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白乐天
本传云:“白居易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见而悦之,召为翰林学士。”
《诗苑类格》云:“白乐天诗有五长: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律诗,百言以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以下长于情。”
《唐书》本传赞云:“杜牧谓白居易诗,纤秾不逞,非庄人雅士所为。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也。”
《青箱杂记》云:“白乐天诗,达者之词也。”
《墨客挥犀》云:“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解否,妪曰解,则录之。故其诗迫于鄙俚。”
内直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漏刻长。坐到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缃素杂记》云:“唐故事,中书省植紫薇花,历世循因之,不以为非。至今舍人院紫薇阁前植紫薇花,用唐故事也。乐天此诗用‘紫薇郎’语,按《天文志》:紫薇,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何关紫薇花事?”
[附]洪咨夔宣锁
禁门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唱彻五更天未晓,一池月浸紫薇花。
愚谓:洪平斋此诗,非特引用乐天紫薇花事,而其意度闲雅,有乐天之风焉。
咸阳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
《复斋漫录》云:“乐天以诗谒顾况,况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至读《咸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叹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前言戏之耳。’予以为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之句,语简而意尽也。”
[一]“远芳”四句原缺,据《白氏长庆集》补。
履道居
莫嫌地窄林池小,休厌家贫活计微。多少朱门锁空宅,主人到了不曾归。
胡苕溪云:“富贵于人,造物所靳;自古以来,多不在于年少,而常在于晚景。若少年富贵者,非曰无之,盖亦鲜矣。人至晚景得富贵,未免置第宅,售妓妾,以偿其平生所不足者。如乐天此诗,读之使人凄然,诚不必为此也。”
绝句
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惟展画图看。
愚谓:此绝与前首大意略同,读者当有顿悟。处世之汲汲于求田问舍者,可以自省矣。
昭君词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直方诗话》云:“古今人作昭君词多矣,余独爱白乐天一绝,盖其意优游不迫切故也。乐天赋此诗时,年甚少。”
谢叠山云:“此诗从《汉武帝李夫人传》变化来。夫人病笃,上临候之,夫人谢不可见,愿以兄弟为托。姊妹让之,夫人曰:‘我以容貌得幸,今见我毁坏,必畏恶弃我,尚肯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书天竺寺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元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峰云起北峰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东坡云:“予年十二时,先君自虔州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十七年矣。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存耳。故尝有诗云:‘空咏连珠吟叠璧,已亡飞鸟失惊蛇。’盖为是也。”
[附]东坡天竺寺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空咏连珠吟叠璧,已亡飞鸟失惊蛇。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
诗注云:“白乐天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
宣宗《吊乐天》诗云:“缀玉连珠三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怀素草书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贺张籍
老何殁后吟诗绝,虽有郎官不爱诗。今日闻君除水部,喜于身得省郎时。
《蔡宽夫诗话》云:“官名有因人而重,遂为故事者,何逊为水部员外郎,以诗称。至张籍自博士复拜此官,乐天以诗贺之。籍答诗亦云:‘幸有紫薇郎见爱,独称官与古人同。’自是遂为诗人故事。”前辈片言之贵重如此。
元微之
高秀实云:“元微之诗,艳丽而有骨。”
行宫绝句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容斋随笔》云:“《长恨歌》、《上阳人歌》、《连昌宫辞》,皆道开元、天宝间宫禁事,最为深切。然微之《行宫绝句》,语少而意足,有无穷之味焉。”
[元白总话]
《诗话》云:“元微之守会稽,白乐天牧苏台,置驿递诗,往来谓之诗筒。”
元稹撰《白氏长庆集序》云:“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多以诗章相赠答。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予尝于平水市中,镜湖旁草市名。[一]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乐天、元微之诗。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云:“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
[一]“草市名”原无,据《白氏长庆集序》补。
《蔡宽夫诗话》云:“司空图善论前人诗,谓元、白为力勍气僝,乃都会之豪估,可谓切中其病。”
《许彦周诗话》云:“东坡《祭柳子玉》文:‘郊寒岛瘦,元轻白俗。’此语具眼。客见诘曰:‘子盛称白乐天、孟东野诗,又爱元微之诗,而取此语何也?’仆曰:‘论道当严,取人当恕。’此八字,东坡论道之语也。”
[附]杨汝士压倒元白诗
隔坐须知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当年疏传虽云盛,讵有兹贤醉醁醽。
《诗话》云:“宝历中,杨嗣复具庆先仆射,自洛入觐,嗣复率生徒迎于潼关,宴于新昌第。时元、白俱在焉,皆即席赋诗。杨汝士诗后成,元白览之失色。汝士是日大醉,归谓诸子曰:‘今日压倒元、白矣。’”
[附]薛道衡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常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帏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洪氏《容斋续笔》云:“按《通鉴》:隋炀帝诛薛道衡,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此诗乃道衡所作,名《昔昔盐》,凡十韵。《文苑英华》题作刘长卿《别荡子》,恐《长卿集》初无此篇,误也。又《玄怪录》载籧篨三娘工唱《阿鹊盐》。又有《突厥盐》、《黄帝盐》、《白鸽盐》、《神雀盐》、《疏勒满座盐》、《归国盐》。唐诗有云:‘媚赖吴娘唱是盐。’又有云:‘更奏新声刮骨盐。’然则歌诗谓之盐者,如吟、行、曲、引之类。今南岳庙献神乐曲有《黄帝盐》,俗传以为《黄帝炎》,《长沙志》从而书之,盖不考也。”
《资治通鉴》云:“隋炀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死,帝诵其佳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诗邪?’”胡苕溪云:“人君不当与臣下争能,故炀帝忮心一起,二臣皆不得其死,哀哉!然为人臣者,亦当悟其微旨。晋武帝欲擅书名,王僧虔遂不敢显迹,常以掘笔书。宋文帝好文章,自谓莫能及。鲍照于所为文章,遂多鄙言俚句。故二君者亦无得以嫉之,终见容于二世。岂非明哲保身之要术乎?”
李涉
再葺夷陵幽居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晋王徽之,字子猷。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观之,即出,坐舆造竹下。尝借居空宅中,便令栽竹。或问之,子猷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李涉之爱,亦子猷之爱云。
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谈薮》云:“东坡一日访佛印于竹寺,印款之,坡因诵李涉诗云:‘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印曰:‘学士闲得半日,老僧忙了半日。’相与发一大笑。”
竹里
竹里编茅倚石门,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愚谓:李涉三诗,皆以竹言,真爱物之成癖者也。东坡亦有《绿筠轩诗》,言竹之佳趣。今附于左。
[附]东坡咏于潜僧绿筠轩
宁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王播
唐史云:“王播少孤贫,嗜权利。穆宗立,权幸竞进,播赖其力,至宰辅,不厌人望,出为淮南节度使。”
题扬州木兰院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初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小说云:“王播少孤贫,客扬州木兰院,随僧斋粥。僧厌苦之,饭后击钟。其后播镇扬州,访旧题诗处,有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已碧纱笼之矣。乃续云:‘三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胡苕溪云:“按《古今诗话》云:‘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飧,僧颇厌之。及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镇是邦,因访旧游,向所题以碧纱笼之,播乃题二绝云。’”
又按东坡云:“世传王播饭后钟诗,盖扬州石塔寺事也。相传如此,戏作诗云。”
[附]东坡戏作
饥眼眩西东,诗肠忘早晏。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管。胡为二十年,记忆作此讪。斋厨养若人,无益只遗患。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
胡苕溪云:“东坡此诗,其贬之也至矣。”
[附]魏野题僧寺
世情冷暖由分别,何必区区较异同。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
《古今诗话》云:“寇莱公典陕日,与处士魏野同游僧寺,观览旧游,有留题处,公诗皆用碧纱笼之,至野诗,则尘蒙其上。时从行官妓之惠黠者辄以红袖拂之。野顾公笑,因题诗云。”
韩翃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新烟散入五侯家。
《本事诗》云:“唐德宗时,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又请之,上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上复批此诗,‘日暮汉宫传蜡烛,新烟散入五侯家’,曰:‘与此韩翃。’”
[附]沈佺期欢州不作寒食
海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花柳争朝发,轩车满路迎。帝乡遥可念,肠断报亲情。
刘梦得《嘉话》云:“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春来不见饧’,尝疑‘饧’字,因读《毛诗·郑笺》说吹箫处云:‘即今卖饧人家物。’六经惟此注中有‘饧’字。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学常人率尔而道也。”至本朝宋子京《寒食》诗云:“草色引开盘马路,箫声吹暖卖饧天。”亦用《郑笺》吹箫卖饧之义。
《缃素杂记》云:“寒食、清明多有用饧粥事,如李义山诗云:‘粥香饧白杏花天。’宋子京《途中清明》云:‘漠漠轻烟着早桐,客瓯饧粥对离中。’六一居士诗云:‘杯盘饧粥春风冷,池馆榆钱夜雨新。’又云:‘多病正愁饧粥冷。’坡诗云:‘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皆清明、寒食诗也。”
胡苕溪云:“寒食诗,古人多用饧事。重九诗,未有用糕事者,惟崔德符和诗有云。”今附于左。
[附]崔德符和吕居仁九日
街头未易着清香,折取萧萧满把黄。归去乞钱烦里社,买糕沽酒作重阳。
《闻见后录》云:“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特于《九日》诗中用‘糕’字,为古今绝唱。”今附于左。
[附]宋子京九日食糕
飙馆轻霜拂曙袍,糗餈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中一世豪。
按《周礼·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餈。”注曰:糗饵者,宜米屑蒸之,以枣豆之味或谓之餈,今饵也。《方言》:“饵谓之糕”。
张继
《石林诗话》云:“张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往往佳句甚多也。”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王直方诗话》云:“欧公言,唐人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之句,说者云,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余观于鹄《送宫人入道》诗云:‘定知别往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而白乐天亦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岂唐人多用此语也?倘非递相沿袭,恐必有说耳。”
《石林诗话》云:“张继此诗,欧公尝病其半夜非打钟时,盖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寺,实夜半打钟也。”
《诗眼》云:“欧公以‘夜半钟声到客船’为语病,《南史》载: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丘仲孚读书以中宵钟为限。阮景仲为吴兴守,禁半夜钟,唐诗人尤多言之。今佛宫一夜鸣铃,俗谓之‘定夜钟’,不知唐人所谓‘半夜钟’者,景阳三更钟邪,今之定夜钟耶!然于义皆无害,文忠偶不考耳。”
《复斋漫录》云:“欧公讥张继诗,谓夜半非打钟时。然唐诗人皇甫冉有《秋夜宿严维宅诗》亦云。”今附于左。
[附]皇甫冉宿严维宅
昔闻玄度宅,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世故多离别,良宵讵可逢。
案:维所居在会稽,钟声亦鸣于半夜,遂知张继诗为不误,欧公偶不察耳。而半夜钟,亦不止姑苏有之也。
愚记温庭筠诗亦云:“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庭筠诗见白乐天诗后。又陈羽《与温商夜别》诗亦云“隔水悠扬午夜钟”,乃知唐人诗多用此也。
[附]刘彦冲景阳钟
景阳钟动晓寒清,度柳穿花隐隐声。三十六宫梳洗罢,却吹残烛到天明。
刘彦冲此诗,人多喜之。但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此诗言五更钟耳。
猜你喜欢 卷五·杨慎 己酉五十八首·许南英 远山堂曲品·祁彪佳 第三幕·老舍 第一折·关汉卿 卷九十二·王奕清 巻二十九·胡震亨 卷三十八·查慎行 卷三百一·陈思 卷五十四·陈思 卷十一 茕斋歌诗三十二首·李白 例言·曹庭栋 卷四百二十九·陈廷敬 卷七百二十五·佚名 提要·姚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