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广陵王元羽传

广陵王元羽,字叔翻,太和九年(485)所封,加侍中,任外都大官。元羽从小聪明,以善于断狱著称。后来废除了三都的设置,任命元羽为大理卿,主管判决京都诉讼。改任特进、尚书右仆射,又任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孝文帝准备南征时,派元羽持节前去安抚六镇,征发六镇中善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夷人和夏人都安定和喜悦。回京以后任廷尉卿。当皇帝发兵以后,元羽和太尉元丕留守京城。孝文帝和几位弟弟感情深厚,当准备分别时,不忍心过早分开,令元羽从驾到雁门。当派元羽回京时,希望他能够不负所望,有功效,特地赏赐给他如意以表心意。

  太和十八年(494),元羽上表请求辞去廷尉职务,皇帝不允许。元羽上奏说:“外官进行考绩的条令规定,每年底,由各州镇列出牧、守的政绩状况。等到再考绩时,根据它来确定品级,以示晋升或降免。虽然外官考绩已有成令,而朝廷内官考绩规定至今没有颁布。内外考察,理应相同。我准备依照外官考绩办法,以确定京官现行政绩德行。”皇帝下诏说:“论考大事,非同小可,考绩之法,应当听我。随意轻举,尤为急躁。今始夏季,且待秋天。”后来,孝文帝亲临朝堂,考察群臣,他对元羽说:“上下的两等,可以各分为三品,中等只需一品。之所以这样,因为上下涉及废黜或升迁,所以哪怕有丝毫美德,也要加以表彰,中等的维持原来品级,可以大体通融就行了。”

  皇帝又对元羽说“:你的勤政的功绩没有听到,结党的说法频频传我处。现在免去你的录尚书事、廷尉职务,只保留特进、太保。”又对尚书令陆睿又说:“叔翻在省任事之初,很有美称;但近期以来,偏颇懈怠。难道不是因为你们随便让他滋生邪伪之心造成的吗?现在罚你尚书令的俸禄一年。”对左仆射元赞说“:以叔翻被罢黜,你理应死罪。但因罪过归于一人,不再治你的罪。如今免去你的少师之职,削俸禄一年。”对吏部尚书元澄说“:我看叔父神态骄傲,可解除少保职务。”又对长兼尚书于果说“:你不能做到日夜勤勤恳恳谨守职责,多次上表辞官。如今解除你的长兼尚书职务,可担任光禄大夫、守尚书,削去俸禄一年。”又对守尚书尉羽说:“你恭敬勤劳。但在集书省,毫不关心左史等方面事务。如今降职为长兼常侍,也减禄一年。”又对守尚书卢扬乌说:“你在集书省,虽然没有很高的功绩,但也是负责一省的文学之官,你却经常不把左史工作放在心上。如今降去你的长兼王师职务,保持常侍、尚书职务,罚常侍俸禄一年。”又对左丞公孙良、右丞乞伏义受说:“你们不能做到公平刚正、直言进谏,论罪应当大辟。但因事情主要责任在于叔翻,所以不能再另加贬责。你们两人可以以白衣之身仍守本官。官服、俸禄等全部削除。如果三年有成就,恢复原职;如果没有成绩,便永远回乡务农。”对散骑常侍元景说“:你们自从担任集书职务以来,全省都十分怠惰,以致王者言行遗失滞留,起居情况没有记载。现降职为中大夫,保留常侍职务,罚俸禄一年。”又对谏议大夫李彦说“:你实在不称职,可以免去谏议大夫之职,退任元士。”又对中庶子游肇和中舍人李平说:“你们的学识可观,可列为中等。”

  起初孝文帝把陆睿又、元赞等人召到自己跟前,对他们说:“我当皇帝,何必要到中原呢?只是想让你们的子孙们以后能够博见多识。如果永远居留北方,没有好的文化作为主导,你们的子弟们也免不了面墙而立,一无所见吧!”陆睿又回答说“:确如您所说的。金氏如果没有在汉朝为官,七世知名,也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听后很高兴。

  皇帝前往元羽的府中时,对几位弟弟们说“:我亲自听人诉讼,才知道广陵王办事明了。”咸阳王禧说“:我论年纪是广陵王的兄长,从明了事理说实在是广陵王的弟弟。”皇帝说:“我是你的兄长,你又是元羽的兄长,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皇帝南征,任命元羽为开府、青州刺史。皇帝下诏给元羽说:“海服所托,特需宗室良臣。惟酒与田猎,不可不戒!”

  宣武帝即位后,改任司州牧。当皇帝亲理朝政以后,召他进入朝廷,当面授予司徒职位。元羽请求担任司空,皇帝答应了。元羽以前曾经奸淫员外郎冯俊兴的妻子,有一次夜间私自外出游玩时,被冯俊兴打了一顿,他跑回家躲藏起来,很快死于府中。宣武帝亲临吊唁,追赠为司徒,谥为“慧”。

  他的儿子恭袭爵,就是后来的节闵帝。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脱脱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七·焦竑
  卷七十九·谷应泰
  卷七十八·国朝·蒋一葵
  卷之一千四百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卷六十三·班固
  古弼传·李延寿
  赵匡凝传·薛居正
  孙一元传·张廷玉
  二五 一幕悲喜剧·邹韬奋
  八 修身科的试卷·邹韬奋
  第三章 满洲贵族重新掌权·辜鸿铭
  卷十三、三藩起事及孙延龄·黄鸿寿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秋收之后。地点 蛙儿家外面。人物 仆甲 大姐 二姐 三姐 父亲 母亲 蛙儿〔幕启:景如第一场,但屋子靠后一些。靠近台口,大树数株,左右都有小道。中间一小道,通到蛙儿的家。屋子增加了一间,原有的两间也修理齐整

  • 卷十三·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三 宋 王十朋 撰 酬和 次韵道濳留别 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髪有诗斑【任唐僧诗云髪为作诗斑】异同更莫疑三语【演晋王戎问阮瞻曰圣人贵名教庄老明自然其旨

  • 第四回 记艳闻李郎遇侠 禅帝位唐祚开基·蔡东藩

      却说李靖被军士推出,将要行刑,忽有一人入阻,此人非别,就是敦煌公李世民。世民与靖,曾有一面交,素知他才勇兼全,所以急忙阻住。当即入内白渊道:“大人不记得韩擒虎遗言么?擒虎曾谓靖可谈将略,若收为我用,必能立功。请大人不

  • 卷一百九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十二月壬午朔 皇太子省牲于南郊○癸未暹罗国王三赖波磨刺札的赖遣使奈叫等百余人进表贡方物谢赐祭其父并命袭爵恩命礼部赐王锦绮纱罗并赐奈叫等钞币有差○甲申擢进士艾广何卓张宗监生郑兴王佐李昭为吏科给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二·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二月癸丑朔更名西苑御宫为永寿宫 宣大二镇大饥人相食兵部以闻因请量借军饷银赈济 上切责本镇守臣不先上闻令各自陈状赈济事宜命原差督饷侍郎马坤驰往经理仍发章钱二十万给之坤辞行秦举主事刘尔牧自随且言

  • 李彪传·魏收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名字是魏高祖赐予的。家中世代寒微,少小甭贫,素有大志,好学不倦。开始受学于长乐监伯陽,伯陽相当赏识他。晚些时候与渔陽高悦、北平陽尼等人准备隐居于名山,不能成行便只好作罢。高悦与兄高闾,博学高才

  • 卷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三諡略【六】庶官諡【臣】等谨按定例一品官以上应否予諡请旨定夺予諡者交内阁撰拟諡号工部给碑价翰林院撰拟碑文二品以下无諡其有予諡者系奉特旨或効职勤劳或没身行阵或以文学或以武功均得

  •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左丘明

    襄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秋,楚公子壬夫帅师侵宋。九月辛酉,天王崩。邾

  • 卷十一 善说·刘向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也。”诗云:“无易由言,无曰苟矣。”鬼谷

  • 卷六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六十四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六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六十四>冠周禮大宗伯以冠昏之禮親成男女黨正凡其黨之昏冠教其禮事禮記曲禮曰男子二十冠

  • 卷十八·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八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集说疏曰此是九州之牧谓之采者以采取当州美物而贡天子故王制曰千里之外曰采窃案新安王氏曰周官侯服外有甸服男服采服卫服外乃有

  • 卷六十·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      婺源江永撰内治    通禮九補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

  • 谴告篇第四二·王充

    【题解】本篇是在揭露和批判“人君为政失道,天用灾异谴告(谴责告诫)之”,故篇名为“谴告”。汉儒宣扬自然灾害是天意,是上天用来告诫和惩罚君主“为政失道”的手段,“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

  • 分塞令第十五·尉缭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营区的划分、警戒、禁令以及营区各级官吏的权限、其目的在于维持营区秩序和防止奸细潜入。69、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将有分地,帅有分地,伯有分地,皆营其沟域,而明其塞

  • 卷三·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卷上·智顗

    此土著述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二卷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一曰童蒙止观亦名小止观)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

  • 顯聖三宜禪師語錄序·明盂

    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夫一華拈出,覿體全彰,果世尊有密語乎?然而百萬人天,咸皆罔措者,何也?昔者趙簡子,因姑布子卿,以翟妃子毋恤為賢,欲試之,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於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毋恤還日,已得符矣。簡子

  • 戏中戏·佚名

    白话中篇人情小说,七回。原书已佚,不知撰人。据《比目鱼》云: “前部书名是《戏中戏》,说的是谭楚玉远游吴越,刘藐姑屈志梨园,倾城貌风前露秀,盖世才戏房安身,定姻缘曲词传简,改正生戏屋调情。一乡人共尊万贯,用千金强图藐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