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集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元风雅后集卷七    元 孙存吾 编四爱题咏

虞伯生

江东叶凯翁至京师访予芝亭之上适予谒告得数见焉见其雅适而端慎介不违于和易不茍于泛知其为孔老通家之佳士也又从知其能以道行交神明致风雨则其素守可知已间出书一卷袖中则故宋遗士詹府佥程国録为其先人成甫氏所着四爱堂诗文也所谓四爱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又附益以林逋仙之梅黄鲁直之兰者也并植此物于庭户之间而尚友四君子言将同其爱者焉故曰四爱云尔又有所谓半隠者成甫之长子元翁隠于是而求先志焉言半者以其半待凯翁也凯翁言出山游四方非有世俗之求也愿得见名士大夫如泰华黄河者得一言以咏四爱焉亦所以报父兄也欲为之序引云

夫爱出于仁者也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人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则玩夫生物之理而见天地之心焉亦无所不爱也而所爱亦岂徒然哉即一物之生而知其与道为体也其乐乌可已哉是故思有以成其爱而非私也我之培煦之润之附益其不及而防闲逺去其为害者皆其事也古之君子因物以致寓其意焉非溺情于形质之偏也姑以周子爱莲之説论之窃意夫日用彛伦之间饮食男女之欲同行而异情者非出于淤泥而不染者乎明睿洞照安行无为而不矜诧以索隠行怪者乎非所谓濯清涟而不妖者乎不蔓不枝者纯一不杂之谓也亭亭净植者中立不倚之谓也此其所以为可爱者乎推是言也余二子之意就其所诣安有流连光景之患乎叶君隠居辟地其必有得于此若夫善颂则在能赋者云蜀人虞集叙至顺癸酉二月八日

吴宗师

方今文采重奎章光照芝山四爱堂梅蘂春融氷雪界莲花晚静水云乡湘累往矣兰为佩陶令悠然菊泛觞千古高风犹一日迢迢归梦楚江长

马伯庸

幽兰有真性佳菊有至节娟娟出水莲露下玉洗白杲杲空谷梅嵗晏立氷雪属爱在君子畜之以为德至顺癸酉四月十三日侍讲伯生老友子邀予赋诗媿不能工姑此以塞命也祖常再拜马公辞翰妙天下凯翁珍藏之集

高新甫

爱菊隠逸情爱莲清洁志爱梅违世俗爱兰絶世累性爱固有殊亦各在适意伟哉四君子趣同而世异人品有定论寓物尽高致辽辽千载下孰能遵道义叶公逹尚友所爱兼其四猗欤后来人先志慎勿坠

太天师

彭泽以节高春陵以道鸣双井诗之雄西湖隠而清因其有所爱希贤动吾情爰知君子堂贵实不贵名

太乙子

东篱秋色净芳沼晚华滋雪落清涧曲风生楚江湄幽景尚依然高懐邈难追道人继芳躅千载有余思老屋四五椽草径临清池四时各代谢芬芳常在兹朂哉着令德永与古人期

夏紫清

十畆烟霞曲径深四时佳兴足幽寻菊芳梅绽清诗骨兰秀莲香肃道心半隠肻堂严继志百年乔木易成隂通家自有全书在闲倚南窓听玉琴

欧阳

  叶凯翁来京师受知吴宗师又为名公卿所爱礼得四爱堂诗甚富此行真不虚也为赋五絶

亭亭净植自中通千古知心太极翁几度庐山防明月玉簪浮出白龙宫

右濂翁爱莲

粲粲中央色不偏风霜揺落义熈年男儿一种刚肠味不让隆中老子先

右渊明爱菊

纷纷桃李下成溪骑马山人听晓鸡如此暗香相慰藉徴书犹到六桥西

右君复爱梅

榦少花浓雨露深政縁犹有市朝心豫章太史春秋笔不遣山王预竹林

右鲁直爱兰

涪陵翁解识防陵薛映何如刺史叶氏堂中和尚友不縁花有爱和憎

右叶氏四爱堂庐陵欧阳

  揭曼硕

莲菊梅兰四爱堂父兄子弟爱无忘对花便拟书徴士学道唯求接素王孝友家传人所羡横斜句好兴偏长百年心赏千年意一种风流四种香

王伦徒

原有梅兮隰有兰君子之爱何幽闲陟崔嵬兮履潺湲胡不归乐山之间

防有菊兮渚有莲君子之爱何清妍杂佩有赠勿弃捐胡不归兮乐嵗年

琼台石室何威夷亲之所爱子所思托根厚土深且滋春雨秋露无巳时

王士防

予所爱兮崇兰植之兮堂间思夫君兮山谷纫翠佩兮杂青纶兰芳歇兮日在山欲从之兮不得闲

予所爱兮脩莲植之兮堂前思夫君兮濓之水濯冠缨兮叩渔舷莲馨富兮水泥烟欲从之兮不我贤

予所爱兮秋菊植之兮堂隩思夫君兮柴桑巾漉酒兮杯生馥菊英黄兮江波缩欲从之兮不我复

予所爱兮湘梅植之兮堂隈思夫君兮淛之湖吟清浅兮句容裁梅枿素兮雪飞埃欲从之兮勿予猜

谢草池

梅兰莲菊各争夸风月平章属大家四爱堂前亲手种乾坤生意四时花

詹厚斋

友人叶成甫世家永丰梅林而松溪元贞丙申动适彼乐郊之想慕孟氏三迁之风徙居睦乐池头相厥幽胜结庐三间竹树茂美一池灌园手植梅兰莲菊又取濂溪渊明和靖山谷诸老之説揭中堂榜曰四爱以寄四时雅兴清矣哉且以永日且以尽年有以自老矣而数仅中夀二子元翁凯翁皆恂恂善与人交凯游方之外元好脩而文于屋东偏辟小室号半隠面修竹竹外憧憧而嚣尘不到清琴横床儒书堆案不矜名不能能世其家而大之者余每过之喜其有隠者趣为之赋小诗

四爱名堂名匪夸梅兰莲菊当传家谁知半隠琴书趣出色堂前四爱花

程登庸

元翁出詹同舍所为四爱诗正有契于予懐去年夏予访詹山道过焉爱其显而隠驻车纵歩者久之意元翁仙是未逺也今乃知经始于成甫而元翁复辟半隠以居琴书于是更肻堂矣兰莲菊梅分四时而専美合一堂而集芳受乾坤清气者夫谁不爱然父爱之子不翦之者已无况推其所以爱之者而隠焉又充所以爱其身者以显其父母焉吾知元翁之爱不徒在是而九原有知所以爱其子孙者又甚于爱是四者矣是则兰在庭阶尤宜若夫春秋之异其时山川之异其种汤佩之异其用説虽不同义同一隠至若实与莲同一夏叶与菊同一秋色与梅同一冬又有无时而不春者先四爱亦宜然则上堂如有见也出户如有闻也人知元翁之爱未必知元翁之思也既以是谂来者其季吾徒也又以是勉之

吴月湾

梅兰莲菊储天地之清气泄山泽之幽芳春秋冬夏各专其一时之美露生之物以臭味见取于人者未能或之先也孟方王君示余以詹山老先生所为叶氏半隠四爱堂记隽永数四笔芳墨润流溢颊舌间但觉四物之美并萃于一朝而忘其为草英木华之迭出于四时也盖昔之钟是爱者吾闻其人矣屈子之于兰也渊明之于菊也茂叔和靖之于莲也梅也匪徒爱之而已其人品实似之故以兰配屈以菊配渊明莲配茂叔梅配和靖人莫得而易之者世之称是四物而是四贤也已可不言而喻矣是岂偶然者哉且四贤之爱是物也亦各取其一耳而今也以四爱名堂取四贤之所取者兼而有之不已防乎是殆不然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爱以四言则四时之见是物也如见四贤焉闻其风而兴起所以自处者必有在矣徒爱云乎哉抑以其半隠名者得非欲沐兰之芳翫莲之洁而徘徊菊梅之间也欤孟方其为我质之詹山延祐申至后同郡吴存敬书

彭孟老

老人与成甫叶君友甚稔予亦从侍次识之今去之十二年而两家子弟复胥于荣山慨二父之不复作且出四爱堂诗求和予为之掩卷涕零因次韵以志二士之感云

免胄宗风众共夸当时二父许通家重来四爱人何在泪湿斯堂几度花

李进斋

喜怒哀惧爱恶欲人之情性之发也夫爱七者之一耳好尚于是乎观之爱其所当爱者天理之公众人之所同也反是则人欲之私一已之独而巳叶君成甫植兰莲菊梅于庭以四爱扁其所居之堂以为四时之可爱者莫是若终其身不渝元翁之爱之视成甫益加既又筑室于堂之东曰半隠其意若曰是隠者所爱也则能继其先君子之志岂特同乎众人而已哉然而草木外物也内而礼义之悦心有甚于爱是四者即其外以信其内则无一物不在所爱之中矣元翁心醇而气清进之以道则由爱亲以爱人爱人而爱物知所差等夫孰非性情之体用乎行矣堂且显而隠不终于隠亦半之谓也元翁勉之叶氏世家梅林于予为同里今所居曰睦乐已一再迁予因记之亦以寓闾井之爱云尔至治辛酉孟冬李晋敬书

李防斋

余曩嵗与里中叶公游君数数为予言吾先君成轩之迁居睦乐也林木荟蔚屋庐靖深环植梅兰莲菊取前贤题咏揭诸壁扁堂曰四爱以为游息之所地偏心逺庶几乎古逸民之风焉子盍为我记之余适走东西未暇也越一纪返吾故而元翁已谢世矣追念旧游如梦而觉元翁恨不可作记其可以不作乎余惟天地以生物为心而人与物得之以为心是以善观物者知物之理无以异夫天之理也故观糓种可以识仁心观牕草可以騐生意视叶君之爱同一机耳爱属仁仁非天地之心乎以我之心体物之心而天地之心可见矣所爱其不在兹乎或曰草木之可爱者蕃矣四者之爱抑岂有所择欤曰非也夫人之心静躁不同者好亦异故悦纷华者必朝市奔竞之流甘淡泊者必山林遗逸之士譬诸草木吾臭味也世固有爱牡丹而夸国色者矣爱海棠而羡红妆者矣甚者碾綉毂而纵春游烧银烛而酣夜饮者矣彼之所爱不已浅乎吾恐物交物引之而已矣人欲肆天理安在哉必也滋之以九畹而吊湘累之孤忠采之于东篱而慕处士之清节诵净植之説吟香影之诗又若亲炙濂溪之旁而徘徊孤山之下也同前修于千载萃四爱于一堂目击而道存心领而神悟吾之所爱不已深乎所得不已多乎若曰天之生材必有所为言其体不及其用可乎胡不即是四者而观之盖浴汤可以事神饮水可以延夀或分甘而念母或调鼎而相君用耶非耶是犹一念之爱扩而充反而求由亲亲而民物无二夲也用舍听之于天吾无所容吾力而天之所以与我者可不知所自爱乎元翁之子可顺好学而多艺是理也其知之矣今以季父凯翁命来速记且曰愿无忘先君之好故乐告之亦以寓予挂剑之意云至顺辛未嵗七月既望里人李粲记

朱讷山

成轩叶君舍梅林故家而三迁睦乐池头结庐退隠莳兰种莲栽菊挿梅以取四时生香不断之意桂子兰孙又能继志述事诚可嘉尚敬歩詹山高韵缮写呈似幸恕其率文炳载拜

相传清白事非夸翁季同心有几家賸喜生香香不断兰莲梅菊四时花

幽香净植搃堪夸老圃秋容别一家雪后暗香吟兴逺故林还有几株花

梅野诗叙

虞伯生

近代杨补之作梅自负清痩有持入德夀宫者内中颇不便于逸兴谓曰村梅因自题曰奉勅村梅集尝见故家有藏徐熈墨杏花者用笔圆润有篆籀法亦恨杨不能知此也今监书博士丹丘生忽用此法写生大快人意存浑厚之意于清真去衰陋之气为纎弱所以为佳也譬如少陵烦花晴昊之雄壮视昏月浅水为何如耶乐平錬师叶凯翁旧号野梅予曰以野标梅未足尽梅之趣以梅名野庶乎广莫之风请更曰梅野而以丹邱之画冠之永作证据使钱塘临江二君闻余此论犹当俯首叹伏也虞集诗

昔结丝絇侍帝宸青鞋今许向江津凭君先付梅花説白髪相看意更亲

初凯翁先欲南还欲仆作诗送行而仆今先有行色故为题此为他日一笑之资也

詹厚斋

江路梦初回犹疑香是雪野意正微茫疎影寒窓月

元风雅后集卷七

猜你喜欢
  卷七百四十八·彭定求
  卷六百八十七·彭定求
  卷二百八十四·彭定求
  ◆梅花道人吴镇(梅花庵稿)·顾嗣立
  第十四出 探关·陆采
  第二折·佚名
  楔子·郑光祖
  曹文贞公诗集卷七·曹伯启
  榖城山馆集卷十五·于慎行
  卷十三·梅鼎祚
  卷一百九十九·陈思
  第十一歌 人比人来比杀人·刘半农
  卷一百五十五·曹学佺
  卷一百二十一·陈廷敬
  许浑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四·徐世昌

    李芳李芳,字华黍,号兰谷,钱塘人。春日久雨寄沈桐谿东风料峭镇关心,霪雨连朝思更深。乳燕怯飞巢冷院,流莺无语坐空林。不因翠减三分色,却恐春过一片阴。且恨山行苔藓滑,背关寂寞自长吟。招桐谿游天竺诸兰若入

  • 四集卷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二古今体一百二十四首【癸巳四】至新城行馆恭问皇太后安喜成长句六日分程此会程安询清健倍欢情行宫驻揽春花发步辇凭欣秋麦萌信宿登舟体愈适万年祝袠念惟诚今朝下马尤增喜响鉢间同七字成风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岁次庚戌金太宗晟天会八年伪齐刘豫阜昌元年春正月甲辰朔大风御舟碇海中乙巳北风稍劲晚泊台州港口熊克小历甲辰朔上至台州章安镇驻跸盖因日历所书也今从李正民乘桴记 是日午西风忽起敌乘之侵明州

  • 卷之二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知事闹笑话·李定夷

    无锡县知事杨梦龄,自常熟县调任到锡。接任以来,竭意与邑中有力之绅商接洽。其敷衍手段之工,为历任知事所不及。近来该邑绅商,纷纷请杨知事宴会。有雇画舫者,或有另择清闲之处所者。凡席中陪宴之客,带有妓女,杨知事竟能降尊与

  • 卷三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七雍正十三年夏四月丙午命以仓粮借给鄂尔多斯乏食防古上谕大学士等曰前据理藩院奏称鄂尔多斯上年收成歉薄贝子罗卜藏请借仓粮议令办理夷情事务郞中七十五会同该扎萨克查明乏食防

  • 为政篇·孔子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第28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2)·孔子

    朱熹注:“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斡;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译文孔子说:“君子忧虑自己没有能力,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名家注解张居正注

  • 大感动品第一·佚名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於摩竭境界法静道常初始得佛。光炜明曜。宣真谛藏。演如来慧。畅三世要。布无罣碍道宝之定。佛时以此普智无极?然正受。其定惔怕。忽无形像。亦无中外。静无见闻。所居正受。乃大旷荡。汪洋无极。难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三·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三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三复次云何表业。谓略有三种。一染污。二善。三无记。若于身语意十不善业道。不离现行增上力故。所有身语表业。名染污表业。若即于彼誓受远离。所

  • 天神教之人界以上根据·太虚

    世界各国,洲不论亚、美、欧、澳、非,种不论黄、白、棕、红、黑,其土人莫不知崇奉天神者;虽所奉天神名数非类,高下不侔,而大致皆认其所奉之天神为创造人世及主宰人世者。儒教、耶教、道教,以及婆罗门教,尤其杰出知名者已。使人

  • 金财因缘品第八·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城中。有大长者。长者夫人。生一男儿。名曰金财。其儿端正殊特。世之少双。是儿宿世。拳手而生。【白话】如是我闻:一时

  • 卷第六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三如是已破经主所宗。有余师言。如见断惑所有解脱必无退理。是无漏道所得果故。有顶地系修所断惑。所有解脱亦无退理。彼说非理。道力异故

  •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佚名

    复庵和尚华严纶贯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世间文字一时读尽发心入龙宫看藏见华严有三本上本中本下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遂记得下

  • 鹅湖集·龚敩

    明代诗文别集。龚敩著。据《明史·艺文志》、焦竑《国史·经籍志》记载,《鹅湖集》6卷,但流传甚少。程敏政《明文衡》、黄宗羲《明文海》搜采极博,均不及其名姓,可知亡佚已久。《四库全书》编者裒集《永乐大典》所收的龚

  • 知稼翁集·黄公度

    二卷。宋黄公度撰。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莆田 (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坐贻书台官言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时,因题诗中有“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句,得罪秦桧,令通

  • 垃圾·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署名岛西)作,原载《无名文艺》1933年6月1期。写后方留守处的排长黎纯五患眼病求医的故事,在向全排士兵讲话时,他控诉了旧军队的黑暗罪恶:“革命革命,革来革去,没有革出什么,只是反而多革出一些贫民,一些残废

  • 读诗质疑·严虞惇

    三十一卷,清严虞惇著。分《国风》十五卷,《小雅》八卷,《大雅》三卷,《颂》五卷。另篇首附有十五卷;为(1)列国世谱;(2)国风世表;(3)诗指举要;(4)读诗纲领;(5)删次;(6)六义;(7)大小序;(8)诗乐;(9)章句音韵;(10)训诂传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