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声调谱卷一

右赞善赵执信撰

五言古诗

秦越人洞中咏【于鹄】

扁鹊得【拗字】仙处传是西南【三平声字】年年山下人【下句是律上句第五字必平○第三字平亦拗以别律】长见骑白龙【上注言凡下句是律之调如此非谓此句而此句亦非律也】洞门黑无底【拗句同律】日夜惟雷风【三平】清斋将入时【平】戴星兼抱松【拗律句○拗在第一字仄第三字平】石径隂且寒【平】地响知逺钟【古句】似行山林【三平】外闻叶履声重【上句不律下句可律○此句律】底碍更俯身【平○上四字仄】渐逺昼夜【四仄】同时时白蝙蝠【律句】飞入茅衣中【三平】行久路转窄【四仄】静闻【平○不平则为律矣】水淙【平】淙但愿逢一人【平】自得朝天宫【三平】

縂之两句一聮中断不得与律诗相乱也

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羊士谔】

结缆兰渚晓紫嵓【平】上【仄】连【平】冈晏温值初霁【二四平○起句二四仄得此句调甚恊】去绕山河长【三平】献嵗氷雪尽细【仄在律诗则为失调】泉在路傍行披松杉【四平】入激澜横石梁层阁表精庐【律】飞甍切云翔冲襟得髙歩清眺极逺【三仄】方潭嶂积【仄】佳气荑英多【平】早芳【二句律中拗救句可用】具观泽【仄】国秀重使春心伤【三平】念遵烦【平】促涂【与泽国句并拗律】荣利骛隙光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三平】

七言古诗

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次前韵为谢【苏轼】

朱顔发过如春醅胸中梨枣初未裁丹砂未易扫白发赤松却欲催黄梅寒溪本自逺公社【拗律句】白莲翠竹依崔嵬当时石泉照金像神光夜发如五防饮泉鉴面得真意【亦拗律】坐视万物皆浮埃欲収暮景返田里【亦拗律】逆防江水穷离堆还朝岂独羞老病自叹才尽倾空罍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风月清隅隈我如废井久不食古甃缺落生隂苔数诗徃复相感发汲新除旧寒光开遥知二月春江濶【律句】云浪倒卷云峯摧石中无声水亦静云何觧转空山雷欲就诸公评此句【律】要识忧喜何从来愿求南宗一勺水徃与屈贾湔余哀

和蒋防寄茶

我生百事常随縁四方水陆无不便【第五字平第六字仄便非律句】扁舟渡江适吴越【仄此字不可轻用平声】三年饮食穷芳鲜【此三字平第四字必仄如第四字平则第六字必仄以救之此法人多不知】金虀玉脍饭炊雪【拗律句】海螯江柱初脱泉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厨中蒸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故人犹作旧眼防谓我好尚如当年沙谿北苑强分别【拗律】水脚一线争谁先清诗両幅寄千里【上句虽不论亦宜少拗乃健○拗律句此正谓苐五字拗也】紫金百饼费万钱【即六字仄独令末一字平亦可】吟哦烹噍两竒絶【拗律】只恐偷乞烦封纒老妻稚子不知爱【拗律】一半已入姜盐煎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媸妍知君穷旅不自释因诗【此二字不论】寄谢聊相镌

乐词

正月【李贺】

上楼迎春新春归【六字皆平】暗黄【平】着栁宫漏【仄】迟薄薄淡霭防野【六字皆仄】姿【第七字用平下句可律】寒绿幽风生【平】短丝【律句第五字用平少拗以叶之】锦床晓卧玉【拗字】肌冷露脸未开【平】对朝【仄】暝官衙栁带不【拗字】堪折蚤晚菖蒲胜绾结

三月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栁暗愁煞人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浄如水光风转蕙百【拗】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军妆宫妓扫【拗】蛾浅揺揺锦旗夹城暖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此二句亦宜少拗乃健○谓二句俱律也】

五月

雕玉押帘额轻縠笼虚门井汲铅华水【律句】扇织鸳鸯纹【三平】回雪舞凉殿甘露洗空绿【第一句同此二句皆拗律也】罗袖从徊翔【三平】香汗沾寳粟

七月

星依云渚冷【律句】露滴盘中圎【三平】好花生朩末【律句】衰蕙愁空园【三平○第三字不平亦律句矣】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二句律】仅厌舞【仄】衫薄稍知花【平】簟寒【二句拗律】晓风何拂拂【律】北斗光栏杆

九月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律句】月缀金铺光脉脉凉院虚庭空淡白【二句亦律】露华飞飞风草草翠锦斑斓满层道【拗律】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疎桐【二句亦律】

十月

玉壶银箭稍难倾【律】缸花夜笑凝幽明碎霜斜舞上罗幕【拗律】烛龙两行照飞阁珠帏怨卧不成眠【律】金凤刺衣着体寒【第五字仄与拗律少异】长眉对月闘弯环【律】

五言律诗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杜牧】

野店正【宜平而仄】分泊茧蠺初【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引丝【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二句律句中拗】行人碧【宜平而仄】溪【宜仄而平】渡【拗句○第四字拗平第三字断断用仄今人不论者非】系马緑杨枝【不对格而实对】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救因上句第三第四字皆当平而反仄必以此第三字平声救之否则落调矣上句仄仄平仄仄亦同】秋山念君别【拗同第三句】惆怅桂花时

落花【李商隐】

髙阁客竟去【拗句起】小园花【此字拗救】乱飞【此二句同前第五第六句】参差连曲陌迢逓送斜晖肠断未忍扫【同起句】眼【此字仄妙】穿仍欲归【同次句】芳心向春尽【同前第三句第七句】所得是沾衣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七言不过于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拗处搃在第五第六字上七言之五六字即五言之三四字可以类推

起句第二字仄第四字平者如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平俱可若平仄平仄仄则古诗句矣

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断宜平此在首聮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聮则必不容不严矣

猜你喜欢
  吴淑真·唐圭璋
  黄应武·唐圭璋
  沈瀛·唐圭璋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谢谠
  声调谱论例·赵执信
  见毋忘我花·戴望舒
  巻七·查为仁
  五集卷九十三·乾隆
  卷267 ·佚名
  卷十三·史简
  卷三百八十七·佚名
  卷二·佚名
  致吴景超梁实秋·闻一多
  卷十七·查慎行
  翁宏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澹·唐圭璋

      澹字自然,括苍人。绍兴十六年(1146)生。乾道二年(1166)进士。淳熙二年(1175),授秘书省正字。三年(1176),武学谕。四年(1177),校书郎。九年(1182),秘书丞。十二年(1185),将作少监。十五年(1188),国子祭酒。绍熙元年(11190),右谏议大夫。庆元

  • ●龙膏记目录·杨珽

    ●龙膏记目录第一齣 敍传第二齣 旅况第三齣 宠赐第四齣 买卜第五齣 起衅第六齣 成隟第七齣 闺病第八齣 投膏第九齣 开阁第十齣 酬咏第十一齣 传情第十二齣 邂逅第十三齣 旤媒第十四齣 藏春第十五齣 罗

  • 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十八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大歴二年防州作鹤曰是年秋公自瀼西又移居东屯又按史九月吐蕃入防京师戒严】白盐危桥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穏高山四面同烟霜凄野日秔稻熟天风人事

  • 灊山集巻一·朱翌

    宋 朱翌 撰五言古诗双鱼花物生本不同所贵以形似如何小草间或作潜渊类宛然花叶分有此尾鬛备如以栁贯腮十百共一蔕可肩比目鳞与世为上瑞稽首蓬莱宫愿附花鸟使送山芥与徐稚山北风撼坤轴飞雪封髙崖万草坐冻死不复存根荄

  • 高祖纪四·薛居正

    天福四年春正月癸卯,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丙午,召太子太师致仕范延光宴于便殿。以延光归命之后,虑怀疑惧,故休假之内,锡以款密。帝谓之曰:“无忿疾以伤厥神,无忧思以劳厥衷。朕方示信于四方,岂食言于汝也。”延光俯伏拜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张廷玉

        何文辉马云 缪大亨 蔡迁 王铭 宁正 金兴旺 花茂 丁玉 郭云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

  • 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六·赵尔巽

      ◎循吏四   徐台英 牛树梅何曰愈 吴应连 刘秉琳陈崇砥 夏子龄 萧世本李炳涛俞澍 朱根仁 邹锺俊 王懋勋 蒯德模林达泉 方大湜陈豪杨荣绪林启 王仁福朱光第 冷鼎亨 孙葆田柯劭憼 涂官俊陈文黻 李素 张楷 王仁堪

  • 卷五·庞元英

    钦定四库全书文昌杂録卷五宋 龎元英 撰元丰甲子正月五日宴北辽国信使於紫宸殿酒七行不作乐以鲁国大长公主在殡故也是时上元节有司已设山楼诏撤之罢御端闱鲁国仁皇帝之女恩礼加隆焉熙宁二年朝廷始命两浙福建等路转

  • 卷四十二·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十二      宋 苏辙 撰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九樗里子名疾秦恵王之弟也与恵王异母母韩女也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嚢恵王八年爵之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岀其人取其城地入秦二十五

  • 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二百二种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二百二种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七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敬陈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窃臣遵旨购觅遗书,业将历次觅获各书,缮具书目,节经奏报,恭候勅交四库全书处核定饬取。并以尚有各

  • 序·谈迁

    谈子孺木有书癖。其在记室,见载籍相饷,辄色然喜。或书至猥诞,亦过目始释。故多所采摭。时于坐聆涂听,稍可涉笔者,无一轻置也。铢而积,寸而累,故称杂焉。其义自大易杂卦始。予曾手其书而悲之。以彼其勤,脱佐邺侯之侧,游茂先之旁

  • 卷一·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諡纪彚编卷一明 郭良翰 撰功令大明会典【近日事例附】凡议諡洪武初俱礼部奉旨施行二十五年令礼部行翰林院拟奏请旨凡亲王諡用一字郡王二字弘治十五年奏准亲王行巡抚巡按等官覆勘郡王行本府亲王及承奉

  • 卷五·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五宋 黄干 撰丧大记上五 丧礼四之上补【案丧大记本小戴篇自孔氏疏案郑目録云记人君以下始死至殡葬之事今仪礼正经丧既夕虞三篇所载

  • 遣异道士品第三十六·佚名

    尔时有异道士。来至佛所欲索佛便释提桓因意念言:今日是诸异道士辈来欲谤佛欲中道断般若波罗蜜。如我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当讽诵念。释提桓因即讽诵般若波罗蜜。诸异道士欲来坏般若波罗蜜者,遥绕佛一匝复道而去。时舍利弗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六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六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所缘缘蕴第四之一嗢拖南颂问过去等问善等问了青等二四心问十二心有二种问十五心有五种有六识身。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如是六识身。或过去或未来或

  • 陶甓公牍·刘汝骥

    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编撰,清宣统辛亥(1911)夏安徽印刷局校印,刘汝骥在晚清新政时期组织对徽州进行社会调查的文献汇编,凡十二卷:卷一“示谕”;卷二至卷九“批判”,包括吏科、户科、学科、兵科、刑科、工科、宪政科等;卷十“禀

  • 八关斋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失译之优婆夷堕舍迦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为同本异译。二经记载之相异处为:优婆夷堕舍迦经载,佛陀对毗舍佉鹿子母教以每月六日持八斋戒之法,并说其持斋之功德将大于以十六

  • 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给孤独园,向阿难说。说为除病之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