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五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五    元 方回 编庭宇类

庭榭宫殿楼阁堂轩庵寮宅舍凡屋庐皆是

五言【十五首】

题洛中第宅        白居易

水竹谁家宅门高占地寛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阑春树笼烟暖秋庭锁月寒松胶黏琥珀筠粉扑琅玕试问池台主当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

尾四句尽贵人第宅终不能归之态

归履道宅

驿吏引藤舆家童开竹扉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眼下有衣食耳边无是非不论贫与富饮水亦应肥五六岂不自适然他人不能道亦不肯道

题潼关楼         崔 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峡路去河遶华隂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中四句壮哉老杜同调

题沈隐侯八咏楼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緑窻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起句自在第六句数字是诗眼好处

宿胡氏溪亭        项 斯

独住水声里有亭无热时客来因月宿床势向山移鹤住松枝定萤归葛叶垂寂寥唯欠伴谁为报僧知五六刘後村深喜然觉太工太工则拘拘则狭

鹳雀楼晴望        马 戴

尧女楼西望人怀太古时海波通古穴山木闭虞祠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行云如可驭万里赴心期

寄题武当郡守吏隐亭    僧希昼

郡亭传吏隐闲自使君心卷幕知来客悬灯见宿禽茶烟逢石断棊响入花深会逐南帆便乘秋寄此吟

留题承旨宋侍郎林亭

翰苑营嘉致到来山意深会茶多野客啼竹半沙禽雪溜悬危石棋灯射远林言诗素非苦虚答侍臣心

碧澜堂          梅尧臣

虚云临滉漾桥势对隆穹环佩佳人去汀洲翠带空橘船过砌下兰栋起云中欲问芳非地吴王一废宫

题三角亭         俞汝尚

奇哉山中人来此池上宇蕙径斜映带林烟尽吞吐春无四面花夜欠一檐雨寄傲足有余何须存【一作寻】广庑此仄声律诗题既奇语亦妙退翁名在隐逸传其人尤高不可不取

淮安园          王直方

贤王经别墅深窈近严城花竹四时好宾朋一座倾阖奁争奕罢击鉢记诗成明日朝天去门扃鸟雀惊此人亲炙苏黄诸公诗传不多吕居仁位之派中细读其诗虽不熟亦有格

宿裴庵          葛天民

一径松杉迥成隂见日稀山晴僧尽出风暖燕交飞结子花抛树栏人犬护扉闲看山月上清坐更添衣尾句有夜味

题周氏东山堂       翁 卷

城隅古谢村博士草堂存惟见烟霞起全无市井喧鹳来巢木杪鼋出戏蒲根消得吟诗客凭栏看几番

题信州草衣亭

檐多山鸟啼山下玉为溪林树若为长塔峰应更低数僧居似客一佛坏方泥宴坐当时事廊碑具刻题

薜氏瓜庐         赵师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野水多於地春山半是云吾生嫌巳老学圃未如君人家半在船野水多於地本乐天仄韵古诗今换一句为对亦佳

七言【三十首】

题于家公主旧宅      刘禹锡

绕树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絶草虫悲隣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马埓蓬蒿藏狡兎凤楼烟雨啸寒鸱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题睦州郡中千峰榭     方 干

岂知平地似天台朱户深沉别径开曳响露蝉穿树去斜行沙鸟向池来窻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何事此中如世外应缘羊祜是仙才

存此诗以见严陵郡之千峰榭其来旧矣

题韦郎中新亭       张 籍

起得幽亭景复新碧莎池上更无尘琴书看尽犹嫌少松竹栽多亦称贫药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闲身成名同日官连署此处经过有几人

次韵张全真参政退老堂   吕颐浩

东郊卜筑傍溪流菡萏香中寄【一作系】小舟脱去簪绅归畎亩悟来渔钓胜公侯青云旧好何妨厚白雪新诗为宠留又指湘潭问行路一堂风月阻同游

吕丞相家为此堂诸公各有诗今摘选所和者多得体之言

次韵李泰叔退老堂

东郊半隐遶羣峰门外滔滔一水通再岁依栖欣有幸十年遭济叹无功闲心不厌耕南亩清梦犹思卧北风看取中原恢复後麒麟图画首肤公

为宰相退居不下第六句则为何如人耶此所以为可选

次韵蔡叔厚退老堂

心存魏阙岂能忘揣分非才合退藏此日燕休难报国平生艰阻忆垂堂枕戈每叹身先老览镜常嗟貌不扬每羡蘧庐聊偃息会须恢复返吾乡

此是次韵诗堂扬二字俱和倒末句又见得宰相用心

登西楼          王安石

楼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楼上忆天涯情多自悔登临数目极因惊怅望賖一曲平芜连古树半分残日带明霞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髪已华

太湖恬亭

槛临溪上緑隂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垂虹亭

坐觉尘襟一夕空人间似得羽翰通暮天窈窈山衔日爽气駸駸客御风草木韵沉高下外星河影落有无中飘然更待乘桴伴一到扶桑兴未穷

锺山西庵白莲亭

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野艶轻明非傅粉秋光深浅不凭杯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秋菊赋归来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二首

槛折檐倾野水傍台城佳气已消亡难披榛莽?千古独倚青冥望八荒坐觉尘沙昏远眼忽看风雨破骄阳扁舟此日东南兴欲尽江流万古长

霜气消磨不复存旧朝台殿祗空村孤臣倚薄青天近细雨侵淩白日昏稍觉野云乘晚霁却疑山月是朝暾此时江海无穷兴醒客忘言醉客喧

寄题思轩

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诱良孙接踵来万屋尚歌余泽在一轩还向旧堂开右军笔墨空残沼内史文章祗废台邑子从今夸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

华严院此君亭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隂余韵兴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借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借一作惜】

纸阁

联屏盖障一寻方南设鈎帘北置床侧坐对铺红絮煖仰窻分啓碧纱凉毡庐易以梅蒸烂锦幄终于草野妨楚糓越藤真自称每糊因得减书囊

垂虹亭

宛宛虹霓堕半空银河直与此相通五更缥缈千山月万里凄凉一笛风鸥鹭稍囘青霭外汀洲特起緑芜中骚人自欲留佳句忽忆君诗思已穷

杭州清风阁        赵 拚

庭有松萝砌有苔退公聊此远尘埃潮音隐隐海门至泉势潺潺石缝来夜榻衾裯仙梦觉晓窻灯火佛书开休官不久轻舟去喜过严陵旧钓台

清献亦喜佛学故有第六句其人可敬不止於诗和稚子与诸生登北都城楼  元章简

朔风刮面岁华遒闲拥丰貂一倚楼四野冻云随地合九河清浪着天流诸君略住方乘兴吾土虽非亦解忧更得青衿赓雅唱连章彩笔鬬银鈎

五六用庾亮王粲语其佳如此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梅尧臣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已知谷口多花药祗欠林间落狖鼯谁侍巾褠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自然亭          张 徵

久雨妨渔复滞樵自然亭上一逍遥万缘不自闲中起百事唯於睡里消老去自知如蠛蠓病来谁悟似芭蕉爱名之世忘名客幸有山林旧市朝

张徵字伯常陈留人宝元元年进士甲科司马公同年

己酉中秋任才仲陈去非会饮岳阳楼上酒半酣高谈大笑行草间出诚一时俊游也为赋之

姜仲谦

岳阳楼高几千尺俯视洞庭方酒酣万顷波光天上下两山秋色月东南兴来鸾鹄随行草夜永鱼龙骇笑谈我欲烦公钓鳌手尽移云水到松庵

姜仲谦淄州人陈简斋集有此题三人真奇会也松庵者光彦之号故尾句云

思杜亭

十里松隂古道场一亭还复枕潇湘诗翁至死忧唐室野客於今吊耒阳牕户云生山雨集岩溪花发晓风香不唯临眺添惆怅自是年来鬓已霜

第三句最佳

竹堂           张 耒

谁道清贫守冷官遶家十万翠珢玕直应流水深相与不待清风已自寒学得凤鸣真自许化成龙去不知蟠知君何自无来客可是王郎独与欢

登滕王阁         曾 丰

故阁峥嵘已刼灰又看新阁上烟煤断碑无日不浓墨古砌虽秋犹浅苔江濶鸟疑飞不过风轻帆敢趰先开天高眼迥诗囊小收拾不多空一来

曾丰撙斋吉州人有缘督集诗颇慕杨诚斋佳者不止此也五六最佳

章少机建小阁用陈伯强韵  何 异

楼居草草假三间便觉星辰手可攀最喜坐中先得月不妨睡处也看山林疎啼鸟秋弹曲天濶飞鸿晓卷班对镜清吟无限好典衣泠债几时还【一作弹秋曲卷晓班】

何异字同叔抚州崇仁人绍熙台谏庆元礼侍嘉定工书年八十余月湖其号也

题李国博东园

东园吟思玉蟾清园客开门古意生冰砚云灯深洞宇春花秋草旧宫城人藏密树寻声见鹭下寒池照影惊三十分司泉石主马蹄尘外得闻名

题环翠阁

环翠阁边无点埃尽收清致助吟才溪头月落渔烟散岸口城低野色来斜槛半依秋树出小窻知为北山开沙禽占水闲相趁悞入疎帘静却囘

小亭           葛天民

小亭终日对幽丛兀坐无言似定中苍藓静连湘竹紫緑隂深映蜀葵红猫来戏捉穿花蝶雀下偷衔卷叶虫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

五六工则工矣却是答对取此为戒第四句好

寄题薛象先新楼      陈傅良

矮檐风雨送蜗牛有客来夸百尺楼阖郡台池皆下瞰背城湖海亦全收清时未放徒高卧半世何为故倦游解尽槖金君计决月明长笛起渔舟

陈水云与造物游之楼    赵师秀

何处飞来缥缈中人间惟有画图同两层帘幙垂无地一片笙箫起半空岸竹低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游人未达蒙庄旨虚倚阑干面面风

此楼在永嘉近城两层一片颇俗五六亦可观

瀛奎律髓卷三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一百八十五·彭定求
  赵孟坚·唐圭璋
  卷四·阮阅
  睢景臣·隋树森
  花·周作人
  卷十五·汤右曾
  卷四·冯惟讷
  卷十二·陈起
  三家宫词巻下·毛晋
  卷五十二·吴之振
  提要·郭豫亨
  卷二十三·康熙
  原序·张仲深
  卷一·方干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桓·唐圭璋

      桓即钦宗,徽宗长子。元符三年(1100)生。政和五年(1115)立为皇太子。宣和七年(1125),诏嗣位,改元靖康,在位二年。金人围汴,胁上皇及帝北行。康王即位于南京,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绍兴三十年(1160)卒。   西江月   历代恢

  • 卷三·邵雍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三       宋 邵雍 撰贺人致政 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因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 放言 既得希夷乐曾无龙辱惊泥

  • 卷二 太宗·王夫之

      〖一〗  钱氏之归宋,与窦融之归汉,仿佛略同。宋之待之也,视光武之待融,固相若也,而宋加厚矣。融之初起,与光武比肩事主,从更始以谋复汉室,非有乘时徼幸之心也。更始既败,独保西陲,而见推为盟主,亦聊以固圉而待汉之再兴。其

  • 第五十二册 天命八年五月·佚名

    第五十二册 天命八年五月十四日,汗与大贝勒往视沿边筑城之处,午时出东京城,往海州进发。十五日至,宿於海州城之北冈。大贝勒遣诸大臣丈量耀州之筑城地。海州城除关厢外,四围合计二千零四十庹,城内冈地六百庹。十六日沿边返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一·阿桂

    二月戊子上谕军机大臣曰温福奏五岱种种任意乖谬妄行着派御前大臣公丰升额固伦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前往军营将所降谕防至温福处当面晓谕并讯问五岱此等情事如果属实即革去叅赞大臣作为兵丁自备资斧効力同日福隆安奏言【

  • 评鉴阐要卷三·乾隆

    后汉顺帝孙程等以罪遣就国周举谓不宜忘其援立大德目周举説朱伥以功臣大德不可忘者实椓人也则时称举为忠鲠者亦可见矣大将军梁商卒纲梁商甫殁冀与不疑代起此即王凤覆辙东汉之不为梁氏窃者几希即借宦者诛冀实捄火抱薪之

  • 权景宣传·令狐德棻

    权景宣字晖远,天水显亲人。父亲权昙腾,曾任魏国陇西郡守,追赠秦州刺史。权景宣自幼聪明颖悟,任气行侠,族人都很惊奇叹服。十七岁时,魏国行台萧宝夤见到他,认为他是个奇才,推荐他担任轻车将军。萧宝夤失败以后,权景宣回到故乡。

  • 叶宗人传·张廷玉

    叶宗人,字宗行,松江府华亭人。永乐年间,尚书夏原吉在东南地区治水,宗人上书请疏浚范家港,引浦水入海,禁止沿海居民筑坝阻遏其流。成祖命他到原吉那里效力。竣工后,由于夏原吉的荐举而授钱塘知县。钱塘县为浙江省会所在地,徭役

  • 谭纶传·张廷玉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授职为南京礼部主事。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谭纶沉着坚毅,懂军事。当时东南边疆已经遭受了四年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地方乡兵来抵御敌人。参将戚继光请求给他三年的时

  • 黄荣良·周诒春

    黄荣良 字子诚。民四十一岁。生于安徽无为县。已婚。女一。永久通信处。北京外交部。初毕业于南京汇文书院。得学士学位。任南京汇文书院教员及教务长。光緖二十六年。自费游美。入培克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二十九

  • 大学衍义卷二十三·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憸邪罔上之情【谗臣】晋武帝时尚书张华以文学才识名重一时论者皆谓华宜为三公中书监荀朂侍中冯紞以伐吴之谋深疾之会帝问华谁可托后事者华对以明德至亲莫如齐王由是忤旨朂因而谮之以华都督幽州诸

  • 大般泥洹经卷第六·佚名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问菩萨品第十七  迦叶菩萨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佛告迦叶。已发意者及未发意。是等一切悉为菩萨。善男子。譬如冬日苏油凝结无有津泽。如是修习一切契经诸余三昧。发心望果而求菩提。是

  • 第十七章 阿梨耶提婆阿阇梨等时期·多罗那他

    沙罗旃陀罗崛多王即月密王出现,他权势很大,所以计入十旃陀罗之中。因为善事恶事都作,而且不皈依佛陀的缘故,所以不归入七旃陀罗之内。这个国王的时代,吉祥那烂陀有阿梨耶提婆阿阇梨和那伽诃洼即龙召阿阇梨大力护持佛教。提

  • 甫田集·文徵明

    诗文集,明文徵明撰。徵明(1470—1559),名璧,以字行,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集收诗十五卷、文二十卷,附其子文“行略”一卷。内容有诗、叙、记、赞、字辞、颂、题跋、祭文、书、行状、传、墓志、墓表、墓碑

  • 曲海总目提要·董康

    董康编著。四十六卷,著录元、明、清戏曲六百八十五种(号称六百九十种),系董康汇集无名氏《传奇汇考》及《乐府考略》,又取黄文旸《曲海目》互勘,加以编订而成。该书署为董康、王国维、吴梅、陈乃乾和孟森五位名家共同

  • 清史稿·赵尔巽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529卷,系近代赵尔巽主编。书中所录内容以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止,记载了296年清朝的历史。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由清史馆的赵尔巽、缪荃孙、柯邵忞、吴迁燮等,根据清

  • 五代史补·陶岳

    杂史著作。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五代补录》。北宋陶岳撰。5卷。岳以薛居正《旧五代史》多阙略,乃网罗散失,多取五代十国遗事,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成书。凡107事,今本载梁21事,后唐、后晋、后汉各20事,后周23事,共104事,

  • 明宫史·吕毖

    宫苑志。明吕毖选辑。明万历太监刘若愚曾著有 《酌中志》一书,以辨白自己受魏忠贤党败而入狱的牵连。其书其24卷,记晚明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诸事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书中第16卷记内府职掌,17卷记大内规制、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