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秦王高归彦传

平秦王高归彦,字仁英,神武帝高欢的族弟。父亲高徽,北魏末年犯罪,应当流放到凉州,行至黄河、渭水之间遇上贼寇,由于立功得以免除流放。因为在河州多年,能听懂胡人说话,被朝廷任命为西域大使,得到胡地的一头狮子。建立功勋代行河州牧守,死在任上。高徽对于高欢恩情十分深厚。高欢平定洛阳后,将他的尸骨迁至洛阳安葬。追赠他为司徒,谥号文宣。

  早先,高徽曾路过长安市,与妇人王氏私通,生下了高归彦。他已有九岁时,高欢见了又悲又喜。不久,命他为徐州刺史。归彦少年时真诚朴实,长大后性格发生变化,放纵自为,喜好犬马声色,朝夕饮酒酣歌。他的妻子是北魏上党王元天穆的女儿,容貌不美而性情娇惯好妒,两个人多次争执,归彦密奏文宣帝请求离异,事情被压了下来。天保元年(550),朝廷封归彦为平秦王,他的长母康氏和生母王氏一起被封为太妃,他善于侍奉两位母亲,以孝顺闻名。被征用兼任侍郎,逐渐被朝廷亲近宠幸。因讨伐侯景建立军功,另外被封为长乐郡公,任领军大将军。将军的前面加一个大字,就从他这里开始。文宣帝诛杀高德正,将德正家的金银财宝全部赐给了归彦。乾明初年,封他为司徒,仍然总领禁卫。

  济南王从晋阳到邺城,杨忄音宣布朝廷命令:留下保护天子的卫兵五千人驻扎在西中,暗中防备非常之变。到了邺城数日,归彦才知道这道赦命,因此,暗中怨恨杨、燕等人。杨、燕等想除去二王,问高归彦应该怎么办,归彦假装很高兴,请他们与高元海一起商量。元海也口中答应,内心不愿,派人迅速报告给长广王高湛,长广王因此诛杀了杨、燕等人。孝昭帝将要到云龙门,都督成休宁列队拒绝,不放他进城,归彦谕告休宁,然后才放孝昭帝入城。进向柏阁、永巷也是这个样子。孝昭帝登基,因此对归彦更加优礼厚待,他每次入宫,位置都排在平原王高段韶前面。朝廷封他为司空,兼尚书令。北齐的制度,宫内只允许天子戴纱帽,做臣的都戴戎帽,孝昭帝特赐归彦戴纱帽以示对他的宠信。孝昭帝驾崩,归彦从晋阳迎接武成帝至邺都。武成帝即位,晋封他为太傅,统领司徒,常允许他带领私人卫士三人,带着刀进入宫中。自从武成帝回到邺都,所有的贵戚都竞相与归彦交结,所到达的地方,举座都被他倾倒。

  归彦位居将相,志得意满,出言傲慢无理,旁若无人。人们议论认为他的权威震慑天子,必定会造成国家的祸乱。武成帝也发现他过去反复无常的事情,对他渐渐疏远。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等人都多次揭发他的短处。武成帝到归彦家,召见魏收当面起草诏书,想加封他为丞相。魏收说“:陛下您以右丞相的身份即皇帝位,今天因为归彦的威名太盛,所以才将这个职位让出,怎么能再加封这个职衔呢?”武成帝便授予归彦太宰、冀州刺史的职务,当即让高乾和起草加封的诏命。天亮,便命门司不允许旁人入内。当时,归彦正在家纵酒豪饮,一个晚上竟然不知道武成帝早已到家里来,天明想上朝参拜,到门口才知道,大惊失色,连忙退回。等到他通名谢罪,武成帝的诏命早已发出,另外赐给他钱币、布帛、仪仗、医药,样样都很周详完备。又命武职官员,全部到清阳宫。归彦拜谢后退出,不敢与武成帝说话,只同赵郡王高睿说了很长时间的话,当时却没有人听见。

  归彦回到州中,心里很不安分,便阴谋叛变,想等到被朝廷调动完毕,再赏赐将士。他看到武成帝到了晋阳,便率兵乘虚进入邺都。被他的部下郎中令吕思礼告发,武成帝命平原王段韶进攻他。归彦过去在南境私自设置驿站,听到将要进攻的消息,报告给了他。他便派兵坚守城池。早先,冀州长史宇文仲鸾、司马李祖挹、别驾陈季遽、中从事房子弼、长乐郡守尉普兴等怀疑归彦有异常的举动,便联名密报朝廷,归彦听说后,派人将他们的密报追获,并将他们五个人拘押起来。这五个人不跟他一起叛乱,便将他们杀死。平原王率领的军队已逼近邺城,他登城大声喊叫:“孝昭皇帝刚刚崩殂时,六军的百万之众都归我指挥,我却到邺城奉迎武成帝即位,当时不反,今天难道会有二心?我是因为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欺蒙圣上,妒恨忠臣良将,我只为了杀这三个人,目的实现后就临城自尽。”

  后来邺城被攻破,他单人独骑向北逃走。到了交津被抓获,被戴上枷锁送到邺城。武成帝命赵郡王高睿又私下里问他谋反的原因,他说:“让那些下巴上没毛的小儿牵制着我,我为何不反?”赵郡王问:“指的是谁呀?”他答道:“高元海、高乾和,难道是朝廷中的老臣?像赵家老公,我怎么会心怀怨恨?”于是,武成帝又派人指责他,他对答说:“高元海接受毕义云的房宅,毕义云被任命为本州刺史,给后部鼓吹的仪仗;我身为藩王、太宰,仍得不到鼓吹的仪仗。所以要杀高元海、毕义云才能解恨。”武成帝命刘桃枝将他押入宫中,归彦仍然说前面的那些话,并乞求活命。武成帝命朝臣议定他的罪恶,大家都说不可赦免。便用露车载上他,让他口中衔枚,蒙住脸,刘桃枝用刀将他杀死,并随之击鼓。他的十五名子孙也一起被斩首弃市。

  北魏时山崩,得到两件石制的兵器,保存在武器库中。文宣帝进入库中,赏赐给从臣们兵器,特把这两件兵器送给归彦,对他说:“你侍奉常山王高演不能反叛,侍奉长广王高湛可以谋反。反的时候,可用这两件武器威吓人。”归彦的额骨长有三道,戴头巾很不舒服,文宣帝见了大怒,用马鞭抽他的额头,血流满面,说:“你造反的时候,想用这块额骨吓唬人吗?”文宣帝说他会造反,竟应验了。

猜你喜欢
  志第九 音乐二·刘昫
  卷四十六·志第十六·百官志二·脱脱
  卷六十五 漢紀五十七·司马光
  提要·李焘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七·佚名
  今献备遗卷五·项笃寿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 列传一百八十·纪昀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五·佚名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下·马骕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十 大崩溃·溥仪
  苏孝慈传·魏徵
  卷二十九·佚名
  食货一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一·彭定求

        卷101_1 【海上作】宋务光   旷哉潮汐池,大矣乾坤力。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崩腾翕众流,泱漭环中国。鳞介错殊品,氛霞饶诡色。   天波混莫分,岛树遥难识。汉主探灵怪,秦王恣游陟。   搜奇大壑东,竦望

  • 黄昏过泰山·林徽因

    记得那天心同一条长河,让黄昏来临,葱郁,苍莽,月一片挂在胸襟。心是孤傲的屏障一面;如同这青黛山,却听脚下风起,今天,不忘却晚霞,来了夜——

  • 卷一百三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六 诸葛颖【字汉丹阳建康人起家梁邵陵王参军侯景之乱奔齐待诏文林馆迁太子舍人入隋晋王广引为参军及王即帝位迁着作郎甚见亲幸从驾北廵卒於道】 奉和月夜观

  • 提要·危素

    《云林集》二卷,明危素撰。皆在元代所作之诗,乃贤为编次成集者也。素家居临川,相近有云林山,尝读书其上。方方壶为作《云林图》,陈旅等俱赋诗以记其事,故集即以是为名。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称发雕于后至元三年

  • 太祖高皇帝实录序·佚名

    据广方言馆本补用嘉业堂本校自古帝王之有天下其言行政治必有史臣纪载以垂鉴戒此古今之盛典朝廷之先务也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统承天命龙飞濠梁扫灭群雄除暴救民拨乱反正不十余年而成帝业

  • 世家卷第三十 高丽史三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烈王三。○(乙酉)十一年春正月丙子元遣吏部郞中撒刺儿来诏复以安童为右丞相。癸未东宁府千户崔坦等来享王。乙酉王与公主世子猎于平州

  • 明亡述略卷一·锁绿山人

    庄烈愍皇帝者,讳由检,神宗之孙,光宗之子,而熹宗之弟也。当熹宗时,太监魏忠贤用事,而与乳母客氏通,日引熹宗为声色狗马之事,御史杨涟首发其二十四大罪,魏大中、左光斗之徒,群起击之,皆为诬死于狱,而榜海内贤人姓名数百人,削籍禁锢,名

  • 沈昙庆传·沈约

    沈昙庆,吴兴武康人,是侍中沈怀文的堂兄。父亲沈发,官至员外散骑侍郎,早死,吴兴太守王韶之为他撰写祭文。沈昙庆最初被征用为主簿、本州从事、西曹主簿、长沙王刘义欣后军镇军主簿。遇到母亲去世,他悲痛万分,被人们所称述。县

  • 任忠传·姚思廉

    任忠字奉诚,乳名蛮奴,汝陰人。少时贫贱,乡里人看不起他。长大后,他多谋善变,体力过人,尤善骑射,乡里少年都归附他。梁鄱陽王萧范任合州刺史,闻其名声,招引他陪伴左右。侯景之乱,任忠率乡里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伐景将王贵显

  • 元嵩传·李延寿

    元澄的弟弟元嵩,字道岳,孝文帝时,任步兵校尉、大司马。安定王休去世时,人家还没有哭完,他就出去游玩打猎。皇帝知道以后,大为恼怒,下诏说:“元嵩,大司马刚刚去世,你带着鹰鹞打猎寻乐,应是有如丧父之悲痛,而你却没有像儿子一样的感

  • 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八世职表二十一镶白旗蒙古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八><史部,政书类,军政之

  • 北归纪·赵士锦

    ●序:予读《北归纪》,而叹古今人之不相及也。王维「凝碧」一绝句,遂达行在,左迁太子中允,郑虔亦贬台州司户。杜少陵固自拔于贼者也,子维、虔各赠之以诗,今读赠虔诗云:「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何其待人之恕而不自厓异

  • 十三年·佚名

    (丁巳)十三年清乾隆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寅,上下敎勸農,諭八道、兩都。仍命蠲免貢人舊逋。1月2日○辛卯,以鄭亨益爲左參贊,趙明澤爲副應敎,鄭亨復爲副修撰,李玄輔爲承旨,李衡佐陞嘉善,尹敬龍爲義州府尹,申致謹爲執義,李宇夏爲正

  • 义与利的选择·孔子

    【原文】 子日:“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①喻:明白,懂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读解】 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喇”作为一对对立

  • 不苟论第四 自知·吕不韦

    自知原文:三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务在自知。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鼗,犹恐不

  • 原跋·智旭

    金刚般若大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足以蔽之。盖无住正所谓应住。生心正所以降心也。而生心二字。尤为下手工夫。以凡外不生出世心。故恒住生死。二乘不生上宏下化深心。故恒住涅槃。唯菩萨不住六尘而行六度。故能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四·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观相品第三之四  佛告父王。云何观如来放常光相。如来今者。为未来世诸凡夫人。当现少光。彼诸凡夫当学是观。如是观者亦如今日见佛光相无有异也。尔时世尊放肉髻光。其光千色。色作八

  • 过庭录·范公偁

    宋代笔记。宋范公偁撰。有《稗海》本、 《说郛》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等,以后者为常见。 《四库全书总目》说: “其书多述祖德,皆绍兴丁卯、戊辰间闻之其父,故命曰‘过庭’。”书中对其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