱,缉捕至二百余人,恼动了一位大臣,不忍坐视,因复上疏极谏,这人为谁?就是太尉陈蕃。疏中有云:  臣闻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辞;故汤武虽圣,兴由伊吕,桀纣迷惑,亡在失人。由此言之,君为元首,

  • ●南疆绎史勘本卷九·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三高弘图姜日广右阁辅列传第三。◎温氏有言:弘图、曰广固平世三公望也。观于跄攘之际,正议不挠,亦足以想其风概。夫胶州、新建之并相也,仅阅五月,正气一伸。胶州于丑类虽未显有抉摘,新建则

  • 留正传·脱脱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他的六世祖留从效,事奉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被封为鄂国公。绍兴十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士,被授予南恩州阳江尉、清海军节度判官之职。龚茂良驻守番禺,留正说:“法律规定:抢劫之赃物满了五贯要判死刑

  • 卷八十三·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三宋 宋敏求 编政事恩宥曲赦凉甘等九州制武德二年十月赦益州夔州管内疏理囚徒制贞观四年二月大赦开元三年正月德音贞观九年三月大赦原减囚徒勅宥京城罪人勅孟夏疏决天下囚徒勅以春令减

  • 食货三五·徐松

    钞旁印帖徽宗崇宁三年六月十日,敕:「诸县典卖牛畜契书并税租钞旁等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除纸、笔、墨工费用外,量收息钱,助(瞻)[赡]学用,其收息不得过一倍。」 十一月十二日,尚书省奏白札子:「考城县典卖牛畜契,每一道今

  • 第一编 上古哲学史·钟泰

    第一章 上古之思想中国哲学,至周代始有统系可言。然其渊源所自,则甚遥远。如孔子赞《易》,《易》固肇端于伏羲之八卦也;子思传《中庸》,执中之说,固尧之所以命舜也。今杂录上古以来先民传说见于载籍者,撮为此章。其不曰哲学

  • 天下第三十三·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注〕为以其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为矣,又何加焉! 〔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皆随有

  • 卷第五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七如是略述三世有无理趣正邪有差别已。为令此义决定增明复依颂文广显宗趣。颂曰。三世有由说  二有境果故说三世有故  许说一切有论曰。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地婆诃罗译。尊胜陀罗尼经之第二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