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法婴秘籍》

(清)双影庵生 辑

●目录

《法婴秘籍》序

法婴秘笈

●《法婴秘籍》序

向之为燕台花谱者,凭臆妍媸,任情增减。壬癸之年以后,甲乙之籍更多。岂知云台烟阁,论功犹有未平;雪岭墨池,逞笔何尝足据?况乎月旦半类风闻,或尊嫫母而黜仍妃,或出刘蕡而入李合。殊嫌蛇足之加,无当于事;倘召蛾眉之妒,转取其愆。仆乃别出心裁,定为齿録。百花皆采,莫笑蜂狂;一字不加,何嫌蠡测。序羣芳之月令,不妨矾弟梅兄;集大地之春光,岂有姚王魏后?更为详其籍贯,隶以堂名。石州粉黛,匪逊南都;溪水胭脂,无惭北国。轻烟淡月,是十二之名楼;员峤方壶,尽三千之福地。小名有録,大会无遮。其或臣瓒所未知,则亦自郐之以下。至于品列名流,年过弱冠。流莺啼倦,或志遂以还乡;雏凤声清,早情同于退院。舞衫歌扇已属前尘,酒国诗坛渐疏故侣。凡斯之类,不列于篇。虽联星之珠光耀釆,韫山之玉树临风,概不搜罗。转防漏罣,亦以善其体例,非敢削其精华。普愿阅是编者,石佩苕华,香熏迷迭。苟按图而索骏,益增价于登龙。从此桂宫姓氏,织云锦以为文;何时蓬岛因缘,集霓裳而同咏。

时咸丰乙卯秋七月双影庵生识。

●法婴秘笈

徐馥森,字琴香,苏州人,年二十岁。 清馥堂

萧小兰,字者香,扬州人,年二十岁。 畹清堂

陈小琴,字桐初,苏州人,年二十岁。 吟秀堂

沈添喜,字燕仙,扬州人,年二十岁。 宜春堂

罗巧福,字笑仙,顺天人,年二十岁。 醇和堂

朱延禧,字莲芬,苏州人,年十九岁。 景春堂

周翠琴,字稚云,苏州人,年十九岁。 春晖堂

单小翠,字黛仙,苏州人,年十九岁。 安义堂

鲁翠云,字霓仙,安徽人,年十九岁。 余庆堂

汤金兰,字幼珊,苏州人,年十八岁。 景福堂

周湘筠,字竹香,苏州人,年十八岁。 韫山堂

张桂玉,字稚兰,苏州人,年十八岁。 景春堂

沈定儿,字浣秋,顺天人,年十八岁。 荣树堂

郝秀兰,字雨卿,苏州人,年十八岁。 寳香堂

陈翠玉,字黛仙,苏州人,年十八岁。 韫辉堂

张小喜,字雨亭,苏州人,年十八岁。 安义堂

严添寿,字眉仙,安徽人,年十八岁。 敦福堂

韩全喜,字懒卿,安徽人,年十八岁。 霭云堂

胡添寿,字凤仙,安徽人,年十八岁。 维新堂

曹双兰,字畹香,苏州人,年十八岁。 鸿馥堂

周寿龄,字鹤仙,苏州人,年十八岁。 佩珊堂

杜玉卿,字蝶云,苏州人,年十七岁。 倚树堂

李小珍,字宛仙,苏州人,年十七岁。 吟秀堂

朱小圆,字吉仙,苏州人,年十七岁。 吟秀堂

洪小荷,字静卿,苏州人,年十七岁。 闻妙堂

梁小玉,字卞卿,苏州人,年十七岁。 闻妙堂

戴桂保,字亦仙,苏州人,年十七岁。 春复堂

黄小琴,字韵仙,顺天人,年十七岁。 南传经堂

朱緑琴,字绮仙,苏州人,年十七岁。 桐阴堂

刘双凤,字桐云,顺天人,年十七岁。 来仪堂

汪连元,字桂秋,安徽人,年十七岁。 福寿堂

汪连升,字芙秋,顺天人,年十七岁。 福寿堂

袁小芝,字桂仙,苏州人,年十七岁。 安义堂

吴双寿,字稚芙,苏州人,年十七岁。 凈香堂

俞玉笙,字润仙,顺天人,年十七岁。 忠恕堂

徐寳翠,字莲卿,苏州人,年十七岁。 青云堂

沈寳玲,字荣仙,苏州人,年十七岁。 松保堂

张金凤,字绮琴,安徽人,年十七岁。 松茂堂

陈小亭,字绮香,扬州人,年十六岁。 吟秀堂

朱福保,字幼云,苏州人,年十六岁。 丽春堂

蒋兰香,字玉珊,苏州人,年十六岁。 诒德堂

郝小桂,字月仙,安徽人,年十六岁。 春福堂

钱喜禄,字畹卿,顺天人,年十六岁。 敬业堂

朱寳玉,字韵仙,苏州人,年十六岁。 青云堂

程玉翠,字羽仙,安徽人。年十六岁。 忠恕堂

程鸿喜,字可卿,顺天人,年十六岁。 寳善堂

张庆林,字芷馨,苏州人,年十五岁。 春华堂

沈寿儿,字眉仙,苏州人,年十五岁。 聊星堂

徐棣香,字亦仙,苏州人,年十五岁。 闻德堂

徐小玉,字苕生,苏州人,年十四岁。 安义堂

范小金,字镜仙,苏州人,年十四岁。 余庆堂

刘奎喜,字星垣,顺天人,年十四岁。 北传经堂

江巧龄,字蕙仙,苏州人,年十四岁。 醇和堂

杨玉喜,字粹卿,苏州人,年十四岁。 三和堂

沈瑞莲,字芙初,苏州人,年十四岁。 宜春堂

高玉芝,字桂仙,顺天人,年十四岁。 裕福堂

文长庆,字兰卿,顺天人,年十四岁。 寳庆堂

张添馥,字芝仙,苏州人,年十四岁。 维新堂

徐金儿,字芷仙,苏州人,年十三岁。 闻德堂

蔡瑞兰,字畹香,苏州人,年十三岁。 宜春堂

姚桂芳,字秋蘅,苏州人,年十三岁。 春复堂

徐小鸿,字飞卿,苏州人,年十三岁。 春复堂

余之为是録也,初拟遍索诸人所生月日,以为同岁之序次。忆停云馆主人见其稿本,急欲出征同人题咏。仓促卒付之梓。固知询访未周,遗漏不免,舛误亦多。俟题词集后,再当厘正,且补月日,以成定本,幸弗嗤其卤莽也。双影庵生又识。

《法婴秘笈》终

猜你喜欢
  卷八百四十·彭定求
  卷七百三十一·彭定求
  刘褒·唐圭璋
  王彭年·唐圭璋
  ◆龚提举璛(存悔斋稿)·顾嗣立
  楔子·佚名
  生活·徐志摩
  郑文焯·龙榆生
  第二十二出 后疏(黄钟调萧豪韵)·丁耀亢
  古诗镜卷二十八·陆时雍
  唐四僧诗巻三·佚名
  卷一·胡文学
  京镗词作鉴赏·佚名
  吕渭老词作鉴赏·佚名
  唐彦谦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汪文节公泽民(宛陵遗稿)·顾嗣立

    泽民,字叔志,婺源人。以春秋登延佑戊午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历南安信州两总管府推官,丁母忧,服除,授平江路总管府推官。垂代自题春帖云:「及瓜当此日,行李似来时。」其清操可想也。调济宁路兖州知州。至正三

  • 转调满庭芳·徐志摩

    池边青草,院里绿阴,向窗外一望,晚晴真好啊!帘也打起来,门也打开来,有客来么,正好。我一个人吃酒正觉得寂寞,又想起行人未归,好不难过,坐下吃一杯酒吧,荼縻是开过了,还有梨花可赏呢。不要谈到从新赏花的胜会,打扮起来,高朋满座,看着外

  • 巻十三·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十三元 顾瑛 编胡助字古愚金华人性端方好读书长游京师受知馆阁诸老辟试史馆职后以太常博士致仕诗有杂兴及上京汴中纪行集与铁崖杨先生访予里舍其所题玉山草堂诸作别刋于精舍吟云送赵季文之湖

  • 竹坡词巻一·周紫芝

    宋 周紫芝 撰水龙吟【天申节祝圣词】黄金双阙横空望中隐约三山眇春皇欲降渚烟收尽青虹正绕日到层霄九枝光满普天俱照看海中桃熟云幡绛节冉冉度沧波渺 遥想建章宫阙【缺】薰风月寒清晓红鸾影上云韶声里蒙天一笑万国

  • 卷一百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十一览古登橹赋          【晋】欧阳建登兹橹以遐眺辟层轩以高盼仰天涂之緜邈俯平原之旷衍嘉苍春之令节恱和风之微扇旁观八隅周览四垂面孤丘之峻峙阻曲岸之修崖植榆楸以成列

  • 72.沈亚之:诗二首·施蜇存

    中唐后期,有一位很值得注意的诗人,吴兴沈亚之,字下贤。他的诗,在李贺、李商隐、施肩吾之间。属于齐梁宫体的唐律。他的作品流传于后世的为数极少,因而不很有人知道他。他的生平经历亦仅有简单的记录: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

  •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七·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陶翰林榖曽巩陶榖字秀实邠州人北齐尚书令唐邕唐内史侍郎唐俭皆其逺祖姓因避晋祖讳而为陶遂不复其旧父涣唐末仕至刺史为邠州帅杨崇本所害榖随母育崇本家幼有俊才汉相李崧竒之自单州判官擢为集校理未几遂知

  • 方域一四·徐松

    治河二股河附太祖建隆元年十月,河决棣州厌次县,又决滑州灵河县。至二年七月,遣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修塞之。役成,赐承昭钱三十万。 三年十月,诏沿黄、汴河州县长吏,每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 四年正月,诏左神武统

  • 卷一百二十九 本朝三·黎靖德

      ◎自国初至熙宁人物   因论唐初国初人才,云:"国初人材,是五代时已生得了。"〔德明〕   太宗朝一时人多尚文中子,盖见朝廷事不振,而文中子之书颇说治道故也,然不得其要。范文正公虽有欲为之志,然也粗,不精密,失照管处多

  • 卷四十(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护持品第六尔时一切诸天大王并其眷属。一切龙王。一切夜叉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陀罗王。摩睺罗伽王。薜荔多王。毗舍遮王。富单那王。乃至迦吒富单那等一切诸王。各并眷属礼拜於佛。同心合掌作如是言:世

  • 卷八十六·道世

    △忏悔灾第八十六(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敬惟佛日潜晖,正像浸讹;人情崄异,世序浇漓。仰别大师,千有七百。众生顽瞽,善根羸保正法既衰,邪见增长。内无胜解,常为五住自萦;外失良缘,致使四魔得便。故放纵三毒,驰骋六尘。日夜攀缘,无非

  • 明高僧传叙·如惺

      释迦世尊自周昭王甲寅降生西竺成道涅槃。垂千余载而至汉明帝。摩腾竺法兰始入中国。帝为首创白马寺以居之。自是佛法兴而僧徒渐盛。于是则有吴之康僧会晋之释道安宝志僧倜支遁无谶。神僧名释灵轨芳踪遍于天下。微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上·智顗

    从余失心者下。譬上非灭现灭。上有二。一不久应死。譬上非灭现灭。二诸子醒悟。譬上唱灭利益。又唱死之由。由子不服。譬上薄德见佛常在但增憍恣。上现灭中有二。一本实不灭。二非灭唱灭。不出现灭之由由。亦是唱灭利

  • 09.说梵住品·佛音

    (一)慈的修习在随念业处之后所提示的慈悲喜舍四梵住中,先说欲修慈的初学瑜伽行者,断了(十种的)障碍,受持了业处,食事既毕,除去食后的懒睡,在远离的地方善敷座位,安坐下来,最先当观察嗔恚的过患及忍辱的功德。(观察嗔恚之过及

  • 海道经·佚名

    记述中国元明两代北洋海运的重要著作。作者不传。从正文记叙风格的粗犷和具体来推断,本书应为富有航海经验的民间船工所述,后由文人记录整理而成。据《筹海图编》夹注,本书最早为明人张一厚所辑。其传世版本有《金声

  • 兵垒·尹宾商

    意谓兵法之百囊,全书共七卷。将古代兵法抽象概括为三十六个字,每字都有独立的含义,每字之下引战例加以说明,共引战例三百三十七则。是书具有明清兵书的显著特点,条分缕析,事理结合。许多精避论述,已成军事名言,虽非名家手笔,亦

  • 白莲集·齐己

    诗别集。唐僧齐己撰。齐己《白莲集》系其卒后由门人西文收集、孙光宪编辑而成的,于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勒成十卷,共八百十篇。据《直斋书录解题》云,《白莲集》十卷外,尚附《风骚旨格》一卷。此书北宋曾刊行,传世既久,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