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三    元 方囘 编山岩类

登览诗专取登高能赋之义山岩则不但登览大岳崇岭小丘幽洞崖岩磴石之游戏皆聚此

五言【十二首】

望终南          窦 牟

日爱南山好时逢夏景残白云兼似雪清昼乍生寒九陌峯如坠千门翠可团欲知形势尽都在紫宸看长安宫殿正对终南山此诗得其要领

晚晴见终南别峯      贾 岛

秦分积多峰连巴势不穷半旬藏雨里此日到窗中圆魄将昇兎高空欲叫鸿故山思不见碣石泬寥东

游茅山          杜荀鹤

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羣石面迸出水松梢穿破云道人星月下相次礼茅君

游华山张超谷       鲁 交

太华鎻深谷我来真景分有苖皆是药无石不生云急瀑和烟泻清猿带雨闻幽栖未忍别峰半日将曛三四好但此等句法多相犯

巫山高          李 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空中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去清林见楚宫工而稳

和永叔新晴独过东山    丁元珍

芳辰百五前选胜到林泉万树绿初染羣花红未然阴岩犹贮雪暖谷自生烟妇汲溪头【一作中】水人耕草际田日中林影直风静鸟声圆健令多情甚寻春最占先元珍前为六一翁所知诗甚工

夀昌道中         翁 卷

清游从此起过处必须看背日山梅痩随潮海鸭寒平途迷望濶峻岭疾行难听得居人说今年冬又残此游雁宕山诗也

石门庵

山到极深处石门为地名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果落羣猴拾林昏独虎行一僧何所得高坐若无情游雁宕山中选此二首此一首不减唐人

游山           陆 游

箫鼔湖山路天教脱馽鞿蝉声入古寺马影渡荒陂樵唱时倾耳僧谈亦解颐偏门灯火閙不敢恨归迟元注偏门会稽城西南门名

古寺不来久入门空叹嗟僧亡惟见塔树老巳无花世事虽难料吾生固有涯殷勤一梳月十里伴还家所点两聨前一聨眼前事耳而诗家自难道後一聨却易道也学者自当审知

巢山

巢山避世纷身隐万重云半谷传樵响中林过虎羣虫锼叶成篆风蹙水生纹不踏溪桥月仙凡自此分第二句好五六工

短髪巢山客人知姓字谁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渇鹿羣窥涧惊猿独挂枝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双不借一军持诗家多相犯不可蹈袭第七句好七言【六首】

天竹寺殿前立石      姚 合

补天残片女娲抛扑落禅门压地坳霹雳划深龙旧攫屈盘痕浅虎新抓苔黏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秋至莫言长屹立春来自长薜萝交

此诗未委今在天竺何处押险韵而加以剜剔之工殆亦戏笔第一句最好

山中书事         方 干

欹枕亦吟行亦醉卧吟行醉更何营贫来犹有故琴在老去不过新髪生山鸟踏枝红果落家童引钓白鱼惊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

香山           詹中正

浪兀孤舟一叶轻香山登步觉神清几多怪石全胜画大半奇花不识名猿狖尽当吟里见烟霞祗向眼前生官身未约重来此酒满螺盃月正明

全似乐天几多大半字虽俗而不觉俗以秤停恰好也

游云际山【在福建邵武府光泽县】    陈 洙

清晓扪萝踏岭云寒风飞溜湿衣巾上攀霄汉无多地直视城闉几点尘古木半阴藏宿雾山禽相语厌游人明年更补闽中吏来看桃花烂漫春

陈洙字师道建阳人字与陈后山名同半山诗题中多云陈师道疑即此公与司马公善韩魏公令达意申言皇嗣事是也此诗絶好

山行           滕 白

马头门觉入从容叠嶂清秋度百重长见孤云能作雨未应片水不藏龙花邨几处连修竹涧石谁家倚痩松本若无心许明代好寻巢许此韬踪

世称滕工部盖宋初人也诗闲雅

润陂山上作        赵师秀

一山大半皆槠叶絶顶闲寻得径微无日谩劳携纸扇有风犹怯去绵衣野花可爱移难活啼鸟多情望即飞惟与寺僧居渐熟煮茶深院待人归

此诗三四见得是山上作五六亦活动

瀛奎律髓卷三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五·彭定求
  卷上·张表臣
  ●全史宫词卷十八 辽·史梦兰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二齣·谢谠
  作者题词·汤显祖
  楔子·郑光祖
  沈禧·隋树森
  不寐·戴望舒
  蓝山集巻三·蓝仁
  卷七十三·曹学佺
  卷二十八·陈焯
  卷十五·郭元釪
  卷四百五十一·佚名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诗女史纂卷之十三·田艺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 争购·李渔

    (末上)宝货已经粜尽,袋中止剩一枚。(丑上)但愿扫仓脱去,不留一撮人灰。老伙计,我同你的生意竟做着了。两处总算起来,共有七八百妇人,不上三五日脱得精光。如今止剩下一袋,怕他今日不完!(末)正是。远远望见许多人来,毕竟都是买货的了

  • 第四折·佚名

    (孤上,云)某姓李名敬,宇仲伯,见授洛阳府判,某有一女,年方十八,末曾许聘于人。今有新除洛阳县尹,是今年新进士,欲招他为婿。一壁厢安排下筵席者。(净上,云)来到洛阳叔父宅门首,我自过去。(做见科,云)叔父,受你孩儿两拜。(孤云)孩儿

  • 张先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脱脱

        圣宗五   十六年春正月乙丑,如长泺。二月庚子,夏国遣使来贡。丙午,以监门卫上将军耶律喜罗为中台省左相。三月甲子,女直遣使来贡。乙亥,鼻骨德酋长来贡。夏四月癸卯,振崇德宫所隶州县民之被水者。丁未,罢民

  • 首卷一 序·佚名

    序宣宗成皇帝实录序我大清受命。统壹寰区。抚绥方夏。绵绵延延。盖二百有余岁矣。此固上天眷佑之隆。祖宗诒谋之远。良由以圣继圣。克肖其德。上足以答天祖之贶。下足以惬臣民之心。用能新景命。巩丕基申锡无疆。至

  • 卷之八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宋人轶事汇编卷八·丁传靖

    庞籍 刘沆 曾公亮 赵概 张昇 外大父颍公初为黄州参军,谒夏英公。公善相人,谓颍公曰:“吾使相耳,君真相也。”视其手曰:“虽贵而贫,不如吾也。”出其手突如堆阜,曰:“此大富之相也。”后山谈丛

  • 卷三十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三十二宋 赵汝愚 编帝系门宗室上仁宗乞分王宗室壮观洪业 刘 随臣闻宗子维城用期磐石之固异姓为後适茂本支之荣宗周则并建懿亲炎汉乃分王善地有唐开国弥重亲贤嗣王郡王推恩甚衆皆所以强大

  • 卷七十四军装一·冯煦

    军械局省城军械局为经理军装、器械之所。设总办一员,各项管理军械官均归节制。凡研究武备、修整器械、稽查库储及筹划调查一切责任,至为繁重。循皖省向设军械所之旧,光绪三十三年定名军械局。惟军火一项存储城北汪家勘火

  • 卷87·陈邦瞻

    宁宗嘉定四年十一月,金益都杨安儿兵起。初,益都人杨安国少无赖,以鬻鞍材为业,市人呼为杨鞍儿,遂自名杨安儿。金泰和中南侵,山东无赖往往相聚剽掠,命州县招捕之。安儿时为群盗,亦请降,隶名军中,累官至防御使。及蒙古兵薄中都,金人

  • 思辨录辑要卷二十五·陆世仪

    天道类问西法地在天中四围俱有生齿海水周流于地其说似不可信然与古浑天所谓天形如卵者正相合地在空中虽是荒唐然云大气举之似亦有此理如何曰此说不但我辈难信即传其学如李之藻者亦疑之葢天气轻清地形重浊轻清上浮重浊

  • 一 中国人的国民性·林语堂

    中国向来称为老大帝国。这老大二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老又大。老字易知,大字就费解而难明了。所谓老者第一义就是年老之老。今日小学生无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自负的。无论这五千年中是怎样混法,但是五

  • 卷七·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七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郑郑诗不淫马氏端临言之详矣而夫子曰郑声滛説者因谓郑声自淫郑诗目正也岂有论其诗则忠臣贤士语其声则里巷俟邪者乎盖夫子所放者别有所谓郑声而非此二

  • 卷一·佚名

    △一法品第一之一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我观世间。无别一法。覆障群生。驰骋流转生死长途。如无明盖。所以者何。世间群生。由无明盖所覆障故。驰骋流转生死长途。是故汝等。应如是学。我当云何修起慧明。破无明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道宣

      习禅五 本传十四 附见五。   唐相州寒陵山寺释道昂传一(灵智)   唐京师大庄严寺释道哲传二(道成 静安)   唐潞州法住寺释昙荣传三。   唐京师弘法寺释静琳传四。   唐京师弘福寺释慧斌传五。   唐

  • 佛说华手经卷第五·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众相品第十七  尔时东方。过万一千阿僧祇刹。有世界名众相。是中有佛号乐无相。今现在为梵音声菩萨摩诃萨。授无上道记。余如上说。  从众相刹至此中间。有世界名无相。是中有

  • 宏智禅师广录 第六卷·正觉

    宏智禅师广录 第六卷明州天童觉和尚法语比丘普崇集序廓冲明之鉴。而洞照不遗。发玄枢之机。而信彩必中。具正眼浚洪辩者。有是哉。师居太白峰下。龙象蹴踏。锤凿敲击。辞意漫演罔不精到。或士庶信道而叩其方。

  • 历代帝王宅京记·顾炎武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又名《历代宅京记》。共20卷。记载自上古伏羲以后迄于元代,历代帝王的建都所在及有关事迹。前2卷为总叙。后18卷仿照宋程大昌《雍录》、宋敏求《长安志》的体例,分叙关中、洛阳、成都、邺、建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