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回 定燕地韩广自立 救赵王厮卒奏功

话说韩广奉赵王武臣之命,招安燕地,所至望风归服,燕地大定。燕人便对韩广说道:“现在楚、赵皆已有王,燕地虽小,亦是万乘之国,愿将军自立为王。”韩广辞道:“吾有老母在赵,今若自立,恐老母为赵王所害。”燕人道:“赵王方患秦、楚与之为难,无力禁我。况楚国最强,尚不敢害赵王家族,赵王又安敢害将军家族?”韩广遂依众议,自立为燕王。后赵王武臣闻之,果然无可奈何,索性做个人情,以燕王家属护送还燕。

此时六国除楚、赵、燕外,尚有齐、魏二国。齐国系由故王之后田儋起兵占据称王;魏地亦已由周市平定。燕、赵各国闻得周市定了魏地,遂各遣使至魏,请周市自立为魏王。周市执定不肯,说道:“天下昏乱,乃见忠臣。今方并力攻秦,非立魏王之后不可。”于是周市访知魏公子咎现在楚国,便遣使者到了陈县,向陈王说知,欲迎公子咎回国,立为魏王。陈王起初不许,周市又遣使者力请。直至使者往返五次,方得陈王应允。遂立公子咎为魏王,以周市为魏相。

赵王武臣见燕地不能完全到手,便想就边界上多占地方。自与张耳、陈余带兵,前到两国交界处驻扎。一日,赵王忽想亲入燕地打听情形,也不及与张耳、陈余商议,立刻更换衣服,扮作商人,随身只带数个侍从,悄悄走出营门,从僻路私入燕界。偏偏时运不佳,正遇燕兵出来放哨,狭路相逢,内中也有兵士前随韩广由赵国来此,认得赵王武臣,便通知大众,将赵王一行人等拥到营中,告与燕将知道。燕将见获得赵王,真是奇货可居,遂把他闭在营内,派兵看管。故意将赵王侍从暗纵一二人,使他逃回报信。

当日,张耳、陈余正欲往寻赵王议事,询知不在营中,便令人到处寻觅,毫无踪影,也无人知其去处。正在焦急之际,恰值从人逃回,告诉一切。张耳、陈余闻赵王被燕将捉去,不觉大惊!遂选出能言之人,前向燕将游说。并许他金钱宝货,请将赵王送回。使者奉命前往,燕将听了大笑道:“金钱货物,燕国尽有,谁人稀罕!汝可回去对他二人说道‘要我放回赵王,须将赵国土地分割一半与我。不然,我便将赵王杀死’。只此数语,别无他说。”使者见燕将要求过大,口气又甚强硬,难于进说,只得依言回报。

张耳、陈余听了使者回报,共商议道:“他欲得赵国一半土地,万难允许。料想他将此事当做一宗买卖,初次开口,自然高抬价值,留有他人还价地步。照此看来,割地一事,必不能免,说不得,只有将边界数城割让与他,赎回赵王,再作道理。”议定之后,又命使者前往。

谁知,燕将一心拿定须依原议,听使者所说,相差甚远,心中发怒,便将使者杀死。吩咐随从之人归去报信,说是:“不照他所主张,此事无庸再提。”张耳、陈余闻得,便又设法遣人往说,添割几处城池。燕将见二人求王愈急,他愈居奇起来。只可怜赵国使人,来一个,杀一个,到后弄得无人敢往。张耳、陈余碰着此种难题,要想救得赵王,赵地去了一半,如何立国?要想保全赵国,又不能弃却赵王,真是无法可想!过了数日,忽报赵王武臣安然回来,有一个厮卒御车,直到营中。他二人出其不意,不觉大喜。读者试想,张耳、陈余并未应允燕将所要求之事,赵王如何得归?要说是赵王自己逃回,那燕营中把守得水泄不通,如何能够脱身?原来此一段奇功,却被一个小小厮卒占了。

说起此厮卒来,平时只在营中砍柴烧火,并无别项本领。他闻得赵王被燕将掠去,燕将要求过奢,所以未得释归。大众正在无计可施,他偏想得一法,也不告知张耳、陈余。一日早起,换过新衣,一身装饰甚是齐整。对他同舍之人说道:“我今日替诸君往说燕将,即将赵王用车载归,不知诸君意下如何?”同舍人听了,大家都笑道:“现在因为此事,前往燕营已有十余人,都被燕将杀死。量汝有何本领能将赵王救回?”厮卒听说,也不回答,便大踏步一直向燕营而去。到了营前,命人入内通报。燕将只道又是张耳、陈余所遣使者,心想:“赵营久无人来,今日又有使者,定是张耳、陈余想到无法,只好应允我之要求了。”便吩咐唤他进来。

厮卒到得营中,一见燕将,不等他开口,先自问道:“足下知臣此来,所为何事?”燕将答道:“汝不过欲得赵王回去,何消说得。”厮卒又道:“足下以为张耳、陈余是何等之人?”燕将道:“他是贤人。”厮座道:“足下料二人意中何欲?”燕将道:“他也欲得赵王回去罢了!”厮卒笑道:“足下何曾知他二人心中所欲,我今率性说个明白。他二人非但不欲赵王回国,并且希望足下将赵王杀死。”燕将听了,大觉诧异!便道:“此是何说?”厮卒道:“武臣、张耳、陈余在人,素无君臣名分。此次合谋取得赵地数十城,在各人本意,都谷南面称王,岂愿但为卿相而已。不过,因初得土地,人心未定,不敢便将赵地分为三国。且武臣年纪较长,故先立之为王,以系人望。现在地方安定,他二人方想瓜分赵地,各自称尊。足下乃将赵王囚拘,正合其意。他二人表面上说是欲得赵王,心中实欲燕人杀之,他二人便好将赵地平分,自立为王。一面合兵借着报仇为名,来取燕地。足下试想,现仅一个赵国尚不将燕看在眼里,何况出了两个贤王,同心合力,责备燕人杀王之罪,灭取燕国,易如反掌,是足下拘留赵王,反为燕国之祸,不如以礼送还赵王,使张耳、陈余一时不能遂意,赵王又感激足下之德,燕国可保无事。”

赵国厮卒此一篇话,说得燕将点头称善。便将赵王放出,立刻预备车马,就命厮卒御车送了回去。事后,赵王自然感激厮卒,重加赏赐,且封以官职。赵王经此危验,有了戒心,便也回到邯郸。过了一时,忽报李良已定常山,回来复命。赵王见了,慰劳一番,又命他往太原招安去了。欲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五 乾德二年(甲子,964)·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三·焦竑
  第四十五册 天命八年二月·佚名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七十六·郑麟趾
   十、我杀了一个人①·林语堂
  临川献王萧映传·萧子显
  冯道根传·姚思廉
  陈子昂传·刘昫
  胡翰传·张廷玉
  卷十四·乾隆
  卷十·陈骙
  三 他在日本一年多——计划往英国留学·胡适
  卷26·陈邦瞻
  黄涵之·佚名
  侯景飞·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史弥巩·唐圭璋

      弥巩字南叔,浩从侄。乾道六年(1170)生。嘉定十年(1217)进士。调峡州教授。端平初,监进奏院,提点江东刑狱。淳祐九年(1249)以直华文阁、提举崇禧观卒,年八十。自号独善,有独善先生文集二十卷,不传。   失调名   羊左合人我

  • 耿时举·唐圭璋

      时举字鼎,一字德基,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居太学,以恩科得文学,为岳庙卒。   浣溪沙   露压蔷薇金井栏。   辘轳声断碧丝乾。   辽阳无信带围宽。   花落池塘春梦静,   月生帘幕夜香寒。   闲愁无力凭阑干

  • ●卷六·尤袤

    ○韩定辞 定辞为镇州王书记,聘燕帅刘仁恭,舍于宾馆,命幕客马延接。马有诗赠韩云:“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别后{山}山上望,羡君时复见王乔。”诗清秀,然意在试其学问。韩于座酬之曰:&l

  • 大帅(战歌之一)·徐志摩

    “大帅有命令以后打死了的尸体再不用往回挪(叫人看了挫气),就往前边儿挖一个大坑,拿瘪了的弟兄们住里扔, 掷满了给平上土, 给它一个大糊涂, 也不用给做记认, 管他是姓贾姓曾!也好,省得他们家里人见了伤心: 娘抱着个烂

  • 卷二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西州猥稿宋祁字子京与兄庠同试礼部会谅隂止奏名以祁为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曰弟可先兄乎乃擢庠第一而寘祁第十累迁翰林学士命脩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逾月拜

  • 七言律诗·刘因

    春阴淡淡春云暖更轻,一身酒力若云生。无人也笑乐所使,未醉先休气始平。时雨霑祜或有蘖,微风著物不闻声。人生日用本无事,闲倚西窗候晚晴。秋日有感自恐规模日蹙然,毎便孤坐静无边。仰观俯察无多地,往古来今共此天。或知或愚

  • 一一九一 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佚名

    一一九一 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九日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书处进呈续缮三分书,李清所撰《诸史同异录》书内,称我朝世祖章皇帝与明崇祯四事相

  • 卷二之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之一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朔闰表余读春秋每苦日食置闰不得其解据先儒旧说春秋不应置闰而置闰者凡二【见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及文元年闰三月】应置闰而失不置者凡三【见昭二十年二月

  • 柴禹锡传·脱脱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年轻时,有位客人看见他后说:“你气质不凡,如果辅以经术,一定官至将相。”禹锡从此留心学问。当时太宗居晋王府,因为他善于应对,得到给事一职。太平兴国初年(976),授任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改任翰林副使,

  • 榕村语録卷十三·李光地

    诗诗经道理不出齐家治国平天下二南从齐家起雅则治国平天下颂则天地位万物育郊焉而天神格庙焉而人享然其理不外于修身齐家大指如此至从来説诗的藩篱有説不通处须与破除不然都成挂碍且如周南召南以为皆被后妃之化之诗

  • 卷十二·袁俊翁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疑节巻十二元 袁俊翁 撰大学中庸二书三在三谓篇首纲领同异大学之书以学言中庸之书以理言观其名书之意可见已是以大学首举三在之目在之云者皆指为学之工夫中庸首举三谓之目谓之云者皆释天理之名义

  • 卷一百五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防第四十三凡弁绖其衰侈袂【杂记下】考异古本注弁绖服者吊服也无服者二字 三尺三寸下有也字疏此等三衰而袂半而益一【一叶右九行】宋板而作其姑姊

  • 卷九十三(後秦三藏法师罗什译)·佚名

    △善臂菩萨会第二十六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有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名曰善臂。来至佛所头面礼佛足。礼已卻坐一面。尔时世尊,告善臂菩萨言:善男子,是六波罗蜜。菩萨常当具足。何等六。檀波罗蜜。尸波罗

  •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全文·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及人天等俱。尔时世尊告诸刍曰:汝等当知。於此世间。寡闻无识。凡夫之类。常说无暇有暇之言:然不了知。云何无暇。云何有暇。吾今为汝分

  •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佚名

    僧祐录云关中异经今附秦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天王太子。名曰辟罗。飞从天来。下至佛所。五体投地。稽首足下。却叉手住。问佛言。普世之人。皆求衣食。七宝诸乐。官爵国土。宁有宝行求人不乎。世尊

  • 瑜伽论记卷第九(之上)(论本第三十六至第三十七)·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卷第三十六自下第三解因摄果摄利益时节。即是自他修三因因时利益利名为因摄。三因得果果时利益名为果摄。即于因果中皆有自利益他行故。于中先徴问发起开列三门。次依门解释。后结。依门解中初明三种因

  • 大乘庄严经论 第六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六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弘法品第十三释曰。已说求法。次应以法为人演说。偈曰难得复不坚  愍苦恒喜施况以法利世  增长亦无尽释曰。此偈先遮法悭。难得复不坚者。谓身命

  • 玉玦金环录·平江不肖生

    又名《江湖大侠传》,小说以清代发生存湖南桃源县的一件颇为奇特的谋反大案为背景,以众多江湖人士为了帮助彭服筹报杀父大仇为主要线索,讲述一批以活跃在湘川黔等地的哥老会成员为主的江湖人士,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承平时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