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薇亭集补钞

二薇亭集补钞

徐玑

吾庐

蓬户闭还开,深居称不才。移荷怜故土,买石带新苔。药信仙方服,衣从古样裁。本无官可弃,何用赋归来。

送翁巴陵

曾识巴陵县,重携印绶过。地遍无会计,俗厚有弦歌。官况湘流碧,诗情楚岫多。梅花送征棹,万里接阳和。

夏日怀赵灵秀

古郡草为城,怀贤隔此扃。水风凉远树,河影动疏星。江国晴犹润,烟林暮转青。荷锄曾有约,独喜带《骚经》。

夏夜同灵晖有作奉寄翁赵二友

斋蔬惟少睡,露坐得论文。凉夜清如水,明河白似云。宿禽翻树觉,幽磬度溪闻。欲识他乡思,斯时共忆君。

送赵明叔为漳浦宰

去年官满处,送子意何如?地接泉山近,人依大泽居。南中繁赋役,美政辑田庐。公退无他事,弹琴更读书。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八·彭定求
  全闽诗话卷三·郑方坤
  ◆钱教谕良右(江村先生集)·顾嗣立
  第一折·关汉卿
  声调谱卷一·赵执信
  卷八·白居易
  唐储光羲诗集卷五·储光羲
  卷十一·侯克中
  宋词三百首(6)·朱祖谋
  卷四百六十七·曹学佺
  骑省集补钞·管庭芬
  石门诗钞·吴之振
  唐诗拾遗卷一·高棅
  和尹懋登南楼·张说
  第十五回 弄痴呆武宗作戏 嫌辱没二姐含羞·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高尚书克恭(房山集)·顾嗣立

    克恭,字彦敬,其先西域人,后居燕之房山。初仕为省郎,出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大德初,为御史,官至刑部侍郎卒,追赠刑部尚书,谥文简。彦敬好作墨竹,画山水,初用二米法。写林峦烟雨,晚更出入董北苑。每不轻于着笔,遇酒酣兴发,或好友在

  • 四集卷三十九·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九古今体一百四十二首【丙申七】过河诣溥仁寺瞻礼穹碑一拱读【康熙癸巳恭遇  皇祖六旬万夀诸蒙古王公恳构梵刹祝厘  皇祖鉴其诚悃遂  允於山庄东建此寺额曰溥仁  御制文纪其事立

  • 金渊集卷二·仇远

    (元)仇远 撰○七言古诗立春山城厯日到每迟新春残腊俱不知若非一鞭醒寒梦梅柳争春无了时牛刀小试东风手目中全牛果何有勾芒舁归古庙中官吏升堂酌春酒竹素山房小饮南徐唐正方善歌吴伶以长箫和之客以鳯凰台上忆吹箫分韵予

  • 卷二百六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靖逸小集叶绍翁字嗣宗建安人博学工诗尝居钱唐卜隐于西湖之滨与葛天民往来酬倡靖逸小藁一卷辞澹意逺颇耐人咀味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至今脍

  • 志第四 礼一·沈约

    夫有国有家者,礼仪之用尚矣。然而历代损益,每有不同,非务相改,随时之宜故也。汉文以人情季薄,国丧革三年之纪;光武以中兴崇俭,七庙有共堂之制;魏祖以侈惑宜矫,终敛去袭称之数;晋武以丘郊不异,二至并南北之祀。互相即袭,以讫于今,岂

  • 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五·赵尔巽

      崇绮子葆初等 志钧 延茂弟延芝 色普徵额 王懿荣熙元   宗室宝丰 宗室寿富弟寿蕃等 宋承庠王铁珊   崇绮,字文山,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大学士赛尚阿子。以穆后父贵,升隶满洲镶黄旗。初为工部主事,坐其父出师无功,褫

  •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蔡东藩

      却说刘渊得王宏归报,慨然语道:“颖不用我言,弃邺南奔,真是奴才,但我尝受他知遇,保荐为冠军将军,寓邺以来,他总算待我不薄,我既与约相援,不可不救。”颖保荐刘渊,从渊口中叙出,笔不渗漏。说毕,即命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

  • 卷第一百八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三〔起屠维单阏(己卯)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

  • 职名·纪昀

    三通馆总裁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臣)嵇璜经筵讲官吏部尚书管理国子监事务(臣)刘 墉兵部尚书(臣)王杰经筵讲官户部尚书管理顺天府府尹事务(臣)曹文埴纂修兼总校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臣)曹仁虎翰林院

  • 一○四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一○四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初五日直线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准部咨奉上谕,采访遗书,先后据各属送到书七十种,经臣两次具奏在案。兹据布政使杨景素转据各府州陆续具送请

  • 伊洛渊源録卷十四·朱熹

    宋 朱子 撰程氏门人无记述文字者王端明名岩叟字彦霖大名人元祐中为台谏官登政府正直不挠当世称之墓碑本传记其行事甚详然不及其学问源流也惟遗书前篇有其答问而其集中亦有记先生语数条又祭明道文有闻道于先生之语及

  • 十五年·佚名

    (乙亥)十五年清嘉慶二十年春正月1月1日○丁亥朔,行陳賀于仁政殿,權停例也。頒敎文若曰:躋慈齡於大耋,慶曠簡編,擧縟禮於元正,歡溢區宇。追先王考,廣八方恩。恭惟孝康慈禧貞宣徽穆惠嬪邸下,京室之嬪,聖人之母。昔閟宮四重騰頌,珩珮

  • 晏子·子华子

      子华子谓晏子曰:天地之间有所谓隐戮者,而莫之或知。知之者其几于道乎?晏子曰:何谓也?子华子曰:天地之生才也实难,其有以生也,必有所用也。如之何其将拥之蔽之,而使之不得以植立也?天地之所大忌也,日月之所烛燎也,阴阳之所杌移

  • 序·田骈

    田子一卷,周田骈撰。骈,齐人,与慎到、接子、环渊皆学黄老之术,皆有所论,附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汉志.道家.田子二十五篇》注:「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隋》、《唐志》皆不著录,佚已久。兹从《吕氏春秋》辑得佚说三

  • 赴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团留别日本诸佛教同袍文·太虚

    盖闻心不孤起,托事现行,教不虚张,因机施设。以欧、美偏霸之动,遂孔、释中和之探;启西方之哲人,慕东化乎儒佛。又闻火烧燎原,发星火于片石;洪流沃野,出岷源之滥觞。由去夏庐阜推轮,来今日蓬瀛大辂。空成规乎既往,旷进化兮将来!于是

  • 父师善诱法·唐彪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

  • 唐钟馗平鬼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又名《平鬼传》。八卷十六回。题“东山云中道人编”,作者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年(1785)凤城五云楼藏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8

  •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佚名

    凡二卷。宋代施护译。略称为佛顶放光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于密教杂密经轨之成就法。本经之缘起,系佛于睹史多天宫时,为救济忉利天摩尼藏无垢天子之苦恼,乃为诸天子宣说二则陀罗尼及其成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