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巻八

钦定四库全书

闽中十子诗卷八     明 袁表

马荧 编

陈徴君集三

五言律诗

【阙】

 

中秋陪东臯草庐诸公玩月

明月出云端亭亭转玉盘凉风飘素彩零露溢清寒幸与同袍赏宁辞彻夜看独惭才思浅兹夕接清欢

以旧蓄怪石叠为假山

自有为山力何烦役五丁奇峰开巘崿秀色落阶庭日映莓苔润风摇松菊青更无登陟倦日日到岩扃

秋晚与徐元晖同游崇信寺

南亩黄云尽西林白日低秋光浮翠巘暮色带湖堤逺水留蟾影凉风送马蹄知君城市客不肯宿招提春日与仲仁伯与善诸子同游西峯寺

西峰郁林壑有客始登临入寺山偏秀闻钟路更深古松高叠葢流水细鸣琴笑问同游者谁为浄宇心何士廉坐中片石甚奇名曰玲珑玉士廉呉人

一片玲珑石奇峰足品题色同孤玉润势比九华低几席闲相对罏薫近可栖知君有古癖名与米公齐冬初与张文初刘宗鲁游圣泉寺晚谒殊我上人不遇覩寺前白牛因寄

歩入金沙地禅居偶闭关碧云凝暮色红树满寒山尚觉香缘浅空携俗虑还三车何处演却放白牛闲

寄道士陈芝山

客舍重相问仙标见转难一年秋复尽两地月同看宫巷闻弦诵霞洲想佩环圣朝方急士莫倚是黄冠【时馆宫巷霞洲建之东观地名】

晚春闲思

门巷客来稀闲居静掩扉微风花自落细雨燕双飞向晓披遗帙迎暄换袷衣年年此时节惆怅送春归

人日储玉楼观霁雪

快雪初晴后高楼独倚时初阳照欲烂青嶂间偏宜春浅花开滞寒深酒力迟曾闻作嘉瑞甿望在东菑

哭照禅师

首石钟神秀双林仰德辉维摩长养病忍早传衣钟鼓清规在林泉赏客稀谈空余未解有泪不胜挥九日节后希石林公邀游西岩【分得须字】

佳色尚未逺登临兴不孤秋风吹逺树暮色满平芜白髪题诗懒黄花泛酒须幽栖终未果即此寄欢娱

寓董氏书馆留别呉彦器

把手向江干新知未尽欢百年文物少异县别离难白日尊前度青山海上看他时解相忆琴里寄幽兰

戱简云石寺僧洽公

少食如持戒冥居尚坐禅心魔渐欲伏火宅岂能燃行止虽殊地风波共一船何时访云刹掇茗赏山泉

题洋江林彦祯所藏洋江春晚图

江上晓来晴春波鸭绿生山云半敛色汀芷尽含荣野艇乗潮去官桥隔岸横亭中舒眺者犹有爱鹅情

谷日游邻霄台

飞磴薄云霄崇台逺市嚣山川掌底见世界望中超清磬随风度名香隔竹飘芳期亦难屡永日且逍遥

沧浪清隐

我爱沧浪水千寻见底清月明三岛近风定一波平清隐将遗世垂竿不钓名何时歌鼔枻相就濯尘缨

五言排律

题郑浮丘与客台江晚泛卷

千古台江胜三英上客游醉乗闽海月如泛洞庭秋木落山逾静天寒水急流高怀凌浩长啸振林丘吊古情何逺挥杯乐未休兴归非雪夜人望是仙舟乐事何年再雄词此日留无因陪逸赏操翰思悠悠

元夕与周微之唐士亨赵景哲同登神光塔

寳塔层层现天灯面面红玉毫光不夜火树迥当空七级高标壮千门属望同朱栏晴映月金铎逺鸣风弛禁逢元夕重修溢梵宫游观多士庶登陟有文雄共许超羣品应知仰六通迷津如可照于此息微躬

 

闽中十子诗卷八

猜你喜欢
  第五出 办贼·李渔
  ◆东山先生赵汸(东山存稿)·顾嗣立
  卷十桐城时兴歌·冯梦龙
  ●卷十三·葛立方
  花·周作人
  卷八十六·徐世昌
  乐府雅词巻下·曾慥
  卷四十九·冯惟讷
  卷六·陈焯
  附录二·佚名
  卷八十六·高棅
  卷二十九·方回
  卷七百四十四·佚名
  卷八·文珦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场 《探窑》·佚名

    王夫人(唱):叫家院前边把路引,看望我女儿出南门。怨一声相国心太狠,亲生女当作路旁人。再怨声蠢才太烈性,身奔寒窑愿受贫。霎时看到寒窑近,不由老身痛在心。来在坡前轿停稳,想必是来到儿窑门。院 子(白):禀夫人!来到三姑娘寒窑。

  •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欧阳修

    李揆,字端卿,系出陇西,为冠族,去客荥阳。祖玄道,为文学馆学士。父成裕,秘书监。揆性警敏,善文章。开元末,擢进士第,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试中书,迁右拾遗,再转起居郎,知宗子表疏,以考功郎中知制诰。扈狩剑南,拜中书舍人。乾元二年,宗室

  • 平台纪事本末·佚名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丁酉(二十七日),台湾彰化奸民林爽文作乱。台湾在福建省东南海外,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由厦门大嶝出洋,水程十二更至鹿耳门,进口为台湾府治。府南八十里为凤山县,府北百里为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百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一十六·佚名

    万历九年九月壬戌朔礼部进 大报等祀册 上御皇极殿受之○是日谕礼部 皇四妹长成宜择婚配该部查照选择例行○贵州宣慰司土舍安国亨差舍人安乐等三名贡马贺 万寿圣节泰宁等卫夷人头目阿都赤及建州等卫都督等官纳木章

  • 第二十二册 天命六年五月·佚名

    第二十二册 天命六年五月十三日,降谕曰:“汗自创立大业,对与各种大小官职。宜仰体汗意,事上峰大臣,彬彬有礼,动作迅速。於上峰大臣面前,不可抄手而立,背手而行。著将此书,颁至屯守堡,传谕各该管人记之。再自木虎觉罗以西

  • 赵元淑传·魏徵

    博陵人赵元淑,其父亲赵世模,开始侍奉高宝宁,后率部归顺北周,授为上开府,寓居京兆的云陽。 隋高祖即位后,他一直执掌宿卫。 后随晋王讨伐陈国,充当先锋,遇上陈贼,力战而死。 朝廷因他为国家而死,让元淑继承他父亲的本官,赐缣纟采

  • 循吏传序·李延寿

    从前汉宣帝认为“政治稳定,狱讼得以妥善处理,恐怕靠的是郡守一级的地方长官了”。前代史书也说,“如今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诸侯啊”。所以各级官吏的职责,就是要爱惜百姓。至于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没有不要靠他们的。宋武帝出身

  • 门达传·张廷玉

    门达,丰润人。承袭父职为锦衣卫百户。他个性机警沉鸷。正统末年,他进升为千户,审理镇抚司刑狱。后来,他升任指挥佥事,因受牵连被撤职。景泰七年(1456)他得复官,佐理锦衣卫事务兼镇抚司刑狱。天顺改元后,他以参与“夺门”之功

  • 卷十六·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六宋 彭百川 撰神宗开熙河河州大首领辖穆珍者邈川大首领嘉勒斯赉之孙也嘉勒斯赉本西域胡僧李立遵携来吐蕃立文法言是佛种由是吐蕃咸皆信服之吐蕃之俗俱辫髪

  •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司马光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 [1]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应侯日以不怿。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 [1]河东郡郡守王

  • 选举一九·徐松

    试官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一日,命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张洎、右补阙石熙载考试诸州所贡进士,户部郎中侯陟、赞善大夫侯陶、太子中舍陈鄂考试诸科举人。 三年八月八日,命兵部员外郎刘兼、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张洎、左赞善大夫

  • 第一章 9·辜鸿铭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曾参)说:“通过悼念死者,追忆遥远的过去,可以唤醒人们的道德情感,并使之根深蒂固。”(我想起过去的日子,追忆以往的岁月。——《诗篇》第77篇第5节。)辜解在孔子所给出的国

  • 自序·梁漱溟

    说明作者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发表后不久即立意为儒家伦理思想建立心理学基础,且与西方流行之心理学相对勘。1923~1924学年在北大哲学系讲授&ldquo;孔家思想史&rdquo;时开始作心理学讨论。1926年写成《&ldquo;人

  • 《中庸讀》敘·欧阳竟无

    中庸,以一言之,曰誠;以二言之,曰中庸、曰中和、曰忠恕;以三言之,曰費而隱、曰微之顯。無所謂天地萬物、中外古今,止是一誠;無所謂天下國家、禮樂政刑,止是一誠;無所謂智愚、賢不肖、知能大小、曲直險夷,止是一誠。誠至,則生天、生

  • 阅世界大同之道·太虚

    “世界大同之道”,丁君世宝之所著也。其以天地人有机体之宇宙观,演为天地人有机体之人生观,再演为人生世界、人类社会、人群文化之种种变化;所诠之事理,所用之名词,其为确当与否虽尤当别论,而能自立一种思想体系,卓然成一家之

  • 佛说善生经讲录·太虚

    悬论 一 就经题以略解名义 甲 善 乙 生 丙 经 丁 善生 戊 善生经 二 就善生以寄明法要  甲 就法以明善生 乙 就人以明善生 三 明此经说义  甲 就佛说此经以明 &n

  • 二二 大念处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楼国,名剑磨瑟昙之拘楼人市镇。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ldquo;诸比丘!&rdquo;彼等比丘应诺世尊:&ldquo;世尊。&rdquo;世尊如是曰:&ldquo;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

  •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张爵

    明张爵编写。张爵,为嘉靖时人。他“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元”,而采辑成篇,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后刊行。书分五城: 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