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九部分

周颂 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嗣王朝於庙也。【笺】嗣王者,谓成王也。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於庙也。

闵予小子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传】闵,病;造,为;疚,病也。【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嬛嬛然孤特,在忧病之中。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茲皇祖,陟降庭止。【传】庭,直也。【笺】兹,此也。陟降,上下也。於乎我君考武王,长世能孝,谓能以孝行为子孙法度,使长见行也。念此君祖文王,上以直道事天,下以直道治民,信无私枉。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传】序,绪也。【笺】夙,早;敬,慎也。我小子早夜慎行祖考之道,言不敢解倦也。於乎君王,叹文王、武王也。我继其绪,思其所行不忘也。

《闵予小子》一章十一句。

《访落》,嗣王谋於庙也。【笺】谋者,谋政事也。

访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猶判涣。【传】访,谋;落,始;时,是;率,循;悠,远;犹,道;判,分;涣,散也。【笺】昭,明;艾,数;犹,图也。成王始即政,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尊其道德,故于庙中与群臣谋我始即政之事。群臣曰,当循是明德之考所施行。故答之以谦曰,於乎远哉,我于是未有数,言远不可及也。若扶将我,就其典法而行之。继续其业,图我所失分散者收敛之。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笺】多,众也。我小子耳,未任统理国家众难成之事,必有任贤待年长大之志。难成之事,谓诸政有业未平者。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笺】绍,继也。厥家,谓群臣也。继文王陟降庭止之道,上下群臣之职以次序者,美矣我君考武王,能以此道尊安其身。谓定天下,居天子之位。

《访落》一章十二句。

《敬之》,群臣进戒嗣王也。

敬之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茲。【传】显,见;士,事也。【笺】显,光;监,视也。群臣见王谋即政之事,故因时戒之曰,敬之哉,敬之哉,天乃光明,去恶与善,其命吉凶不变易也。无谓天高又高在上远人而不畏也,天上下其事,谓转运日月,施其所行,日月瞻视,近在此也。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传】小子,嗣王也。将,行也。光,广也。佛,大也。仔肩,克也。【笺】缉熙,光明也。佛,辅也。时,是也。仔肩,任也。群臣戒成王以敬之敬之,故承之以谦云,我小子耳,不聪达于敬之之意。日就月行,言当习之以积渐也。且欲学于有光明之光明者,谓贤中之贤也。辅佛是任,示道我以显明之德行。是时自知未能成文武之功,周公始有居摄之志。

《敬之》一章十二句。

《小毖》,嗣王求助也。【笺】毖,慎也。天下之事当慎其小,小时而不慎,後为祸大,故成王求忠臣早辅助己为政,以救患难。

小毖

予其惩而,毖後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传】毖,慎也。荓蜂,(外“广”内“挈”)曳也。【笺】惩,艾也。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後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以自辅助也。曰我创艾于往时矣,畏慎後复有祸难。群臣小人无敢我(外“广”内“挈”)曳,谓为谲诈诳欺,不可信也。女如是,徒自求辛苦毒螫之害耳,谓将有刑诛。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传】桃虫,鹪也,鸟之始小终大者。【笺】肇,始;允,信也。始者信以彼管、蔡之属,虽有流言之罪,如鹪鸟之小,不登诛之,後反叛而作乱,犹鹪之翻飞为大鸟也。鹪之所为鸟,题肩也,或曰鸮,皆恶声之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传】堪,任;予,我也。我又集于蓼,言辛苦也。【笺】集,会也。未任统理我国家众难成之事,谓使周公居摄时也。我又会于辛苦,遇三监及淮夷之难也。

《小毖》一章八句。

《载芟》,春在田而祈社稷也。【笺】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

载芟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強侯以。【传】除草曰芟,除木曰柞。畛,埸也。主,家长也。伯,长子也。亚,仲叔也。旅,子弟也。强,强力也。以,用也。【笺】载,始也。隰,谓新发田也。畛,谓旧田有径路者。强,有余力者。《周礼》曰:“以强御任民。”以,谓閒民,今时佣赁也。《春秋》之义,能东西之曰以。成王之时,万民乐治田业。将耕,先始芟柞其草木,土气烝达而和,耕之则泽泽然解散,于是耘除其根株,辈作者千耦,言趋时也。或往之隰,或往之畛,父子余夫俱行,强有余力者相助,又取佣赁,务疾毕已当种也。有嗿其馌,思媚其妇,有依其士。【传】嗿,众貌。士,子弟也。【笺】馌,馈馕也。依之言爱也。妇子来馈馕其农人于田野,乃逆而媚爱之,言劝其事劳不自苦。有略其耜,俶载南畝,播厥百穀,实函斯活。【传】略,利也。【笺】俶载,当作炽菑。播,犹种也。实,种子也。函,含也。活,生也。农夫既耘除草木根株,乃更以利耜炽菑之而後种,其种皆成好含生气。驿驿其达,有厭其杰。厭厭其苗,绵绵其麃。【传】达,射也。有厌其杰,言杰苗厌然特美也。麃,耘也。【笺】达,出地也。杰,先长者。厌厌其苗,众齐等也。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传】济济,难也。【笺】难者,穗众难进也。有实,实成也。其积之乃万亿及秭,言得多也。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笺】烝,进;畀,予;洽,合也。进于祖妣,谓祭先祖先妣也。以洽百礼,谓飨燕之属。有飶其香,邦家之光。【传】飶,芬香也。【笺】芬香之酒醴飨燕宾客,则多得其欢心,于国家有荣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传】椒,犹飶也。胡,寿也。考,成也。【笺】宁,安也。以芬香之酒醴祭于祖妣,则多得其福右。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茲。【传】且,此也。振,自也。【笺】匪,非也。振,亦古也。飨燕祭祀,心非云且而有且,谓将有嘉庆祯祥先来见也。心非云今而有此今,谓嘉庆之事不闻而至也。言修德行礼,莫不获报,乃古古而如此,所由来者久,非适今时。

《载芟》一章三十一句。

《良耜》,秋报社稷也。

良耜

畟畟良耜,俶载南畝。播厥百穀,实函斯活。【传】畟畟,犹测测也。【笺】良,善也。农人测测以利善之耜炽菑是南亩也,种此百谷,其种皆成好含生气,言得其时。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馕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传】笠,所以御暑雨也。赵,刺也。蓼,水草也。【笺】瞻,视也。有来视女,谓妇子来馌者也。筐筥,所以盛黍也。丰年之时,虽贱者犹食黍。馌者见戴纠然之笠,以田器刺地,薅去荼蓼之事,言闵其勤苦。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传】挃挃,获声也。栗栗,众多也。墉,城也。【笺】百室,一族也。草秽既除而禾稼茂,禾稼茂而穀成熟,穀成熟而积聚多。如墉也,如栉也,以言积之高大,且相比迫也。其已治之,则百家开户纳之。千耦其耘辈作,尚众也。一族同时纳穀,亲亲也。百室者,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共族中而居,又有祭脯合醵之欢。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传】黄牛黑唇曰犉。社稷之牛角尺。以似以续,嗣前岁,续往事也。【笺】捄,角貌。五穀毕入,妇子则安,无行馌之事,于是杀牲报祭社稷。嗣前岁者,後求有丰年也。续往事者,复以养人也。续古之人,求有良司穑也。

《良耜》一章二十三句。

《丝衣》,绎宾尸也。高子曰:灵星之尸也。【笺】绎,又祭也。天子诸侯曰绎,以祭之明日。卿大夫曰宾尸,与祭同日。周曰绎,商谓之肜。

丝衣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传】丝衣,祭服也。紑,洁鲜貌。俅俅,恭顺貌。基,门塾之基。自羊徂牛,言先小後大也。大鼎谓之鼐,小鼎谓之鼒。【笺】载,犹戴也。弁,爵弁也。爵弁而祭于王,士服也。绎礼轻,使士。升门堂视壶濯及笾豆之属,降往于基,告濯具。又视牲,从羊之牛,反,告充。已,乃举鼎幂告洁。礼之次也。鼎圜弇上谓之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传】吴,哗也。考,成也。【笺】柔,安也。绎之旅士用兕觥,变于祭也。饮美酒者皆思自安,不喧哗,不敖慢也,此得寿考之休徵。

《丝衣》一章九句。

《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笺】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成王,乃後祭于庙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

於铄王師,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传】铄,美;遵,率;养,取;晦,昧也。【笺】纯,大;熙,兴;介,助也。於美乎文王之用师,率殷之叛国以事纣,养是闇昧之君以老其恶,是周道大兴而天下归往矣,故有致死之士助之。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传】龙,和也。蹻蹻,武貌。造,为也。【笺】龙,宠也。来助我者,我宠而受用之。蹻蹻之士皆争来造王,王则用之。有嗣,传相致。实维尔公,允师。【传】公,事也。【笺】允,信也。王之士所以举兵克胜者,实维女之事,信得用师之道。

《酌》一章九句。

《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笺】类也、祃也,皆师祭也。

绥万邦,娄丰年。【笺】绥,安也。娄,亟也。诛无道,安天下,则亟有丰熟之年,阴阳和也。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传】士,事也。【笺】天命为善不解倦者为天子,我桓桓有威武之武王,则能安有天下之事,此言其当天意也。于是用武事于四方,能定其家先王之业,遂有天下。於昭于天,皇以间之。【传】间,代也。【笺】于,曰也。皇,君也。於明乎曰天也,纣为天下之君,但由为恶,天以武王代之。

《桓》一章九句。

《赉》,大封于庙也。赉,予也。言所以锡以善人也。【笺】大封,武王伐纣时,,封诸臣有功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传】勤,劳;应,当;绎,陈也。敷,犹遍也。文王既劳心于政事,以有天下之业,我当而受之,敷是文王之劳心,能陈绎而行之,今我往以此求定,谓安天下也。时周之命,於绎思。【笺】劳心者,是周之所以受天命而王之所由也,於女诸臣受封者,陈绎而思行之。以文王之功业勑劝之。

《赉》一章六句。

《般》,巡守而祀四岳河海也。【笺】般,乐也。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传】高山,四岳也。嶞山,山之嶞堕小者也。翕,合也。【笺】皇,君;乔,高;犹,图也。於乎美哉,君是周邦而巡守,其所至则登其高山而察之,望秩于山川,小山及高岳皆信按山川之图而次序察之。河言合者,河自大陆之北敷为九,祭者合为一。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传】裒,聚也。【笺】裒,众;对,配也。遍天之下众山川之神皆如是配而祭之,是周之所以受天命而王也。

《般》一章七句。

闵予小子之什十一篇,十一章,百三十七句。

猜你喜欢
  论语集注考证卷三·金履祥
  春秋辨义卷十二·卓尔康
  读书丛説卷一·许谦
  第七章 8·辜鸿铭
  卷十五·李光坡
  卷十一·郑玉
  卷六十六·山井鼎
  卷四十四·山井鼎
  襄公·襄公九年·左丘明
  南塔光涌禅师·惠洪
  佛法与科学·太虚
  末那十门三位与赖耶十门二位之同异(附注)·太虚
  入楞伽经卷第三·佚名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下·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七·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七·魏庆之

      用 事   三 易   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事,二也;易读诵,三也。邢子才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祖孝徵曰:沈诗云“崖倾护石髓”,此岂用事耶!升按:坡诗“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如铁”,乃嵇康

  • 原序·朱弁

      予在东里,于所居之东、小园之西有堂三。楹壁间多皇朝以来诸名卿画像,而文籍中多与左、司马、班、韩、欧、苏数公相对。以其地无松竹,且去山水甚逺,而三径闲寂,庭字虚敞,凡过我门而满吾座者,唯风与月耳。故斯堂也,以风月得

  • ●卷五·陈衍

    一、昌黎“同工异曲”之说,即刘子玄《史通》所谓“貌异心同。者也。但“貌异心同”所“同”者,以用意言,“同工异曲”所“同”者,以用事、隶辞言。叶损轩为江南

  • 卷四百二十五·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五 明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九 王弼 送方石先生赴召分韵 忆昔拜公初我上南宫试开心念通家恩爱良独至我领溧水除公返桃溪睡中间十余年日月忽如遗昨

  • 卷三·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目录地理类观华夷图【唐伍乔】观华夷图【唐曹松】观舆图有感【元金渭五首】河山形胜图【金雷渊】河山形胜图【金冯璧】东山老人河山形胜图【金赵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雍正

      编者按:曾静招供出传播悖逆言论的犯人。而且供出梦见自己的同族人告诉他说,那人姓邓等话。结果江苏巡抚便依此追查,当然毫无结果。由此可见雍正对此案追查的紧,涉及面广,地方官员连梦话都紧追不放。  【原文】  臣

  • ●郑氏史料三编卷二·佚名

    二七、福建总督刘斗题本(请准拨款催造火器)康熙十年正月二十一日二八、刑部题本残片(陈暹等诬控周全斌与郑经结盟假意投诚)康熙十年三月初七日二九、江南提督残题本(题报搜查江南沙岛)三○、兵部尚书科尔可大等题本(议奏福建

  • ●吴郡二科志·阎起山

    阎秀卿文苑(凡五人)狂简(凡二人)◆文苑(凡五人)◆传曰言而不文行之不远含章之义伟哉孰得而非之上则金门贝阙之情下则缉柳编蒲之旨大则君民郊庙之谈微则草木河山之兴莫不书鼎钟镌金石供耳目于当今树风休于永世者也故逸才以高

  • 卞昆冈 第四幕·陆小曼

    布景卞昆冈家内景。左侧一门,垂有布帘。设备简朴,一壁悬佛及观音像。一壁供卞母灵位。桌凳而外靠左侧有一小榻,上铺布被。右侧门外即前幕庭院。壁角杂置石作刀锯器具。幕启时七妹独坐右门侧缝衣,频转眼望左门,面有得意色,间

  • 李邴传·脱脱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崇宁五年(1106)中进士及第,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当时正值北方同金交战,酬赏功劳,每天数十百起,李邴拟制诏令没有留难。任给事中、同修国史兼直学士院,迁任翰林学士。曾参加宫内曲宴,徽宗令他做

  • 諡法卷二·苏洵

    宋 苏洵 撰正【一】内外賔服曰正正不正之相去甚远然不正之人无有肯自服其正之者如此则邪正终不可辨也故举其効曰惟众人之所同服者正也天下之议惟众为最公茍其不正虽有服者不能服内外敬【六】畏天爱民曰敬齐庄中正曰

  • 哀公卷二十七(起元年,尽十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微国。称侯者,本爵俱侯,土地见侵削,故微尔。许男者,戍也。前许男斯见灭以归,今戍复见者,自复。斯不死位,自复无恶文者,从灭以归可知。○复见,扶又反;下贤遍反。)[疏]注“随微

  • 非攻上第十七·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

  • 第十四章 29·辜鸿铭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辜讲孔子说:“聪明人多说了都感觉惭愧,更喜欢多做。”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四·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二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實義二者假名.假名菩薩聞我三月當入涅槃皆生退心而作   是言.如其如來無常不住我等何爲爲是事故無量世中受大苦惱.如來世尊成就具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澄观

    第二说经处文有四。第一总彰大意。第二叙昔顺违。第三句数圆融。第四别明处异。初中有三。初拂迹显实。二融通显圆。三依义建立。今初。至而非国土。即拂迹显实中。谓既亡能所。何有能依之佛所依之处。普贤三昧品云。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八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二智二解脱  明智三证净颠倒等持修  此章愿具说云何他心智。答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能知他相续现在欲色界

  • 耻堂存稿·高斯得

    宋代诗文别集。8卷。高斯得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立朝謇谔尽言,惟以培养国脉搏击奸邪为志。本传载所论奏凡十余事,多当时切要,于宋末废弛欺蔽之象,痛切敷陈,皆凛然足以为戒”。如《君仁臣直论》一文,劝诫君主要倾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