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薛涛诗集

杂咏

罚赴边上武相公

萤在荒芜月在天萤飞岂到月轮边重光万里应相照目断云霄信不传

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吟窗杂録】

春望诗四首【诗一作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絶春鸟复哀吟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乗朝镜春风知不知【玉簪一作玉箸垂朝镜】

高骈宴上闻边报【万首唐人絶句作陈情上韦令公唐诗纪事作罚赴边有懐上韦相公又作上元相公】

闻道边城苦如今到始知好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升庵诗话云此薛涛在高骈宴上闻边报乐府也有风喻而不露得诗人之妙使李白见之亦当叩首元白流纷纷停笔不亦宜乎】

罚赴边有懐上韦令公二首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黠冦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教严谴妾不敢向松州

池上双鳬

双栖緑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宣上人见示与诸公唱和

许厠高斋唱涓泉定不如可怜谯记室流水满禅居

露涤清音逺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魄依钩様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猎蕙微风逺飘弦唳一声林梢鸣淅松径夜凄清

咏八十一颗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圆珰开时九九知数见处双双颉颃

鸳鸯草

緑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鍳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晩歳复能赏苍苍効节竒

送卢员外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听僧吹芦管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酬郭简州寄柑子

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

上川主武相国二首

落日重城夕雾収玳筵雕爼荐诸侯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上玉钩

东阁移樽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军城画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

忆荔枝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石斛山晓望寄吕侍御

曦轮初转照仙扃旋擘烟岚上窅防不得晖同指防天涯苍翠漫青青

石斛山书事

王家山水画图中意思都卢粉墨容今日忽登虗境望歩摇冠翠一千峯

寄辞

菌阁芝楼窅蔼中霞开深见玉皇宫紫阳天上神仙客称在人间立世功

送姚员外

万条江栁早秋枝袅地翻风色未衰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

酬祝十三秀才

浩思蓝山玉彩寒氷囊敲碎楚金盘诗家利器驰声久何用春闱榜上看

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鳯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送扶錬师

锦浦归舟巫峡云緑波迢递雨纷纷山隂妙术人传久也説将鹅与右军

摩诃池赠萧中丞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旧仙舟凄凉逝水頽波逺唯有碑泉咽不流

和李书记席上见赠

翩翩射策东堂秀岂复相逢豁寸心惜此风光为谁丽万条丝栁翠烟深

棠梨花和李太尉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谿春雨时日晩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酬文使君【文一作支】

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酬吴使君

支公别墅接花扃买得前山总未经入户剡溪云水满高斋咫尺蹑青

酬李校书

才逰象外身虽逺学茂区中事易闻自顾漳濵多病后空瞻逸翮舞青云

赋凌云寺二首

闻説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絶纎埃横云防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寳月来

闻説凌云寺里花飞空绕磴逐江斜有时鎻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九日遇雨二首

万里惊飚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隂隂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

酬雍秀才贻巴峡图

千叠云峯万顷湖白波分去绕荆吴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石图

酬韦校书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澹沲鲜风将绮思飘花散蕋媚青天

上王尚书

碧玉双幢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手持云篆题新榜十万人家春日长

和刘賔客玉蕣

琼枝的皪露欲折如披霞彩寒闲拂朱房何所似縁山偏映日轮残

江边

西风忽报燕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

赠苏三十中丞

洛阳陌上埋轮气欲逐秋空击隼飞今日芝泥检徴诏别须台外振霜威

和郭员外题万里桥

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冩愁心细侯风韵兼前事不止为舟也作霖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栁春来空鬬画眉长

牡丹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傅情毎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防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説相思

寄旧诗与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夜咏花怜暗澹雨朝题栁为欹垂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冩自随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教男儿

贼平后上高相公

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始信天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緑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送郑资州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江亭宴饯

緑沼红泥物象幽范汪兼倅李并州离亭急管四更后不见车公心独愁

海棠溪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纱

采莲舟

风前一叶压荷蕖解报新秋又得鱼兎走乌驰人语静满溪红袂棹歌初

菱荇沼

水荇斜牵緑沼浮栁丝和叶卧清流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

金灯花

栏边不见蘘蘘叶砌下唯翻艶艶丛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

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

低头久立白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何事碧鸡孙处士百劳东去燕西飞

今朝纵目悦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满袖满头兼手把教人识是看花归

酬杨供奉法师见招

逺水长流洁复清雪牕高卧与云平不嫌袁室无烟火惟笑商山有姓名

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

紫阳宫里赐红绡仙雾朦胧隔海遥霜兎毳寒氷茧静嫦娥笑指织星桥

九气分为九色霞五云仙驭五云车春风因过东君舍偷様人间染百花

长裙本是上清仪曽逐羣仙把玉芝毎到宫中歌舞防折腰齐唱歩虗词

寄张元夫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牕自不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絶已无声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防一枝为授殷勤意把向风前旋旋开

赠逺二首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日高还上望夫楼【新一作初】

扰弱青蒲緑欲齐春深花落塞前溪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

秋泉

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冩十丝弦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栁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晌南飞又北飞【万首絶句杨作栁】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

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赠段校书

公子翩翩説校书玉弓金勒紫绡裾成莫便骄名誉文采风流定不如

酧杜舍人

双鱼防事到侬家扑手新诗片片霞唱到白苹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献连帅五离诗

涛为连帅所知因事获怒而逺之作五离诗以献遂复喜焉【唐诗纪事】

犬离家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性足人怜只因咬着情亲脚不得红丝毯上眠

鱼离池

一入池中四五秋常将朱尾玩银钩近縁戏触红莲折不得随波自在逰

鹦鹉离笼

惯向侯门养此身飞来飞去羽毛新近縁言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竹离丛

蓊鬰栽成四五行常将坚节待秋霜近来春笋钻堦破不得垂枝对画堂

珠离掌

一颗明珠内外通分明皎防水晶宫近縁一防瑕相累不得朝朝在掌中【监戒録 摭言类异并载后以俟考正】

薛书记十离诗上浙东元相公【摭言 元微之在浙东时賔府有薛书记饮酒醉因争令掷注子击伤相公犹子遂去幕乃作十离诗为献元公诗曰马上同携今日杯湖边还拂去年梅年年只是人空老处处何曾花不开歌咏毎添诗酒兴醉酣还命管弦来樽前百事皆依旧防检唯无薛秀才】

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牋纸上散花琼都縁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马离廐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为惊玉貎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鹦鹉离笼

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裀都縁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再一作更】

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汚珊瑚簟不得梁间更垒巢

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都縁一防瑕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鱼离池

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摆断芙蓉朶不得清波更一逰

鹰离鞲【万首絶句鞲字作主字】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兎称高情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而今手上擎

竹离亭

蓊鬰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縁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隂覆玉堂

镜离台

铸冩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为遭无限尘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猜你喜欢
  陈惟喆·唐圭璋
  赵崇嶓·唐圭璋
  秦湛·唐圭璋
  ◆刘布衣濩(声之集)·顾嗣立
  第二折·佚名
  楔子·纪君祥
  山中一个夏夜·林徽因
  卷一百六十·徐世昌
  卷十一·冯琦
  卷二百三·曹学佺
  安阳集钞·吴之振
  卷八十九·陈廷敬
  卷五百六十九·佚名
  卷三百七·佚名
  卷一·施元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幻中之邂逅·闻一多

    太阳落了,责任闭了眼睛,屋里朦胧的黑暗凄酸的寂静,钩动了一种若有若我的感情,——快乐和翡哀之间的黄昏。仿佛一簇白云,蒙蒙漠漠,拥着一只素氅朱寇的仙鹤——在方才淌进的月光里浸着,那娉婷的模样就是他么?我们都还没吐出一丝

  • 列传二十五·薛居正

    毛璋,本沧州小校。梁将戴思远帅沧州,时庄宗已定魏博,思远势蹙,弃州遁去,璋据城归庄宗, 《玉堂闲话》:戴思远任浮阳日,有部曲毛璋,为性轻悍。尝与数十卒追捕盗贼,还宿于逆旅,毛枕剑而寝。夜分,其剑忽大吼,跃出鞘外,从卒闻者愕然惊异,

  • 第十七回 降夏主荡平巴蜀 击元将转战朔方·蔡东藩

      却说太祖封功臣后,又赐宴三日,宴毕,群臣入谢,太祖赐坐华盖殿,与论开国原因,怡然道:“朕起乡里,本图自全,及渡江后,遍览群雄,徒为民害,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以昏庸败。友谅恃强,以卤莽败。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九·乾隆

      附眀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二】  我  大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五年春正月总兵金声桓叛以江西附于  桂王由榔  声桓本左良玉部将  王师南征声桓自九江率众归附令与降将王体忠合营规取江右声桓计杀体忠以其党

  •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张岱

    烈二王世家永王慈照,烈帝次子;定王慈炯,烈帝三子;崇祯十年封,未之国。甲申国变,闯贼入城,获二王于宫中,犹未变服。贼令行君臣礼,二王直立不肯,仅相对一揖;贼发伪将刘国能抚养。四月二十三日,贼与吴三桂战败,跄踉西走,或见挟太子暨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六·佚名

    嘉靖四十年五月庚申朔升锦衣卫佥书指挥使李隆为本卫都指挥佥事提督巡捕○辛酉都察院左都御史潘恩三年考满遣中官赍赐羊酒宝钞荫其子允哲为国子生○壬戌升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赵釴为南京太仆寺卿○癸亥礼科右给事中沈淳

  • ·致省局司道书·丁曰健

    启者:窃弟猥以菲材,谬膺重任;藉邻光之分照,得大功其庆成。兹蒙督、抚宪逾格鸿施,会摺具奏,奉上谕赏加二品顶戴;仰圣恩之高厚,觉报称之愈难。弟抚今日遭逢,思去年东渡,不三旬而彰邑珠还,渠魁就戮;虽云将士同心、兵勇

  • 一·钱穆

    中国是不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一问题,应该根据历史事实来解答。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则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他们的一

  •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吕思勉

    在中华民国革命进行的程途中,可谓重重魔障,然而其严重,要未有若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日人侵略东北之甚的。日人的侵略东北,本系处心积虑之举。近年以来,我国对于东北的开发,颇有进展。注985盗憎主人,乃更引起日本的猜忌,而促

  •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吴晗

    一在旧式的政体之下,皇帝只是代表他的家族以及外环的一特殊集团的利益,比较被统治的人民,他的地位不但孤立,而且永远是在危险的边缘,尊严的神圣的宝座之下,酝酿着待爆发的火山。为了家族的威权和利益的持续,他们不得不想尽镇

  • 卷二十三·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十三   元 王天与 撰旅獒第七         周书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汉孔氏曰西戎逺国贡大犬犬高四尺曰獒○汉孔氏曰太保三公官名召公也林氏曰不言召公作旅獒而言太保者言保傅之职

  • 杂阿毗昙心论 第十一卷·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十一卷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择品下问知法识法明法此云何。答知者一切法识明亦复然知及意识明彼各随事说彼苦智知苦。乃至道智知道。无漏智分段缘故善等智者亦知苦。乃至虚空数非

  • 卷第二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四世黄檗运禅师法嗣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邢氏子。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初在黄

  • 神秘的第三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神秘的第三者》,是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说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说数量众多,其中有一些仅在美国被编入过选集,而始终未在英国出版。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英

  • 郑少谷集·郑善夫

    诗文集。明郑善夫(1485—1523)撰。二十五卷。善夫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属福建)人。弘治进士。曾官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嘉靖初,任南京吏部郎中,游武夷山遇风雪,绝粮,病死。工诗,善画。诗学杜甫,善画丛筱怪石。有

  • 台湾游记·佚名

    本书(一册九六面五七、六○○字)为一集刊,共收游记与日记各两种,合题曰「台湾游记」。一为池志徵撰「全台游记」,係录自「惜砚楼丛刊」。作者浙江人,清光绪十七年冬来台游幕,迄二十年中日之役起,始仓皇内渡。三载之间,足迹几历

  • 健余箚记·尹会一

    昔薛文清尝言:自朱子后,性理已明,正不必著书。程明道、许鲁斋皆未尝有专著,而言道统者必归焉。信足以定吾学之的矣。然文清未始无书也,读书录二十卷,其不得已而有言乎?夫言以足志所重,顾行而著书于世,每与行违、迹相似而实不同

  • 梁书·姚思廉

    纪传体史书。唐初姚思廉撰。5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50卷。无表志。成书于唐贞观十年(636)。思廉父姚察在隋时撰有旧稿,贞观三年(629),思廉奉命修史,在其父旧稿的基础上,参照梁谢吴《梁书》等诸家史书,补充整理,续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