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五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小山集

刘翰字武子长沙人绍兴间于湖张孝祥石湖范成大方名重一时翰逰于二公之门故诗声日着乆客都下迄无所就有小山集

桂殿秋夀于湖先生

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瑶池路逺羽衣湿玉佩泠泠明月中

双玉节到神京碧杯仙露冷如氷一声金磬千花发洞口天风吹酒醒

翠屛曲

小亭帘幕垂隂隂梅香入枕春生屛西窓月落翠被冷鸟声残梦东风醒三年不唤清溪渡梦里瀼西春水路江头女儿双翠眉能唱刘郎芳草句

小宴

一曲歌云劝玉觞归来斜月恰侵牀小窓细嚼梅花蕋吐出新诗字字香

余乆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呉郎采菱叩舷之音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弹余冠兮尘随芳草緑兮未归家遥遥兮辞楚荆伤去国兮重登临舞长剑兮増慨复鸣铗兮成音采中洲兮兰蕋望美人兮千里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

种梅

凄凉池馆欲栖鸦采笔无心赋落霞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红窓怨

啼莺唤起纱窓梦红日满帘花影防翠屛香字冷薫炉罗衣叠损金泥鳯去年君去燕归时今日燕来君未归欲把相思挑锦字夜寒懒上鸳鸯机起来翠袖香罗薄东风满地桃花落

渔父

轻舟一叶一轻蓬上有萧萧鹤髪翁昨夜不知何处宿月明都在笛声中

春晚呈范石湖

风日萧萧两鬓华倦寻银笔赋余霞五更枕上无情雨三月风前薄命花春困有时因病酒客怀何日不思家年来事事心情懒惟有归耕防最佳

上元小亭

靖康诏令文章种桐邑公侯国老家种得人间桃李满春风无地不开花

石头城

离离芳艸满吴宫緑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鴈声中

天上月

春氷一片净无瑕万里清光遍海涯欲与嫦娥移桂树月明先合种梅花

春日

沉沉芳酌动金波笑引疎梅泛玉荷几度天寒归雁少一畨风雨落花多功名好在知心懒富贵重来柰老何鸟鹊数声传喜语梁间燕子亦能歌

江南曲

我家江南同野老自纺落毛采苹藻清风满袖读离骚半畆幽畦种香草门前流水鸣溅溅日暮归来自刺船遥山数叠作媚妩落日断霞明晚川雨余汀草涨新緑红衣湿尽鸳鸯浴采莲女儿何处来唱我春风湖上曲瓮头酒熟方新蒭白鱼如银初上钩呼儿洗杓醉明月酒酣更作商声讴

鸿门宴

江东遥遥八千骑大战小战七十二刘郎晓鞭天马来踧踏长安开帝里子婴已降隆凖公君王置酒鸿门东张良已去玉斗碎三月大照咸阳红绣衣归来日将夜可惜雄心天不借当时已失范増谋尚引长戈到垓下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玉帐佳人不成梦月明四靣闻歌声防剑相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明朝宝马一声嘶江北江东皆汉土

玉斗歌【汉高帝真英主也其入关则约三章封府库子女玉帛略无所有秦人归心焉不待白蛇赤帝老妪夜哭然后知为天命彼姁姁项羽欲扼其防而困之难哉鸿门之防沛公亦几危矣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沛公得从间道以归独使张良谢羽羽受其璧此亚父知其为勇所以慨然碎其玉斗也感之作歌】

汉兵咸阳未休含楚王长歌到戯下项伯夜入张良营沛公苍皇出城谢自言戮力共攻秦不意入关成此勲闭关籍民备他盗尽封府库待将军项庄防劒项伯起汉楚兴亡在今尔鸿门壮士斩关来慷慨一巵谁惧死君不见秦亡鹿走骊山倾四方尽起诸侯兵龙顔隆凖泗上长天之所授谁能争英雄肯落他人手独遣谋臣谈辩口君王间道却归来满地秋声鸣玉斗

呉门行

呉歌婉婉清如水西风晓自阊门起双挠艇子采菱来翠荇緑苹香十里芙蓉影落已知秋溅湿罗衣眉黛愁回声荡桨入门去明月家家秋水流

客去

送客归来月满檐梅花微笑隔疎帘酒醒今夜银屛冷沈水薫炉渐渐添

哀友人

案成歌舞小春娇何事君随艸木凋从此巴江江上月有人和泪独吹箫

闻笛

谁将玉笛按凉州吹彻春风不下楼若道声声都是恨不知消得几多愁

山亭

芳草萋萋怨未归西池残夣要题诗緑窓昨夜东风小开遍梅花第几枝

题飞云阁

一笑归来春尚寒小梅飘尽雪初残迟迟更待梨花月醉倚飞云十二栏

立秋日

乱鸦啼防玉屛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覔处满堦梧叶月明中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

猜你喜欢
  卷八百五十·彭定求
  卷五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二十二·阮阅
  卷十八·阮阅
  蠲戏斋诗话(一)·马一浮
  ●秋爽斋诗话(经生)·蒋箸超
  第二十一出 别母·陆采
  我的素描·戴望舒
  孤雁·闻一多
  卷一百二十九·徐世昌
  四集卷三十·乾隆
  卷397 ·佚名
  七言巻二十二·洪迈
  新婚与旧鬼·徐志摩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三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阆山歌【黄鹤编在广德二年阆州诗内下首同时作 杜臆阆州即今阆中县属保宁府附郭者】阆州城东灵【一作雪非】山白阆州城北玉台【一作壶】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一

  • 卷三百五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石堂集陈普字尚德闽之宁德人为恂斋韩氏门人韩出于庆元辅氏盖考亭的派也宋亡后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有石堂集拟古秋声金气流天空露瀼瀼素波合流月淫淫

  • 须溪四景诗集巻三·刘辰翁

    宋 刘辰翁 撰秋景乞巧文钝拙吾无比髙灵昔有闻不知天下巧乞以世间文果列空庭露香浮入汉云天孙何冉冉柳子盖云云有说能要我无才可赠君绛衣持节后穷达竟何分晒书芸香天上宴不到野人居见说星期夕闲将腹晒书笑人操犊鼻容

  • 卷二十一辽左弃地·刘若愚

    铁岭李氏其先,本朝鲜人。万历年间,成梁父子以斩级扩土功,加封伯爵,遂图比照云南例,要将山海以东世据之,永为辽东镇守,如黔国故事。凡当时仕于辽土者,多遭其齮龁。无不惧阴谋之叵测也。至万历三十三年春,成梁以宁辽伯总镇辽东,巡

  • 卷十上·杨士奇

    洪武三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朔告祀 天地于南郊其祝文曰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 昊天上帝 厚土皇地祇昔我 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乱平定群雄受 天明命奄有天下海内又安三十余年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宪戕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三·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七月甲辰朔孟秋享 太庙遣英国公张惟贤行礼○户部尚书赵世卿言顺天府臣王国按臣乔允升欲将现在应发赈未悉照京估折价于所属搜括动支将三十八年应解部饷留抵议以江南来岁运米改折谓臣部之额解不少而江南又

  • ◎小掌柜得罪大军阀·宣南吏隐

    冯玉祥因豫东匪患,亲自出巡。在商邱朱集,担搁月余,每日住宿,都不在行署内(冯之行署系一军用帐棚),喜与部下士卒杂居,亦无一定地点,大有甘苦相共之风。会有李鸣钟(冯部下之旅长)部下差弁完婚。冯知其窘乏,亲助银三十元。合卺之夕,冯

  • 一百零一 内务府等衙门奏各关监督办理铜斤仍照曹寅节省银数交纳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一日 总管内务府等衙门谨奏:为遵旨会议事。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总管内务府具奏: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称,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启奏情愿承办各关铜斤,为此,与户、工两部会议具奏。奉旨:依

  • 三九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暨《大义觉迷录》折·佚名

    三九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暨《大义觉迷录》折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日新授湖广总督 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经查缴应毁各书,委员汇解,恭折奏闻事。窃臣凛遵谕旨,将应毁触碍各书,务期查收尽净,不使稍有遗存。除

  • 张绍登传·张廷玉

    张绍登,字振夫,南城人。崇祯时举人,授应城知县。崇祯九年(1636),农民起义军攻应城,绍登同训导张国勋、乡官饶可久全力抵御,力战一昼夜,斩获甚众。义军暂撤走。本县侍郎王蠨之子王权与本族有怨仇,怨家暗中引导义军再来攻城。国

  • 少仪·戴圣

    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不得阶主。适者曰:“某固愿见。”罕见曰:“闻名”。亟见曰:“朝夕”。瞽曰:“闻名”。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适公卿之丧,则曰:“听役于司徒”。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

  • 卷十七 十七之一·孔颖达

    ◎生民之什诂训传第二十四陆曰:自《生民》至《卷阿》八篇,成王、周公之《正大雅》。《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嫄音原。姜,姓。嫄,名。有邰氏之女,帝喾元妃,后稷母也。[疏]“《生民》

  • 卷二十一【起宣公元年尽四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一【起宣公元年尽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逹疏宣公【音义】【陆曰宣公名倭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子母敬嬴谥法善问周逹曰宣】【疏】【正义曰鲁世家云宣公名

  • 万章下篇·王夫之

    一集注“无不可事之君,无不可使之民”,是伊尹胸中至大至刚语,然须于此看出伊尹偏处。其云至大至刚者,言气足以举之也,须与孔子“天下有道,丘不与易”自有分别。伊尹但在自家志力学术上见得恁地有余,谓己

  • 第十八章 5·辜鸿铭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辜讲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碰到一个古怪的人(接舆,姓陆,名通,春秋时楚国著名的隐士),

  • 提要·王应电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礼传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礼传十卷圗説二卷翼传二卷明王应电撰应电字昭明昆山人嘉靖中遭倭乱避居江西遂终于泰和受业魏校之门其书中称师云者即述校语

  • 禅真后史·方汝浩

    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十卷 六十回。书接《禅真逸史》,叙卢溪秀士瞿天民 为一坐怀不乱的君子,晚年得子瞿琰,生有异 象,但屡受长嫂张氏暗算,其父不得已而送至 友侄、刺史刘仁轨家寄养。在刘家得僧人传授 异术。唐高宗时在

  • 摄大乘论释疏·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747号背面,首残尾存。尾题:“《摄大乘论释疏》卷第五。”现题乃据内容新拟。本书是对世亲著、真谛译《摄大乘论释》的疏释。《摄大乘论释》是世亲对无著著《摄大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