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出 情试

〖临江仙〗(生带副净、丑上)选艳归来心暗喜,六宫憎杀蛾眉。搔头不见美人遗。愁中才破笑,欢处又生疑。

寡人得遇刘倩倩,真可谓千古奇缘,不枉了一番跋涉。只是一件,前日在路途之中,一心驰马,竟把他所赠的玉搔头遗失去了。他临别之际,曾与寡人讲过,遣使相迎,须要持为信物。如今信物没有了,拿甚么去接他?就是接了他来,若还问起玉搔头,教寡人如何答应,难道好说掉了不成?

(对丑介)朱彬,你辞不得劳苦,沿路去替我搜寻。

(丑)没头没脑,不知掉在何处,怎么寻得出来?

(生)但从经过地方,一路张挂榜文,若有拾得者,官给赏银一千两,自然有人送出来了。

(丑)这等,就待臣去。乘驿旁求路不迷,奉差原自有便宜。玉簪失去虽难觅,且向民间卷地皮。(下)

(副净)外面文武百官,伺候朝贺。请问万岁,还是坐朝不坐朝?

(生)玉簪失去,还有甚么心思坐朝。

(副净)这等,待臣去传谕。

(向内传介)圣上今日免朝,各官且退。

(内)臣许进父子有事面奏。

(副净背介)他父子三个,是我的对头。不要理他,只当不曾听见。

(内高声喊介)许进父子有事面奏。

(生)别人回得,许进父子回不得,宣他进来。

(副净传介)

(外、末、小旦冠带、执笏、持本上)谏臣终日盼回銮,盼得回銮又隔垣。寄语朝班休讳死,岳家父子已曾拚。

(朝见介)愿陛下万岁,万万岁!

(生)寡人弃国浪游,国事幸而无恙,皆卿等弥缝之力也。

(众)万岁!

(外)老臣许进,率臣子许赞、许诰,冒死进言,求陛下容臣面奏。

(生)寡人今日有些心事,不能勾虚衷领教,改日奏罢。

(外)陛下的心事,臣等尽知。不过为皇嗣未生,东宫暂缺,故此要博选嫔妃,以充侍御耳。臣谓陛下所急者,不在于此。目下宗藩跋扈,阉寺弄权,指日即有萧墙之变。皆由陛下近小人而远君子,荒政事而习嬉游,以致如此。陛下这番出游,屈万乘之尊,冒垂堂之险,实为社稷存亡之系,幸赖皇天默佑,得以清吉回銮。求陛下从此收心,近正远邪,勤修政务,以保万世无疆之福。

(生作不听,彷徨自语介)若还寻不着,却怎么处?

〖宜春令〗(外)万岁,你承天命,莫当嬉,这金瓯几乎动移。若不靠祖宗阴护,这铜驼已陷在荆榛里。(生自语如前介)(外背叹介)我便在此苦谏,皇上自言自语,不知讲些甚么?辨不出天语模糊,似怪我臣言繁碎。嗳!陛下,陛下!你若不听臣言,似这等迷而不悟呵,这国将危,可惜把万载盛猷,一旦丢弃!

(末、小旦)陛下原是聪明圣主,(指副净介)只因这两个小人在侧,终朝蛊惑宸聪,以致如此。臣等谓刘瑾、朱彬二贼,一日不斩,陛下的聪明,一日不开!

(副净惊介)

〖前腔〗(末、小旦合)奸邪煽,主听迷,这便是送邦家兴戎的巨魁!念臣等呵,埋轮亲矢,愿从君侧除奸宄。少甚么附势的佥壬,背地里同声相吠。莫迟疑,休待他日久蔓延,不可锄刈!

(外)臣父子三人,不辞骈首,具有弹章,求陛下赐览。

(生)寡人原说有些心事,不能虚衷领教,有话再启,也可谓善辞卿等的了,还只管在此胡缠。叫内侍们扶他出去。

(外叹介)空洒长沙涕,

(末)难回汉主心。

(小旦)却将皇帝冕,去换美人簪。(同下)

(生)嗳!句句都是忠言,怎奈寡人心事不遂,听不入耳。这枝玉搔头寻得转来便好,万一寻不着,叫把甚么去接他?

(副净)臣启万岁:做妓女的人,把表记送与嫖客,原是常事,失去就罢了,何须这等认真。如今只要肯去接他,就是好事,何须用甚么信物?万岁若还不信,只消差人去试他一试,包你一接就来。

(生背介)我也正要试他一试,且看那不嫁皇帝的话真与不真?若果然接他不来,就是个奇女子,真节妇了。

(转介)这等,唤两个内侍过来。

(副净唤介)

(外、小生上)殿下闻呼唤,宫中听使令。万岁有何分付?

(生)差你到太原去接妓女,那妓女叫做刘倩倩。你走到的时节,只说当今皇上闻他貌美,要征选为妃;不可说出前日私行,与他有约的话。他若情愿,你便接了他来;万一坚执不从,你便回来复命,不可用势强逼。若还逼出事来,就是你们的干系了。

(外、小生)领旨。

〖三学士〗(生)只道娘行容貌美,皇家征选为妃。要知情意真和假,但看容颜笑与悲。我料他不是虚乔辈,空相试,断不随。

(外、小生)奴辈们知道了。只是万岁前日出去,为何不说出真情?使他知道是个皇帝。

(生微笑介)你们知道些甚么?从来富贵之人,只晓得好色宣淫,何曾知道男女相交,全在一个“情”字。民间女子随了富贵之人,未必出于情愿,终日承恩献笑,不过是慑于威严,迫于势利,那有一点真情?这点真情,倒要输与民间夫妇。那民间女子遇着个贫贱书生,或是怜才,或是鉴貌,与他一笑留情,即以终身相许。势利不能夺,生死不能移,这才叫做真情实意。若使他知道是个皇帝,纵使极力奉承,也总是一团势利,有些甚么趣来?寡人这番出去,受尽千辛万苦,只讨得个“情”字回来,你们那里知道。

(众)万岁讲的是。

〖前腔〗莫恃娇娃情意美,身随未必心随。有钱易买桃花面,无计能舒柳叶眉。佳人忌说身荣贵,怕的是豪华客,惯使威。

从来贵介不知情,枉在情中过一生;

今日说知情里趣,方知无故不私行。

猜你喜欢
  叶適·唐圭璋
  郭仲循·唐圭璋
  孙觌·唐圭璋
  唐诗三百首卷二五言乐府·蘅塘退士
  第一折·佚名
  张子坚·隋树森
  卷八·韦庄
  卷30 ·佚名
  卷三百二十五·佚名
  卷五十九·徐倬
  巻三·童轩
  曲话提要·梁廷枏
  洪王茶词作鉴赏·佚名
  韩缜词作鉴赏·佚名
  刘希夷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八·陈衍

    一、自来文人好标榜,诗人为多,明之诗人尤其多。以诗也者,易能难精,而门径多歧,又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於是不求其实,惟务其名,树职志,立门户,是丹非素,入主出奴矣。明太祖时,吴则有“北郭十子”,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第十四出 灯前修本·王世贞

    【缑山月】〔生上〕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豺狼盈帝里。笔剑须诛攘。〔诉衷情〕三年宦兴落风尘。事业晓云轻。昨将旧冠重整。义气满乾坤。悲栖楚。羡温生。笑杨城。万言时事。千古高风。一片丹心。我杨继盛向为谏

  • 丁集第十·钱谦益

    沈经历炼一十二首庚戌岁,虏薄城下,廷议乞贡事,群臣畏严氏,莫敢发言。纯甫越阶抗论,当从赵司业贞吉议,拒贡却虏。明日,上疏请得二万骑,护陵寝,通饷道,合勤王之旅,击其惰归,俾只轮不返。疏报闻,朝廷壮之。明年正

  • 卷一百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二目録兽类八骏图【唐杜荀鹤】八骏图【唐罗隐】观八骏图【唐刘义】八骏图诗【唐元稹】题八马图【宋范浚】八骏图【元吴澄】八骏图【元虞集】姚少师所藏八骏图【明曾棨】赵松雪八骏

  • 后汉光武皇帝纪二卷第二·袁宏

      二年(甲申、二四)  春正月,公到蓟。王郎购公十万户,蓟中惊恐,言郎使者方至,太守已下皆出城迎。公见官属议,耿弇曰:“今兵从南 方来,不可南行。上谷太守耿况,〔即弇父也〕;渔阳太守彭宠,公邑人也〔一〕。发此两〔郡〕(都

  • ○董妃秘史·许指严

    自近世名人笔记,俱以世祖因董妃逝世,悲愤出家,且证董妃实即冒辟疆妾董小宛;而辨之者则历引明季清初诸家说乘,坐实其非,谓妃系董鄂氏。董鄂乃长白旧部,世为清室臣仆,绝非汉人董姓。此考据非不博洽,然窃以为文人好事,装点附会,在所

  • 卷一百十八·杨士奇

    永乐九年八月庚寅朔升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诸将为都指挥同知济州卫指挥同知王南帖木儿府军左卫指挥同知王或大兴左卫指挥同知郭玉羽林前卫指挥同知张兴陈荣长吉帖木儿俱为指挥使指挥佥事失刺班为指挥同知千户贾兴晃合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八·朱国祯

    蒋山佛会记 【 宋潜溪集】皇帝御宝历之四年。海宇无虞。洽于大康。文武恬嬉。雨风时顺。于是恭默思道。端居穆清。罔有三二。与天为徒。重念元季兵兴。六合雄争。有生之类。不得正命而终。动亿万计。灵氛纠蟠。充塞下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一 列女传三·纪昀

    列女传 【三】辽○辽邢简妻陈氏耶律常格耶律帑妻萧伊逊耶律珠展妻萧额勒本耶律中妻萧绥兰韩庆民妻邢简妻陈氏耶律常格耶律帑妻萧伊逊耶律珠展妻萧额勒本耶律中妻萧绥兰韩庆民妻△邢简妻陈氏邢简妻陈氏营州人父陉五代

  • 序·张廷玉

    御制词林典故序词林典故书成大学士张廷玉等以序请朕惟六经之士岂易言哉而况跻玉堂而列芸署者尽六经之彦也木天故事历代沿革具见於斯则又何言惟是国家重馆阁之选极优遇之隆讵止蜚其英声将以华国而已哉如濓溪所谓文以载

  • 唐明宗本纪·欧阳修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生于少数民族,无姓氏。父霓,为雁门部将,生子邈佶烈,以善于骑射被太祖选为侍卫,为人忠厚寡言,办事认真谨慎,太祖收为养子,赐名嗣源。梁军攻兖、郓二州,朱宣、朱瑾来求援军,太祖派李存信率兵三万去救援。存信

  • 燕公楠传·宋濂

    燕公楠字国材,南康之建昌人,宋礼部侍郎燕肃之七世孙。公楠十岁能写文章,但两次乡试都未中。后曾任赣州通判。至元十三年(1276),世祖平定江南,授公楠为赣州同知。十四年,因平广南有功,升为吉州路总管府同知。二十二年夏,召至上

  • 服製第二十六·苏舆

      率得十六萬國三分之,則各度爵而製服,量祿而用財。飲食有量,衣服有製,宮室有度,畜產人徒有數,舟車甲器有禁。生有軒冕、之服位、貴祿、田宅之分,雖有賢才美體,無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貲,天子服有文章,不得以燕公以朝;將軍

  • 卷第三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六诸有归依佛法僧者。为归何等。颂曰。归依成佛僧  无学二种法及涅槃择灭  是说具三归论曰。如本论言归依佛者为归何法。谓若诸法妙有现有

  • 相山集·王之道

    宋代诗文别集。王之道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书为26卷;《宋史·艺文志》载《相山居士文集》25卷,又《相山长短句》2卷;《宝祐濡须志》及《濡须续志》俱作40卷;尤袤所撰王之道神道碑碑文则作30卷。因尤袤碑文

  • 三吴水考·周大韶

    水利志。一名《水利图说》。明张内蕴、周大韶撰。十六卷。内蕴为南京吴江(今属江苏)生员。大韶为华亭(今江苏松江)监生。万历四年(1576)因南京、苏州、松江、 常州、镇江诸府水利久湮,于是命御史林应训规划治理,凡六

  • 未曾有因缘经·佚名

    凡二卷。南齐昙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遣目犍连至迦毗罗城,说服耶输陀罗,令其子罗侯罗出家;及佛陀为波斯匿王与群臣宣说听法之功德,为四石女阐说业报,为只陀王子说五戒开遮之方便等。并将此经付嘱阿难,令其宣

  • 观无量寿佛经疏·智顗

    全一卷。隋代天台智顗述。又称观经疏、观无量寿经疏、观经天台疏、天台观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观无量寿佛经之注释书。内容初立五重玄义,以阐释经名。次判观无量寿佛经系以心观为宗旨,以实相为体,以生善灭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