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四    元 方囘 编川泉类

浮游浪波之上玩泳泉壑之间大而沧海黄河长江巨湖之汹涌小而溪谷陂池之靓深雄壮而观潮凄酸而阻风闲寂而弄水寻源皆类於此

五言【三十二首】

游禹穴回出若耶      宋之问

禹穴今朝到耶溪此路通着书闻太史链药有仙翁鹤往笼犹挂龙飞剑已空石帆揺海上天镜落湖中水底零露白山边坠叶红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江亭晚望         贾 岛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三四似熟套在浪仙时初出亦佳后山傚之则无味矣

卢氏池上遇雨赠同游者   温庭筠

簟翻凉气集溪上润残棊萍皱风来後荷喧雨到时寂寥闲望久飘洒独归迟无限松江恨烦君解钓丝萍皱荷喧一聨工

过天津桥梁晴望      姚 合

闲立津桥上寒光助远林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雪路初晴出人家向晚深自从王在镐天宝至如今

题僧院引泉

泉眼高千丈山僧取得归架空横竹影凿石远渠飞洗药溪流浊浇花雨力微朝昏长远看护惜似持衣

家园新池

数日自穿池引泉来近陂寻渠通咽处遶?待清时深好求鱼养闲堪与鹤期幽声听难尽入夜睡常迟两诗俱清润但力量欠雄大

早秋江行         窦 巩

回首湓池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濶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点点是神鸦大醉则必无梦诗人自来不曾说到与予心暗合盖非常醉者不能知也今江州西泝地名盘塘近兴国军港口即有神鸦迎船人与饭肉唐以来固然矣老杜湖南诗云迎棹舞神鸦兼峡中亦如此

渡淮           白居易

淮水东南地无风渡亦难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团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三四尖新

终南东溪口作       岑 参

溪水碧於草潺潺花底流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句句明白不见其用力处

晚发五溪

客厌巴南地乡邻劒北天江邨片雨外野寺夕阳边芋叶藏山径芦花间渚田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须牵诗律往往健整平实非晚唐纎碎可望

巴南舟中夜书事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句句分晓无包含而自在起句十字尤絶唱

秋日富春江行       罗 隐

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冷叠晴山濶清幽万象殊严陵亦高见归卧是良图

一公新泉         严 维

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落池才有响渍石未成痕独映孤松色殊分衆鸟喧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

过洞庭湖         许 棠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飞常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前相引时歌浩渺间

山下泉          李 端

碧水映丹霞溅溅露浅沙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净色和云落潺声遶石斜明朝更寻去应到阮郎家工而润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五六尽佳非中流果没日也水远而日短故所见者日落于中耳水之外又水地之外又地而水与地目不可及者日月常可得而见非日月之光有余为之乎

答劝农李渊宗嘉州江行见寄 宋 祁

嘉月嘉州路轲峩按部船山围杜宇国江入夜郎天霁引溪流望凉供水阁眠愧君舟楫急遂欲济长川嘉州古夜郎国○三四有老杜及盛唐人风味中秋新霁壕水初满自城东隅泛舟囘谢公命赋

斋舫谈经後官池载酒行斜阳鸟外落新月树端生演漾思江浦夷犹遶郡城东辕有遗恨日日物华清

陪谢紫微晚泛

积雨涨秋壕轻舟共此遨菰蒲敛鋩锷莲芡熟櫜韬?静鱼跳月林喧鸟避篙归时兴不浅风物正萧骚

渡湘江          张 祁

春过潇湘渡真观八景图云藏岳麓寺江入洞庭湖晴日花争发丰年酒易沽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总得居士张公祁字晋彦兄邵字才彦和州乌江人才彦宣和三年上舍建炎初自衢州曹官借礼书使金绍兴十三年同朱弁洪浩还有軿輶轩唱和集晋彦有子是为中书舍人于湖居士孝祥字安国以安国魁多士罗织下狱官至淮漕号总得居士此诗壮浪所以子有父风

金明池游         梅尧臣

三月天池上都人袨服多水明揺碧玉?响集灵鼍画舸龙延尾长桥霓【入声】饮波苑花光粲粲女齿笑瑳瑳行袂相朋接游肩与贱摩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挈榼车傍缀归郎马上歌川鱼应望幸几日翠华过

同徐道晖文渊赵紫芝泛湖  翁 卷

相逢亦相亲吟中得几人扁舟当夏日胜赏共闲身山雨曾添碧湖风不动尘晚来渔唱起处处藕花新

钜野           陈师道

余力唐虞後沈人海岱西不应容桀黠宁复有青齐灯火鱼成市帆樯藕带泥十年尘雾底瞥眼恠鳬鷖后山诗全是老杜以万钧九鼎之力束于八句四十字之间江湖行役诗凡九首选诸此篇篇有句句句有字

钜野泊触事

满巷牵丝直平湖坠镜清顺流风借便捷路雪初晴鸟度欲何向鸥来只自惊有行真快意安得易为情【雪一作雨】

河上

背水连渔屋横河架石梁窥巢乌鹊竞过雨艾蒿光鸟语催春事窗明报夕阳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野望

霜叶红於染吹花落更馨平江行诘屈小径夹葱青度鸟开愁眼遥山入画屏畏人惟可饮从俗却须醒

西湖

小径才容足寒花只自香官池下鳬雁荒塚上牛羊有子吾甘老无家去未量三年哦五字草木借余光

湖上

湖上难为别梅梢已着春林喧鸟啄啄风过水鳞鳞缘有三年尽情无一日亲白头厌奔走何地与为邻此皆颍州西湖也后山元佑中为教授满而将去故有此诗

寓目

曲曲河回复青青草接连去帆风力满来雁一声先野旷低归鸟江平进晚牵望乡从此始留眼未须穿

顔氏阻风

水到西流濶风从北极来声驱峡口拆力拔岭根摧突兀重重浪轰豗处处雷顺流看过舫更着快帆催万古梁山泊今来末掾船阻风兼着雪费日亦忘年世事元相忤衰怀忍自煎晓来声更恶始觉畏途边梁山泊即钜野在今东平府西北受泰山诸水为北清河所出入之瀦向者河决即连而为一南通泗北通济荆公当国时或欲涸梁山泊为田故后山元符末赴棣教阻风于此有万古梁山泊之句谓决不可涸犹天理决不可磨灭也

过孔雀滩赠周静之     陈与义

海内无坚垒天涯有近亲不辞供笑语未惯得殷勤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

七言【十六首】

开龙门八节石滩      白居易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十里叱滩类河汉八寒隂狱化阳春我身虽没心常在闇施慈悲与後人

新安道中玩流水      吴 融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萦纡似接迷春洞清冷应怜有雪山上却征车更回首了然尘土不相关

新安有此至清之水沈休文创为诗乃後相继不一今歙睦是

分水岭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紫溪旧隐还如此清夜柴山月更明

三四言水之分而南北者如此第五句巧第六句亦佳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过桐庐          胡 宿

两岸山花中有溪山花红白徧高低灵源忽若乘槎到仙洞还同采药迷二月辛夷犹未落五更鸦臼最先啼茶烟渔火遥堪画一片人家在水西

武平此诗妙甚八句五十六字无一字不佳形容桐庐尽矣起句十四字并尾句可作竹枝歌讴也湖岭下十里是为黯澹滩行者多至此舍舟

巩仲至

急流方了又高冈日永周旋未觉忙壁上字多知店老岭边松茂喜车凉丛丛乱筱承欹石帖帖新荷恋小塘黯澹恶滩应笑我为虞鱼腹犯羊肠

三四新甚五六下两眼亦佳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掠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买得沽来等语晚唐诗卑之尤卑者然意新则亦可喜此聨世所共称荀鹤诗句法大率如此皆不敢选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    韩 偓

道方时险拟如何谪去甘心隐薜萝青草湖将天暗合白头浪与雪相和旗亭腊酎踰年熟水国春寒向晚多处困不忙仍不怨醉来惟是欲傞傞

题薛十二池        姚 合

每日树边消一日遶池行过又须行异花多是非时有好竹皆当要处生斜立小桥看岛势远移幽石作泉声浮萍着岸风吹歇水面无尘晚更清

五六好余恐格卑王建集中亦有此诗

西湖           林 逋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春水净於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栾栌粉堵揺鱼影兰社烟丛阁鹭翎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一作风斜雨细】

三四人所争诵

观潮           齐 唐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圆峤六鳌移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齐唐字祖之会稽人天圣中进士尝试制科从范文正公辟杭州料院仕至曹郎有少微集此诗凡观潮之作皆在其下

汉阳晚泊         杨徽之

傍桥吟望汉阳城山遍楼台彻上层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踈钟未彻闻寒漏斜月初沈见远灯夜静邻船问行计晓帆相与向巴陵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南唐时间道至开封中进士第太宗索诗百篇进御以十聨写御屏为礼侍天府判官侍读卒年八十

淮水暴涨舟中有作     刘 筠

行行极目天无柱渺渺横流眼有花客子方思舟下碇阴虬自喜海为家村遥树列秦川荠岸濶牛分触氏蜗鸢啸风高良可畏此情难谕坎中蛙

中山刘子仪首变诗格为崑体者五六真李义山规格奇壮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鳬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於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三四为当世名句衆所脍炙

江行野宿寄大光      陈与义

樯乌送我入蛮乡天地无情白髪长万里囘头看北斗三更不寐听鸣榔平生正出元子下此去还经思旷傍投老相逢难衮衮共恢诗律撼潇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似船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瀛奎律髓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三十九·彭定求
  无际道人·唐圭璋
  李洪·唐圭璋
  ●卷一·钱振锽
  ●卷三·潘德舆
  第四十三章 尼僧说法·屠隆
  第二十八回 饮鸩酒顷刻归阴 羁犴狱吁嗟被谤·萧晶玉
  第三十二出 冥誓·汤显祖
  第二折·杨梓
  补遗目录·韦庄
  卷274 ·佚名
  卷二百二十八·曹学佺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二百十七·佚名
  华岳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55 ·佚名

    程公许 送成都卒黎德升赴召崔侍郎荐士召者五人三首 忆侍西征幕,丛谈夜达晨。 别来青鬓换,喜见此泥新。 宸极拱朝帻,晓星看蜀珍。 一朝楼五凤,积愤洗峨岷。 程公许 送成都卒黎德升赴召崔侍郎荐士召

  • 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欧阳修

    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 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二月庚戌朔○癸丑行祈榖礼于 玄极宝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诏发太仆寺马价银一万两于良乡县缮葺各公廨驿递良乡最近京供应劳顿会岁比不稔各省直协济银两久不徵角□羊廨宇驿递倾废其丞簿率僦民屋以公使往来

  • 绎史卷七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宋共姬之贞左传【成公八年】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夏宋公使公孙夀来纳币礼也【公羊传纳币不书此何以书録伯姬也】 衞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公羊传媵不书此何以书録伯姬也 谷梁传

  •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这一篇是魏豹、彭越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多以类相从。他们都曾在魏地,都曾“固贱”,“南面称孤”,心怀二志导致身首异地:这是他们命运的相似之处。但是,作者对二人的处理,其笔法却

  • 卷四十四·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四十四明 俞汝楫 编历官表精膳司郎中黄 裳【癸酉贡士】宋 兴【原仁浙江淳安县人由监生官至河南布政司】叶 蓁【监生】王士华【彦实浙江鄞县人乙未进士】

  • 卷五十八·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八宋 徐天麟 撰兵三兵占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梁王梁策马车骑满野【天文志】岁星所在国不可伐可以伐人【天文志】见欃云如牛枪云如马枪欃棓彗异状其殃一也必有破国【天文志】日方南太

  • 克己第五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於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後至。乾之用其善是,損益之大莫是過,聖人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動。噫!吉一而已。動可不慎乎?   2、濂溪先生曰: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予謂養心不止於寡而存

  • 节孝语录·徐积

    宋 江端礼 撰公曰凡人为文必出诸已而简易乃为佳耳为文正如为人若有辛苦态度便不自然公曰为文必学春秋然后言语有法近世学者多以春秋为深隐不可学葢不知者也且圣人之言曷尝务竒险求后世之不晓赵啖曰春秋眀白如日月简

  • 卷三十三·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三十三   明 湛若水 撰昭公【敬王四年】二十有六年【晉頃十年齊景三十二年衛靈十九年蔡昭三年鄭定十四年曹悼八年陳惠十四年杞悼二年宋景公欒元年秦哀二十一年楚平

  • 宣公·宣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秦伯稻卒。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赤狄侵齐。秋,公如齐。公至自齐。冬,楚子伐郑。【传】四年春,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非礼也。平国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第四分世记经三中劫品第十一佛告比丘。有三中劫。何等为三。一名刀兵劫。二名谷贵劫。三名疾疫劫。云何为刀兵劫。此世间人本寿四万岁。其后稍减寿二万岁。其后复减寿万岁。转寿千岁。转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七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七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应说回向义及说方便义。云何回向义。云何方便义。答曰。若回余处善根功德向佛菩提。是名回向。又依佛菩提起修行心。无量种门于一切时于一切处集诸善根。

  • 香莲品藻·佚名

    宋张功父著《梅品》一帙,疏梅花之宜称,憎疾,荣宠,屈辱凡五十八事。闲思莲足纤妍,花堪解语,更无凡卉得与追踪。至有历百折而不回,贯四时而不改,则唯寒梅、翠竹、苍松差堪接武。乃或遇人不淑,有女仳离,空谷幽兰,不知凡几,在女子以缠

  • 徐仙真录·方文照

    《徐仙真录》,明朝方文照编撰。五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记述洪恩灵济真君徐知证、徐知谔(即徐仙)之生平及其灵迹。包括真君之家族世系、生平事蹟、死后灵应显化事蹟、徐仙降笔或有关徐仙之诗文赞颂,历代褒封徐仙之碑

  •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佚名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卷分三篇,其一为《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又名《高玄真经》。内载五言

  • 傅子·傅玄

    政论著作。晋傅玄撰。1卷。《晋书》记载,《傅子》有内外中篇、四部六录140篇,数十万言。至宋已亡佚117篇,仅有23篇。清人严可均从有关典籍中辑录部分傅玄文, 并将 《傅子》扩为2卷; 后严民又从诸典籍中辑录傅文数百条

  •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马祖道一

    全一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四家语录卷一。收录马祖略传、与怀让之磨砖机缘语要,以及与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普愿、大珠慧海等诸人之机缘对话、示众语等。揭示‘平常心是道’之旨,平常心即系无造作、无是非、无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