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宫调第四
黄钟
宫、俗呼正宫。
商、俗呼大石调。
角、俗呼大石角调。
羽、俗呼般涉调。
大吕
宫、俗呼高宫。
商、俗呼高大石调。
角、俗呼高大石角。
羽、俗呼高般涉。
太簇
宫、俗呼中管高宫。
商、俗呼中管高大石。
角、俗呼中管高大石角。
羽、俗呼中管高般涉。
夹钟
宫、俗呼中吕宫。
商、俗呼双调。
角、俗呼双角调。
羽、俗呼中吕调。
姑洗
宫、俗呼中管中吕宫。
商、俗呼双调。
角、俗呼中管双角调。
羽、俗呼中吕调。
仲吕
宫、俗呼道宫调。
商、俗呼小石调。
角、俗呼小石角调。
羽、俗呼正平调。
蕤宾
宫、俗呼中管道宫调。
商、俗呼中管小石调。
角、俗呼中管小石角调。
羽、俗呼中管正平调。
林钟
宫、俗呼南吕宫。
商、俗呼歇指调。
角、俗呼歇指角调。
羽、俗呼高平调。
夷则
宫、俗呼仙吕宫。
商、俗呼商调。
角、俗呼商角调。
羽、俗呼仙吕调。
南吕
宫、俗呼中管仙吕宫。
商、俗呼中管商调。
角、俗呼中管商角调。
羽、俗呼中管仙吕调。
无射
宫、俗呼黄钟宫。
商、俗呼越调。
角、俗呼越角调。
羽、俗呼羽调。
应钟
宫、俗呼中管黄钟宫。
商、俗呼中管越调。
角、俗呼中管越角调。
羽、俗呼中管羽调。
此所谓四十八调也。自宋以来,四十八调者不能具存,而仅存《中原音韵》所载六宫十一调,其所属曲声调,各自不同。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悲伤。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以上皆属宫)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拗”旧作“拘”,误)
般涉调、拾掇坑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以上皆属调)
此总之所谓十七宫调也。自元以来,北又亡其四,(道宫、歇指调、角调、宫调)而南又亡其五。(商角调、并前北之四)自十七宫调而外,又变为十三调。十三调者,盖尽去宫声不用,其中所列仙吕、黄钟、正宫、中吕、南吕、道宫,但可呼之为调,而不可呼之为宫。(如曰仙吕调、正宫调之类)然惟南曲有之,变之最晚,调有出入,词则略同,而不妨与十七宫调并用者也。其宫调之中,有从古所不能解者:宫声于黄钟起宫,不曰黄钟宫,而曰正宫;于林钟起宫,不曰林钟宫,而曰南吕宫;于无射起宫,不曰无射宫,而曰黄钟宫;其余诸宫,又各立名色。盖今正宫,实黄钟也,而黄钟实无射也。沈括亦以为今乐声音出入,不全应古法,但略可配合,虽国工亦莫知其所因者,此也。又古调声之法,黄钟之管最长,长则极浊;无射之管最短,(应钟又短于无射,以无调,故不论)短则极清。又五音宫、商宜浊,徵、羽用清。今正宫曰惆怅雄壮,近浊;越调曰陶写冷笑,近清,似矣。独无射之黄钟,是清律也,而曰富贵缠绵,又近浊声,殊不可解。问各曲之分属各宫调也,亦有说乎?曰:此其法本之古歌诗者,而今不得悖也。盖古谱曲之法,一均七声。(旋宫以七声为均。均,言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其五正声,(除去变宫、变徵而言也)皆可谓调,如叶之乐章,则止以起调一声为首、尾。其七声(兼变宫、变徵而言)则考其篇中上下之和,而以七律参错用之,初无定位,非曰某句必用某律,某字必用某声,但所用止于本均,而他宫不与焉耳。唐、宋所遗乐谱,如《鹿鸣》三章,皆以黄钟清宫起音、毕曲,而总谓之正宫;《关睢》三章,皆以无射清商起音、毕曲,而总谓之越调。今谱曲者,于北黄钟【醉花阴】首一字,亦以黄钟清--六--谱之(六、乐家谱字。如凡、工、尺、合之类。凡清黄,皆曰六),下却每字随调以叶,而即为黄钟宫曲,沈括所谓“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然”,正此意也。然古乐先有诗而后有律,而今乐则先有律而后有词,故各曲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仄,又各准其所谓仙吕则清新绵邈,越调则陶写冷笑者以分叶之。各宫各调,部署甚严,如卒徒之各有主帅,不得陵越,正所谓声止一均,他宫不与者也。宋之诗余,亦自有宫调,姜尧章辈皆能自谱而自制之。其法相传,至元益密,其时作者踵起,家擅专门,今亡不可考矣。所沿而可守,以不坠古乐之一线者,仅今日《九宫十三调》之一谱耳。南、北之律一辙。北之歌也,必和以弦索,曲不入律,则与弦索相戾,故作北曲者,每凛凛遵其型范,至今不废;南曲无问宫调,只按之一拍足矣,故作者多孟浪其调,至混淆错乱,不可救药。不知南曲未尝不可被管弦,实与北曲一律,而奈何离之?夫作法之始,定自毖昚,离之盖自《琵琶》、《拜月》始。以两君之才,何所不可,而猥自贳于不寻宫数调之一语,以开千古厉端,不无遗恨。吴人祝希哲谓:数十年前接宾客,尚有语及宫调者,今绝无之。由希哲而今,又不止数十年矣。或问:予言各宫调谱不出一均,而奈何有云与某宫某调出入而并用者也?曰:此所谓一均七声,皆可为调,第易其首一字之律,而不必限之一隅者,故北曲中吕、越调皆有【斗鹌鹑】,中吕、双调皆有【醉春风】,南曲双调多与仙吕出入,盖其变也。此宫调之大略也。
猜你喜欢 王益柔·唐圭璋 艇斋诗话 全文·曾季貍 第二场·老舍 第二折·佚名 周济·龙榆生 髙氏三宴诗集巻上·高正臣 卷一百三十一·冯惟讷 卷二百七十七·陈思 卷二十九·陈思 卷三·朱彝尊 补遗·杨基 卷十六·陈廷敬 卷七百六十八·佚名 卷三百八十七·佚名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