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宫调第四

  宫调之说,盖微眇矣,周德清习矣而不察,词隐语焉而不详。或问曲何以谓宫调?何以有宫又复有调?何以宫之为六、调之为十一?既总之有十七宫调矣,何以今之用者,北仅十三,南仅十一?又何以别有十三调之名也?曰:宫调之立,盖本之十二律、五声,古极详备,而今多散亡也。其说杂见历代乐书--杜佑《通典》、郑樵《乐略》、沈括《笔谈》、蔡元定《律吕新书》、欧阳之秀《律通》、陈旸《乐考》、朱子《语类》、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唐、宋诸贤乐论,近闽人李文利《律吕元声》、岭南黄泰泉《乐典》、吾乡季长沙《乐律纂要》《律吕别书》诸书--宏博浩繁,无暇殚述,第撮其要,则律之自黄钟以下,凡十二也;声之自宫、商、角、徵、羽而外,有变宫、变徵凡七也。古有旋相为宫之法,以律为经,复以声为纬,乘之每律得十二调,合十二律得八十四调。此古法也,然不胜其繁,而后世省之为四十八宫调。四十八宫调者,以律为经,以声为纬,七声之中,去徵声及变宫、变徵,仅省为四;以声之四,乘律之十二,于是每律得五调,而合之为四十八调。四十八调者,凡以宫声乘律,皆呼曰宫,以商、角、羽三声乘律,皆呼曰调。今列其目:

  黄钟

  宫、俗呼正宫。

  商、俗呼大石调。

  角、俗呼大石角调。

  羽、俗呼般涉调。

  大吕

  宫、俗呼高宫。

  商、俗呼高大石调。

  角、俗呼高大石角。

  羽、俗呼高般涉。

  太簇

  宫、俗呼中管高宫。

  商、俗呼中管高大石。

  角、俗呼中管高大石角。

  羽、俗呼中管高般涉。

  夹钟

  宫、俗呼中吕宫。

  商、俗呼双调。

  角、俗呼双角调。

  羽、俗呼中吕调。

  姑洗

  宫、俗呼中管中吕宫。

  商、俗呼双调。

  角、俗呼中管双角调。

  羽、俗呼中吕调。

  仲吕

  宫、俗呼道宫调。

  商、俗呼小石调。

  角、俗呼小石角调。

  羽、俗呼正平调。

  蕤宾

  宫、俗呼中管道宫调。

  商、俗呼中管小石调。

  角、俗呼中管小石角调。

  羽、俗呼中管正平调。

  林钟

  宫、俗呼南吕宫。

  商、俗呼歇指调。

  角、俗呼歇指角调。

  羽、俗呼高平调。

  夷则

  宫、俗呼仙吕宫。

  商、俗呼商调。

  角、俗呼商角调。

  羽、俗呼仙吕调。

  南吕

  宫、俗呼中管仙吕宫。

  商、俗呼中管商调。

  角、俗呼中管商角调。

  羽、俗呼中管仙吕调。

  无射

  宫、俗呼黄钟宫。

  商、俗呼越调。

  角、俗呼越角调。

  羽、俗呼羽调。

  应钟

  宫、俗呼中管黄钟宫。

  商、俗呼中管越调。

  角、俗呼中管越角调。

  羽、俗呼中管羽调。

  此所谓四十八调也。自宋以来,四十八调者不能具存,而仅存《中原音韵》所载六宫十一调,其所属曲声调,各自不同。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悲伤。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以上皆属宫)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拗”旧作“拘”,误)

  般涉调、拾掇坑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以上皆属调)

  此总之所谓十七宫调也。自元以来,北又亡其四,(道宫、歇指调、角调、宫调)而南又亡其五。(商角调、并前北之四)自十七宫调而外,又变为十三调。十三调者,盖尽去宫声不用,其中所列仙吕、黄钟、正宫、中吕、南吕、道宫,但可呼之为调,而不可呼之为宫。(如曰仙吕调、正宫调之类)然惟南曲有之,变之最晚,调有出入,词则略同,而不妨与十七宫调并用者也。其宫调之中,有从古所不能解者:宫声于黄钟起宫,不曰黄钟宫,而曰正宫;于林钟起宫,不曰林钟宫,而曰南吕宫;于无射起宫,不曰无射宫,而曰黄钟宫;其余诸宫,又各立名色。盖今正宫,实黄钟也,而黄钟实无射也。沈括亦以为今乐声音出入,不全应古法,但略可配合,虽国工亦莫知其所因者,此也。又古调声之法,黄钟之管最长,长则极浊;无射之管最短,(应钟又短于无射,以无调,故不论)短则极清。又五音宫、商宜浊,徵、羽用清。今正宫曰惆怅雄壮,近浊;越调曰陶写冷笑,近清,似矣。独无射之黄钟,是清律也,而曰富贵缠绵,又近浊声,殊不可解。问各曲之分属各宫调也,亦有说乎?曰:此其法本之古歌诗者,而今不得悖也。盖古谱曲之法,一均七声。(旋宫以七声为均。均,言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其五正声,(除去变宫、变徵而言也)皆可谓调,如叶之乐章,则止以起调一声为首、尾。其七声(兼变宫、变徵而言)则考其篇中上下之和,而以七律参错用之,初无定位,非曰某句必用某律,某字必用某声,但所用止于本均,而他宫不与焉耳。唐、宋所遗乐谱,如《鹿鸣》三章,皆以黄钟清宫起音、毕曲,而总谓之正宫;《关睢》三章,皆以无射清商起音、毕曲,而总谓之越调。今谱曲者,于北黄钟【醉花阴】首一字,亦以黄钟清--六--谱之(六、乐家谱字。如凡、工、尺、合之类。凡清黄,皆曰六),下却每字随调以叶,而即为黄钟宫曲,沈括所谓“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然”,正此意也。然古乐先有诗而后有律,而今乐则先有律而后有词,故各曲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仄,又各准其所谓仙吕则清新绵邈,越调则陶写冷笑者以分叶之。各宫各调,部署甚严,如卒徒之各有主帅,不得陵越,正所谓声止一均,他宫不与者也。宋之诗余,亦自有宫调,姜尧章辈皆能自谱而自制之。其法相传,至元益密,其时作者踵起,家擅专门,今亡不可考矣。所沿而可守,以不坠古乐之一线者,仅今日《九宫十三调》之一谱耳。南、北之律一辙。北之歌也,必和以弦索,曲不入律,则与弦索相戾,故作北曲者,每凛凛遵其型范,至今不废;南曲无问宫调,只按之一拍足矣,故作者多孟浪其调,至混淆错乱,不可救药。不知南曲未尝不可被管弦,实与北曲一律,而奈何离之?夫作法之始,定自毖昚,离之盖自《琵琶》、《拜月》始。以两君之才,何所不可,而猥自贳于不寻宫数调之一语,以开千古厉端,不无遗恨。吴人祝希哲谓:数十年前接宾客,尚有语及宫调者,今绝无之。由希哲而今,又不止数十年矣。或问:予言各宫调谱不出一均,而奈何有云与某宫某调出入而并用者也?曰:此所谓一均七声,皆可为调,第易其首一字之律,而不必限之一隅者,故北曲中吕、越调皆有【斗鹌鹑】,中吕、双调皆有【醉春风】,南曲双调多与仙吕出入,盖其变也。此宫调之大略也。

猜你喜欢
  王益柔·唐圭璋
  艇斋诗话 全文·曾季貍
  第二场·老舍
  第二折·佚名
  周济·龙榆生
  髙氏三宴诗集巻上·高正臣
  卷一百三十一·冯惟讷
  卷二百七十七·陈思
  卷二十九·陈思
  卷三·朱彝尊
  补遗·杨基
  卷十六·陈廷敬
  卷七百六十八·佚名
  卷三百八十七·佚名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一徐光溥【一作浦】徐光溥蜀人事孟知祥为观察判官知祥称尊号进翰林学士後主?时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诗二首题黄居寀秋山图【第十七句缺一字】天与黄筌艺奇絶笔精回感重瞳悦运思潜通造

  • 第六十六回 埋伏计连败北军 警告书促开大会·蔡东藩

      却说陆荣廷既通电各省,声明讨袁,复任梁启超为总参谋,先贻书粤东,劝龙济光一同举义。书中大意,差不多似哀的美敦书,文云:  广东龙上将军,张巡按使同鉴:张巡按即张鸣岐。前大总统袁世凯谋逆叛国,神人共愤,自滇、黔首义,湘、

  • 第七卷 同治(中)·缪荃孙

    李鸿章奏(原稿末载月日)查咸丰十一年换定条约,镇江准于一年后立口通商。正月间,由美国参将巴夏礼等勘定镇江西门外上下空地,建造署栈。前抚臣薛焕当委常镇通海道会同办理,并奏明在案。嗣因所勘新关地基尚未兴工起造,又改在

  • 通志卷一百十一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二十四上后汉杜根【成翊世】栾巴 刘陶 李云 刘瑜【尹勲】谢弼虞诩 傅 盖勲 臧洪【陈容】张衡 马融 蔡邕 左雄 周举【子勰】黄琼【孙琬】荀淑【子爽孙悦】韩

  • 卷四·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四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四宋邵子邵子名雍字尧夫先为范阳人曾祖令进徙衡漳父古又徙共城邵子少时自雄其才旣学力慕高远後丧母庐於苏门山百源之上坚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於是北海李之才

  • 卷八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八十三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丁丑朔命陞叙辟展办事効力人员上谕军机大臣曰定长奏西安马甲富泰凉州领催巨佛保西安前锋徳克精额石麟领催卓特巴庄浪马甲佟其良等办理台站屯田事务俱属奋勉

  • 卷十九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九下 朱批黄国材奏摺 雍正三年正月二十日福建巡抚【臣】黄国材谨 奏为恭缴 谕旨叩谢 天恩事【臣】齎摺家人回闽捧到【臣】前奏叩请 陛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礼部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二人掌吉嘉军宾凶之秩序学校贡举之法以赞邦礼所属有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仪制清吏司郎中满二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三人汉一人主事满汉各一人掌嘉礼军礼学

  • 简介及目录·佚名

    刘子经名:刘子。北齐刘书撰,明袁孝政注。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本:《四库全书》 文渊阁本(简称文渊本)。目录卷一清神第一防慾第二去情第三韬光第四吕学第五专学第六卷二辩乐第七履信第八思顺第九慎独第

  • 卷十二·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十二 宋 严粲 撰 秦    国风 【谱曰秦者陇西谷名於禹贡近雍州鸟鼠山尧时有伯翳者实臯陶之子佐禹治水赐姓曰嬴历夏商兴衰亦世有人焉周孝王使其末孙非子养马於汧渭之间封为附庸邑之於秦谷至

  • 五、出世的思想·胡适

    道家思想是齐学,受神仙出世之说和阴阳祥之说的影响都很大。《淮南王书》中,这两种思想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现在分两节叙述他们。《汉书&middot;艺文志》有神仙十家,二百五卷:《宓戏(伏羲)杂子道》二十篇《上圣杂子道》二十

  • 佛说法集名数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归命顶礼一切佛一切智智天人师。无边无数佛说法。略集所说正法名。先归命三宝。所谓佛法僧。云何三乘。所谓大乘缘觉声闻。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

  •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二卷·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二卷发菩提心第四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得洗浣心垢。十恶重障净尽无余。业累既遣内外俱洁。次应仰学菩萨修行直道。功德智慧由之而生。所以诸佛每叹发心。是道场能办事故。唯愿大众各坚其志

  • 卷第八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九苦集谛缘识。有漏缘缘缘识有为缘。世俗智亦尔者。苦集谛等皆通三界九地。五部唯有漏故。如后四取蕴等应知其相。灭谛

  • 卷第十·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毗昙智犍度五种跋渠第三邪见等见逆  学者亦无学非学非无学  梵忍及五种云何邪见云何邪智。若邪见是邪智耶。设是邪智是邪见耶。邪见摄邪智耶。邪

  • 两溪文集·刘球

    二十四卷。明刘球(1392—1443)撰。刘球,字求乐,更字廷振,江西安福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授礼部主事,因胡滢荐侍经筵,改为翰林侍讲。正统初,王振欲征麓川,刘球力谏,忤王振,逮系诏狱,为王振党羽马顺在狱中支解死。

  • 憩园词话·杜文澜

    清杜文澜撰。凡六卷。卷一计三十则,为概论部分,专门发挥“词仍当以韵律为主”的宗旨,探讨词的音韵、平仄、曲调、格律等问题,力赞周济以周、辛、王、吴为冠及“还清真之浑化”诸说,“深得词中三昧”。二至六卷,“就同人所谱

  •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高峰原妙

    全一卷。又作高峰大师语录。宋代僧原妙(1238~1295)撰,元代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湖州双髻庵示众法语、西天目山师子禅寺开堂语要、拈古、补遗、偈颂、赞佛祖、行状、塔铭、音释等。元代洪乔祖另编有高峰原妙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