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代以前,《诗》、《书》皆史也。而采风掌於太史,以觇政教之隆、民俗之醇漓,故诗与史尤切。中经秦火,所谓记言、记动者,简册俱佚,而国政兴衰之大者,犹赖《三百篇》以传。周之兴也,基於文王之伐密伐崇;其衰也,肇於幽王之宠褒姒。事莫大於此矣,而《尚书》不载,独载之於《诗》。宣王之伐犭严狁,为中兴鸿略,时则六月,将则吉甫,见於《诗》者,何其详且也,乃《尚书》与迁《史?周本纪》俱失载。故欲究三代之史者,不可不诵其诗,《诗》即史也。自春秋之世,而诗教衰。汉晋以降,华篇竞出,类不外应制、纪游、赠别、遣兴之作。虽若杜少陵、元遗山辈伤时感事,形诸咏歌,当世号为“诗史”,然作者特一二人,所征遗闻轶事,亦不过一二朝已耳。昭代右文之治,度越前古,即诗学亦然。诸家集,恒有纪事之作。盖值文纲荼密,士大夫於时政得失,不敢有所掇述,则往往於诗发之。其美刺讽颂者,犹不失《葩经》遗指。萃而存之,亦三百年兴替之史也。顾非具司马氏之三长,而又见闻赅博,断制谨严者,不足语此。蛰云学使幼即侍宦京邸,甫冠,入翰林,获窥秘籍,又遍交同时材彦,以是熟於掌故。比岁退居,痛国史之不足传信,间及闾巷节行,则历代以来所创见者。昔裴氏松之有言:“绘以众色成文,蜂以兼采为味。”古人集众史以为史,君则集众诗以为史,征引满千家,α辑逾廿卷,列朝文献,粲然具备,何其致力勤而用志专也。吾闻孔子东周之志不行,乃退而订《诗》,是岂陶冶性情已哉。风雅之正变,国家之治乱判焉。治者足以法,乱者足以戒。矧时至近代,良史之亡久矣,举一代之公是公非,而听诸悠悠者之论断,恒失之偏;就当日士大夫之论断,而证其公是公非,则庶几不失其正。於其盛,则如读大《大明?皇矣》,穆然於缔告之降;於其衰,则如读《匪风?下泉》,然於陵夷之感。笔削托於是,衮钺寓於是,夫岂非尼山之徒也欤。天既置君於华阀清阶,使之殚洽见闻;又使生贞元代谢之世,得综揽一代之简篇,以伸其论断。且又穷其所志,资之以闲,使舍此无以自寄。则是书之成,固有数焉。数年前,《史稿》告成,颇有疵议之者,君尝语余,约其为《清鉴》。今读君是编,即《清鉴》也,何待更作。昔宋之亡,董文炳曰:“国可灭,史不可灭。”遂以史馆记注,尽归於元都。君今者以存诗者存史,文炳之志,即君之志,且即余之志也,则余又乌可以无言!猥属校定,乃撮叙而赘於未。

丙子夏五,济宁许钟璐谨识

猜你喜欢
  严蕊·唐圭璋
  姚孝宁·唐圭璋
  卷之三·魏庆之
  歴代诗话卷四十七·吴景旭
  ●四编·上卷·沈瘦东
  五·钱仲联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梅鼎祚
  第四十七出 补恨·洪昇
  叙·杜文澜
  昨夜入梦 四·胡也频
  卷一百七十九·徐世昌
  巻三·胡震亨
  巻十三·袁表
  卷四百七十九·曹学佺
  卷七百六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三·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三    休寜孙默编邹祗谟丽农词下长调满江红已丑感述滚滚红尘哭秋风斜阳宫刹方悟得夜半深池人盲马瞎山鬼狐威帝以虎小人猿化妻於獭待陈情细诉与天公凄凉煞 三里雾何时刮三月雨何时撒用

  • 卷十六 崇祯十三年庚辰·计六奇

      赈民  闰正月,命巡城御史煮粥赈饥,发帑金八千,赈真定。发帑金六千,赈山东。二月,风霾亢旱,诏求直言。三月,分赈畿南三万金。是日雨。又赈京师贫民,各钱二百。七月,发帑金二万,赈顺天保定。八月,发仓粟赈河东饥民。九月,命有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生当今日,遭逢今世,无志于当世之利禄以自污”等语。曾静果无志当世,则宜早为高尚,何以应试入学,身列青衿,及考居五等,然后愤懑穷居,肆为狂放?尚得云无志利禄乎?又书内“与一二同志,闭门空

  • ●卷二·邵廷采

    ○鲁王以海鲁王以海,太祖十世孙。父寿镛,以崇祯十五年大兵破兖州,死焉。十七年二月,王嗣位,寻京师陷南奔。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命移江广,暂驻台州。及郑遵谦等兵起,议推戴,而入浙五王,惟王最贤,乃选遣元老前兵部尚书张国维,迎王于台

  • ●卷五·王锜

    ○王止仲先叔祖父母李氏,乃蓍泽赵氏之甥,尝言其外祖泽民,富而礼贤,聘王行止仲为西宾,奉养无不至,命厨人每食必具一单诣先生求判,方敢进食。行雅喜啖蛙,虽隆冬,非蛙不食。泽民以蛰物不忍,命数日一进,行曰:“醴酒不设,可以去矣

  • 九一二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允准商总等捐建文澜阁雇觅书手仍用官帑·佚名

    九一二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允准商总等捐建文澜阁雇觅书手仍用官帑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初二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闽浙总督陈<辉祖>,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初二日奉上谕:据陈辉祖奏遵旨改建文澜阁,安设四库全书

  • 六四五 闽浙总督三宝奏缴应毁各书情形折(附清单)·佚名

    六四五 闽浙总督三宝奏缴应毁各书情形折(附清单)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大学士管闽浙总督汇署福建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查缴应毁各书,恭折具奏事。窃照各省钦奉谕旨查缴违碍书籍,臣前于浙江、湖广督抚任内节经饬属实力访查,

  • ●补录·佚名

    朱之瑜、张斐 朱、张二先生传金廷韶 金主事传陈恭尹 明世袭锦衣佥事怀远将军陈元孝先生传温睿临温睿临传(「湖州府志」)&middot;朱之瑜、张斐朱、张二先生传荀任朱之瑜,宇鲁屿,号舜水;余姚诸生,后朱永佑、张肯堂、吴钟峦学

  • 杨国忠传·刘昫

    杨国忠本名钊,蒲州永乐人。父亲名王旬,凭借国忠的显达,被追封为兵部尚书。则天朝中的宠臣张易之,即是国忠的舅舅。国忠无学术,行为放荡,能饮酒,爱好..艹捕,品行不端,为同宗族人所鄙视。于是发愤从军,在蜀帅手下奉事,因驻防出色应

  • 汉纪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前133)·司马光

    汉纪十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133年) [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 [1]冬季,十月,武帝来到雍地,在五举行祭祀。 [2]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 匿其年崐及其生长,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

  • 卷二十一·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一南北朝馈献物累朝贺宋朝生辰正旦礼物宋朝皇帝生日遣使致刻丝花罗御様透背御衣七袭或五袭七件紫青貂鼠翻被或银鼠鹅顶鸭头纳子涂金银装箱金笼水晶带银匣副之锦缘帛皱皮鞾金玦京

  • 战法第十·商鞅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 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 攻难,故轻死;见敌如溃溃而不止,则免。故兵法:“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 战;

  • 昭公·昭公十九年·左丘明

    【经】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己卯,地震。秋,齐高发帅师伐莒。冬,葬许悼公。【传】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令尹子瑕城郏。叔孙昭子曰:「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楚子之在蔡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卷第二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十三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贤圣品第六之二如是已说入修二门。由此二门心便得定。心得定已复何所修。颂曰。依已修成止  为观修念住以自相共相  观身受心法自性闻等慧  余相杂

  •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茨威格

    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亦复如此,她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这歌德敬畏地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服食日月皇华诀。撰人不详,约出朴东晋。原为《洞真太上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为《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云 笈七签》卷9

  • 灌顶经·佚名

    梵名Maha^bhis!eka -mantra 。凡十二卷。全称大灌顶神咒经。又作大灌顶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由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乃至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等十二部小经所成,此十二经各就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