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人颐 谠言集
橦橦帝君诗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为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闲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意马心猿当系缚,自然天地不相亏。
治家修身语凡亲友有欲言不言之意,此必有不得已事,欲求我而难于启齿。便当揣其意,而先问之,力所能为,不可推诿。
今人与言女生外向,遂忽略不教。不知养子不教,只玷家门,养女不教,患贻他姓。故妇道首在孝舅姑,和妯娌,敬夫君,训子女,恤奴婢,勤纺绩,俭中馈,甘淡淡,任劳苦,不听谗言,不预外事。今之为女者,但知修饰容仪,不能敬执妇道,有《闺训》、《女史》、《内则》诸书,不可不令诵解也。
子弟生大富大贵之家,是大不幸。惟富贵则性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古语云:“入观庭户知勤俭,一出茶汤便见妻。老父奔驰无好子,要知贤母看儿衣。”可见内必形诸外,为妻子者,不可不知。
清明拜扫,岁一举行。此一时祭之巨典也。其祭享必诚敬丰洁,用牲醴时鲜,盖取荐新之意。近见人家子孙,于祖宗坟墓,畏远惮劳,愆期待日,不幸莫大焉。至于本身父母,无可推诿者,亦不过草草一盒,敷衍了事。独不思祖父生我,愿为身后之计!理应竭力措办,相邀拜扫,使祖宗血食不绝。若谓物力维艰,试问一岁之中,请客宴会,出外嬉游,不知浪费几何?独祖宗面上,吝此一岁一次之礼。至于富家大族,墓旁多置祭田,以遗子孙。轮年值管,以设祖祭,所余即与当事之人,使子孙人人乐为,诚法良意美者也。
男婚不宜太早,女嫁不宜太迟,其中委曲,父母宜体行之。
交财一事最难,虽至亲好友,亦须明白,宁可后来相让,不可当初含糊。俗语曰:“君子断其初,先明后不争。”至言也。
男女之易合者,必非全节之人;朋友之易合者,必非久要之士。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忌人之成,乐人之败,何损于人,何益于已?徒自坏心术耳!世间无一件可骄人之事,才艺不足骄人,德行是我性分事。不到尧舜孔周,便是欠缺,欠缺便自可耻,如何骄得人?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祷病不宜杀生,无论鬼神之聪明正直,未必肯受。人之死生有命,未必能活。而杀物命以全已命,于心安乎?生日不宜杀生。哀哉父母,生我劬劳。已生之日,正母垂亡之日也!而杀生宴乐,于心安乎?生子不宜杀生。凡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禽兽,亦各有子以为庆。我子生,令他子死母亡,于心安乎?犬守家有义,牛耕田有功,尤不可食!故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宁鸠子云:“随缘二字,最有意味,世人欲享和平之福,终身受用此二字不尽。”诗曰:“无药可医卿相寿,千金难买子孙贤。家常守分随缘过,便是逍遥自在仙。”
嫁娶亦称家有无,何必奢华争胜?曾见《诗谭》一咏云:“婚姻几见斗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转眼十年人事变,妆奁卖与别人家。”
俭虽美德,然太俭则近悭,未免有俗恶之态,岂不为人所鄙?惟自度所处之地,以留不尽之意可也。
进一步想,有此则小彼,缺东而补西,时刻过去不得;退一步想,只吃这碗饭,只穿这件衣,俯仰宽然有余。
李伟诗云:“多置庄田广修宅,四邻买进还嫌窄。雕墙峻宇无歇时,几日能为宅中客?造作田庄犹未已,堂上哭声身已死。哭人尽是分钱人,口哭原来心里喜。”读此则少者当戒,况老人乎?
席间有酗酒谩骂者,避之为妙。如不能避,只和言逊让,不可忿怒与较。盖彼若真醉,出言而不知;若未醉,而修怨寻隙,正中其计。此不惟见人度量,亦保身之道也。昔贤云:“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为最。”夫败德莫甚于酒,可酗乎!
酒以合欢,固不必禁。主人款客,只可相劝,不可相强。沉湎淋漓,至于生祸,悔且无及,何欢之有?若量狭者醉而留卧,须令老成人伴视。昔有客醉,误饮瓶中养莲花水,因而致毙。如醉后欲归,亦遣人送至其家。
韩昌黎云:“一时劝人以舌,百世劝人以书。”盖口之劝人有尽,书之劝人无尽,此立言所以不朽也。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待有余而后济人,必无济人之日;待有暇而后读书,必无读书之时。知足便足,待足何时足?偷闲便闲,求闲何日闲?
胸中只摆脱一个恋字,便十分爽利,十分自在。
刘向云:“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非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不足;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以爱已之心爱人,则全交。”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骄泰,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敛。
宋御史黄治尝言:“予有五不欺:居家不欺亲,仁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
薛文清曰:“余每夜就枕,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则恬然安寝。或有不合,则辗转不能寐,必思有以更其失。”
“克已”无别法,譬如孤军遇劲敌,只得尽力向前而已。
忽起不善之念,便当觉察,便当拔除。或问作善恶而无报者,答曰:“果熟然后蒂落,未熟时勿讶其不落也。”前贤有诗云:“冬去冰初泮,春来草自生。请公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唐庆庭先生曰:“人有善念,天必从之。”又曰:“善人有回天之力。”又曰:“阴功须向生前积,孽债休令生后还。”皆名言也。
天地以无所为性,以生万物为事。人若念念在利济,便非天地心。
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为善须确实坚定,不可游移辗转。
凡人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于心,起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故君子贵于慎独。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四·彭定求 邬虙·唐圭璋 陈居仁·唐圭璋 第二折·王仲文 提要·赵执信 卷十八·万树 卷二·黄希 卷三 五十首·赵崇祚 五集卷九十三·乾隆 卷264 ·佚名 跋五则·王琦 卷三·史简 卷一百四十六·曹学佺 卷九十·高棅 第四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