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秋爽斋诗话(经生)

太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气,可通帝座。恨不携谢朓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山峰高峻,所不必言,登者岂一太白哉?乃独想到呼吸通帝座,奇矣;又想到携谢朓惊人句问青天,更奇。其胸次空旷,偶一吐露,俱超超脱尘,故其为诗,大概如此。

陆士龙《谷风诗》云:“闲居物外,静言乐幽。绳枢增结,瓮牖绸缪。和神当春,清节为秋。天地则迩,户庭已悠。”锺伯敬评之曰:“眼中极静,胸中极廓。”予所爱,尤在末二句。天地本悠也,反言迩,不言悠;户庭本迩也,反言悠,不言迩。此等笔墨,此等胸次,亦岂是流辈可几!

程子云:邵尧夫襟怀放旷,如空中楼阁,四通八达。如“须信画前原有《易》,自从删后更无《诗》。”这个意思,元古未有人道。

上蔡谢氏曰:邵尧夫直是豪才,尝有诗云:“万物之中有一身,一身中有一乾坤。能知造物备于我,肯把天人别立根。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从心上起经纶。天人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朱子谓邵尧夫腹能包括宇宙,终始古今,做得大,放得下。因诵其诗云:“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霸大铺舒。”真可谓人豪矣。

《六念斋笔记》述张句曲《涧阿》诗一首,最豪迈。诗云:“驾壑截流安尺宅,客来如入市檐壶。(句奇创)百年身外云蒲局,四月山中樱笋厨。雉雊烟丛朝日上,鱼潜瓦影夕凉初。自余眠食都忘却,更拟求观后世书。”

陈拾遗子昂《登幽州台》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仅二十四字,而能包括上天下地、前古后今,气势何等浩瀚。“怆然涕下”一语,自视正不小,直可作一篇大文章读。

晚唐李文山《赠魏某绝句》云:“名珪字玉净无瑕,美誉芳声有数车。莫放焰光高二丈,来年烧杀杏园花。”只二十八字耳,而形容出无限文彩,闪烁射人,见者称怪。

东坡与客游金山,适中秋,天宇四垂,一碧无际,加以江流倾涌,月色如昼。登妙高台,命歌者歌《水调歌头》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歌罢,公自起舞,此一派兴会甚好。作诗临文,神游其际,自有绝妙好辞,奔投腕下。刘仲修作《槎翁诗序》,有云:“陶潜、李白、杜甫、孟浩然、韦应物,皆魁垒奇杰之士,不得于时,而其胸中超然,无穷达之累,故能发其豪迈隽伟之才,高古冲澹之趣,以成一家之言,名世而垂后。可知诗之有豪气者,未有不从旷爽得来也。”

陆放翁诗有云:“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神情何等舒逸。又有句云:“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趣味何等酣适,每咏此,使人眉宇欲轩。

邵尧夫《夜吟》绝句云:“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夜深人复静,此景共谁言?”盖谓天光晶莹,天气和凉,此时一种静趣,止堪自领,俗子何可与言。又诗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气味,料得少人知。”月到天心,则万境空明;风来水面,则点尘无著。清味自是一般,而知之者绝少,吾自得其趣耳。

唐子西有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枕已偏。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辞旨隽永,可想其居心不染点尘。

昆陵郡士人李姓,有女年十六,能诗,多佳句,吴人多得之。有《咏破钱》云:“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

《广异记》载郑洚家,一日,忽有美人降临。吟诗云:“忽然湖上片云雨,不觉舟中飞湿衣。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憨态可掬,人咸以为神女云。

吴江钮易庵著有《贞白楼诗稿》,中有《明乐府》,咏明叔季之事。《权门犬》云:“权门犬,吠权门。好官我自为,笑骂谁复论?皋以南,皋以北。权门有窦恣出入,卤簿都城天地黑,徒令志士空叹息!一朝权门冷落车马稀,群犬狺狺失所依。犬兮犬兮良可悲,摇尾权门空尔为。”《椒山胆》云:“椒山胆,何壮哉!一月官四迁,远自狄道万里来。君恩一何渥,臣心安敢灰。一腔热血不敢冷,九死百折终不回。宁与夏曾同日死,不顾权奸怒若雷。捐此七尺躯,上报明天子。忠臣之心聊复尔,刀锯鼎镬甘如旨。十罪五奸义不移,疏草一入人人危。椒山自有胆,何用委蛇为。”其写忠奸之不同处,可谓痛快淋漓,直抉无遗。

四川灌县有杨妃池。黄荼村先生为令时,有诗云:“翠黛千年余暮柳,胭脂一点漾朝霞。”注云:妃父曾为灌州司户,相传妃堕池中,天癸适至。至今日出时,池中有红一点云。”

闺秀有才无行,至李清照尤可惜。所著《漱玉集》词,有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闵夫人尝题其上云:“错玉编珠万斛舟,从来才女更谁俦?自言人比黄花瘦,可似黄花耐晚秋?”

焦氏,宣城陆某妇。夫以赌倾家,将售妻以偿赌。焦侦知,赋诗八章,投环死。其一云:“百结鹑衣冷不支,郎归休在五更时。风酸月苦空闺里,犹有床头四岁儿。”字字酸辛,令人不忍卒读。

元李有《舞姬脱奚吟》,为应制作也。君臣相谑,其时之风尚可见。吟云:“吴蚕越茧鸳鸯绮,绣拥彩鸾金凤尾。昔时梦断晓妆慵,满眼春娇扶不起。侍儿解带罗袜松,玉纤微露生春红。翩翩白练半舒卷,笋箨初抽弓样软。三尺轻云入手轻,一弯新月凌波浅。象床舞罢娇无力,雁沙踏破参差迹。金莲窄小不堪行,自倚东风玉阶立。”

嘉兴徐简,字文绮,吴子庭副室也。有诗云:“沉香亭子玉勾阑,植遍名花取次看。第一莫栽红芍药,此花开日已春残。”

海门第一关,在小孤山。元天历中立铁柱于此,长三丈有奇,壁立江心,控扼吴楚。小孤去海千里而遥,其称海门第一关者,或云为皖之海口而设也。海口在皖治西十五里,亦名海澜。揭斯有“乾坤上下雄孤柱,吴蜀东南壮此关”之句。又云:“海潮至此而止,故名海门。”清彭玉麟破太平军于此,有“彭郎夺得小姑回”之句。

皖口即海口,在安庆府十五里,怀、潜、太、望四邑之水,都从此入江。独名皖口者,因旧郡在皖水之间,故独尊皖水也。唐李涉泊此遇盗,盗知为涉,曰:不用В夺,久闻诗名,愿赐一篇足矣。涉即投一绝云:“风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相逢不用相回避,天下而今半是君。”盗得诗,拜谢而去。

荆山一云在皖之怀远县西南一里,周回十七里,上有启王庙。山顶西北有玉坑,卞和得玉处也。其中白石晶莹异常,他石色皆青黑。东有卞和洞,即抱璞岩,中可容数十人。石上凿有“青螺石帐”四大字,内有《泣玉论》,明御史李循义笔。上有瀑布,下有流水,激石如碎。琼山下有圆石,镌二十字云:“元帝仙桃石,往来人不识。略剖与君知,万古留踪迹。”句亦古奥,类五言绝。

武穆被收,幼女抱银瓶赴井死。按察梁大用作亭,覆其井,榜曰“孝娥。”刘铭之铭云:“天柱О,日为月。祸忠烈,奸桧孽。娥痛父冤冤莫雪,赴井抱瓶泉化血。血如霓,愤如铁,曹江之娥符尔节。噫嘻?井泉可竭,名不可灭。”

诗有如神龙孥空、鲸鱼横海之不可方物者,宋徐积《咏李白杂言》似之。其诗云:“噫嘻欷奇哉!自开辟以来,不知其几千万余年。至于开元间,忽生李诗仙。是时五星中,一星不在天。不知何物为形容,何物为心胸;何物为喉咙,开口动舌生云风。当时大醉骑游龙,开口向天吞玉虹。玉虹不死蟠胸中,然后吐出光焰万丈凌虚空。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见深山大泽、雪霜冰霰、晨霞夕霏、万化千变;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诗!屈子何悴,宋玉何悲,贾生何戚,相如何疲。人生胡用自缧纟曳,当须荦荦不可羁。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耸清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戴乌纱,著宫锦,不是高歌即酣饮。饮时独对明月中,醉来还抱清风寝。嗟君逸气何飘飘,枉教谪下青云霄。大抵人生有用有不用,岂可戚戚反效儿女曹!采蟠桃于海上,寻紫芝于山腰,吞汉武之金茎沆瀣,吹弄玉之秦楼凤箫。”吾读此诗,吾无以名之,名之曰谪仙替人。

明姑孰范学士常赐,宅有花,朝红,午紫,暮碧,名之曰“文官”,夸艳一时。陶安诗云:“如何颜色都更换,别有工夫染得成”之句,人虽称以为奇,亦可悟其为物理之退化。

诗贵典雅,若俗题能雅,尤可贵。阮芸台抚浙时,课士毕,加试《鼠嫁女》七律,内一卷先成云:“迨吉宛同人有礼,于归谁谓汝无家。”同人为之搁笔。

昔有一士人姓黄,致书者误为王。士人作诗答之云:“江夏琅琊未结盟,廿头三画最分明。他家自属周吴郑,敝姓曾联顾孟平。须向九秋寻鞠有,莫从五月问瓜生。右军若把涪翁换,辜负笼鹅道士情。”可谓诙谐入妙。

宋闺秀郑允端《咏杨妃袜》云:“轻轻小袜软香罗,三寸量来不较多。斜缕细匀裁制好,亚头休诧马嵬坡。”有人《咏杨妃菊》云:“命委嵬坡万马泥,惊魂飞上傲霜枝。西风落日东篱下,薄幸三郎知未知?”

诗须不雕不断,古色古香,自性情流出,令读者油然生不匮之思,洵属品诣超乘,得《三百篇》之遗响。如鄞县李邺嗣之《咏绣州孝女》诗云:“远我父母,事人父母。谁无父母,谁有父母?(一解)少慕事亲,十年不字。长慕事亲,终身不字。(二解)谓我女子,谓我男子,宛然孝子,宛然处子。(三解)有父子伦,无夫妇伦。婴儿之后,惟此一人。(四解)暮雨梨花,年年寒食。麦饭一盂,父母之侧。(五解)”先生字杲堂,以著书为事,鄞人多师事之。按孝女李氏,志在事亲,遂终身不嫁。年四十七卒。(编者按:以上原载第十五、十七集)

猜你喜欢
  郑元秀·唐圭璋
  戴山隐·唐圭璋
  张□□·唐圭璋
  第廿六出 拒奸·李渔
  卷三·邵雍
  九·郁达夫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梅鼎祚
  第四折·佚名
  第二折·关汉卿
  柯亭词论·蔡桢
  才调集卷三·韦縠
  卷三十七·唐圭璋
  寒山子诗集序·寒山
  晞发集补钞·管庭芬
  卷八十·陈廷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参政当·顾嗣立

    当字伯尚,幼清之孙也。少侍其祖至京师,补国子生,至正初。以荫入仕,荐为国子助教。预编纂宋、辽、金三史,除翰林修撰,累迁直学士。江南兵起,拜江西肃政廉访使。为忌者所构,左迁抚州 【路】 【络】 总管,寻罢之。已而知其功状,擢

  • 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五·赵尔巽

      杨芳胡超 齐慎 郭继昌 段永福 武隆阿哈哴阿 巴哈布 长清达凌阿 哈丰阿 庆祥舒尔哈善 乌凌阿 穆克登布 多隆武 壁昌恒敬   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有干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售,入伍,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

  • 北使纪略·佚名

    陈洪范撰闯寇肆虐,逼犯北京;先帝宾天,宗社沦丧。洪范世受国恩,迩年废居海滨,惊闻异变,泣愤同仇;徒跣至镇江,史阁部招同过江,议安将士。忽接礼部札付,奉旨召对;始知为吴三桂借兵破贼,顾大宗伯荐往北使。蒙皇上面命,谨对:国事多艰,惟命

  • 卷之九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传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七 军机大臣为临雍一切制度仪注等补入《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四库馆交片·佚名

    一○三七 军机大臣为临雍一切制度仪注等补入《会典》等书事致武英殿四库馆交片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十六日交武英殿、四库馆:现在奉旨建立辟雍,明岁仲春举行临雍大典,所有一切制度、仪注、乐舞,讲书,俱应详悉补入《会典》、《

  • 庾质传·魏徵

    庾质,字行修。 小时候就聪明、敏锐,有远大的志向。 八岁能背诵梁世祖的《玄览》、《言志》等十篇赋,被授予童子郎。 仕北周任齐炀王的记室。 开皇元年(581)授为奉朝请,做过鄢陵县令,后升为陇州司马。 大业(605~617)初年,被授

  • 卷一下·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朱批谕旨卷一下朱批范时绎奏摺雍正七年二月初二日署理江南江西总督印务尚书【臣】范时绎谨奏恭请皇上圣安朕躬甚安月之十五日谒陵礼毕旋京一路平安如意沿途见雨雪沾足土膏滋润闾阎气象似觉改观朕深为

  •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五经籍考史【传记下】宋朱子伊洛渊源録十四卷朱子字元晦婺源人後徙建阳从李侗学得列圣道统之传举进士累官秘阁修撰諡曰文淳佑初从祀孔庙事蹟具宋史道学传【臣】等谨案马考传记类

  • 卷一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二乐考乐歌宋寜宗郊祀乐章皇帝入中壝乾安合祀丘泽登侑祖宗顾諟惟精灵承惟恭有严皇仪有庄帝容监于克诚肃肃雍雍降神景安圜锺为宫天门荡荡云车隂隂百神咸秩三灵顾歆神哉来娭神哉溥临

  • 食货二一·徐松

    杂录下 酒绍兴三〔十〕一年正月六日,权户部侍郎赵子潚、钱端礼言:「财用之源,实出酒税,比年以来,州县酒务尽皆败坏,榷酤之利,徒存虚名,守令问有留心于其间者,或委官以察其侵欺,或并务以省其浮费,措置百方,终未见利。欲乞令诸路漕

  • 卷二十三·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三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汶阳之田本鲁地而为齐所侵者二年以从晋伐齐而归我三年以齐不伏取而兴师焉今已七年矣又使之归齐何以处鲁鲁亦何以自处时季文子

  • 春秋公羊传谳卷一·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公羊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公羊传谳卷一   宋 叶梦得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

  • 大阳延禅师·惠洪

    禅师名警玄。祥符中。避国讳易为警延。江夏张氏子也。其先盖金陵人。仲父为沙门。号智通。住持金陵崇孝寺。延往依以为师。年十九。为大僧。听圆觉了义经。问讲者。何名圆觉。讲者曰。圆以圆融有漏为义。觉以觉尽无余

  • 卷三十三·佚名

    △普贤菩萨行品第三十一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如向所说是微少说。何以故?一切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受化者随应说法。愚痴众生诸缠所缠。计我我所。著吾我见。常随颠倒。生邪见惑。起邪虚妄。为缚所缚。流

  • 在加尔各打印度文化协会欢迎会与该会会长谈话·太虚

    ──一月十六日──长:这次贵团到印度来,以后中印两民族的关系,当更加密切!  师:这次本团访问各国,就是证明中国千年以前的佛教仍健在,希望印度把千年以前的佛教也重建起来!我在中国,就是想复兴唐玄奘时代最盛的佛教,同时沟通

  •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佚名

    宋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王波斯匿乘羽[羽*包]车群臣围绕。出舍卫城。便往园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欲听说法。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有四人出现世间。云何为四。

  • 卷第四·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四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问分四圣谛品第四问曰。几圣谛。答曰四。何等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云何苦圣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不爱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

  •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佚名

    姚秦 鸠摩罗什译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大德僧听。冬时一月过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灭。诸大德。为得道故。一心勤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