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惜香乐府卷三

宝鼎现(上元)

嚣尘尽扫,碧落辉腾,元宵三五。更漏永、迟迟停鼓。天上人间当此遇。正年少、尽香车宝马,次第追随士女。看往来、巷陌连甍,簇起星毯无数。

政简物阜清闲处。听笙歌、鼎沸频举。灯焰暖、庭帏高下,红影相交知几户。恣欢笑、道今宵景色,胜前时几度。细算来、皇都此夕,消得喧传今古。

排备绮席成行,炉喷袅、沈檀轻缕。睹遨游彩仗,疑是神仙伴侣。欲飞去、恨难留住。渐到蓬瀛步。愿永逢、恁时恁节,且与风光为主。

青玉案(残春)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烛影摇红(深春)

梅雪飘香,杏花开艳燃春昼。铜驼烟淡晓风轻,摇曳青青柳。海燕归来未久。向雕梁、初成对偶。日长人困,绿水池塘,清明时候。

帘幕低垂,麝煤烟喷黄金兽。天涯人去杳无凭,不念东阳瘦。眉上新愁压旧。要消遗、除非殢酒。酒醒人静,月满南楼,相思还又。

念奴娇(梅影)

银蟾光满,弄余辉、冷浸江梅无力。缓引柔条浮素蕊,横在闲窗虚壁。染纸挥毫,粉涂墨晕,不似今端的。天然造化,别是一般,清瘦踪迹。

今夜翠葆堂深,梦回风定,因月才相识。先自离愁,那更被、晓角残更催逼。曙色将分,轻阴移尽,过眼难寻觅。江南图上,画工应为描得。

念奴娇(落梅)

玉龙声杳,正瑶台曲舞,香山初彻。褪粉掐酥千万颗,满地平铺银雪。草褥香茵,苔钱买住,留待黄昏月。有人妆罢,对花凝伫愁绝。

休更恨落羞开,东君情分,自古多离别。好把芳心收拾取,与个和羹人说。摆脱风尘,消停酸苦,终有成时节。浮花浪蕊,到头不是生活。

阮郎归(咏春)

和风暖日小层楼。人闲春事幽。杏花深处一声鸠。花飞水自流。

寻旧梦,续扬州。眉山相对愁。忆曾和泪送行舟。清江古渡头。

虞美人(春寒)

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黄昏烟雨失前山。陟遍朱栏、酒噤不禁寒。

归来谁护衣篝火。倒拥文鸳卧。可堪连夜子规啼。唤得春归、人却未成归。

念奴娇(梅)

兰枯菊槁。是返魂香入,江南春早。谷静林幽人不见,梦与梨花颠倒。雪刻檀心,玉匀丰颊,妆趁严钟晓。海山么凤,绿衣何处飞绕。

竹外孤袅一枝,古今解道,只有东坡老。莫倚广平心似铁,闲把珠玑挥扫。桃李舆台,冰霜宾客,月地还凄悄。暗香消尽,和羹心事谁表。

玉楼春(春半)

江村百六春强半。拍拍池塘春水满。风团柳絮舞如狂,雨压橘花香不散。

阴阴巷陌闲庭院。小立危栏羞燕燕。不知何事未还乡,除却青春谁作伴。

谒金门(暮春)

风又雨。满地残红无数。花不能言莺解语。晓来啼更苦。把酒东皋日暮。抵死留春春去。拟倩杨花寻去处。杨花无定据。

菩萨蛮(残春)

杨花飞尽莺声涩。杜鹃唤得春归急。病酒起来迟。娇慵懒画眉。

宝奁金鸭冷。重唤烧香饼。著意炼龙涎。纤纤手卓烟。

画堂春(长新亭小饮)

小亭烟柳水溶溶。野花白白红红。恼人池上晚来风。吹损春容。

又是清明天气,记当年、小院相逢。凭栏幽思几千重。残杏香中。

画堂春(赏海棠)

夜来暖趁海棠时。脸边匀透胭脂。乱红娇影困垂垂。睡损杨妃。

多少肉温香润,朱唇绿鬓相偎。晚风何苦过台西。断送春归。

卜算子(春景)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不学鸳鸯老。回首临平道。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念奴娇(梅)

水边篱落独横枝,冉冉风烟岑寂。踏雪寻芳村路永,竹屋西头遥识。蕙草香销,小桃红未,醉眼惊春色。离愁何处,断肠无限陈迹。

憔悴素脸朱唇,天寒日暮,倚阑干无力,岁晚天涯驿使远,难寄江南消息。自笑平生,怜清惜淡,故园曾亲植。百花虽好,问还有恁标格。

菩萨蛮(梅)

肩舆晓踏江头月。月华冷浸消残雪。雪月照疏篱。梅花三两枝。

人怜花淡薄。花恨人牢落。不似那回时。醺醺醉玉肌。

点绛唇(梅)

开尽梅花,雪残庭户春来早。岁华偏好。只恐催人老。惟有诗情,犹被花枝恼。金樽倒。共成欢笑。终是清狂少。

鹧鸪天(梅)

手种梅花三四株。要看冰霜照清臞。朝来几朵茅檐下,竹外江头恐不如。

凝玉面,吐香须。莫嫌孤瘦渐丰余。化工不肯辜人意,做底欢娱报答渠。

鹧鸪天(送春)

只惯娇痴不惯愁。离情浑不挂眉头。可怜恼尽尊前客,却趁东风上小舟。

真个去,不忺留。落花流水一春休。自怜不及春江水,随到滕王阁下流。

瑞鹤仙(暮春有感)

海棠花半落。正蕙圃风生,兰亭香扑。青英螟池阁。任翻红飞絮,游丝穿幕。情怀易著。奈宿酲、情绪正恶。叹韶光渐改,年华荏苒,旧欢如昨。

追念凭肩盟誓,枕臂私言,尽成离索。记得忘却。当时事,那时约。怕灯前月下,得见则个,厌厌只待觑著。问新来、为谁萦牵,又还瘦削。

临江仙(暮春)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索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一丛花(暮春送别)

阶前春草乱愁芽。尘暗绿窗纱。钗盟镜约知何限,最断肠、湓浦琵琶。南渚送船,西城折柳,遗恨在天涯。

夜来魂梦到侬家。一笑脸如霞。莺啼燕恨西窗下,问何事、潘鬓先华。钟动五更,魂归千里,残角怨梅花。

柳梢青(春词)

桃杏舒红。迟迟暖日,媚景芳浓。紫燕穿帘,香泥著地,未乳巢空。

千山万水重重。烟雨里、王维画中。芳草斜阳,无人江渡,蓑笠渔翁。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五·彭定求
  苏茂一·唐圭璋
  谭菀醍醐卷二·杨慎
  第二折·李寿卿
  李寿卿·隋树森
  续集巻七·黄昇
  巻三十一·李攀龙
  卷五十一·梅鼎祚
  卷二百九十四·陈思
  卷四百三·曹学佺
  卷二十一·佚名
  薛涛诗集·佚名
  卷三百八十八·陈廷敬
  御选宋诗姓名爵里二·康熙
  卷八 五言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639_1 【兴善寺贝多树】张乔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得子从西国,成阴见昔朝。   势随双刹直,寒出四墙遥。带月啼春鸟,连空噪暝蜩。   远根穿古井,高顶起凉飙。影动悬灯夜,声繁过雨朝。   静迟松桂老,

  • 卷十三 晋语七·左丘明

    1既弒厉公,栾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庚午,大夫逆于清原。公言于诸大夫曰:“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若禀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也。谷之不成,孤之咎也;成而焚之,二三子之虐

  • ●卷三十八·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三。   起靖康元年二月十五日辛亥,尽其日。   《书》曰:皇天眷命陛下即位之七日下诏求直言天下幸甚微臣居山邑距京师越万里乃得随士庶垂泪以伏读痛干戈风尘阻绝如此不谓国家遭阳九之戹也。女真(改作金

  • 卷二十四·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四 【起乙未元成宗元贞元年尽辛亥元武宗至大四年】凡十七年 【乙未】成宗皇帝元贞元年春正月以刘国杰为湖广平章

  •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二月。癸丑。孝和睿皇后忌辰。遣官祭昌西陵。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裕禄等、据奏请饬催匀拨炮位一摺。前经谕令吴大澂分拨车炮六尊。即行解往。着裕禄等派员迎提。以资应用。  ○又谕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九·阿桂

    五月甲子明亮舒常奏言查基木斯丹当噶右手山腿一道名札乌古上通甲索山梁下至河沿横絶去路官兵难以仰攻转须由甲索巴舍什下压曲硕木若乘势扫除巴布里巴克札一带碉卡抢占札乌古山梁则沟内各寨皆可迎刃而解随于初三日抽调

  • 靖海纪略卷之二·曹履泰

    盐官曹履泰大来着答众乡绅答何海防与李任明定商人榖价告示上朱未孩道尊上朱未孩道尊示谕刘五店与颜同兰守城议上熊心开抚台上熊抚台上熊抚台上赵按台答项元海上蔡五岳道尊上蔡道尊上熊抚台答蔡道尊答蔡道尊上熊抚台上

  • 韦皋传·刘昫

    韦皋字城武,京兆人。大历初年,从建陵挽郎任上调补为华州参军,累官被授为使府监察御史。宰相张镒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上奏荐举韦皋为营田判官,得任殿中侍御史,临时署理陇州行营留后事务。建中四年(783),泾原节镇的军队进犯京

  • 唐俭传·欧阳修

    唐俭字茂约,是并州晋阳县人。祖父唐邕,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出任隋戎州刺史,与高祖相善,曾同掌禁卫。因此唐俭素与秦王交游,同在太原。唐俭爽直豪迈,不循规矩,但侍奉亲人以孝闻名。见隋朝政局渐乱,暗地劝说秦王建立大计

  • 卷六·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諡纪彚编卷六明 郭良翰 撰尊諡三皇妃諡四字恭和荣顺文庙贤妃王氏【永乐】恭顺荣穆文庙丽妃陈氏【永乐】恭庄端惠英庙德妃魏氏【成化】恭和安靖英庙顺妃樊氏【成化】恭恪庄僖宪庙淑妃纪氏【成化】恭淑

  • 六年·佚名

    (辛亥)六年大明嘉靖三十年春正月1月1日○己丑朔,上御思政殿,行進豐呈禮。又賜東西班二品以上及承政院、弘文館兩司、兵曹、都摠府入直官、藝文館上下番,宴于勤政殿西庭。○成均館生員等上疏,請勿復兩宗禪科,不允。1月2日○庚

  • 民數第二十·徐干

      夫("夫"字原脫,據《通典》卷三補。)治平在庶功興,庶功興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數周,民數周爲國之本也。故先王周知其萬民衆寡之數,乃分九職焉。九職旣分,則劬勞者可見,怠(《通典》作"勤")惰者可聞也,然而事役不均者未之有也。事

  • 订鬼篇第六五·王充

    【题解】本篇对社会上各种关于鬼的传说进行了分析考订,同时把《死伪篇》、《纪妖篇》中关于鬼神的观点,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因此篇名《订鬼》。王充首先反对死人的精神能变鬼的观点,他指出:“凡天地之间有鬼

  • 卷一百二·佚名

    △初分摄受品第二十九之四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自修无忘失法。教他修无忘失法。赞说无忘失法法。欢喜赞叹修无忘失法者,自修恒住舍性。教他修恒住舍性。赞说恒住舍性法。欢喜赞叹修恒住舍性者,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自修

  •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太虚

    ──二十二年八月在庐山大林寺讲──  一 为民的中国文化  二 为众生的佛教  三 近代欧美文明的立国做人之道  四 发扬中国文化及佛教以救国救世界这庐山大林寺有了十来年的历史。在最初发起重建大林寺时

  • 横浦集·张九成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张九成撰。本集为作者门人郎晔编。凡赋、诗4卷,余为论,策、进讲讲义、序、记、书简、杂著、题跋、赞、铭、祭文、墓志铭等各体著作。其书卷末原附《心传》、《日新》2录,因已有单本另行于世,故《

  • 西湖杂记·袁宏道

    《西湖杂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开篇先总体介绍西湖最美丽的景色:在一年中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在一天中最美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雾气。然后详写西湖春天的风景,尽管好友石篑催着去其他地方看梅

  • 三垣笔记·李清

    三卷,附识三卷。明李清撰。此书所记大都是李清于明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时所见所闻,故名之为《三垣笔记》。书中记明末朝章典故和重要廷臣的言行事迹,并及崇祯、弘光二帝秉政作风,性格为人。李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