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十三    宋 陈起 编高似孙疎寮小集

入余杭县

明发遵西陆驱车月流光佳山迎车来知是古余杭危树露如雨平野日未阳支流滀清源弱羽无高翔人家丛灌下世载山水乡扣门作午憩白飰羞文鲂邂逅有足欢离合非其常主人不予鄙予留亦徜徉

憩昌化民家

晚程息劳辙白日流西辉水鸟得鱼去耘夫荷锄归川原杳阡绵林野杂依霏一来扣竹馆相邀入荆扉重岩吐清溜澄隂有残馡曰予考此室十世相因依左右桑果足岁日鸡豚肥丰犹未至裕歉亦无能饥予闻良自惬欲谋北山薇有田可同耕有蚕当共衣车夫猝无情此志仍重违

答李才翁

素意杳难寻残罏属晚隂花知西洛事鴈叫北人心客共艰难尽诗随老大深金陵书不到消息又沉沉

宋江都研

数寸清纯玉不如入波陶发冷萧疎千金烂抵荆山鹊一璞深刳渭水鱼墨带花香临近涧泓沉灯影了残书从来端歙难优劣名下真成士不虚

答宇文文学

无能应俗苦皇皇诗不惊人笔事荒天下无山如饭颗人间有水自沧浪左杯右蟹一舟足早韭晚菘三亩强莫谓觉来亡可嗜逢人犹自觅花忙

燕文贵山水图

道山堂上御府画展卷犹能记老燕十日何由办水石千金乃可分江天楚湘两岸风落木海岳三秋鴈度川大山小山俱好隐江南梦去曲肱眠

答武昌吴广文

平生不识武昌楼官柳青青好在不庾亮笛吹黄鹄月简栖碑驳碧苔秋山横赤壁含情断水出瞿塘快意流何处叫君同一醉并舟秦女擘箜篌

丹砂歌谢胡史君惠砂床

宜州丹砂产阳谷不比辰谿攅箭镞素霓深抱赤城霞斩猩半染于阗玉海日下照珊瑚红化为姹女金芙蓉一从擘华分禹璞犹有绦气埋云峯铸鼎泥坛有消息坐看光辉成五色淮南鸡犬亦同升九转真能生羽翼

琵琶引

人生聚散难为别何况匆匆作胡越梅梢带雪下昭阳明朝便隔关山月长城不战四夷平臣妾一死鸿毛轻回凭汉使报天子为妾奏此琵琶声长安城中百万户家家竞学琵琶谱酸声苦调少人知食雪天山忆苏武西风吹霜鴈飞飞汉宫月照秋砧衣嫖姚已死甲兵老公主公主何时归

铜雀砚歌

曹公夜讌凌云台一言契濶含余哀分香老伎各云雨歌舞不尽埋蒿莱漠漠颓基邺山下万里烟尘无一瓦井干罇酒自平生乌鹊飞南播遗雅老农垦雨开荒寒一砾千金苔未乾世人好奇不好近直比周簋仍商盘老璞浑浑殊质鲁得水犹能发妍妩更与人间作瓌古月明夜盗西陵土

黄居中潇湘图歌

天暒而雨断兮作苍梧九嶷之高秋风行而川怒兮泄潇湘洞庭之奔流树不知名兮山抱复岭沙不计程兮水趋他洲波作止兮蛟舞蛟蛰云晦明兮猿呼猿愁原不可作兮兰亦尘土贾傅归汉兮鵩其何尤谁呼鱼兮北澨有酒谁鼔枻兮南津有舟怀斯人兮杳霭千里目怅望兮吾其归休

寄吴钤干

有伟千人杰能为万里游挂帆春背鴈问泽夜惊鸥道路空留滞文章莫暗投九疑生雨遍三峡带寒流采药青神观题诗白帝楼乾坤供烂醉星斗照闲愁汉已归萧相天难夀武侯词人头欲雪壮士泪如秋中下犹须策西南夙倚筹有钱书尽买灭卤志终酬猿破高唐梦龙驯灧澦舟行人定安稳夏近可归不

骑鸾引赠句曲山吴道士

夜骑白鸾出琳阙三万仙官锵佩玦云雷帖妥过刚风左推日丸右扶月一息瑶池翠水家阿母迎谒龙驱车青娥弹丝玉妃酒折尽蟠桃红玉花九天大人来问道太极之前天不老丹霞一气玉枢宫宝笈绳金容探讨井君沐浴波五色洞房光芒上奔日天上传呼六丁直星斗离离碍鸾翼

补遗

聚景园

翠华不向苑中来可是年年惜露台水际春风寒漠漠官梅却作野梅开

四圣观【刘後村云极藻绘追琢之功】

水明一色抱神州雨压轻尘不敢浮山北山南人唤酒春前春後客凭楼射熊馆暗花扶扆下鹄池深柳拂舟白发邦人能道旧君王曾奉上皇游

以上二首见武林旧事

石楠

自随野意了山行香浸楠花白水生借得风来帆便饱隔溪新度一声莺

下帘深与意商量无酒何如此夜长一筯术丝仙有分依然只作秘书香

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作陈师锡诗】

舍南舍北雪犹存山外斜阳不到门一夜冷香清入梦野梅千树月明村

以上三首见全芳备祖

 

猜你喜欢
  廖宝中·唐圭璋
  赵时行·唐圭璋
  论宫调第四·王骥德
  第二十四章 西来遇魔·屠隆
  楔子·佚名
  甲集第十三·钱谦益
  卷二十二·徐世昌
  卷二十三·陈起
  游戏之祸·闻一多
  自序·胡适
  卷三百七十三·曹学佺
  歳时杂咏巻四十二·蒲积中
  补遗卷九·陈元龙
  卷六百九十四·佚名
  希澹园诗集原序·虞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卫宗武·唐圭璋

      宗武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江苏松江)人。淳祐是,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归。入元隐居不仕。至元二十六年(1289)卒。有秋声集。   水调歌头   自适   风雨卷春去,绿紫总无馀。窈窕一川芳渚,软草接新蒲。杨柳垂垂飘絮,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四·丘逢甲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戊戌元旦试笔麟笔书春后,将铭绝世功。驰书谕殊域,草檄下群雄。沧海波全定,神州日再中。东西朔南暨,齐颂黑头公。·水仙花诗奉家君命作(二首)廿

  • ●卷二百二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二十四。   起绍兴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九日丁酉,尽二十九年十二月。   二十九日丁酉张浚永州居住。   张浚行状曰:公被朝命以太夫人之丧归蜀八月行至荆南会以星变上降诏求直言公虑虏(改作金)娄年间势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正德七年二月丙子朔○丁丑□奠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费宏行礼○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彭泽同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御马监太监陆訚监督军务司设监太监尹生监管神枪时河南贼刘三赵风子邢老虎等连破州县亲王及守臣

  • 信及录·林则徐

    ○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 戊戌十一月廿三日为传知事:照得本部堂奉旨驰驿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惟顶马一弁、跟丁六名、厨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二百八十六·纪昀

    列传元 【四十】○元四十崔斌崔彧叶李燕公楠马绍姚燧郭贯瓜尔佳之奇刘赓耶律有 尚郝天挺 张孔孙崔斌崔彧叶李燕公楠马绍姚燧郭贯瓜尔佳之奇刘赓耶律有尚郝天挺张孔孙△崔斌崔斌字仲文马邑人 【按一统志云宏州马邑人

  • 卷二之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之二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闵公【名开】

  • 卷三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三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平凖书第八 【集解駰案汉书百官表曰大司农属官有平凖令索隐

  •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 第四十四·班固

    (魏相,丙吉)【原文】魏相字弱翁,济陰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

  • 豆卢钦望传·刘昫

    豆卢钦望,是京兆万年人。曾祖父豆卢通是隋相州刺史,封为南陈郡公。祖父豆卢宽,是隋文帝的外甥。隋大业末年(629),任梁泉令。到唐高祖平定关中,豆卢宽与郡守萧王禹率领豪绅大族奔赴京师,由此他被任命为殿中监,并招其子豆卢怀

  • 申时行传·张廷玉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进士第一。授职为修撰。历任左庶子,负责翰林院的事务。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职。当时申时行因为文采与书法而受张居正赏识,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安抚他。六

  • 论译书·梁启超

    兵家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谅哉言乎,中国见败之道有二,始焉不知敌之强而败,继焉不知敌之所以强而败。始焉之败,犹可言也。彼直未知耳,一旦情见势迫,幡然而悟,奋然而兴,不难也。昔日本是也,尊攘论起,闭关自大,既受俄

  • 兵一一·徐松

    捕贼【宋会要】讼公事,仍旧却隶县司,委令、尉勾当。其一万户以上县,差弓手五十人;七千户以上,四十人;五千户以上,三十人;三千户以上,二十五人;二千户以上,二十人;一千户以上,一十五人;不满千户,一十人。合要节级,即以旧镇司节级充。其

  • 卷十一 先进第十一·邢昺

    [疏]○正义曰:前篇论夫子在乡党,圣人之行也。此篇论弟子,贤人之行,圣贤相次,亦其宜也。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孔曰:“先进、后进,谓仕先后辈也。礼乐因世损益,后进与礼乐,俱得时之中,斯君子矣;先进有古风,斯

  • 卷十三·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三    宋 沈棐 撰会会同之礼设於宗伯掌於行人周之常典也成康盛时诸侯率服因时而会莫敢怠遑颂之所美扬和鸾鸣佩玉以形容礼仪之盛而已未尝言会诸侯也会诸侯不言者以当周隆兴会同常礼不以

  • 卷五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谨按足利所藏五经正义者上杉安房守藤原宪实所捐也今阅周易尚书礼记文字甚佳宋板无疑其毛诗左传刻劣三书二部共题曰附释音毛诗春秋编入陆德明经典释文盖与正德

  • 卷二·王质

    钦定四库全书诗总闻卷二宋 王质 撰邶风柏舟一章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隠忧微我无酒以遨以游此当有难言者也言隐忧言静思下章不愬他人而愬同姓盖有不可显言者也二章我心匪鉴不可以茹鉴当作蓝实可菹与下匪石匪

  • 月灯三昧经·佚名

    梵名Sama^dhi -ra^ja 。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因地所修之无量三昧,或由如实了知一切法之体性而证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