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石道人传

严杰白石道人小传

同治湖州府志寓贤姜夔传

○严杰白石道人小传

姜夔字尧章系出九真唐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辅之裔八世祖泮任饶州教授即家于鄱阳父噩绍兴庚午擢进士第以新喻丞知汉阳县夔从父宦游流落古沔恬澹寡欲不乐时趋气貌若不胜衣工书法箸续书谱以继孙过庭颇造翰墨阃域诗律高秀词亦精深华妙尤娴于音律初学诗于萧奭斗携至苕上遂以兄子妻之时张焘杨万里皆折节与交而楼钥范成大更相友善成大曾以青衣小红赠之绍兴中秦桧当国隐箬坑之丁山参政张焘累荐不起高宗赐宸翰建御书阁以储夔尝患乐典久坠欲正颂台乐律宁宗庆元丁巳上书论雅乐并进大乐议诏付有司收掌时有嫉其能者以议不合而罢己未作铙歌皷吹曲一十四章上于尚书省书奏诏付太常周密以为言辞峻絜意度高远有超越骅骝之意非虚誉也居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时往来西湖馆水磨方氏后以疾卒葬西马塍故苏泂挽之云幸是小红方嫁了不然嗁损马塍花箸有琴瑟考古图一卷绛帖平二十卷褉帖偏旁考集古印谱张循王遗事白石道人丛藁十卷诗说一卷歌曲四卷子二琼太庙斋郎瑛嘉禾郡佥判

○同治湖州府志寓贤姜夔传

姜夔字尧章鄱阳人年少客游萧德藻识之妻以兄女【书录解题】携之苕上遂家武康【掌故集引癸辛杂识按癸辛杂识无此文惟齐东野语云尧章出处备见张辑宗瑞所作白石小传掌故集或据小传误以为杂识耳】居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字之曰白石道人【诗人玉屑】又号石帚【绝妙词笺】于学无所不通欲政颂台乐律【谢采伯续书谱叙】着大乐议宁宗时上于朝奏言绍兴大乐多用大晟所造有编钟镈钟景钟有特磬玉磬编磬三钟三磬未必相应埙有大小箫篪篴有长短笙竽之簧有厚薄未必能合度琴瑟弦有缓急燥湿轸有旋复柱有进退未必能合调总众音而言之金欲应石石欲应丝丝欲应竹竹欲应匏匏欲应土而四金之音又欲应黄钟不知其果应否乐曲知以七律为一调而未知度曲之义知以一律配一字而未知永言之旨黄钟奏而声或林钟林钟奏而声或太簇七音之协四声各有自然之理今以平入配重浊以上去配轻清奏之多不协谐八音琴瑟尤难琴必每调而改弦瑟必每调而退柱上下相生其理至妙知之者鲜又琴瑟声微常见蔽于钟磬鼓箫之声匏竹土声长而金石常不能以相待往往考击失宜消息未尽至于歌诗则一句而钟四击一字而竽一吹未协古人槁木贯珠之意况乐工于焉占藉击钟磬者不知声吹匏竹者不知穴操琴瑟者不知弦同奏则动手不均迭奏则发声不属比者人事不和天时多忒由大乐未有以格神人召和气也宫为君为父商为臣为子宫商和则君臣父子和征为火羽为水南方火之位北方水之宅常使水声哀火声盛则可助南而抑北宫为夫征为妇商虽父宫实征之子常以妇助夫子助母而后声成征盛则宫倡而有和商盛则征有子而生生不穷休祥不召而自至灾害不袚而自消圣主方将讲礼郊见愿诏求知音之士考正太常之器取所用乐曲条理五音隐括四声而使协和然后品择乐工其上者教以金石丝竹匏土诗歌之事其次者教以戛击干羽四金之事其下不可教者汰之虽古乐未易遽复而追还祖宗盛典实在兹举又自作圣宋铙歌曲十四篇上于尚书省书奏诏付太常【文献通考参宋史乐志】免解不第【书录解题】夔学诗于萧德藻琢句精工尝有句云夜暗归云绕舵牙江涵秋影雁团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杨万里喜诵之谓其子长孺曰吾与汝弗如也【鹤林玉露】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高处美成所不及善吹箫自制曲初则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音律云【花庵词选小传】范成大居石湖夔载雪诣之止既月范授简征新声夔制暗香疏影两曲成大把玩不已张炎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研北杂志参白石歌曲绝妙词笺】书法迥脱脂粉一洗尘俗【书史会要】赵子固目为书家申韩【研北杂志】考古极精【齐东野语】着白石丛稿白石道人歌曲绛帖平续书谱禊帖偏旁考张循王遗事【书录解题参齐东野语楼攻媿集】琴瑟考古图【庆元会要】范成大以为翰墨人品均似晋宋之雅士【齐东野语自述】往来杭州卒葬西马塍【研北杂志】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三百四十五·彭定求
  郑达可·唐圭璋
  东堂词·毛滂
  卷三·张元凯
  第三十三出 死忠·梁辰鱼
  第七折 闺训·李玉
  流浪人的夜歌·戴望舒
  卷八十四·徐世昌
  邓廷桢·龙榆生
  三集卷九十二·乾隆
  卷第三十·陈与义
  卷五百四·佚名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王质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谠言集·钱德苍

    橦橦帝君诗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为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闲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意马心猿当系缚,自然天地不相亏。 治家修身语凡亲友有欲言不言之意,此必有不得已事,欲求我而难于启齿。便当揣其

  • 卷一百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西渡诗集下游麻姑山仙都观浥露出南郭遵涂盼西岭幽寻不惮逺陟巘造殊境悬瀑防天路高斋跨参井麻姑固神人上下凌倒景逸驾不容迫遗踪博尘影仙坛独岿然藓蚀

  • 卷十五·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五释太虚释志圆释太虚太虚和尚,尝住武昌佛法院,曾游台湾。发日本至台湾,寓灵泉寺(丙辰)上极天苍苍,下穷水茫茫;中间何所有?一鸟东南翔。厚积六月息,轩然翼怒张;白兔伴之行,赤乌浴以光。左盼失邓林,右眄辞扶桑;去去瀛台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焦竑

      伯一(世封伯)   ◆世封伯   誠意伯劉公基行狀(黃伯生)   興安伯徐祥世家(歸有光)   襄城伯李公隆墓誌銘(王直)   故應城伯追封翼城侯孫公巖神道碑銘(楊榮)   平江伯追封平江侯謚恭襄陳公瑄神道碑銘(楊士奇)   

  • 第十一回 降真龙光韬泗水 斩大蛇夜走丰乡·蔡东藩

      却说秦二世元年九月,江南沛县地方,有个丰乡阳里村,出了一位真命天子,起兵靖乱,后来就是汉朝高祖皇帝,姓刘名邦字季。父名执嘉,母王氏,名叫含始。执嘉生性长厚,为里人所称美,故年将及老,时人统称为太公。王氏与太公年龄相等,

  • 第十五回 定燕地韩广自立 救赵王厮卒奏功·黄士衡

    话说韩广奉赵王武臣之命,招安燕地,所至望风归服,燕地大定。燕人便对韩广说道:“现在楚、赵皆已有王,燕地虽小,亦是万乘之国,愿将军自立为王。”韩广辞道:“吾有老母在赵,今若自立,恐老母为赵王所害。”燕人道:“赵王方患秦、楚与

  • 卷之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二百八十一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单·佚名

    雍正朝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恭进单: 宁鸭肆籍 鸡茸拾瓶 冬笋贰箱 芹菜贰筐 栗子肆箱 风菱肆箱 榛栗贰箱荸荠贰箱 查糕捌盒 查饼捌瓶 腐乳陆坛 泉酒肆拾坛 [宫中.杂件.进物单]

  • 四三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进备选及应毁各书并祈校删志乘折·佚名

    四三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续进备选及应毁各书并祈校删志乘折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十八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续进备选及应毁各书,仰祈圣鉴事。切(窃)臣钦遵谕旨购获遗书,分别应选、应毁,节次进呈在案。嗣据各属陆续搜查呈送前来

  • 跋·李之芳

    李文襄公佐圣天子平逆藩耿精忠之乱,功在东南、勳在社稷;太常纪之、太史载之,非草茅下士所敢置笔也。惟公生平宦绩,多在吾浙。其初仕也,为金华府理刑官;其由部郎历御史台,则巡鹾两浙;嗣又奉审理盐差之狱,继又特简为浙江总督。以

  • 卷七·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七     元 王天与 撰征第四         夏书羲和湎滛废时乱日往征之作征【汉孔氏曰羲和自唐虞至三代世职不絶承太康之后沈湎于酒过差非度废天时乱甲乙朱子曰湎饮酒色变也○

  • 卷十一·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一      宋 苏辙 撰 祈父之什      小雅 祈父刺宣王也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司马掌封圻之兵书作圻父宣王之末败於姜氏之戎爪牙之士为是怨之欤恤忧也 祈父予

  • 卷六·黄中松

    <经部,诗类,诗疑辨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疑辨证卷六 上海黄中松撰 假以溢我 毛传训假为嘉溢为慎本尔雅释诂也郑笺假训同而溢训为盈溢之言陆氏释文曰慎本或作顺按尔雅云毖神溢慎也不作顺字王肃崔灵恩申毛并作顺解今考尔

  • 卷第三十八·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八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十一世之一(南岳下第十世) (临济) 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嗣汾阳)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水出高原。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一·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住大內萬善殿語錄順治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奉旨開堂結冬,聖駕親臨,特差內院官李世昌、張嘉謨、雷先聲執香迎師至座前,師云:「兜率上升,天王敷座。不見道:名稱如來聞十方,諸吉祥中最無上,昔曾處此摩尼殿,是故此處最吉祥

  • 第十四章 大寺及支提山之受纳·佚名

    闻长老之言王愈益欢喜,不受[园丁所捧]瞻波迦华,亦以此捧献于长老。(一)长老投瞻波迦华于地面。于此处大地亦震动。[此]为第八地之震动。(二)与国人等俱,王军队见此希有扬举叫声,振摇衣服。(三)&ldquo;大雄!第八地之震动何故耶?大慧者!

  • 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

    库恩研究科学史的代表作。1962年出版,先后被译成德文、波兰文、意大利文、日文、俄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全书除了序言共有13章,以纲领形成、表述作者的观点。在书中库恩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他科

  • 慧印三昧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与大乘智印经及如来智印经同本。为佛如来入智印三昧而说之经,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