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回 森罗殿鬼神齐拿问 安乐宫父子小团圆

却说二相公走了半日,到了山东边界,远见一簇人在那路旁里歇着。才待上前问路,那些人见了,都起来说:"果不出爷爷所料。"

[耍孩儿]一群鬼闹吵吵,商相公又来了,果然不出爷爷料。知道你还胡生事,差俺这里等侯着,一霎就看见相公到。你看那油烹锯解,商相公可也能熬。

那鬼说:"阎王爷想你还告,着俺等你;既等着了,说不的咱还去见见。"二相公见了这些鬼,也唬了一惊,却也没处逃,低着头跟他回上阴城。

二相公怒冲天,这苦楚对谁言?只怕难见阎王面。这回到了阴城里,不是碓捣是磨研,这苦蝼蚁残生何足算。我死了到也罢了,愁爷妹谁与他鸣冤?

二相公走着只是愁闷,里边就有赠他带子的那个鬼便问道:"相公,你从前极直壮,今日怎么这样愁?"二相公说:"这去又不知受什么非刑,我怕死了没人给爷妹报仇。"鬼说:"不必愁,像相公这条汉子,地狱里也弄不杀你。"

英雄气最难消,捶千捶剐万刀,地狱灭不了忠良孝。若是寻常无用汉,油锅多少蝶不焦,还放你在外边跳。但只是这回回去,受刑罚想必难逃。

二相公说:"若是死不了,就那刀山剑树,我怕他怎的!欲不知我爹爹、妹妹将来如何?"那鬼便说:"令妹是一位尊神,阎王不敢治他,只是令尊难免。"

令妹是一位神,要叫他脱生人,这个好像礼不顺。令尊刑罚不能免,亏他修的德行深,那官司可也还没问。况且有相公在外,也不敢轻易处分。

二相公说:"屡次蒙你见爱,就没问大号?"那鬼说:"我没有大号,有一个名是憨头郎。"二相公说:"我久后还有报答。"一行说着,就到了阴城,想着那阎王必勃然大怒,心里就算计着受刑;谁想那阎王比前不同。

着。才待上前问路,那些人见了,都起来说:"果不出爷爷所料。"[耍孩儿]一群鬼闹吵吵,商相公又来了,果然不出爷爷料。知道你还胡生事,差俺这里等侯着,一霎就看见相公到。你看那油烹锯解,商相公可也能熬。

那鬼说:"阎王爷想你还告,着俺等你;既等着了,说不的咱还去见见。"二相公见了这些鬼,也唬了一惊,却也没处逃,低着头跟他回上阴城。

二相公怒冲天,这苦楚对谁言?只怕难见阎王面。这回到了阴城里,不是碓捣是磨研,这苦蝼蚁残生何足算。我死了到也罢了,愁爷妹谁与他鸣冤?

二相公走着只是愁闷,里边就有赠他带子的那个鬼便问道:"相公,你从前极直壮,今日怎么这样愁?"二相公说:"这去又不知受什么非刑,我怕死了没人给爷妹报仇。"鬼说:"不必愁,像相公这条汉子,地狱里也弄不杀你。"

英雄气最难消,捶千捶剐万刀,地狱灭不了忠良孝。若是寻常无用汉,油锅多少蝶不焦,还放你在外边跳。但只是这回回去,受刑罚想必难逃。

二相公说:"若是死不了,就那刀山剑树,我怕他怎的!欲不知我爹爹、妹妹将来如何?"那鬼便说:"令妹是一位尊神,阎王不敢治他,只是令尊难免。"

令妹是一位神,要叫他脱生人,这个好像礼不顺。令尊刑罚不能免,亏他修的德行深,那官司可也还没问。况且有相公在外,也不敢轻易处分。

二相公说:"屡次蒙你见爱,就没问大号?"那鬼说:"我没有大号,有一个名是憨头郎。"二相公说:"我久后还有报答。"一行说着,就到了阴城,想着那阎王必勃然大怒,心里就算计着受刑;谁想那阎王比前不同。

阎罗王开笑言,叫商礼听我言:你到是个真好汉。我今送你回家去,叫你中举做高官,分外带着银百万。就是你令尊令妹,也着他好好升天。

阎王便叫判官拿下簿子给他看着:商礼名下注定官三品、银百万。二相公看罢,甚是猜疑,阎王说:"你回家奉养老母,享福去罢。"二相公叩头下殿。

二相公下殿来,这个谜好难猜,一行走着还惊怪。只怕唠我还家去,才把监门两扇开,审官司才把爷爷害。三两步下了衡路,低着头着实徘徊。

二相公下殿来,还待看他令尊。一个鬼说:"俺还不合你去哩。"一个鬼说:"你拿着多少钱哩?"二相公说:"一个没有。"那鬼说:"可有哩!你既没有钱,把监门的他也不给你传。"

叫一声商相公,不是家俺不从,没有钱去也不中用。白手来来白手去,你也是个胡突虫。流水走俺去把你送,苦瓠子难望知感,不如你早到家中。

二相公无奈何跟他出去,恹头搭脑的,一步一步的慢走。两个鬼不耐烦,口里拾拾掇掇的。

二相公不做声,走一步停一停,往前走的没心幸。俩鬼嫌他走的慢,瞅眉裂眼乱咕哝:恹缠缠你害的什么病?似这等死厌不舍,还宜量锯解油烹!

二相公见他四六句里带着骂,就恼了说:"你嫌我走的慢,你住下不的么?"

骂一声鬼奴才,不是我请你来,找我也是真奇怪。你俩嫌我走的慢,我可只是真么捱,你虽是嫌我可爱。大不然咱去禀禀,我自去何劳你公差。

二相公说:"咱回去禀禀,我自家去不的么?我知道道路哩,何必劳二位呢?"俩个鬼又不合他回去。二相公说:"你不去,我自己去禀。"回头就走。两个鬼又拉着央他回来。

商相公莫心焦,俺看着路途遥,不由心中先发灶。咱就出去慢慢走,你也暂把气儿消,不过多走二日道。二相公也不分辨,低着头缓步慢遥。

二相公只想告状,也不合他分辨,又上了道。到了一个庄里,有一家人家,大门朝东,门前两块石头,二相公就坐在门限上。那个鬼跑到铺里,端出来了一个碗,一个茶盅,把他递与二相公说:"你也解解渴。"

二相公才待尝,看了看浑光浆,觉着不是个模样。心里展转没好说,这未必不是迷魂汤,没肯拿到嘴唇上。瞧着那俩鬼没看见,把那水泼在门旁。

二相公把茶泼下,光拿着一个空盅。那个鬼哈了那碗水,便问:"相公干了么?"二相公说:"干了。"那鬼来接那盅子,把二相公推了个仰面朝天,跌在那门里。二相公大怒,跳叫了一声,听见人说:"下来了!"二相公看了看自家,已是脱生了一个小孩子。吊在地叫呱呱,成了个小娃娃,手脚没有半拳大。寻思还待去告状,怎么着我脱生在人家?昼夜哭乳食全不下。他娘说孩子有风,叫姑娘白黑弄把。

二相公脱生了正死不的,那家子叫了个姑娘来,掐了半宿,就呜呼哀哉了。二相公离了身体,出了门,往南好跑。

忙忙走如流星,急如火不暂停,没如今番走的胜。心忙迭不的下食店,二日走了一千零,逢人就问灌口径。忽进了深山一座,只见那山岭层层。

走了二日,忽然进了深山。转过山嘴,忽见了一族人马,旗旙招展,伞扇飘扬。才往下路去躲避,他那开道的说:"串了道了!"登时锁了。

闹哄哄彩旗飘,乱纷纷宫扇摇,必然是个大官到。住下不敢往前走,要奔别路躲避了,头行说他串了道。马上人一声吆喝,锁起来拴在鞍鞒。

把二相公带在马鞍鞒上,亏了走的从容,没吃大亏。后边一支小辇,辇里一个人一霎到了,便叫带串道的人去问话。二相公到了辇下。

那小辈卷起帘,在里头一官员,两边遮着两把扇。看见相公甚喜欢,说你如何到此间?问了姓名合籍贯。又说道看你这个模样,好像是有什么奇冤。

二相公一肚子冤气没处告诉,又寻思:"这像那里的个王子,未必不能给我出气。"伸着脖子,一行哭,一行诉。

把爷爷尊一声,说籍贯说姓名,父亲被打送了命。官府全然没公道,亏了妹妹把气争。昏阎王更比阳间胜,爷合妹送在牢内,又把我锯解油烹。

那王子听着他诉了一遍,吩咐开了他的锁。又问:"你待要上那里去?"二相公说:"我的本意,是要去寻真君。"

在阳间无正人,到阴间无正神,满怀冤屈无人问。玉皇爷爷隔着远,那里捞着去叩阍?上天入地无投奔。安心上灌江口告状,把冤情诉与真君。

王子叫他跟着走了多时,忽见那旁许多的神将来接。王子叫停了辇,向一位神将说:"这个人要去找你告状,给他问问。"说罢,就走了。

那位神甚英豪,身穿着赭黄袍,头上带着三山帽。后边跟着一员将,拿着三尖两刃刀,回头就把相公叫。二相公把状掏出,跪马前痛哭嚎咷。

二相公问那从人,这就是二郎爷爷,去的是玉皇九殿下。二相公递上状,二郎爷马上看了状词,吩咐手下人给了二相公一匹马,着他骑着,即时就下了阴城。

二郎爷下阴曹,把阎王先拿了。遂即当堂出了票,点名差了四个鬼,知县城隍俱不饶,限他二日全拿到。即刻把员外父子,发狱锁放出监牢。

又吩咐把三官送在安乐宫里,选了阎王宫里两个丫头扶持,就叫员外合二相公同去居住。父子三人到了宫里相见,不免伤感。二相公叫爹爹,心里冤一大些,不知那世造下的孽?只说阳世无公道,谁想阴间一样邪,险些父子全消灭!虽受了油烹锯解,却又还替不了爷爷。又叫声我妹妹,又叫你吃了亏,只该把你双膝跪。兄弟俩人一般大,没有能诛杀父贼,见你死后还心愧。不知你怎样磨难,苦煞了我的妹妹!

"妹妹,你当初怎么知道学唱来?"三官说:"我听的赵恶虎官司得意,人人请他。李蝎子合他最厚,王成又隔着蝎子近,就想到这里。"

左思量右思量,做女人不气长,一肚子愤气把心撞。听说他合蝎子好,必然请他去登堂,摆酒一定叫清唱。但能够把他亲近,一刀子杀在当场。

三官说:"我安心瞧个空,把他一刀子杀死,便自家抹了头。倒不想还得割头刨心,杀的道也自在。"二相公说:"是怎么着来?"三官就红了脸。

那个话不好学,到而今还害嚣,为父亲竟把廉耻撂。恶虎灌的稀烂醉,摸着嗓子只一刀,他还挣命把我招。只着我连三刀子,他便就两腿蹬摇。

三官说:"仇人易杀,官司难打。"

待杀人不顾活,打官司受折磨,邪神真叫人难过。咱爹若能说句话,他也未必敢咋着,奈俩人都说胆"儿弱。到明日当堂折辨,争是非全在哥哥。

二相公说:"这倒不必愁。二郎爷爷明见万里,用不着对词。"员外说:"阎王的势大,只怕还有更变。"未知问的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诗曰:颜渊夭死意如何?曹操奸臣福寿多;

伯道无儿千古恨,英雄几个告阎罗?

猜你喜欢
  林洪·唐圭璋
  第十二出 冒美·李渔
  王爱山·隋树森
  第二折·关汉卿
  余集卷七·乾隆
  四集卷五·乾隆
  卷三十八·陆游
  卷378 ·佚名
  鲲溟诗集巻四·郭谏臣
  卷五·乾隆
  卷一百三十七·陈廷敬
  卷七百四十·佚名
  卷五百三十四·佚名
  卷三百四十九·佚名
  朱熹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方夔

    富山遗藁淳安方先生一夔公所着诗也先生生宋元间天资颖悟志学恳笃尝从游潜斋何先生究心义理之学仕既勿显因退而筑室富山之麓授徒讲学学者称之曰富山先生今所遗诗多五七言古体纡徐浑厚弗事雕琢要其学有源委然亦足以观先

  • 列传第一百二·刘昫

    ○马璘 郝廷玉 王栖曜 子茂元 刘昌 子士泾李景略 张万福 高固 郝玼 段佐 史敬奉 野诗良辅附 马璘,扶风人也。祖正会,右威卫将军。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璘少孤,落拓不事生业。年二十余,读《马援传》至“大丈夫

  • 好生第十·王肃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正统十二年八月庚申朔日食○遣驸马都尉井源等为正使吏部员外郎纪振等为副使持节封沈王嫡子幼<土学>为世子赵氏为世子妃第三子幼<土予>为清源王王氏为王妃第四子幼墏为辽山王秦氏为王妃平遥僖靖王长子幼土□量袭平遥王

  • 论励臣之道·陈亮

    臣闻上下同心,君臣戮力者,事无不济;上下相蒙,君臣异志者,功无不隳。春秋之时,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

  • 八六六 署湖南巡抚李世杰奏覆遵旨省释《沧浪乡志》案内人员折·佚名

    八六六 署湖南巡抚李世杰奏覆遵旨省释《沧浪乡志》案内人员折乾隆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署理湖南巡抚臣李世杰跪奏,为遵旨奏覆事。本年三月二十三日接奉上谕:李世杰奏查获《沧浪乡志》一折,云云。钦此。臣跪读之下,仰见圣

  • 汝南王元悦传·李延寿

    汝南王元悦,喜爱读佛经,阅读史书,性情不类常人,洒脱不羁,难以揣测。元悦的妻子闾氏,是东海公的女儿,生了一个儿子,元悦并不以礼相待。有个叫崔延夏的人,以旁门左道和元悦交游,给他配合仙药松子白术之类,经常随意外出采药,住在城外

  •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二兵考兵制明制自京师达於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於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

  • 思念亲人及家书选录·梁漱溟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在我的夫人故后第三天,我凝敛心神,要写一篇悼亡的文章。因为白话文似较浅露,不如文言能做到深厚沉重的意境,于是就用文言来写。但卒以琐事牵扰,文言又比较费事,现在乃改用白话来写。想先将我和我夫人的感情

  • 第51章·老子

    【原文】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1)。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2)。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3),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4)。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5)。【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道宣

      护法上 本传八 附见四。   魏洛都融觉寺释昙无最传一。   西魏京师大僧统中兴寺释道臻二。   齐逸沙门释昙显传三。   周终南山避世峰释静蔼传四(慧宣)   周京师大中兴寺释道安传五(慧俊 慧影 宝贵

  •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九(入藏录上)·智升

      合大小乘经律论及圣贤集传见入藏者。总一千七十六部。合五千四十八卷。成四百八十帙。大乘入藏录上  (大乘经律论总六百三十八部二千七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帙此直列经名及标纸数余如广录)。  大乘经 五百一

  • 现代人生对于佛学之需要·太虚

    ──二十年五月在南京基督教青年会讲──一 现代人生与古代人生之区别      二 现代人生之特点  三 现代人生之烦闷  四 佛学之要义  五 现代人生对于佛学之需要一 现代人生与古代人生之区别论到现

  •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目次·为霖道霈

    卷第一  序文  上堂  卷第二  示众  卷第三  佛事  偈  赞  卷第四  序  题跋  记  旅泊幻迹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目次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白玉蟾

    宋白玉蟾分章正误,王元晖注。王,元末人。据卷末王大叙 识,他曾得“紫阳白真人分章证误,司马子微(承祯)解注之本。” 这大概是本书的底本。大叙恐怕就是王元晖,元皇庆间 (1312— 1313年)初刻此本。多引诸书为注,述先天大道、

  • 授笔要说·韩方明

    一篇。书论。唐代韩方明撰。方明生平里籍未详。唐贞元(785—804年)间书法家。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徐东海,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擅长八分书。是书首叙笔法传录。前叙笔法传授,自谓授法于徐璹、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佚名

    梵名Ks!itigarbha -pran!idha^na-su^tra 。凡二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亦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等。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本经称地藏菩萨曾受释迦牟尼付嘱,在弥勒

  • 华严游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于扬州慧日道场。又称华严经游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立于三论宗之立场,由化主、化处、教门、徒众四方面,论华严教学之佛身、佛土、因果等问题。并就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之关系,评论南方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