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四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四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学诗初藁

王同祖字与之号花洲金华人淳祐中建康府通判次改添差沿江制置司机宜文字有学诗初集京城元夕【以下系丙申作】

鼓吹喧喧月色新天街灯火夜通晨玉皇不赐传柑宴散与千门万户春

湖上

长安三月又三日绣毂狨鞍富贵家笙鼓喧天兰棹穏卖花声里夕阳斜

偶出城来日未西百花丛底草凄凄游人过尽归来晚行遍苏公十里堤

送客

千金难买是心知谁遣相新又语违杨栁若知行客恨不教飞絮扑春衣

太乙宫即事

金殿重重闭不开盘窠苍栢两行栽角门东畔瞻宸几仙杖曽迎翠辇来

緑隂密处着危亭佳气葱葱王武林一片红尘飞不入杜鹃啼处白云深【山后有亭乃武林山】

夜步内门

静夜孤灯人未眠等闲行过内门前一声唱彻连珠喏【皇城夜间唱连珠喏】碧月朱阑緑栁边

时事感懐

壮心如铁气填膺万里中原尚塞尘一枕西风两行泪封疆谁是死绥人

羽书昨夜下长安铁骑骎骎犯蜀闗愁杀闺中年少妇朝朝空望戍夫还

襄州蹀血荆州乱千里金汤狐兎慿未定樊城闗已死汉民何日见中兴

蜀又交侵淮又危江湖风浪拂潢池【时江右有防警】连朝云气浓于墨想是英雄血战时

晚秋

世变无穷客恨长栏干遍倚怕斜阳满篱黄菊无心防付与防蜂自在忙

明堂观礼十三首

尚书省观涖誓

中辛防吉建斋坛宰相前期誓百官尊祖敬宗天子孝仪文莫作等闲防

端门观习肆赦仪

百官常服拱端门丹凤啣书下九昏宰相近前宣授了齐班舞蹈谢君恩

两边黄幕防朱檐中贵当头卷帘扶起金鸡争抢取要教天表庶民瞻

车驾宿太庙

金甲重矛两内臣堦前对立气英英巡更塲内知谁问聴得传呼宰相名

车驾回太庙

瑞霭祥云傍晓开九重法驾太宫回一声静跸千官肃卫士传呼御座来

天街夜步

风不停云月更清千门绣幕笑歌声御营巡检无拘束走马天街夜逹明

内前

青帷朱簴栁隂旁玉磬金钟列两行辇路旋天泥细细鸡竿掲处瑞云黄

和宁门观驾

星斗中天夜向晨寸云不防月华明六飞过尽灯如昼宫漏迟迟报五更

肆赦

九重夙夜畏天威何事晴明一夕非不放明堂大朝贺尽抛坊乐独行归【上以天雨免朝贺及迎乐】

观景灵宫恭谢

圣皇宗祀懐多福恭谢回来防带花柷敔笙镛齐合奏举头更见日光华【时积隂初霁】

膳羞进彻静无哗宰执斋宫坐赐茶不比常朝添覆奏【常朝除目覆奏而后出劄惟斋宫免】报来除目十余家

回龙桥望驾

回龙桥上望龙顔毅采英英瞻仰难须信吾皇自神武何忧中国不尊安

两行卫士锦宫袍万嵗声长彻九臯过尽羽旄风细细彩云不动御炉高

晚秋登楼

独上危楼望落晖昏鸦归处逺烟微湖光洗得秋容净争奈江南雁又飞

读罢黄庭倦倚楼乱云挟雨过湖头年来无复登临思闲橪黄花送暮秋

观雨

萧萧疎雨逐斜风三两归鸦暮霭中看到菊花无可防一年秋事又成空

送刘方石归旴江

嵗云暮矣始成行珍重刘公半月程四海干戈风物改乱离时节别离轻

昨日新闻未忍听忧时嬴得髩毛星归休高卧西江上秖恐川原草木腥

与月船周君话别

明日须知子逺行一灯对话过三更离魂已逐歌声防清梦空随夜雨生

鸭炉烟冷夜窓寒着尽冬衣尚怯单忽忆故人千里别雁赍芳恨度扶栏

霜风

一夜霜风动地寒塞垣火未报平安嫦娥亦带伤心色为照征人尚抱鞍

夜坐

独对寒灯客梦孤数声征雁下平芜古今多少难言事笑指梅花解语无

坐到中宵未忍眠只今身世两茫然悲欢转眼俱陈迹休对寒灯説旧年

寒夜

匝地隂风黯淡天怯寒时秖宜眠氊裘羔酒非吾事自碾新茶和雪煎

风收云卷月当天独立中庭思悄然市井不知边塞事呜呜鼓乐吹新年

寄诗人

忆君夜夜看灯花暗数归期未到家儿女团圞生计足还知边塞走风沙

恰回午枕自华胥忽得周郎一纸书江上春风能防日莫教门外栁萧疎【周留诗为别有归去门前栽栁树逢春先緑向阳枝之句】

观锡宴宣劝

中使传宣内里来辅臣拜饮九霞杯君王万嵗三边静夀域先从塞北开

湖上早行

钱塘门外买湖船雾气冲云水接天只有苏堤金线栁半笼早日半笼烟

隂夕

恰好晴明天又隂霜风如剑二毛侵淮城夜雪深多少不见擒吴奏防音

嵗晚即事

矻矻穷年漫逐名不知七日换新正困人天气浓扵酒赖有梅花唤眼醒

元日【以下系丁酉作】

一夜东风换斗杓千门晓色雪初消君王已奏平淮雅犹自谦冲免防朝【时以边事免大朝防】

云集衣冠拜紫宸榻前除目报来真君恩先到宫门栁占得人间第一春

观宰相早朝

五更三防内门开御路传呼宰相来天子未明思政理退朝常是过辰牌【用唐人进退格】

春社

防纎雾雨四山昏寂寂柴檐半掩门客里不知今日社偶过野庙见分膰

雨意

春愁如织雨如麻倦倚吟窓拾落花坐不忍眠心似醉悠悠身世在天涯

曀曀重隂昼不分归鸦林里认黄昬人间春信知多少但觉春寒入梦魂

内前

两桁重杨防九重翠眉羞画旧隋宫柔条似怕君恩重低拂朱栏舞晓风

丽正门开晓色鲜万丝緑栁御沟边禁中恐有题红怨不放涓流出内前

小立

小立危楼望眼遥晚烟淡处见湖桥梅花落尽寒犹力留得东风栁条

湖上

湖头春水千丈碧湖堤嫋栁不盈尺唱歌女儿棹船回惊起沙鸥对对立

庙山道中

萧萧疎雨防孤蓬舟子招呼语顺风小麦青青春却半一声江上看田翁

春日杂兴

迢迢清夜静无哗月色千门噪乱鸦【吴山月明则羣鸦噪】坐久忽惊寒力重不知残雪在梅花

粉墙红杏半离披春满人间花自知幽鸟不言如有思等闲飞上海棠枝

轻寒漠漠雨霏霏春院人闲半掩扉风力不知多几许出门只见杏花飞

百花时莭燕莺忙尽日如年懒课香午枕梦回人悄悄一声啼鸟傍斜阳

清明过了栁花飞帘外萋萋草正肥唤起惜春情绪处空山残月杜鹃啼

严陵舟中

万水千山霁色新临风一苇捷于神羊裘滩下休停棹闻说狂奴解笑人

郊行

牧牛童子坐田头?草簮花两两讴路绕青山山绕涧残蝉夕照淡于秋

火云散尽晚风凉曲涧流空草自长蚕箔成丝秧贴水数声布谷为谁忙

午窓

破午幽禽惊客梦隔窓疎雨唤离愁浮云得防知何益早悟荘周蝶梦休

独行

终日长廊独自行幻身未信一丝轻自家心绪忡忡急枉恨邻?捣练声

初秋

晚趂凉飔上小楼忽看梧叶早惊秋悲懐无奈狂风雨数尽归鸦懒转头

晚登层楼【已下四首往金陵锁试作】

西风吹我上层楼千载兴亡逝水流数防鸦归江浦晚一声雁过塞垣秋

天津桥【桥在行宫前昔人谓山如洛邑水如瀍涧因以名之】

行阙千重锁暮烟山如洛邑水如瀍黄尘障防中原路忍立桥头聴杜鹃

晚出升州门

晚驱羸马出东城过尽山岗路却平村店夜深人语静隔墙风逓暗潮声

京口

晚风来过淮舟闲上南徐多景楼落日寒城伴荒草江南人指是?洲

道间晚景

防桥流水涵虚碧逺岸空山锁晚青勒马为看溪畔景森森古木暗长汀

题郑云谷梅窓

匆匆嵗月为谁忙静倚梅窓到夕阳老菊不知秋已去晚风时送短篱香

爱梅来访小春花闲卧云房避俗哗唤醒昬昬尘世梦旋移石鼎煮新茶

嵗晚杂兴

拨尽寒灰恨转添不知片雪防疎帘梅花帐冷炉烟歇架上黄庭信手拈

时势危棋局转低丈夫有志竟何为优防输与田家乐问着朝廷事不知

雨雪霏霏嵗又除鲤庭目防数行书销金帐下羊羔酒便学麄人也不如

夏日金陵制幕即事【以下系戊戌以后作】

五更三防造辕门了却文书日欲昬出入戴星吾岂惮要须一饭不忘恩

早来留得气清明吏棒军书课日程秉烛搀先书押了闲欹凉枕数残更

荷花池畔竹凉牀一枕闲消夏日长燎过水沈天正午旋移小艇采莲房

幕府人才不在多同寅难得是恭和一堂賔主春风里剩有功夫到切磋

入夏邉锋渐报安不妨拄笏共观山西风易把江涛涌整暇规摹肯放闲

郡圃观白莲

翠盖亭亭映玉裳临风绰约暗飘香六郎正被繁华困不爱浓妆爱淡妆

娇羞处子临妆后淡净佳人出浴时无语倚阑如有恨生嫌别岸汚胭脂

掩昼娇春敛恨浓莲苞欲实又成空都縁不肯为云雨开落非关一夜风

采菱人散夕阳收冷落西溪风露头飞入白鸥花一色暗香来处月如钩

泰华根株本一同何分白白与红红半池只怕霜风倒输与苍头百丈松

秋日金陵制幕书事

幕府秋来事更多夜深犹是拟诸窠【制阃诸案大则曰房小则曰窠盖仿朝廷之制】平安号火新来急铁骑连宵已渡河

防尽官军防到民三千新遣殿司兵流离更讲闗防防预结强丁戍列营【流民强壮预为未然虑置勇士一军团结之】

哨马纷纷一水间渡头分戍要防奸可怜生计渔舟者官给旗牌禁往还【诸渡遣官戍之以为禁奸之防至于渔舟亦自官给黄牌黒旗以考验】元帅谦谦尽下情麟堂垂晚更延賔遇风尽是同舟客肯把秦人视越人

明朝玉帐过江邉骑卒行营一日先出得公庭天向夜通宵人散起家钱【元帅江行骑卒遣幕中通夜散起家钱于诸营】

秋闺

西风昨夜到庭梧晓看窓前一叶无秋月照人眠不得等闲拈弄綉工夫

满目凄凉只自知闲将心事寄琴徽无情梁上双双燕带取秋光一半归

入秋情思可曾欢深锁朱扉怯卷帘书几无人尘不扫一钧蛛网挂牙籖

江南贾客去忘归扑面邉尘自在飞想得那邉寒较早夜来密地剪征衣

零露瀼瀼夜气浮嫩寒差力五更头邻鸡啼破交加梦冷浸梧桐月一钩

冬日金陵制幕书事

督制堂堂两重臣驻师移府夹江濵资粮扉屦多多办更有舟车乞与邻【将督制两阃移屯江岸应援淮城东阃亦自维扬提兵防合军需等物多本司贷之】

官军闻説定庐州破敌功成一滴油【一滴油弩名】智勇功名付元凯王三锡命到康【此诗为合肥作敌以重兵二十万围城者四十余日制帅杜公于援兵未至前不动声色而破之父子俱奏隽功受上赏】

城中守将方投死阵面将军已卖降版筑纷纷成底事那知靠后是长江【此诗为滁州作敌围滁城几两月守臣阵广极力挫之敌已有退志防援师筑城于江壖未进广中伤死有内变敌遂入而城亡矣】

薄晚官军得胜归家家户户挂旌旗阵前纪律明扵日师入城来半不知【此诗为往来过军作】

三五同寮出幕迟公余终日意怡怡归来又被梅花恼拨冗铜彛挿数枝

右七言絶句百首同祖少作也少作不止是离体凡数百未敢録姑録此百篇为初稿非録诗也録其事也诗因事而作事由诗而着不然少作何敢传哉同祖自髫齓侍家君宦防弱冠入金陵幕府目所触意所感寓于诗诗不足録事不可废此初藁所以出也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又曰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同祖慕圣门学诗之训将以求益而非敢蹈欲速之戒遂以学诗名其篇嘉熈庚子月正元日金华王同祖书于建安郡斋

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四

猜你喜欢
  卷十四·陈廷敬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一·谢章铤
  ●卷四·宋一·王奕清
  第十齣~第十八齣·沈龄
  第十折 义愤·李玉
  第二十三出 捷贺·叶宪祖
  卷十四·吕本中
  二月庐·闻一多
  巻五·黄昇
  卷三百七十七·陈思
  巻五·史简
  卷六·苏泂
  苇碧轩诗钞·吴之振
  卷六百三十四·佚名
  芸隐倦游稿自序·施枢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沈德潜

    徐祯卿祯卿字昌穀,吴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官国子博士。迪功诗,大不及李,高不及何,而丰骨超然,故应鼎足。朱锡鬯云:“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大复是也。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不尽无,空同是也。人所应有不尽有,人所应无尽

  • 帝王经世图谱卷七·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禹迹九州之图舜肇十有二州之图禹贡九州山川之图禹贡九州谱周职方辨九州之图职方九州山川之图职方九州谱周礼土防之谱九等异同之谱十二土壤之谱土宜教稼穑之谱周保章九州分星之谱魏陈卓十二次分野图唐一

  • 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摭遗卷二·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南都遗臣、闽疆阁部从难诸臣列传曾樱、路振飞何楷徐人龙杨文骢(孙临)钱敬忠姜一洪熊纬(郭符甲)徐复仪周之藩(傅冠、曹学佺、马思理、蒋德璟、顾锡畴、黄大鹏、叶翼云、傅启耀、元纶、赵卯等附)前史本恉殉

  • 历代名贤确论巻七十三·佚名

    则天一废立中宗预朝政【范祖禹 孙之翰 杨夔 张唐英】狄仁杰【范文正公 子由 孙之翰】裴炎【张唐英】五王【薛季昶附】 【张唐英】张柬之【孙之翰】废立中宗预朝政范祖禹论黜武后年号曰昔季氏出其君鲁无君者八年

  • 八十七、记上海晶报·包天笑

      上海自有大报以来,即有小报,小报起于何时,有人纪载说是在一八九七年,从李伯元(那是写“官场现形记”别署南亭亭长的)在上海创办“游戏报”开始的。以我所知,似乎那些小报的发行时期还要早一些,&ldquo

  • 费穆传·李延寿

    费穆,字朗兴,代地人。祖父费于,官至商贾二曹令、怀州刺史,赐爵为松阳男。父亲费万继承爵位,官至梁州镇将,去世后追赠为冀州刺史。  费穆性情刚烈,颇有胆气,涉猎文史经典,喜好功业名位。宣武帝初年,继承父爵,升任为泾州平西府长

  • 万国钦传·张廷玉

    万国钦,字二愚,新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职婺源知县。征召为御史。言事慷慨,不回避权贵。十八年弹劾吏部尚书杨巍,被责备。居住乡里的尚书董份是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的座主,嘱咐浙江巡按御史上奏请求问候。万国钦说

  • 帝系九·徐松

    诏群臣言事太宗太平与国六年九月十八日,诏曰:「古者振木铎于路,所以采四方之风谣;设兽樽于庭,所以来 臣之谏诤。既物情之无壅,则朝政以允厘。朕以眇躬,获承大宝,惧不克荷,罔敢遑宁,乙夜观言,日旰忘食。事无细大,必务躬亲,言有抵咈,

  • 卷一五一·邱濬

    ▲守边固圉之略(下) 武帝元朔二年,卫青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陇西,捕首虏数千,走白羊楼烦王,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主父偃言:“河南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省转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公卿皆不便,上竟

  • 卷十九·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九宋 高闶 撰文公三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孙辰卒此哀伯之孙臧文仲也孔子讥其窃位又讥其不仁者三不智者三而鲁人师其言以为死而不朽盖非立德立功者也立言而已其子许立是曰宣叔夏秦伐晋此先蔑讨

  • 原性译文·韩愈

    人性,是与生俱的;情感,是后天和外物接触而产生的。人性的品级有三种,人用表现本性的有五个方面;情感的品级有三种,人用表现情感的有七种形态。有人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回答说:人性的品级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种。上品人性,就是纯

  • 论语正义卷九·刘宝楠

    泰伯第八集解凡二十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注〕王曰:「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弟仲雍,少弟季历。季历贤,又生圣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三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七九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

  • 卷第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二门第二子摄颂之余缘在室罗伐城。六众苾刍虽复年迈常为掉举。诸苾刍告曰。仁今年暮掉举未休。闻已默然。遂告难陀邬波难陀曰。诸黑钵者极为多事辄行诫勖。我等

  • 目录·通云

    吴序黄序卷之一台州灵鹫禅寺语录天台景星岩淨居禅寺语录垂问卷之二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三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四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五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六兴化普润禅院语录慈水香山禅

  • 高上玉皇心印经·佚名

    称精气神为上药三品,劝人诵丹经。近世道士将之列为早晚功课经。

  • 太极通书·周敦颐

    北宋周敦颐著。原名《易通》,共40章。许多地方直接引用《易大传》并加以发挥。其中心观念是“诚”。诚包括天道和人性两重意义。书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