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十

宋 陈 思 编

元 陈世隆 补

安晩堂诗集

郑清之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人少从楼昉学能文为楼钥所称赏登嘉定十七年进士教士峡州帅赵方严重斳许可视清之独隆重命其二子范葵出拜且掖清之无答拜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湖北茶商羣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軰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从之号曰茶商军后用果有赖迁国子学録丞相史弥逺密语之曰皇子不堪负荷闻后沂邸者甚贤君善训迪之事成弥逺坐即君坐也言出于弥逺口入君耳若一语泄皆族矣即除清之魏惠宪王府教授俄兼太学博士寜宗崩弥逺入定策诏防皆清之所定理宗即位累迁参知政事及同知枢密院亊弥逺卒命清之为右相兼枢密使帝时亲总庻政清之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召还真德秀魏了翁崔与之李埴徐侨赵汝谈尤焴游似洪咨防王遂李宗勉杜范徐清叟袁甫李韶时号小元祐又旌异遗逸刘宰赵蕃軰端平三年以雷变请祠嘉熙二年封申国公四年赐御书辅德明谟之阁赐楮十万緍为筑室乃日与賔客门生尚羊山水间淳祐四年进封卫国公五年进封越国公拜少师赐第西湖之渔庄进读仁皇寳训谓仁祖之仁厚发为英明故能修明纪纲而无寛弛不振之患孝祖之英明本于仁厚故能涵养士气而无矫厉峭刻之习葢仁厚英明二者相须帝褒谕之七年以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帝以边事为忧时赵葵以枢密使视师陈韡以知枢密帅湖广清之力主之科降辟置无留难于是泗水涡口木库之战皆防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覈其罣误者悉蠲之全活甚众又进十龟元吉箴帝命史官书焉卒引荐赵葵使居右相帝从之葵亦不果来两拜太师辞閤门给扶掖二人再赐玉带以疾累乞罢政拜太传保寜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致仕卒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諡忠定

黙坐观成

洹河见水老如新此见云何别妄真心本佛心须作佛境皆尘境莫随尘空中花果浮生眼梦里悲欢现在身万事卢胡吃茶去不知谁主更谁賔

低头莫莫更休休老去浮沉一敝舟病恼幻躯天恶剧醉寻熟睡我先筹眼前勤惰书开阖牕下阴晴雨散收假使庄生梦为蝶也应贷粟监河侯

睡魔勾引鹤投林书债中抛笔似瘖尚有乌髭赢白髪拟寻朱汞养黄金寸机解起千疆亩一息能藏万古今尘世何人是知已推牕明月正当心

追记觉际偶成

我到家山雪尚飞看看寒食展归期花开无酒蝶贻笑春尽不吟莺有辞牕下竹君陪晤对手中杖子共追随闲来自唱无生曲井底泥蛇舞柘枝

静极

磨甎岂解成明镜打坐如何作佛身静閙头头须认着暑中冰冻雪中春

灯薪

小草虚心不染尘传灯防上屡焚身光明一防元无尽漫结空花作好春

臂疼医令灼艾戏成

幻体当如泡影观法身清净本坚完四千八万陀罗臂艾炷教君何处安

食豆荚

西风摵摵草虫鸣万荚丛中诧瑞蓂煮啖快输儿女吻燃萁不忍尚堆青

臂疼自砭

云长凿骨未为奇断臂亭亭对祖师万法从心当自省个中冷暖有谁知

有感

子思问学惟诚意孟氏工夫只反身定慧妙明何处覔要知儒释共天真

秋色佳甚未能一到觉际像景漫赋二絶

秋光淡薄有无间掠水斜风雨脚斑试向菰蒲深处望嫩黄一防荇花闲

藕花万柄敛春妆防驻霜荷葺芰裳水路想通渔艇入我来月下要鸣榔

感风闷坐戏成六言一首示云岑

梦觉无两庄子是非只一东坡顔渊箪食为乐啓期带索行歌鲁侯不遇天也伯寮其如命何世事如碁新局人生落叶辞柯谁人见张平叔何处覔蓝采和且服单方妙药般若波罗蜜多

秋成风雨

垂垂金颖贺秋成去逐狂风一羽轻何事天工恶戏剧眼前翻覆见亏盈

雨后闲坐偶成

秋霖得晓晴景色似郊坰山向闲中碧云从阙处青檐牙留宿溜木杪挂疎星一枕便高卧清风入暑櫺

兀坐

夜听寒蛩晓听蝉梧桐疎雨晩秋天空斋抱膝元无事半是痴憨半是禅

香山老惠两猫

杀活禅机本自由顺行逆用总先筹伽黎亲抱貍奴送管是南泉是赵州

香山猫食粥

梵宫新遣两貍奴晨粥饥餐食肉如料是伊蒲三昧熟未知绕膝许无鱼

冬?

剪剪黄花夜后春霜皮露叶防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里能容数百人

茄子

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恼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总一般

赠李相士

未遇公卿尽好看防将碧眼炤人寒邯郸梦觉君休问试卜何时可挂冠

七月初五日城中大风雨

风超海撼官城吹断银河彻晓倾瓦阵飞翻千鹄起履声旁午万蛙鸣骈肩重足人如醉涌溜奔云气未平谁与笺天如帝律毒龙斥去锁东瀛

闻觉际被风寄頔老

古德把茅惟葢头风飘屋等虚舟矮牕犹有蒲团滑也胜牀头滚雪毬

督觉际莳菜

秋后从来数晩菘自锄稀甲几多丛莫辞榾榾频携瓮准儗清馋玉糁翁

偶记赋王昭君漫録之【因览诗话中赋昭君者命意多溺于情遂出此作】

伐国曽闻用女戎忍留妖丽汉宫中如知褒姒贻周患须信巫臣为楚忠青冢不遗芳草恨白沟那得战尘空解携尤物柔强国延夀当年合议功

八月初五梦桃杏枝上皆小蘂顷刻间一花先开既而次第皆拆色殊红鲜可爱梦中为赋一诗

天孙红锦浅深栽为惜方苞未肯开争奈东风披拂甚枝头次第吐香腮

赠谈命陈总属

弹铗朱门歳月过生涯安乐徧行窝谈天有口机闗别处世无心笑语多自是君平忠孝在其如曼倩滑稽何一帆又作鸱夷去遥想江湖听踏歌

八月上?夕

轻风熨贴晩云开为放中秋半月来待得月圆多值雨不如今夕共罇罍

觉际闲坐纪所见

蛛网雨中时恤纬蜂屯衙后自婴城竹根得土笋争长纸隙受风牕善鸣

食蛤戏成

满殻濡潮汐因沙产海漘文身呉太伯缄口鲁铜人雀化宜分隽蛙烹肯拟伦【蛙大者名风蛤】试呈饕赋手半熟酒含津

督觉际植花

桂后秋兰解出奇幽香元不许春知移根好向他山覔承受风光到竹篱

兄弟梅矾是水仙曝根向暖种宜先银台金盏惟须酒不可无渠对雪天

催觉际植芥

淡交耐久最宜蔬风味清严莫芥如沃壤深畦须早计雪中满拟饫冰葅

观书【连日脾胃不快因观书遂喜食】

肝脾何药解清虚不用参苓不防咀一种单方无授受明窗端坐只观书

夜雨

依风急雨垫秋清疎数无时总有声最是可怜云里月几畨阴翳几畨明

睡起戏笔

范蠡功成便五湖防夷未了复陶朱争如终老严陵钓千古清名一事无

谢天童老秋兰

楚畹春曾泛晓光直留雅艶到虹藏山中不把一枝到世外那闻千佛香

秋色追随入慧光肯携幽卉问行藏深林未省炎凉态来为闲人特地香

緑叶青青【音菁】带紫光【经有紫金光聚】拈来笑处没遮藏密圆应具楞严偈非木非空出妙香

夜雨不睡

浮沉世事付洪乔敧枕迢迢度永宵雨细无声檐溜滴香残有烬篆烟销翻盆硕防全欺暗绕鬓飞蚊始作娇老去易惊寒暑变几多今夕又明朝

少日无欢老易愁莺花过眼一春休清虚未解穷耼释情思谁能更孔周白醉暂烦檐送暖苍顔惟恐镜包羞争如一防天然物不共浮生作去留

育王老禅屡惠佳茗比又携日铸为饷因言久则味失师授以焙藏之法必有以专之笑谓非力所及漫成拙语解嘲録以为谢

曾读茶经如读律一物不备茶不出未论煮瀹应节度第一收藏在坚密摘鲜封裹须焙芳湿蒸为冦防侵疆朝屯莫防要微火九转温养如丹房育王老慧老茶事新授秘诀乃如此几畨惠我先春芽朅来细问茶何似我初谓师茶絶奇十日之后如饮糜颇疑缁俗果异撰良楛辄为居所移吾言未终师絶叫为茶传法恨不早绮疏应合有司存料理如前毋草草对师大笑面欲【阙】三年宰相食无鲑长须赤脚供井臼荒寒正赖山人家扊扅炊尽【阙】 吼何曽敲雪春云走不如时扣赵州门侍者可人长摸首

竹下见兰

竹下幽香秪自知孤高终近嵗寒姿垂杨漫舞多娇态倚赖东风得几时

小轩偶成

斋余宴坐息深深万法皆闲境防心轻浪飐荷珠溜玉晴曦穿竹翠笼金岸头舟楫人归语槛外菰蒲鸟去音漫説陶车并谢屐如如不动胜登临

旧冬得蒌蒿数十根植之舍傍今春遂可采撷辄持羾黄堂拙语先之聊发一笑

蒌蒿见録尔雅篇族谱系出荆楚壖居人采撷不论钱横道躏轹如车前物有贵贱所遇然鸡壅氶苓以常言世间何有正味焉嗜芰昌歜性所便冰壶先生齑瓮传敢骄玉食轻膏羶天随酷谓杞菊贤一赋金石声相宣玉糁羹芋称苏仙天上酥酡能比肩忆昔客授湘湖偏乍逢此蒿日流涎嚼寒冰玉香满咽甘滑琉璃鸣贝编糅以豚膏软如绵脆甘丰腻洁且鲜天花石耳羞争妍木鸡退飞山之巅笑渠芽蕨成儿拳岸视橰圃眉宇轩七葅五菜谁敢先独能兄事玉版禅一别楚产知几年孤根朅来植鄞川春苗出吐含晓烟援条小摘喜欲癫故人千里方言还调芼酌之双觥舡枯肠慰满藜苋縁食芹而美不敢专遣送兵厨羞俎笾喷饭一笑筼筜边

太史报彗星没

老彗妖芒欲爇天王良见迫为收鞭紫微一夜玑衡转甘雨祥风到野田

和赵从道赋菜畦春富贵

多生菜气粥鱼僧味菜还知好色登戏学挑根和露煮正堪摘稻配香蒸【见诚斋诗】

芝田不减商山乐蔬食谁言孔色矜【孔子见老耼云云去而骄志与矜色】蒲笋秪应维防美镂钖何必羡韩膺

送林教授行【戊戌九月】

玉壶仙骨产蓬莱客授京璜隽武开曾向西山传墨印【鲁直墨以传千古文章之印】好游东观籋兰台青云直上轻余子黒发谁量未易才侧耳韶箫充雅奏愿同观乐诧州来石鼎煎茶午梦醒羊肠怕听绕车声剡舟忽至惊安道汉使新招别子卿交谊从君知絶俗凋年如我最闗情鸾凰先路为时瑞肯卜筳篿诉独清

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十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三十二·彭定求
  王安中·唐圭璋
  ●卷二八·陈衍
  卷十四·邵雍
  ◆胡处士天游(傲轩吟稿)·顾嗣立
  ●卷一·张德瀛
  第二十八出 诛心·姚茂良
  第三十折 忠裔道毙·冯梦龙
  春光·闻一多
  第三十五出 题墓(南吕调庚青韵)·丁耀亢
  卷二十·佚名
  卷106 ·佚名
  中州集巻六·元好问
  卷四百三十三·佚名
  长门赋 并序·司马相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集·杨香池

    或日:“子之《诗话》刊印未久,今又有第二集之编印,何子之不惮烦?度子之心。将欲以之求重于世乎?然而值兹枪与金钱兴妖作怪之时,即才智与著述胜子者,恐亦未必为世所重也,抑将以之勒成名山千秋大业乎?而古今之诗话,汗牛充栋,

  • 四六四 云贵总督李侍尧奏遵旨查缴《字贯》一书情形折·佚名

    四六四 云贵总督李侍尧奏遵旨查缴《字贯》一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学士仍管云贵总督 昭信伯臣李侍尧跪奏,为遵奉谕旨,再行恭折覆奏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廿九日接奉廷寄二道,令将江西逆犯王锡侯所造《字

  • 史记集解卷七十一·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恵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恵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

  • 平秦王高归彦传·李延寿

    平秦王高归彦,字仁英,神武帝高欢的族弟。父亲高徽,北魏末年犯罪,应当流放到凉州,行至黄河、渭水之间遇上贼寇,由于立功得以免除流放。因为在河州多年,能听懂胡人说话,被朝廷任命为西域大使,得到胡地的一头狮子。建立功勋代行河

  • 阳尼传·李延寿

    阳尼,字景文,北平无终人。几代都在慕容氏手下做官。阳尼从小喜好学习,博览群书。幽州刺史胡泥上表举荐他,被征辟任著作郎。朝廷改中书学为国子监,中书监高闾、侍中李冲等人认为阳尼学问渊博,推举他任国子监祭酒。后来,兼任幽

  • 后唐纪七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长兴三年(壬辰、932)·司马光

    后唐纪七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1]秋,七月朔,朔方奏夏州党项入寇,击败之,追至贺兰山。 [1]秋季,七月,辛丑朔(初一),朔方上表奏报:夏州党项来侵犯,击败了他们,追击到贺兰山。 [2]己丑,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元守中书令。

  • 卷七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九 朱批李元英奏摺 陕西平庆道【臣】李元英谨 奏为遵 旨奏闻仰邀 睿鉴事窃【臣】至愚极陋蒙 皇上隆恩擢用平庆道 召至养心殿面奉 训旨敎诫谆谆又奉 谕旨令【臣】将所知地方事务具摺交本

  • 卷三十六·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六宋 徐天麟 撰职官六特进王谭位特进领城门兵【外戚传按汉杂事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位莽三公上 秩】王商位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傅喜位特进奉朝请薛宣加?特进位

  • 卷三十·王溥

    吐番,在长安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其种落莫知所出,或云南凉秃髪利鹿孤之后,其子孙以秃髪为国号,语讹谓之吐番。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置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无文纪,刻木为约。其国王与臣下一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其俗随畜

  • 卷三十四·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三十四  宋 李樗黄櫄 撰荡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五    大雅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

  • 毛诗注疏原目·孔颖达

    毛诗注疏原目毛诗国风音义【毛诗诗是此书之名毛者传诗人姓既有齐鲁韩三家故题姓以别之或云小毛公加毛诗二字又云河间献王所加故大题在下案马融卢植郑注三礼并大题在下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题亦然国风国者总谓十五国风

  • 卷三百五十三·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三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思惟色。思惟受想行识。则染著欲界色无色界。若染著欲界色无色界。不能具足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不思惟色。不思惟受想行识。则不染

  • 大智度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摩呵薩埵第九   摩呵薩埵   問曰.云何名摩呵薩埵。答曰.摩呵[一]名大.薩埵名衆生或名勇心.此人心能爲大事不   退不還大勇心故名爲摩呵薩埵。復次摩呵

  • 随隐漫录·陈世崇

    宋代笔记。5卷。陈世崇著。本书多记南宋朝廷典章故事、士林轶事及诗词佚文。如卷1记紫宸殿上寿仪,卷3记孟享驾出仪等,颇有史传所末及者。卷1末条记宋亡后二年(1281)之事。第2卷论汉平帝、后晋愍怀太子妃等条,皆借古事以

  • 农桑辑要·佚名

    7卷。元代世祖时,为了督促农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命司农司编纂而成,颁发各地。成书于至元十年(1274),初刻于至元二十三年。卷一《典训》、《耕垦》,卷二《播种》,卷三《栽桑》,卷四《养蚕》,卷五《瓜菜》、《果实》,

  • 大洞经吉祥神咒法·佚名

    大洞经吉祥神咒法,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内载一首长篇五言神咒,称作「一百大吉祥檀识钧玉音神咒」。二百多句咒语中出现九十七句「吉祥檀识钧」。据元人卫琪所撰《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

  • 女店员·老舍

    3幕13场话剧。写于1959年初。初载同年3月《人民文学》。同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初版。收入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选》、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1卷。1959

  •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戒环

    简称《华严经要解》。佛教著述。宋建炎二年(1128)戒环集。一卷。简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1)“悬叙”,叙述《华严经》的根本宗旨,认为此经讲诸佛与众生的平等佛性、本真德用,全部经文都在于“发明当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