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七出 补恨

【正宫引子·燕归梁】〔贴扮织女上〕怜取君王情意切,魂遍觅,费周折。好和蓬岛那人说,邀云佩,赴星阙。  

前夕渡河之时,牛郎说起杨玉环与李三郎长生殿中之誓,要我与彼重续前缘。今适在天门外,遇见人间道士杨通幽。说上皇思念贵妃一意不衰,令他遍觅幽魂。此情实为可悯。已指引通幽到蓬山去了,又令侍儿召取太真到此,说与他知。再细探其衷曲,敢待来也。〔仙女引旦上〕  

【锦堂春】闻说璇宫有命,云中忙驾香车。强驱愁绪来天上,怕眉黛恨难遮。  

〔仙女报,旦进见介〕娘娘在上,杨玉环叩见。〔贴〕太真免礼,请坐了。〔旦坐介〕适蒙娘娘呼唤,不知有何法旨?〔贴〕一向不曾问你,可把生前与唐天子两下恩情,细说一遍与我知道。〔旦〕娘娘听启,  

【正宫过曲·普天乐】叹生前,冤和业。〔悲介〕才提起,声先咽。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爱叶。他怜我慕,两下无分别。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  

【雁过声】〔换头〕〔贴〕听说、旧情那些。似荷丝劈开未绝,生前死后无休歇。万重深,万重结。你共他两边既恁疼热,况盟言曾共设。怎生他陡地心如铁,马嵬坡便忍将伊负也?  

【倾杯序】〔换头〕〔旦泪介〕伤嗟,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哭介〕怎忘得定情钗盒那根节。  

〔出钗盒与贴看介〕这金钗、钿盒,就是君王定情日所赐。妾被难之时,带在身边。携入蓬莱,朝夕佩玩,思量再续前缘。只不知可能够也?〔贴〕  

【玉芙蓉】你初心誓不赊,旧物怀难撇。太真,我想你马嵬一事,是千秋惨痛,此恨独绝。谁道你不将殒骨留微憾,只思断头香再爇。蓬莱阙,化愁城万叠。〔还旦钗盒介〕只是你如今已证仙班,情缘宜断。若一念牵缠呵,怕无端又令从此堕尘劫。  

〔旦〕念玉环呵,  

【小桃红】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起介〕娘娘在上,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跪介〕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贴扶介〕太真,坐了。我久思为你重续前缘。只因马嵬之事,恨唐帝情薄负盟,难为作合。方才见道士杨通幽,说你遭难之后,唐帝痛念不衰。特令通幽升天入地,各处寻觅芳魂。我念他如此钟情,已指引通幽到蓬莱山了。还怕你不无遗憾,故此召问。今知两下真情,合是一对。我当上奏天庭,使你两人世居忉利天中,永远成双,以补从前离别之恨。  

【催拍】那壁厢人间痛绝,这壁厢仙家念热:两下痴情恁奢,痴情恁奢。我把彼此精诚,上请天阙。补恨填愁,万古无缺。〔旦背泪介〕还只怕孽障周遮缘尚蹇,会犹赊。  

〔转向贴介〕多蒙娘娘怜念,只求与上皇一见,于愿足矣。〔贴〕也罢。闻得中秋之夕,月中奏你新谱“霓裳”,必然邀你。恰好此夕正是唐帝飞升之候。你可回去,令通幽届期径引上皇,到月宫一见。何如?〔旦〕只恐月宫之内,不便私会。〔贴〕不妨。待我先与姮娥说明。你等相见之时,我就奏请玉音到来,使你情缘永证便了。〔旦〕多谢娘娘,就此告辞。〔贴〕  

【尾声】团圆等待中秋节,管教你情偿意惬。〔旦〕只我这万种伤心,见他时怎地说!  

〔旦〕身前身后事茫茫,天竺牧童 却厌仙家日月长。曹唐  

〔贴〕今日与君除万恨,薛逢 月宫琼树是仙乡。薛能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六·彭定求
  第十八回 崔公子巧订姻缘·陈端生
  ●寻亲记目录·王錂
  第四出 腐叹·汤显祖
  吊玮德·林徽因
  卷三十七·陈起
  附録外集·汪晫
  提要·蓝仁
  卷十七·王安石
  卷七十一·郭元釪
  卷四百四十九·陈廷敬
  卷四百二十·陈廷敬
  卷一百九十七·陈廷敬
  卷七百七十八·佚名
  第三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十一 辨证 禹碑 徐灵期衡山记云夏禹导水通凟刻石书名山之高刘禹锡寄吕衡州诗云传闻祝融峯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龙虎形崔融云於铄大禹显允天德龙画?分

  • 康范诗集原序·汪晫

    志发于言而为诗情发于声而成音是故诗之豪放而绮丽者志乎富贵者也冲澹而萧散者志乎隠遯者也平易而典雅者志乎道义者也是故音之和者其情正音之怨者其情乖音之靡者其情肆听其言也审其声也斯得其志与情之所发人之贤否从可

  • 林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经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梅妻鹤子”。天圣六年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宋史》、《东都事略》、《名臣碑传琬

  •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范晔

    王昌 刘永 庞萌 张步 王闳 李宪 彭宠 卢芳王昌一名郎,赵国邯郸人也。素为卜相工,明星历,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时赵缪王子林好奇数,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

  • 卷二O九 唐紀二十五·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龍二年(戊申,公元七O八年)   春,二月,庚寅,宮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雲起,上令圖以示百官。韋巨源請布之天下;從之,乃赦天下。   迦葉志忠

  • ◎关外王威逼吴癞痢·宣南吏隐

    关外王辽阳人,绿林之豪也。遇事横,舆论对之咸有微言,佥谓鉴张前之助皖,后之助皖,将来难免与直翻脸。今果然矣。王出身胡匪,天性难移,当其入关劫械后,又至京向财部索饷。时曹汝霖为财长,无以应,乃避不见面。关外王异想天开,在西

  • 外集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五 宋 李幼武 纂集 邵雍 康节先生 字尧夫其先范阳人徙衡漳又徙共城三十岁来游於洛葬其亲於伊川遂为河南人嘉佑中诏举遗逸留守王拱辰荐之授

  • 志第五 礼仪中(原文)·范晔

    立夏 请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黄郊 立秋 貙刘 案户 祠星立冬 冬至 腊 大傩 土牛 遣卫士 朝会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郡县各扫除社

  • 卷第四十八·佚名

    宗室八封拜八皇叔祖宗汉检校司徒移镇制元符三年正月庚寅徽宗即位门下。朕绍国之绪。承天之休。未堪多艰。惟新厥德。用谨惇宗之义。以昭践祚之恩。皇叔祖、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彰德军节度使、嗣濮王宗汉。迪德有

  • 卷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四嘉礼官员【七品以上】自昏及为子孙主昏豫访门第清白女年齿相当者使媒氏徃通言俟许男年十六以上女年十四以上身及主昏者无朞以上服皆可行【下士庻人同】右议昏纳采诹日主人具书【书辞

  • 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佚名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栋桡,本末弱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 大过之时义大矣哉!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九二:枯杨生祶,老夫得其

  • 月灯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佛复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经典。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如说修行。得四功德。何者为四。一者成就满足福德。二者不为怨家所坏。三者成就无边智慧。四者成就无量辩才。童子。若有

  • 瑜伽论记卷第十四(之上)(论本第五十三至五十四)·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三于十门中。第七解业义。即是决择眼识所缘中表色耳识所缘声意识助伴中思。亦可通决择彼六识助伴相应思数以皆彼业性故。中有二。初明三性三业。后明不律仪等三业。前中。初辨业相。后明假实。复

  • 卷第六(观世音等诸菩萨卷下)·佚名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六(观世音等诸菩萨卷下)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法印咒品(唐翻马头)当部(印即有八咒有十六) 马头护身结界法印咒第一 两手从中指以下三指。向外相叉。各博著手背。合掌。二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广解中言方言者。唐梵二方言音不同。次简非中初简心者。凡厥有情皆悉堪发。是故但简积聚草木。二虽名心无此发故。以诸众生无始横计。指此横计即可发故。道亦有去次简

  • 锻炼说十三篇自序·戒显

    锻禅说而拟之孙武子何也。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柱下之言确矣。佛法中据位者。治丛林如治国。用机法以锻禅众如用兵。奇正相因。不易之道也。拈华一着。兵法之祖。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虽显理致。暗合孙吴。至马驹蹴踏

  • 方麓集·王樵

    明代诗文别集。王樵(字明逸)著。《四库全书》收录其集时,曾说明其版本情况:“其集凡有 二本,一为文九卷、老子解一卷、诗一卷;一即此本,凡诗文十四卷,又《戊申笔记》一卷、《紫薇堂札记》一卷,较初本颇为完备。”前本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