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三十六

宋 徐天麟 撰

职官六

特进

王谭位特进领城门兵【外戚传按汉杂事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位莽三公上 秩】

王商位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得举吏如将军

傅喜位特进奉朝请

薛宣加?特进位次师安昌侯给事中视尚书事张禹以列侯朝朔望位特进见礼如丞相置从事史五人【并本传】

领尚书事

霍光霍山以大将军领尚书事

张安世以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又以卫将军领尚书事师丹以左将军领尚书事

萧望之以前将军领尚书事

王凤大司马领尚书事

郑寛中以光禄大夫领尚书事【张山拊传】

孔光光禄勲领尚书事

张禹光禄大夫领尚书事

霍山奉车都尉领尚书事【并本传】

周堪光禄大夫领尚书事【刘向传】

车骑将军王音内领尚书外典兵马【毋将隆传】

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匡衡传】

平尚书事

于定国光禄大夫平尚书事

张敬中大夫平尚书事

领他官

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食货志】

东邪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食货志】

霍山奉车都尉侍中领三辅胡越骑【本传】

孔光为帝太傅领宿卫【本传】

王谭王商位特进领城门兵【元后传】

金涉为侍中骑都尉领三辅胡越骑【本传】

锺元为尚书令领廷尉【何并传】

刘向以故九卿召拜为郎中领护三辅都水【本传】

息夫躬以左曹光禄大夫使持节领护三辅都水【本传】冯参为谏大夫领护左冯翊都水【本传】

刘向为光禄大夫领校中五经袐书

刘歆河平中受诏与父向领校袐书【本传】

兼官

张安世车骑将军光禄勲又迁右将军光禄勲

宣帝徙度辽将军未央卫尉范明友为光禄勲

宣帝拜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勲

赵充国权为後将军兼水衡都尉征匈奴还为後将军少府

王莽为右将军卫尉

右将军典属国常惠冯奉世

王尊转守槐里兼行美阳令事【并本传】

行【官阙则卑者摄为之曰行】

张汤韩安国并?御史大夫行丞相事

平阳侯曹窋行御史大夫事【吕后本纪八年刘攽刋误曰校表及张苍传高后四年窋为御史大夫诛诸吕後免则非行也疑此纪误】

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三王世家】

行太常事大中大夫刘歆【孝平王后传】

汾阳侯靳石为太常行太仆事

韩延年为太常行大行令事【功臣表】

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

太子少传臣安行宗正事

少府忠行廷尉事

王温舒为右辅行中尉

留侯张良行太子少傅事

黄霸廷尉监行丞相长史事

盖寛饶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

王尊守京辅都尉行京兆尹事

刘德宗正行京兆尹事

翟义南阳都尉行太守事

王尊转守槐里兼行美阳令事【本传】

守【如淳曰诸官初加皆试守一岁延为真食全奉】

朱云以六百石秩守御史大夫

光禄大夫刘辟疆守长乐卫尉

守少府萧望之

萧育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

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哀纪】

御史臣光守尚书令【三王世家】

赵广汉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龚胜光禄大夫守右扶风

王欣为右辅都尉守右扶风武帝出驻车拜欣为真薛宣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

朱博?高第入守左冯翊满岁为真【并本传】

守丞相长史边通【张汤传】

守军正丞胡建

守廷史路温舒

张敞守大原大守

王尊守京辅都尉【并本传】

茂陵守令尹公【原涉传】

华阴守丞嘉【朱云传】

假【假摄也】

汉二年拜曹参为假右丞相入屯兵关中【本传】

假稻田使者燕仓

赵充国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本传】

军候假丞杜勲【陈汤传】

宿卫

汉二年六月汉王还栎阳令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高纪】

高帝崩陈平畏谗固请之得宿卫【陈平传】

高后二年齐哀王遣弟章入宿卫於汉封朱虚侯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皆宿卫长安

文帝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列戟卫端门【周勃传】

武帝时董仲舒对策曰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本传】

终军曰得列宿卫食禄五年【本传】

王臧上言宿卫累迁一岁至郎中令【本传】

张安世辅政宿卫十有三年封为富平侯【本传】

昭帝时燕王旦上书愿归符玺入宿卫

宣帝地节二年诏曰博陆侯宿卫武帝三十余年阳城侯刘德亲亲行谨厚以德得官宿卫者二十余年魏相奏张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勲领宿卫臣杨恽与孙会宗书曰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

冯参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

孔光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

成帝诏曰车骑将军王音宿卫忠正勤劳王家

元后益封孔光诏曰博陆侯光宿卫四世世为傅相光禄勲丰宿卫三世奉车都尉甄邯宿卫勤劳建议定策

待诏

尚方待诏【郊祀志】

待诏金马门【公孙弘刘向冯商张子乔华龙柳宫】

待诏公车【东方朔朱买臣谷永】

待诏承明之庭【扬?】

待诏殿中【韩生以易召待诏殿中】

待诏五柞宫【执金吾广意】

待诏丞相府【刘德】

待诏官者庐【东方朔苏武刘向翼奉】

待诏黄门【李寻梁邱贺】

武帝诏求能为韩诗者召蔡义待诏

伍宏?毉待诏

吾邱寿王?善格五待诏

宣帝诏见王褒以为待诏【何武传】

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赵定龚德皆召见待诏本草待诏【郊祀志】

成帝时言祭祀方术者皆得待诏【郊祀志】

上计

孝武元封五年三月至泰山增封因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本纪师古曰若今之诸州计帐也】

太初元年春受计於甘泉【纪下同】

天汉三年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

太始四年三月行幸泰山因受计

孝宣黄龙元年诏曰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御史察计簿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本纪臣天麟谨按通典云汉制郡守岁尽遣上计掾史各一人条上郡内衆事谓之计簿】

严助愿奉三年计最【本传如淳曰旧法当使丞奉计今助自愿入奉也】

京房为魏郡太守自请岁竟乘传奏事天子许焉【传】张苍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萧何为相国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郡国上计者【本传】

司隶校尉奏丞相衡位三公领计簿而颛地盗上【本传】郝贤坐为上谷太守入弋财物计谩免【表】

 

 

西汉会要卷三十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欧阳修
  卷二十七·志第八·河渠·脱脱
  第九十五回 泄机谋鸩死许后 争座位怒斥中官·蔡东藩
  卷之八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十五·纪昀
  卷四十八·温达
  王僧达传·沈约
  中宗本纪·刘昫
  王章传·欧阳修
  梁襄传·脱脱
  闗中奏议巻一·杨一清
  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201)·司马光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卷二十二·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快乐·闻一多

    快乐好比生机:生机的消息传到伊甸,群花便立刻披起五光十色的绣裳。快乐跟我的灵魂接了吻,我的世界忽变成天堂,住满了柔艳的安琪儿!(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提要·宋无

    元(臣)等谨案鲸背吟集一卷旧本题元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名世末又有自跋序称至元辛夘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絶句三十余首诗尾各以古句足之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曹学佺编入十二代诗选中长洲

  • 提要·左克明

    【臣】等谨案古乐府十巻元左克明编克明自称豫章人其始末未详自序题至正丙戌则顺帝时也是书录古乐府词分为八类曰古歌謡曰鼓吹曲曰横吹曲曰相和曲曰清商曲曰舞曲曰琴曲曰襍曲自序谓冠以古歌謡词者贵其发乎自然终以襍曲

  • 卷三百六十下·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下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八十下 朱克诚 水 浩浩无津际杳溟烟波何处望蓬瀛冯夷银屋千层迥汉使星槎一叶轻盈缩应随天地化奔流不尽古今情万方共喜风涛息四海弦歌讃圣明 尘 一骑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九·汪楫

      崇禎四年八月   ○崇禎四年八月   辛未八月壬寅朔帝升殿   遣御史戴相廵按廣西   以四川參政張魯唯為湖廣按察司   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疏奏財賦為守邦之本今日耗財之路多端朘民之術太盡求所為上下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五·焦竑

      藝苑   ◆藝苑   詩人徐方舟舫墓志(宋濂)   孫仲衍傳   陳亮傳   滕先生克恭傳(李濂)   顧仲英瑛傳   陶宗儀傳   楊廉夫維禎墓志銘(宋濂)   鐵笛道人楊維禎自傳   高季廸傳   錢更生甦傳   秫

  • 卷六十三·宋·蒋一葵

    【江万里】 〔字子远,元人破襄阳时,凿池芝山后圃,扁其亭曰止水。饶州破,赴止水死。〕 马远尝画《三教图》,释迦中坐,老子俨立于旁,孔子乃作礼于前。盖内故令作此以侮圣人也。理宗诏江子远作《赞》,子

  • 卷之三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五十·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明 俞汝楫 编奏疏恤典疏议覆资?祭葬疏洪治十三年六月礼科左给事中叶绅等上言祖宗以来资?及祭葬之例甚严惟京官三品以上许廕子送国子监读书然非年久有政

  • 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吴晗

    明世宗中年好道,斋醮无虚日,其后卒死于金石,固尽人知之。若成祖、仁宗、景帝均非善终,则以史多讳言,不尽为人知也。成祖死于仙,方晚年多暴怒,不能治事。《明史》卷二九九《袁珙传》:“礼部郎周讷自福建还,言闽人祀南唐徐知谔、

  •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一·高晋

    目录天章【十一】乾隆三十年乙酉御制古今体诗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一天章【乙酉 直 山东】诗恭奉皇太后南巡启跸三叠前韵【冇序】留熟支防恰肇金穣之嵗棣通气奏甫颁青陆之春上元翼日良辰犹是宜灯宜月举江国四巡令

  • 卷八 离娄章句下·孟子

    一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二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

  • 卷六·佚名

    菩萨住胎有十事。何谓为十。欲得开化志住小乘。怀怯羸劣众生之等。菩萨悉见此辈心念。故现入胎。或恐此等。心发念言:菩萨化生。德本自然。不可学得。故现入胎。是为一事。菩萨悉为父母亲属往古宿世同学徒类及馀黎庶。

  •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佚名

    唐三藏法师提云般若等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恒伽河边。护世四天王之所围绕。尔时世尊告毗沙门等四天王言。汝等当知一切众生。若男若女若长若幼。皆为四种大怖所缠。谓生老病死。然于其中死怖一种最难除遣。我今

  • 卷第二十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十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如来出兴於世开演正法。以大音声普告一切。

  • 感山云卧纪谈叙·晓莹

    始予出自南闽。远归江表。分甘与艹木俱腐。诛茅城山。以尚书孙公仲益所书云卧庵字而揭焉。公又以诗见寄。有身世两相违。云闲卧不飞之句。盖其知予者也。山顶高寒。非老者所宜。八见青黄。病随日生。繇是徙居曲江之感

  • 端溪砚史·吴兰修

    清吴兰修撰。三卷。首卷记端州产石各坑;次卷论石质,并详琢砚、藏砚诸法;卷三记开坑及余事。

  • 须摩提长者经·佚名

    全一卷。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253)。又作如来所说示现众生经、会诸佛前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述印度舍卫城之须摩提长者(梵Suma^gadha )亡故,其父母及宗亲皆苦痛不堪,佛乃为彼等宣说诸行无常,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