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兵一一

捕贼

【宋会要】

讼公事,仍旧却隶县司,委令、尉勾当。其一万户以上县,差弓手五十人;七千户以上,四十人;五千户以上,三十人;三千户以上,二十五人;二千户以上,二十人;一千户以上,一十五人;不满千户,一十人。合要节级,即以旧镇司节级充。其余人并停归县司色役,其弓手亦以旧人充。如有贼盗,仰县尉躬亲部领收捉送本州岛;若是 贼,画时申本隶州府及捉贼使臣,委节度、防 讼,其狱寔繁,逮捕多在于乡闾,听决合行于令佐。顷因兵革,遂委镇员,时渐理平,合还旧制。宜令诸州府,今后应乡村贼盗 太祖建隆三年十二月九日,诏曰:「贼盗(御)[御]、团练使、刺史画时选差清干人员将领厅头小底兵士,管押及使臣根寻捕逐,务要断除贼寇,肃静乡川,不得辄便搔扰。其镇将、虞候只许依旧勾当镇(廓)[郭]下烟火、盗贼、争竞公事。仍委中书门下,每县置尉一员,在主簿之下,俸禄与主簿同。」

十六日,诏颁捕贼条:「应劫贼、杀人贼,并给三限,限二十日:第一限内捕获不计人数,令、尉各减一选;获及一半以上,各减两选。第二限捕获不计人数,令、尉各超一资;及一半以上,各超两资。第三限获贼不计人数,令尉各加一阶;获一半以上,各加两阶。出三限,并不获贼,尉罚一月俸,令罚半月俸。尉三度罚俸,殿一选;令四度罚俸,亦(尉)[殿]一选。经三更殿选者勒停,仍委本州岛依

不至死伤,及遗漏火烛无指执去处,并仰耆长在村检校定夺,不在经官申理,其县镇不得差人。团保 敌,徒党全获者,令、尉并赐绯,尉除令,仍超两资,令别与迁擢。如获一半,及亲入贼及捉获酋领者,委本处优与酬奖。如令、尉力可捕贼,而公然逗留,致有透漏者,勘罪闻奏。力所不任,画时报邻近巡检使臣及州府,同共捕捉。合报不报,亦仰勘罪。若巡检使臣及州府开报不与借力,许令、尉直申奏,长吏、使臣并当重责。所差弓手、尉长须教习。应令、尉在任,如能肃静乡川,一任内并无贼寇,本州岛闻奏,别行推赏,仍书上考。令、尉无事,不得下乡,或遇捉贼,亦不得烦扰人户。如有受财入己者,并以枉法论。应先行敕命,乡村内争 条批书本官历子。应有劫贼、杀人贼,县委画时捕捉,尉已出捕贼,即令捕逐。如亲自(令)[今]后应前件小事,无(人)[入]词讼,官中不得勘结。应校尉考,并依判司主簿月限;边上县尉,并准前 ,候官满日,更不守遵。所有捉贼期限赏罚条流,并如前 ,减一选者,与超一资、殿一选者,折一资。」

四年七月一日,以大名府泾城县令段滔为国子博士,张又元为大名府元城县令,赏捕盗之功也。天下县尉久废其任,是岁复置赏罚之令甚明,滔等首该赏典。

干德六年三月七日「干德」无六年,此条疑有误。,诏曰:「国家务致理之本,设捕盗之官,前降诏书,其存条制。郡县之内,既已奉行;赏罚之间,有所未尽。自今应有

劫贼,如县尉亲自捕逐被捐伤获全火者被捐伤:疑衍「捐」字,下文亦云「被伤」。,便与县令,仍赐章服。如三分获其二者,减三选,加三阶;获一分者,减两选,加两阶;一分以下,减一选,加一阶。若是尉出,(亲令)[令亲]自获捕被伤全火者,与升朝官,仍改服色。其余获贼分数,一准尉例,等第旌酬。如令、尉因伤致死,其亲的子弟,当与录用。如或遇贼逗留,因而漏失者,本官勒停。仍委本州岛郡给三限捕逐,每限二十日。第一限获者减一选,第二(日)[限]获者超一资,第三限获者加一阶。三限满不获,罚一月俸;经两度罚俸者,殿一选;经三度殿者,勒停。仍委本州岛逐度批书本官历,候赴调日,并许将功过除折,依赏罚施行。」

太宗雍熙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诏:「两京及诸道擒获劫贼,狱成遇赦者,隶本城,仍廪给之。」先是,江南转运使许骧上言:「劫盗遇赦得愿还本乡,雠告捕者,多行杀害,请以隶军。」故下是诏。

淳化五年三月二日,诏曰:「近者凶民啸聚,蜀郡惊骚,聊举偏师,往伸(簿)[薄]伐,已闻虎旅,将覆枭巢。既显戮于鲸鲵,虑俱焚于玉石。宜令招安,使王继恩候前军所下处,其贼党敢抗王师,即须杀戮。其有本非同恶,受制凶徒,先被胁从、(令)[今]能归顺者,并释其罪,倍与安存,庶以明好生恶杀之心,亦以举征恶劝善之典。凡尔民庶,深体至怀。」

九月五日,引对永兴军贼帅焦八等三人引:原脱,据《长编》卷三六补。,各赐锦袍、银带、衣服、缗钱,并擢为龙猛军使。焦八等皆关右剧贼,常啸聚众数百人

攻劫居民,为三辅之害,久之。帝令悬赏招募,待以不死,至是,请罪自归。秦民处处相聚「至是」至「相聚」十二字原缺,据《长编》卷三六补。,

供佛饭僧,喜免侵暴之患也。

志,帝忧之。王文寿御下严急,士卒皆怨,一夕,文寿卧帐中,指挥使张嶙遣卒数辈持刀排闼径入,斩文寿首而出。夜昏墨,嶙犹疑其非是,然火照之,曰:「是也。」时贼帅张余众万人劫掠州县,嶙因率部下卒五百人与之合,贼势益盛。奏至,帝欲尽按诛军人妻子,近臣言曰:「可勿杀,令尽索营中书,遣使者招抚之,谕以释罪,而亲属皆全,必自引来归,可因破贼矣。」帝听之,遣内待齐诏,令巡检程道符谕旨,士卒果斩张嶙首,自投来归,因令为乡导击贼。至是,遂破灭贼焉。 至道元年二月二十日,嘉州言获贼帅张余,函首送西川行营,余党皆尽。先是,李顺之乱,群贼所在蜂起,王继恩既平益州,因留镇守,遣部下诸黄门分兵讨击。高品王文寿领虎翼卒二千人赴逐州路。继恩之在成都也颇纵卒剽掠子女、金帛,坐而翫寇,军士亦无

五月二十五日,西川行营缚送贼帅勾重荣等五人至,召见于崇政殿,帝谓近臣曰:「此本皆平民,官吏失于抚御,遂相诱起为寇盗耳。及用兵讨伐,将帅又恣行杀戮。此辈惧死,故亡命山泽。及朕遣中使赍诏招诱,以诚信待之,皆投(弋)[戈]请命,亦可哀也。以重荣为供奉官,余四人为殿直。

真宗咸平五年九月四日,遣如京使苗忠、入内高品石廷福提点河北捕贼。如京使栗仁环、入内殿头

高品李怀岊提点京东捕贼,并率兵以往。

景德二年五月六日,知天雄军府赵昌言上言:「所部寇窃未除,已下令军民,有能告贼者赏以金帛,及补衙校、镇将镇将:原作,「镇远」,据《长编》卷六○改。,迁职。」下其状,枢密王继英曰:「乡闾间小有攘窃,不当擅为赏格,从之非便。」帝曰:「然则昌言所下令乃为虚语,使长吏失信于下,政教何以兴行 」使易其文,止云「当为上言上:原缺,《长编》卷六○补。,请行旌赏」而已。

八月二十三日,诏:「亡命军人及劫盗,赦限内捕获,罪至死者奏裁;限外劫盗准法。亡卒罪至死者,杖脊黥面流沙门岛,情理重者奏裁;罪不至死者不以赦限内外,并依常法。」

二十四日,诏自今应贼盗贼物,并知〔州〕、通判亲付本主。虑为下吏欺罔,致断狱失实故也。

三年八月八日,诏:「沿边州军,自今(疆)[强]窃盗入北界,其赃并据见存者追还,已费用者勿追。」时有司定边民入北界为盗有赃无赃等第刑名,其有赃者虽至死及配流,并追正赃,归还北鄙。帝问旧法如何,对曰:「死及配流并征。」故有是诏。

四年九月二十七福建巡抚、比部员外郎张令图上言:「福建路诸寨栅巡兵捕得私鬻茶盐人,多分其财物,纵所犯人逃逸。请自今许徒中反告,重寘其罪,仍以所分财之半没官,余给告人。」从之。

大中祥符元年五月三日,诏曰:「(令)[今]稼穑丰登,乡闾肃静,尚虑凶恶之辈,知有将来恩赦,侵害良民,辄敢为非。宜令两京州府、军监并巡检使臣,如有贼盗,速须追捕

断遣。如遇赦恩,并仰禁系具所犯奏裁。」自是,凡将大礼肆赦,皆申明此诏。

二年正月二十六日,诏:「闻京师有壮年为盗被黥者,多纵不逞,以扰平民。宜令开封府具名捉搦,分隶于外州。」九月,诏禁京城诸厢察盗人扰民者。先是,京城无赖辈系名于厢司,畜养用以巡捕奸盗,常在阛阓中诱致愚昧,多设欺以取物,而其主不敢言。上封者请擒捕收窦,以绝其弊,故有是诏。

四年三月二十日,诏自今遣使出外捕贼,不得制造陵迟盗贼之具。先是,内侍杨守珍捕贼京东,移牒应天府,令造木驴并钉架各二,准备陵迟贼人,本府以闻,故条约之。

久之,知干殁贼,臣等寻尽获贼人。」诏赐知干家米麦缗钱,仍给复三年。 十月二十一日,陕府西路提举巡检捉贼许怀言言:「昨因擒捕贼人,其贼突入百姓游知干地分,知干率家人持杵格

五年正月十一日,京东都大巡检胡守节言:「部民王吉知 贼匿所,密以告官,请俟擒获,以其赃给之。」帝曰:「如此,则被盗之家,无乃重伤乎 宜赐官钱三万,赃物悉归其主。」

十一月二十五日,诏:「如闻沿汴护堤河清卒贼害行客,取其资帑,弃尸水中,颇难彰露,可明标赏典,许人纠告。」

六年五月八日,河北沿边安抚副使贾宗言:「诸处捕获贼徒,经本州岛勘断,内有通指连带别州为盗之处,彼处以捕缉未获,其捕贼官吏依限决断,两不相知。欲望自今后应如此类,并关

报被贼(州)军销破贼数。内若未获全火,即令同共用心捉搦,免致虚行责罚。」从之。

八年八月二十八日,诏:「应巡检捉贼使臣,许于手下选有行止干事兵士三五人,给与贴文,令于地分内缉捉贼人。」

九月十二日,入内供奉官、提举陕府西路捉贼杨守珍等言:「自今捕到强劫贼内合死者,请以付臣陵迟,用戒凶恶。」诏曰:「法所以禁奸暴,明重轻,苟增峻于常科,寔滋章于政典。朕每览载籍,详思令猷,汉文帝因缇萦而废肉刑,唐太宗读明堂而减徒罪。惟刑之恤,在邦必闻。岂于安平之时,而行惨毒之事 宜令杨守珍等捉贼盗内累曾杀人为恶者,送所在州府照应诣寔奏裁,自余并送所在,依法论决。」

十一月十二日,上封者言:「川陕州军民被盗者,多为村耆隐匿,不(便)[使]画时申官擒捕。欲望自今如有违犯,其耆长押赴阙决隶军籍。」从之。

九年八月八日,定州言:「安喜县尉尚至忠遇贼力敌,亲被流矢,贼逃走,至忠独跃马挟弓矢,逐之七十里,从行无及者。踰县界,斩二首而回,以获非全火,人数且少,无超奖之例。」诏令铨司替还,磨勘引见。

十七日,命入内殿头赵怀宝、高品李允文率步骑四百往并、代州捕贼。

九月二十四日,命御前忠佐廉州刺史郑怀德、内供奉官李知信发青州(虞)[虎]翼军与京东提举都巡检使何荣、赵继昌等,同捕盗贼。

十月五日,诏:「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巡检使臣、县尉,自

今获贼,如赃伏露验,事寔显白,而拒抗不即承引及隐蔽徒伴者,许量拷讯,数勿过二十。无得因缘伤平民,容贼妄指雠隙,重成烦扰。」先是,捕获强贼,例皆拒抗,复不许决问,以是率多透漏。故有是诏。

天禧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给威猛卒二百人隶京东都巡检使何荣、滨棣水陆巡检使赵继昌棣:原作「 」,据《长编》卷八九改,下同.,其捕盗有劳者奖之。时上封者言滨、棣、淄、齐、郓、伓州茭莽翳荟,寇盗所伏,巡逻地远,请益兵以儆故也。

敌,获劫盗十人已上,虽不全火七人已上,不及七人而强恶者,并奏裁。」 九月三日,诏:「自今令、尉躬自

八日,寿州言:「城西镇将李文谅与勇健军校孙兴结徒十二人,贼杀沿淮巡检殿直王骥,权都监右班殿直王日用捕杀之。」擢日用为左班殿直、合门祗候、本州岛兵马都监,仍赐器帛,录骥子仁静为三班借职。

二年三月,诏诸路转运司,应部内诸州有神庙不系赐额佛堂,无僧主持,据山险孤迥之地,为盗贼藏伏者,并令毁拆。时坊州有 盗结构于山中佛舍,至是捕获,上封者以为言,故有是诏。

四月十四日,(招)[诏]河东转运司:「自今寇盗攻劫居民,令村保实时申官收捕,敢隐而不言,干系人悉寘于罪。」先是,上封者言边郡民有被盗者,本村耆保抑而不言,望赐条约,故有是诏。

闰四月三日,诏:「如闻自京西泗州沿汴两岸,有盗杀伤行人,及沿河邸店官私舟中潜害旅寓之人,弃尸河流,没其衣

服财货。可令开封府、京东西、淮南转运司督沿河地分巡检、催纲巡河使臣捕盗,官吏旦夕巡察。如有旷慢,重寘其罪。仍许同舟邻保诸色人及同谋知情者首告,释罪旌赏,知而不告,并案如法。」

五月十五日诏:「先是,许巡检使臣选所辖兵士,给牒令探刺盗贼行止之所。如闻不禀朝旨,辄取停废军士及无赖之民充选,搔扰平民,自今并依元诏,违者当寘于罪。」

十一月二十六日,诏:「诸路州县乡村耆保、公人,自今除强盗失于申报及捕盗迁延,并依旧条科违制之罪。自余小可窃盗,并依捕盗官员例,从违制失定断。」先是,都官员外郎严颍言:「凡乡村有盗,耆保失于申报追捕者,悉科违制之罪;轻重未适。乃命法官详议而申明之。

十二月,诏:「开封府诸县巡检、捉贼使臣,自今后若捉到强劫贼人,有通指徒伴,即须据的寔藏避所,密行追捉,仍详闻赃伏去着,方得申解。不得妄出文引差人下村,勾追平人作眼,执缚恐喝钱物,搔扰户民。」

五年五月四日,判河南府王钦若言:「渑池县民为贼亡走,禁其妻仅三百日,昼日令众,迫于饥寒。臣寻令本县 放知在。望告示诸路,有禁留令众一季,不获正贼者,责保知在,或朝廷悯其淹延,止责地分巡检、县尉、耆长、保人,依限缉捕。」诏从之。

八月十一日,驸马都尉王贻永言王贻永:原脱「永」字。按《宋史》卷四六四《外戚传》,王贻永于咸平中尚郑国公主,授驸马都尉。今据补。:「诸州捕盗,每限内不获,其耆壮、弓手、典吏并行决罚。缘典吏止行遣文字,与弓手、

耆长情理不等,望自今俟三限、不获,典吏从杖七十区断。」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十一月十八日,诏令后诸道州府弓手、耆长、壮丁、百姓等,因捉杀人贼伤中重者,支钱二千,轻者一千,以系省钱充。

二年二月十二日,诏淮南、江浙、荆湖、福建路巡捉茶盐司:「巡检捉贼使臣、县尉,除依宣命比折酬奖外,如二万斤以上,更能捉获数目,委制置转运司保明,优与酬奖。」

二十二日,诏:「诸处盗贼败获,根勘前后行劫度数极多,长吏已下,止常行遣,殊无申奏,巡检捉贼使臣、复不能用心捉贼,本路转运使、提点刑狱亦不举觉奏闻。凡有贼盗,多为村耆告属,或抑逼被劫之家,私陪钱物,更不申报,及减落贼人数目,规避科校,及至贼败,即便陈首。兼乡村内多藏贼盗逃军及诸恶迹之人,或利资财,或惧雠报,并不告官。其巡检、捉贼使臣,亦避见不获盗贼批书历子,并不觉察申举,诸州军当职官复不能觉察,严行惩诫以止绝。乡川惰农凶恶之人,每诸县捕送正贼,多被贼人亲党用幸于司理院等处,作弊漏泄,故出贼人。仰诏到日,委诸路转运司具录遍牒诸州府军监,自今常切觉察管属诸县,每有盗贼,画时据寔申报本州岛军,候见所报,实时(捉)[差]巡检使臣捉杀。敢依前住滞,其耆〔长〕及应干捕贼人情理重者,并当决配,命官亦当重断,更不在陈首之限。仍令乡村人户耆邻、村保递相觉察,有(随)[惰]农凶恶为盗之人,

并受财窝盘贼人家,明告具官,耆保邻人与免盖藏之罪。诸州军每有盗贼,立便填寔日奏闻,仍追取巡检捉贼使臣历子,依条批书,候获,即与销破。如捕到贼人,委本州岛提举勘鞫,不得出入罪及漏泄狱情,违者并当重断,经赦不原。应巡检捉贼使臣捉获全火贼,或累行劫盗强恶之人,当行酬奖。如不用心,致贼盗害民,及比较一界所捉贼之数少,亦当严行朝典。仍令委转运使体量管下提举捉贼,及都同巡检驻泊捉贼、管界并在城巡检,捕贼有劳及旷慢、年老懦弱者,各具事状以闻。」

二十六日,诏:「觉察缉贼公人、军人,如自作非违,及受幸放纵贼人,仰勘罪闻奏,当行严断。即不得差军人监逐耆长等,于别州军缉捉,违者重行朝典。」

四年正月十八日,纠察在京刑狱司章得象言:「今后应有指引贼徒打劫人户财物人等,乞别立条制定断。」审刑院、大理寺众官参详,欲乞今后如有指引贼人、受赃入己,并减元谋一等;若不受赃,又减一等。本条重者,自从重断。」从之。

六月十一日,金部员外郎尚霖言:「郓州平阴县弓手在家窝盘贼人,结连徒党,资给粮糗,供借器仗,利其厚赂,庇此凶人。欲望自今应捕盗公人停藏贼人,虽遇赦,并奏候朝旨。」从之。

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诏:「自今应强劫并杀人,许人陈告。如捕获一名,支赏钱五贯,内军人仍转一资,公人百姓仍除二税、衙前差徭外,与免户下三年

诸杂差徭。如系全火败获者,告人据数支钱外,更(扰)[优]与酬奖。所支赏钱,以犯人家财充。如不足,即以系官钱充。」先是,供备副使张君平上言:「贼众行劫之后,散往它处寓藏,典卖脏物。军民虽有知者,以事不干己,不敢告官。望立条约。」故有是诏。

十二月八日,诏:「应诸处如获捉强劫贼人与民为害者,虽该赦文,合行释放,亦仰奏候指挥。其首身贼人该赦免罪者,委是强恶与民为害,不可存留在彼,即押送赴阙。」

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审刑院、大理寺上言:「自(如今)[今如]敌捉贼全火以上,伤与不伤,该旧 酬奖者,内历任资考合入令录,并授京官,仍赐绯章服。若全火不及十人而伤中者,亦授京官。」奏可。 县尉躬亲

敌,捉杀全火十人以上强劫贼人,伤与不伤,令除朝官, 八年八月七日,诏:「诸处令、尉捉杀到贼人,刑部详定,多称不该先降 命酬奖。窃虑用功捉贼官吏无以激劝,须议别行条贯:应自今令、尉亲领弓手(卫)[尉]资考合入令录者除京官,未合入令录除节察推官,仍赐绯。全火不及十人已上伤中者,令亦除(官朝)[朝官]敌捉杀七人以上不全火,并五人以上 敌,能设方略亲自捉获全火十人以上,令除京官,尉除令,如资考未合入令录除节察推官。 敌捉杀十人已上不全火,并七人以上全火,及虽不 ,尉资考合入令录者除京官,未合入令录除节察推官。虽是全火伤中不及三人者,奏取旨。

敌捉杀全火,虽不及五人,亦许具收捉次第保明闻奏,当议比类量赐酬奖。内有朝廷曾降指挥,或待遣使臣收捕未获,今来令、尉能亲自捉获者,别与指挥。若不该前项条贯酬奖,当时三分捉获二分,与减三选,加三阶;一分与减两选,加两阶,一分以下,与减一选,加一阶。若该前项条贯,合除京朝职事官者,内流外出身人,当议比类闻奏。其今日以前得替已经参选磨勘者,不在此限。所有随行兵士、弓手,内有用命杀贼,显有功劳者,亦仰具等第奏闻。所有诸司使、副已下班行使臣等,枢密院比类指挥。」 敌与不 敌捉到十人以上不全火,七人以上全火,令除执事官,尉资考合入令录者除万户县令,未合入令录除万户簿尉,仍并与家便差遣。凶恶贼徒以为民害者,令、尉能亲自 全火,及不

九年八月十九日,合门祗候李大夫言:「乞许巡检、县令、尉、军士、弓手缉捕寇盗,事下法寺,请止听于本军、县择弓手一名缉探。每季一代,仍与诸县轮差,常切钤辖,无纵搔扰闾里,恐喝财物,及有剩数,违者重治其罪。」奏可。

二十二日,侍禁杨遵请令岚、石、隰州逐铺制小沙锣 ,寇到,鸣鼓集众,迭相救援。其鸣 ,止听下、上两铺驰救,余则各为警备。从之。

闰十月二十一日,鼎州赵简易言:「州县镇铺郭门外有盗,望委令、尉厢镇同捕。」从之。

十年五月十日,尚书刑部言:「省司准中书批送诸处申奏,令、尉

敌捉杀,不该酬奖。按编 ,应转运司及诸州军部内令、尉获贼合该酬奖,仰保明申奏,如不应条贯,妄有申奏,仰刑部疏驳闻奏。 称捕捉强劫贼,乞依天圣八年敕酬奖者。检元案看详,多是捕捉限内因缉逐根勘关连之人,或先获一两人,相次捉获,或移牒别州捉送,虽有数目,缘不是聚集(所今)[今所]敌之状。其贼须具凶恶情由,或朝廷专使收捉不获,今来捉杀次第,应得元 合该酬奖,保明闻奏。即委刑部以断贼案,勘会施行。若州军长吏推避拖延,不为保明申奏,致有陈诉者,亦重行朝典。如妄有保明,自依元 施行。」奏可。 敌捉杀,赶称四散,粘袭捉杀到,明有器仗、捕捉方略、围掩 敌次第、及素来凶恶、能设方略之状,便请酬奖。欲乞自今后应捉杀强劫贼,委是行劫之后不曾分散,及自来结集,虽各潜藏,捕获之时一处拒敌,及 奏者,多称据状及下县分析,官吏又不保明,便只卤莽闻奏。如选人进状,亦称于历子内批到,又将勘会,多与元奏案人数不同,须至再下本州岛,兼取保明。其当职官吏若或移罢,多不保明,只凭所司分析,淹延舛谬,易生伪滥。又不详天圣八年八月 意,不具

明道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诏县弓手不得充巡检司捕盗贼。

九年八月敕文九年:天头原批:「明道无九年」。「九年」疑为衍文。,禁民间诱聚兵民赌博之家,官司严行捕捉,人得告言。犯者具狱,当议投配恶地。告言有赏,纵而不察,有司论罪。

景佑元年

正月十六日,京东安抚司言:「诸处捉获强劫贼人,有情理切害巨蠹者,许逐处凌迟。」诏:「应灾伤州军捉获强劫贼人,内有曾杀害人命及累行劫盗情理巨蠹者,即许凌迟处死。」二月十五日,京东提点刑狱崔有方言:「体问得齐、郓州界有军贼打劫人户,期 变主不敢申报。乞今后仰县令(知县)选差弓手二人缉探。如有贼盗打劫,画时申报。」诏依奏,候丰稔日依旧。六月十八日,审刑院言:「自今巡检、县尉下军人、弓手,以缉贼为名,捉搦平人,执缚拷决,逼取资财。乞从强盗定断,至死奏裁。」从之。

闰六月一日,梓州提点刑狱王端言:「今后杀人者,许人陈告,乞给赏钱三十贯。」诏杀人贼未获,许人告捉,赏钱五十贯,以犯事人家财充;不足,以系省钱添给。

二十八日,刑部言:「今后强劫贼在三限内,县尉能亲自领人诸处捉获七人以上全火,十人以上不全火,乞与免选注近官。」从之。

八月七日,刑部言:「令、尉捕盗合该加阶减选及超资者,乞移文逐州,批上历子,代还,委铨曹磨勘。」从之。

三年八月五日三年:按下条为「三年正月」,则此条当是「二年」。,门下中书言:「应诸路州府、军监等,今后如有委实强劫凶恶杀人,结连徒伴十人以上,累行打劫,伤害人命,收捕未获者,即官中出(卖)[赏]钱一百贯文,许人告捉。」奏可。

三年正月十三日,开封府范仲淹言:「上元放灯夜贼许人告捉,等第给赏钱。」从之。

五月二十日「五月二十日」下,据文意当脱「诏」字。,诸令、尉捉杀强劫贼人,刑部定夺,多

称不是躬亲,不该酬奖。深虑不切用心,甚非激劝之意。自今令、尉如能设方略,差人捕杀强劫贼全火七人以上,不全火五人以上,及以为民害凶恶贼三人以上,并逐处保明闻奏,当议比类酬奖。合加阶减选而不愿者,合入远即与近地,合入近即与家便。

七月十九日,侍禁、(阁)[合]门祗候、咸平都监刘安道捕得逃卒张兴引集亡命于禁门前渠内止宿,号无忧洞,诏开封府劾其事以闻。

宝元二年十一月四日,知青州赵 请自今厢界耆长、弓手捕盗人等如交替,即有未获立限捕贼,并交割管认,将交割限内日数中分,定入限一半日以前交到。(今)[令]后人管认;捕获以后,交到令前人管认。捕捉不获,依条科决。第一限内交替,即前界认第一限科校,自余并后人管认科校。其在第二、第三限内交替,准此。

杀有劳,当超资酬奖。」 康定元年十月三日,诏:「诸处强恶贼有未获者,委流内铨三班院出榜募人捉杀,许于中书、枢密院投状。如能巧设方略,亲行

十一月四日,江淮制置发运使张锡言:「沿江淮南岸都同巡检使臣、县尉,自今并乞令通管江淮内贼盗公事,不得止以中流为界。如不获盗,依条科罚。」从之。

二年七月十四日,广东(铃)[钤]辖司言:「问得海商邵保称,昨入占城市香药,见军贼鄂邻等百余人遁去本国,国人言国王见縻羁(人)[之],恐大朝求取。」诏降诏占城示谕,赐与器币,令本路转运与

广州选牙校或使臣二人赍往赐占城国王,仍推贼首五七人羁致阙下,余党于本国殄戮。其选去牙校,还日与班行,使臣循资。

兵 宋会要辑稿 兵一一 捕贼 捕贼一

捕贼一下卷亦署「捕贼」,此处标题当删。

【宋会要】

庆历元年十一月,诏:「如闻淄、济等州民间置教头习兵杖,聚人为社。自今为首者处斩,余决配远恶州军牢城,仍令人告捕之,获一人者赏钱三十千。」

二年五月二十四日,诏:「府界持仗劫粟盗贼未捕获者六百九十余人,恐结成群党,转为民患,令开封府应曾伤财主及元谋三人即加擒捕,依法处断,余限百日归业,除其罪。」

八月二十八日,以侍御史仲简、崇仪副使王整为京东路体量安抚,并提举催捉贼盗。

闰九月二十四日,江南西路转运使齐廓言:「今后有结党行贩禁盐之类,望许其徒举告,节级加赏。」从之。

十一月二十九日,诏:「凡有劫盗入州县城者,其长吏、都监、巡检、令长并劾罪以闻。」

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右正言、集贤校理余靖言:「朝廷所以威制天下者,执赏罚之柄也。今天下至大而官吏弛事,细民聚而为盗,诚不能禁止者,盖赏罚之不行也。若非大设堤防以矫前弊,则臣忧国家之患不在夷狄,而起于封域之内矣。南京者,天子之别都也,贼入城,斩关而出。解州、池州之贼不过十人,公然入城虏掠人户。邓州之贼不满二十人,而数年不能获。又清平军贼人入变,城主泣告,而军使反闭门不肯出。其弊如此,而官吏皆未尝重有责罚。欲望贼盗(哀)[衰]息,何由可得 今京东贼大者五七十人,小者三二十人,桂阳监贼仅二百

,动有死亡之忧,避不入贼,止于罚铜及罚俸。谁惜数斤之铜、数月之俸,以冒死伤之患哉!乞朝廷严为督责捕贼赏罚,及立被贼劫质、亡失器甲,除名追官之法。」从之。 人,建昌军贼四百余人,处处蜂起,而巡检、县尉未知处以何罪,当职大臣尚规规守常,不立法禁,深可为国家忧。且以常情言之,若与贼

八月二十六日,诏:「陕西北有贼张海、郭邈山,群行剽劫,州县不能制。其令左班殿直曹元(诘)[ ]、张宏,三班借职黎遂领禁兵往捕之。」

九月一日,置开封府诸县巡检各一员,又分东、西二路,置提举捉贼各一员。

二十九日,诏诸路提点刑狱司专管勾巡检贼盗公事。

十月二日,诏利州路转运司,如闻群盗入金州劫居民,其令梁、洋二州出兵邀击之。

十三日,诏:「有盗贼掠人,其捕盗官吏并当日具所杀掠人数,申本属州军。逐州军亦限当日上奏。如敢隐落而辄稽违者,并以违制论。」

二十二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范雍兼都大提举京西四路诸州军兵甲巡检贼盗公事,内陈州提举蔡、许、汝、颍四州,河阳提举郑、滑二州,邓州提举唐、随二州、信阳、光化二军,襄州提举郢、均、房、金四州。仍诏今后并选差两省以上或曾任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大漏人知大漏:疑有脱误字。,令体量辖下都监、监押、巡检、县尉内有怯懦、老疾、贪滥苛酷者,管兵使臣、将校不善部辖教阅者,具名闻奏。每遇部内有贼盗处,催促捉杀。如

大段惊劫,便仰勾抽兵马,疾速擘画救应,不管走透。仍令部内逐州军长吏、巡检、县尉,如邻近州军有贼盗但地分相近处,立便关报救应,仍申所隶提举官司,仰候见报,即火急救应。提举官如懈怠,朝廷察访得知,或因言事官论奏,并行降黜。如在任举职,致贼不犯境,或能除寇盗,并当升擢。

四年三月十二日,赐荆湖南路捕击山徭军士缗钱,仍令内侍赍手诏体量捉杀次第以闻。

二十三日,诏:「如闻近日多有无图之辈,虚称有贼惊劫,扇摇人户,官吏不仔细巡察的实,惟务张皇,便作奏闻,惊扰人户,动惑众情。其谕官吏,凡有申报,并仔细体谅徒党人数、行径次第的实,关报邻近州县,(遁)[递]相关报,不得便凭虚声张皇贼势,卤莽行遣关报邻州,惊(优)[扰]人情,别致失事,走透奸贼,必重行朝典。」

四月五日,帝谓辅臣曰:「前发兵捕衡、道、永州徭贼,如闻误杀山下居民,其令每口给绢五匹,仍抚存其家。」

六月七日,枢密院言:「桂阳监等处蛮贼邓文志、黄四等已行剪除。今据知潭州刘沆等奏,逐人有状悔过,乞放罪招安。」诏降 膀下衡、道、永州、桂阳监,应邓文志、黄四等洞内一行徒党,并许首身,特放罪,仍等第安排及支袍带。

八月二十七日,田况言:「保州沿边人户多扇言军贼作乱,引契丹军马入界。以臣所料,必有奸人固欲动摇边民。乞下沿边安抚司,密令捕缉,法外施行。」从之。

五年四月二

十三日,枢密院言:「昨谕诸路州军,如今后诸指挥内有知次第人陈告,洎徒中反告,并结构逃窜之人,并等第改转及支赐。近诸处劾到告事军人却有虚妄告首情罪,希望恩赏。欲令诸路转运提刑司,今后军人或诸色人首告兵(给)[级]结构逃背,仰当职官员先且密切审问的实,方得施行,合要人密行追捕。」从之。

五月二十三日,诏:「官员使臣、诸色人等捉杀到强恶劫贼,只委本属州具所获人数、捕捉次第,保明申奏,不须候提刑、转运保明文字,方行定夺。」

六年二月十七日,诏陕西四路经略司:「陕西未用兵前,边上失于防察,累有不逞之人投入西界。宜密谕沿边官吏及藩部弓箭手,有能以计捕获者,(常)[当]不次迁擢之。」

十一月十六日,诏河北、京东西路安抚、转运、提点刑狱司,籍诸州军所申盗贼数,严督官吏捕逐之,每半月据所获入马递以闻。

皇佑元年二月八日,诏发京师禁军十指挥赴京东、西路驻泊「东」下原衍「东」字,据《长编》卷一六六删。,以备它盗。

敌,能设方略捕获同火强劫及凶恶贼人,并据人数于庆历编敕本条上递降一等酬赏。若捕盗官虽非躬亲,但擘画差人捉杀到,即据所获人数依编 元条各降一等外,更降一等酬赏。上顷如各无可降,更不理为劳绩。内 敌捉杀,及虽不 二年闰十一月二十四日,审刑院大理寺言:「准中书送下何郯奏请,今参详。欲乞应捕盗官及非捕盗官,但能亲率人众(募)[幕]职

敌,捉杀到久为民害凶恶贼人,等外赏轻并不及前项赏格者,特与临时量轻重取旨,加等酬奖。已上并委本州岛依条保明申奏。如有不实,其应干系保明及州县元勘贼官吏,并从违制分故失定断。诏依所奏施行。所有诸色人并公人军人及停藏贼人并受赃却捉杀贼人,并缉事军人等,告捉贼人,并未曾定夺, 州县官未成两考,获贼降等外合转次等京官者,职官循资,令录除节察推官,判司簿尉除初等职官,仍各知县。其捕盗官及非捕盗官,委是躬亲(今)[令]审刑院、大理寺再详定以闻。今参详,欲望自今应公人及诸色人等,如遇贼发,能起意自设方略,率众捉杀到同火贼徒,每强劫十人以上或凶恶七人以上者,与三班差使、殿侍内职员名目;高者临时取旨,更与酬奖。不愿者许买扑第一等酒场一次,仍支赏钱二百贯文。如或强劫七人以上、凶恶五人以上,与下班殿侍,不愿者许与第二等厢镇或酒场一次,仍支钱一百贯文。如获强劫五人以上、凶恶三人以上者,与下班殿侍,不愿者许指射第二等厢镇或酒场一次,仍支钱五十贯文。如获强劫三人以上、凶恶两人者,许指射第三等厢镇、酒场。其余各处身分获到人数,每强劫一名强劫:原脱「劫」字,据上下文例补。,公人与转一资。内有已充节级者,更与节级一次,无级节名目者,与免本户下一次差徭科配,无租税者官支赏钱十贯文。每凶恶贼人一名,并依强劫贼酬

赏外,更各支钱十贯文。应停贼及知情受赃人,如却能计谋捉杀贼人,并贼人见在本家宿食,能来告官,因兹获贼者,一所获人数,并依上条酬赏,仍特免停赃、知情、受赃本罪。其虽计谋捉杀,不经官司告首,别致彰露,即不免停脏等罪。若只是知贼人处所,能来告,因兹获贼,即不免停赃等罪。若只是知贼人处所,能来告,因兹获贼,即处所获人数,比起意捉杀人例减一等酬赏。内获强劫三人以上、凶恶两人,合该减等酬赏者,并支钱五十贯文。如告获强劫二人或凶恶一名者,亦支钱十贯文。应差出缉事(人)公人,如缉得同火贼人告官,因而捕获,每强劫十人以上、凶恶七人以上,与转一资,仍赏钱一百贯文。强劫七人以上、凶恶五人以上,与转一资。强劫五人以上、凶恶三人以上,只支五十贯文;强劫三人、凶恶两人,亦支钱三十贯文。若不及上件人数,强劫每〔名〕支钱五贯文,凶恶每名支钱十贯文。如一年内缉到强劫、凶恶贼人累计数及二十人以上,委实得力,许本属州军次第保明闻奏,当议相度别与酬赏。其诸色人官司临时差出缉贼者,亦比类此例酬奖。上项除合该殿侍酬奖,(己)[已]奏取朝廷指挥外,余并委本州岛依条施行。」奏可。

十二月八日,臣僚上言:「四方州郡常切谨视盗贼,应采取金银铜矿及鼓(铁)[铸]钱币,聚集群众之处,宜密设方略,常为警备。诏:「巡检、县尉、捉贼使臣内有疾病昏昧及弛慢不堪承职事者,令逐路转运使常切体量。如有不

得力者,仰于辖下选差勾当得事官员对移,仍具因依以闻。」

三年四月二十八日,诏:「(北)[比]齐、郓、( )[棣]、博等州寇盗群起,宜令巡检、县尉会合捕除之。其不任职者,安抚、转运、提点刑狱司廉察以闻。」

盗三人,请甄赏之。」帝曰:「海非独除去民害,兼能复其父雠,宜优赏之。」 而死。其子海,复获所 八月,宿州言:「百姓董华屡尝获强恶盗,近又与贼

十月六日,大理寺言:「信州民有劫米而伤主者,法当死。」帝谓辅臣曰:「饥而劫米则可哀,盗而伤主则难恕。虽然,细民无知,缘于饥尔。」遂贷之。又曰:「用刑宽则民慢,猛则民残。为政者当得宽猛之中,使上下无怨,则水旱不作矣。卿等宜慎之。」

四年三月六日,置广、惠二州提举捉贼一员。

四月九日,诏:「应今后命官犯罪理雪及捕贼叙赏,如曾丁忧,并与除出持服月日外,依编敕年限厘革施行。」

六月十三日,命洛苑副使兼合门通事舍人曹修为广南东路同体量安抚经制贼盗。

七月三日,秘书监、知桂州余靖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事。

八月十六日,诏:「广南有能捕获侬智高者,授正刺史,赏钱三千贯,绢二千匹。获智高母,授诸司副使,赏钱三千贯。获贼将黄师宓、黄玮,授东头供奉官,赏钱一千贯。」

九月四日,诏:「自来诸处奏到捕盗官捉贼杀人,并下刑部定夺。若系灾伤地分及赃物内有斛斗者,皆不依元定酬奖条贯,依例降下等第。虑有虽系灾伤地分,

却是凶强贼徒,或赃内虽有斛斗,又别有大段财物,若一例降等,则酬奖稍轻,无以激劝。令刑部今后定夺捉赃酬奖,系是灾伤地分阙食之民打劫粮食,或斛斗之外更有财物者,各具赃数,开析闻奏。虽系灾伤地分,却是凶强贼徒,元初发意不因阙食打劫粮斛,其赃并是财物,或虽因劫到斛斗,余外财物计赃,自至死罪者,细详元案内事理,开析定夺奏闻。」

十六日,诏:「诸州军应勘鞫贼盗,据发意因依、行劫次第,并须尽公依实入案,不得受捕盗官嘱求,增移事情,曲致酬奖。委长吏等觉察施行。其本州岛保明获贼功劳,亦须具的实(声)[申]述所获贼徒系凶强徒党,或阙食人民。如涉私 ,致朝廷误有酬奖,并严行降责。其在京勘鞫贼盗,开封府依此施行,仍仰刑部细详案内事理,开析定夺闻奏。」

五年五月十一日,诏审刑院、大理寺:「广南西路城邑完兵力可以固守而官吏避贼者,正其罪。其城邑若兵力不敌者,奏听裁。」

至和元年四月四日,诏诸路转运、提点刑狱司,贼盗发而不以闻者,其州县长吏并以违制论。

七月五日,以前真定府槁城县主簿陈昌期为光禄寺丞。先是,闽人范二举与其党数百人盗取私茶,久不能获,而昌期能往招降之。

九月七日,诏:「比闻有印匿名书谤枢密副使王尧臣,布诸道以摇军情者摇:原作「招」,据《长编》卷一七七改。,其令开封府揭榜召人陈告,赏钱二千缗,愿入官者与大理评事或侍禁;

已有官及系军籍者,优与迁转。徒中自告,特免罪,亦与酬奖。僧、道褐衣者与紫衣,师号紫衣者与师号:原仅作「师龙」,据《长编》卷一七七补改。;已赐师号与僧官。如愿赐院额及欲度(量)[童]行者,亦听。」

二年七月十一日,以博州民蒋宪为三班奉职、京东西路安抚司指使,仍就赐笏。以告获京东剧贼刘唐等五人,特录之。

嘉佑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诏:「应强恶贼人结成群党为民深患、捕盗官不能擒获者,如知州、通判能设方略差募人擒捕得获,委提刑、转运司同共保明闻奏,当议量轻重酬赏。」

十月二日,虔州巡检、左侍禁王咸孚除名,广南编管。以江南盗贼戴小八杀虔化令,不即掩捕也。

七年二月三日,命南康军蔡挺权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公事,专一制置虔、汀、漳州贼盗,兼提点虔州运盐事。先是,江西、福建路盐贼群聚至千百人,公行劫掠,杀害官吏,不能禁。盖江西远处官盐价高,民少食,故趣利私贩者多。言盐事者或以为运广南盐以给虔州便,或以为减淮南盐价鬻之便,朝廷方下其议,故令挺专领之。

英宗治平二年九月,命权发遣开封府判官王靖提举捉杀开封府界及曹、濮、澶、滑州未获盗贼。

三年四月五日,诏:「开封府长垣、考城、东明县并曹、濮、澶、滑州诸县获强劫罪死者,以分所当得家产给告人,本房骨肉送千里外州军编管,即遇赦降,与知人欲告、案问欲举、自首、灾伤减等,并配沙门岛。罪至徒者,刺配广南远恶州军牢城,以

家产之半赏告人,本房骨肉送五百里外州军编管,编管者遇赦毋还。五服内告首者,具案奏获贼该酬赏者,不用灾伤降等。

十六日,诏:「少卿、监以下知曹、濮州满任,计其任内已获未获强盗数,申提点刑狱司勘会以闻,当议赏罚。」以上《国朝会要》

治平四年闰三月二十三日,神宗即位未改元。诏:「京东灾伤州军频有贼盗,令转运、提刑司指挥当职官吏,常切觉察断绝。」

六月二十三日,刑部言:「准治平三年四月五日诏书,如前省司看详立法之意,盖为上件指定州县居民自来习惯为盗,以至结集徒党,杀害官吏,遂立重法。据文称,上件州县今后捉获强劫贼人,虑有他处人曾于上件州县诏书系开封府长垣、考城、东明县并曹、濮、澶、滑州诸县。行劫败获,亦合用此重法,及有贼人犯在立重法以前,获在立重法以后,于条则合用犯罪逢格改,格重,听依犯时。若(文据)[据文]称,今后捉获,则更不问犯罪在前,亦并用重法。缘省司定夺酬奖,合随贼人所得刑名,窃虑执文定夺,违戾立法本意。今欲乞申明上条内『上件州县今后捉获强劫贼人』一十二字,改作『今后上件州县人犯强劫捉获』一十二字,所贵文与法通,刑赏不失。贼人如不是上件指定州县人,即免没纳家产及编管骨肉。」

九月十四日,审刑院、大理寺言:「许州钱象先奏窃见巡检、县尉捕盗之官,本地分有强盗及杀人贼,百日内收捉不

获,各有敕条勘罚。如贼火数多,大段劫掠财物,杀害人命,收捉不获,即有勒停冲替之法。若凶歉之岁,饥民聚盗,但地分内申报称是强劫,即捕盗之官尽依强劫贼例立限捕捉。如不获,即依条勘责,别无减等之罚。及捉获正贼合该酬奖者,即朝廷以灾伤地分及劫盗斛斗,各与减等酬奖,县尉本合转官,减外只该免选者。以此责人效力,恐难以激劝。欲乞下刑法司定夺,今后灾伤地分持杖强盗赃物,或劫掠斛斗,但同火三人以上,伤人及赃满者,如捕获正贼,鞫勘得本非良民,前来已曾作贼罪至徒,经断不以赦前后,但今犯合至死者,别立条禁处断。其捕盗官及捕贼公人如合该酬奖,更不减等。寺司准刑部一司 ,捉获年岁荒歉处盗贼,诸未得引用捉贼酬奖条贯,先据人数取旨,从朝廷相度酬奖。又治平三年四月诏:『开封府长垣、考城、东明县并曹、濮、澶、滑州诸县,累有凶恶之人结集,疆劫人户财物,杀害捕盗官吏,须义别立重法。应上件州县获贼官吏、将校、兵士、公人、诸色人等该酬奖者,如系灾伤地分时,不用灾伤降等条贯。』(令)[今]众官参详,捕获灾伤地分贼人,若一例减等酬奖,诚恐无以激劝捕盗之人。除开封府县、曹、濮、澶、滑州诸县自有上项条贯外,欲乞其余州军今后灾伤地分(特)[持]杖强盗,不以财物斛斗,但同火三人以上,伤人及赃满者,如捕盗官吏及诸色人等捕获正贼,鞫

勘得本非良民,前来已曾作贼,罪至徒,经断不以赦前后,但今犯合至死者,如合该酬奖,更不用灾伤减等,并依元条施行,余依刑部 取旨。」从之。

十一月十七日,秦凤路承受公事王有度奏:「秦、凤州有贼郭秀等七人,三次(特)[持]仗踰城入盗民财。」上曰:「秦州系沿边重镇,盗三持仗越城,盖官吏弛慢而然。」令陕西转运司劾状,并新获贼具案以闻。

兵 宋会要辑稿 兵一二 捕贼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李延寿
  卷四十八 漢紀四十·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一·李心传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十六·徐乾学
  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十五 唐纪十五·纪昀
  通志卷一百十八上·郑樵
  一二五五 谕内阁将四库馆纂校议叙各员着该部核议具奏·佚名
  前言·佚名
  卷四十七·张守节
  哈剌觞传·宋濂
  吴道南传·张廷玉
  卷一百六·雍正
  二年·佚名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卷·佚名

    豪 俊   玄宗闻太白才名,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行幸宫中,顾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得独以声伎为娱哉?倘得逸才词人咏出之,可以夸耀后世。”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

  • 御定曲谱卷末·王奕清

    【凡不知宫调及犯各调者皆附】引子宴蟠桃白玉緑杯【于】黄封御酒【此】年年来防蟠桃【句 句韵还防记此曲三句止一韵】三疉引池塘争放莲堪折【疑】栁外莺声啼彻【有】试看海棠花【脱】应见緑添红谢【误 韵韵句】甲马

  • 卷四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 题王少府尧山隐处简陆鄱阳 故人沧洲吏深与世情薄解印二十年委身在丘壑买田楚山下妻子自耕凿羣动心有营孤云本无着因收谿上钓遂接

  • 列传第二十二 张邵·李延寿

    桓玄篡位,父敞先爲尚书,以答事微谬,降爲廷尉卿。及宋武帝讨桓玄,邵白敞表献忠款,帝大悦,命署寺门曰:“有犯张廷尉家者,军法论。”事平,以敞爲吴郡太守。及王谧爲扬州,召邵补主簿。刘毅位居亚相,好士爱才,当世莫不辐凑,唯邵不往。亲

  • 皇清开国方略卷三十二·阿桂

      世祖章皇帝【初即位未改元崇徳八年癸未八月至顺治元年甲申十月】  崇徳八年八月丁亥  世祖章皇帝嗣位  世祖章皇帝  太宗文皇帝第九子也天纵徇齐昌符协应崇徳八年八  月庚午  太宗文皇帝龙驭上賔礼亲

  • 卷二十一·六朝(隋)·蒋一葵

    【杨素】 〔字处道。仕周为徐州总管,入隋以平陈功,封越国公。素后庭妓妾曳绮罗者千数。有鲍享者,善属文,谢胄者,工草隶,并江南士人,因高智慧没为家奴。〕 杨素好谑,有柳机者,与族兄昂俱历显要,后并为外职,

  • ●绎史恤谥考卷八·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入祠士民(下)顾明楫定西侯参谋顺天人。尽节舟山,妻亦殉之。林世英生员福建人。舟山破,死之。华夏贡生定海人。杭州破,与钱肃乐等起兵守宁波。后以密谋通海,事泄下狱死。妻陆殉之。周宗彝举人海宁人。熊汝霖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阿桂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七月十一日癸丑开泰岳钟璜奏言金川土司莎罗奔原以喇嘛承袭土职其地方一切事务系侄郎卡管理节据副将保怀智同知崔钥报称莎罗奔于本年五月十一日病故查金川与革布什咱搆衅以来如绰斯甲布小金川丹坝巴旺

  • 六〇 伯升·周作人

    介孚公身边的亲人,如他在日记信札上所称,是潘姨与升儿,因为他对家人有时过刻,所以大家对于他们或者未免有些不满,其实也并不一定,平心说起来,有的本来不坏,有的也是难怪的。伯升生于光绪壬午,生母章姨太太是湖北人,早年去世,他从

  • 卷二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十九舆服上辂辇      冠服皇后车服    皇太子车服辂辇大定十一年将有事于南郊太常寺检引宋南郊礼例卤簿内合用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耕根车明逺车指

  • 187.寇准抗辽·林汉达

    辽朝欺侮宋朝无能,多次进犯边境。到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有人向宋真宗推荐寇准担任宰相,说寇准忠于国家,办事有决断。宋真宗说:“听说寇准这个人好强任性,怎么办?”这个大臣说:“现在辽朝进犯中原,正需要像寇准这样的

  • 卷三十七·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三十七  宋 李樗黄櫄 撰三颂黄曰诗之有颂何也盛德不居成功不有以告天地以报祖宗岂直大其事俊其辞以夸当年耀来世而为是美观哉周之有颂人以为作於成周太和之时而不

  • 卷三十五·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三十五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之二祝迎尸于门外正义郑氏康成曰尸自外来代主人接之就其次而请不拜不敢与尊者为礼周官掌次凡祭祀张尸次贾氏公彦曰祝出就次尸乃出

  • 第42章·老子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侯以自称也(3)。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4)。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5)。“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

  • 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复次善现,我清净即色处清净。色处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色处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我清净即声香味触法处清净。声香味触法处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声香味触法处清

  • 卷第六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有情纳息第三之六问已离无所有处染信胜解转根作见至时。既舍三无色无漏对治道于三地断为亦舍不。设尔何失。二俱有过。所以者何。若舍彼

  • 类编长安志·骆天骧

    城镇志。元骆天骧纂,薛延年校正。十卷。天骧别号藏斋,长安(今属陕西)人。官京兆路儒学教授。骆氏在宋敏求《长安志》基础上,分门别类改编,故名“类编”。纂成于元贞二年(1296),十万余字。该书收集各种有关长安的传记

  • 太上老君戒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戒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老君为关令尹喜讲授。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道教义枢》、《三洞珠囊》均著录《老君戒经》等。本经盖出自六朝。述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