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903_1 【海阳泉】无名氏    人谁无耽爱,各亦有所偏。于吾喜尚中,不厌千万泉。    诚知湟水曲,远在南海壖。自从得海阳,便欲终老焉。    怪石状五岳,旋回枕深渊。激繁似涌云,静同冰镜悬。    吾欲以海阳,跨 
- 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 ○明克让 明克让,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宾,梁侍中。克让少好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三礼》礼论,尤所研精,龟策历象,咸得其妙。年十四,释褐湘东王法曹参军。时舍人硃异在仪贤堂讲《老子》,克让预焉。堂边有修竹,异 
-   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   昔者,越王句践问范子曰:“古之贤主、圣王之治,何左何右?何去何取?”范子对曰:“臣闻圣主之治,左道右术,去末取实。”越王曰:“何谓道?何谓术?何谓末?何谓实?”范子对曰:“道者,天地先生,不知老;曲成万物,不 
-   六月己亥[110],贬宣州巡官羊士谔为汀州宁化县尉。士谔性倾躁,时以公事至京,遇叔文用事,朋党相煽,颇不能平,公言其非。叔文闻之,怒,欲下诏斩之,执谊不可[111],则令杖杀之,执谊又以为不可,遂贬焉。由是叔文始大恶执谊,往来二人门下者皆 
- 元 吴师道 辑陈 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原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 
- 马祖常字伯庸,先祖世代为雍古部,居住在净州天山。高祖锡里吉思,在金代为凤翔兵马判官,尽忠金朝,死后赠恒州刺史。子孙世袭为官,以马为姓氏。曾祖月合乃,随世祖征宋,留于汴京,掌管粮饷,官至礼部尚书。父马润,为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 
- (丁卯)元年清隆熙二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卷之二〉一日。〈陰曆丁未十一月二十八日〉宗親、文武百官,歲首陳賀及進致詞。竝權停例,行禮于仁政殿。○詣德壽宮,進致詞于太皇帝。以歲謁也。○閣令第一號。退官恩賜金 
- 周颂 闵予小子之什《闵予小子》,嗣王朝於庙也。【笺】嗣王者,谓成王也。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於庙也。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传】闵,病;造,为;疚,病也。【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 
-   统观十二门论,惟一法门耳。别称十二,乃就其穷源尽委适可而止者以言。然悟入不二法门,言思路绝,心行处灭,幻起无性,诸法空寂。寂然而常现幻有,斯有所以妙;幻有而常处寂然,斯空所以真。故即俗眼所见山河大地人我众生等相,能审 
- 十一月七日。丰城曲江感山云卧庵主晓莹上状问讯径山遁庵无言首座禅师友兄。日者。禋兄居上蓝。时蒙以函翰附其递至。展绎真旨。开慰之深。何啻执热而濯清风。第以相望阔远。殊乏雅便。无繇略具禀报。可胜媿怍。唐顾况 
- (参学)大观编北磵老师。人品甚高。造道甚深。其为文章。奇伟峭拔。甚似柳柳州。夫不逸於佛。固当在儒林丈人行。至若沈冥得丧之表。超脱死生之际。则文字语言。又特其游戏三昧。彼以文訾之者固陋。以禅誉之者亦浅焉耳 
- 佛制僧居。必先结界。若不结界。一切作法等事。咸无成济之功。众僧得罪。又五分云。义准尼僧。自结大界。以护别众故。二部十师。必须精严如法。知律僧尼。非谓头数满足而已。主法者。宜先称量。二部执事。各有所属。 
- 嘉兴大藏经 二隐谧禅师语录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九江南扬州高沙天王禅寺 湖广荆州江陵水月禅院 嗣法门人 超巨 超秀 等编颂古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ldquo 
- 又名《外治寿世方初编》。方书。清邹存淦撰。四卷。存淦字俪笙,海宁(今属浙江)人。作者认为年老体衰,幼年体嫩,皆不易服药;痘瘄、产科生死攸关,惟外治较为稳妥。故广收博采各科外治法之名方,仿吴师机《理瀹骈文》体例 
- 主要记述了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生平及信仰之旅,是解读林语堂的珍贵资料。正文部分是林语堂多年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述其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和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对往圣先哲言论的探讨等。附录部分包括“林 
- 词集,叶小鸾撰,小鸾,明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字 琼章,一字瑶期。叶绍袁、沈宜修三女,张立平聘妻。娴雅 贞静,甘于俭素。工于诗律,词笔哀怨无端,意境幽婉清隽,胜于朱淑真,被誉为李清照、徐湘萍之亚。婚前五日病卒。著有《 
- 亦称《华严经行愿品疏》、《普贤行愿品疏》、《贞元华严经疏》、《行愿品疏》等。佛典注疏。唐澄观著。十卷。是对“四十华严”的疏解。唐贞元十四年(798)澄观协助般若译出“四十华严”,即奉敕于终南山草堂寺撰成此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