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百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九

皎然

兵後余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

孟明常引支子元道人修习禅心兼饵芝术遂与予有栖山之契其宦情未遣故劝勉之

携手曾此分怳如隔秦越伦侯古封邑荣盛风雨歇饥鼯号空亭野草生故辙如何此路岐更作千年别冯轼望远道春山无断絶朝行入郢树夜泊依楚月佳士持操高扬才日昭晰离言何所赠盈满有亏缺时节伤蟪蛄芳菲忌鶗鴂予思鹿门隐心迹贵冥灭颓顔反芝术昔貌成氷雪岁晏期尔来销声坐岩穴

别山诗

时因主人寄风溪兰若与道士石脇峰相邻禅僧仙师时得道会至秋中値外缘有请别山怀旧遂有是诗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采药多近峰【一作秋蓬】汲泉有春渡幽僧时相偶【一作遇】仙子或与晤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辞山下复上恋石行仍顾宿昔情或乖庶几迹无误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

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

庾公欢此别路远意犹賖为出塘边柳荣归府中花驰阳照古堞遥思凝寒笳延步下前渚泝觞流浅沙湖光引行色轻舸傍残霞

陪顔使君饯宣谕萧常侍

江涛凋瘵後远使发天都昏垫宸心及哀矜诏命敷恤民驱急传访旧枉征舻外鎭藩条最中朝顾问殊文皆正风俗名共溢寰区已事方怀阙归期早戒涂繁笳咽水阁高盖拥云衢暮色生千嶂秋声入五湖离歌犹宛转归驭已踟躇今夕庾公意西楼月亦孤

春陪顔使君修韵海毕东溪泛舟饯诸文士

诸侯崇鲁学羔鴈日成羣外史刋新韵中郎定古文【鲁公着书依切韵起东字脚皆列古篆】菁华兼百氏缣【一作雅】素备三坟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研精业已就懽宴惜应分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

今上初登极岁送皇甫孝亷赴选【孝亷即故大夫之子】

行应会府春欲劝及芳辰北极天文正东风汉律新少年逢圣代欢笑别情亲况是勲庸後恩荣袭尔身同杨使君白苹洲送陆侍御士佳入朝

久爱吴兴客来依道德藩旋师闻杕杜归路忆轘辕旧佩苍玉在新歌白芷繁今朝天地静北望重飞翻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後

继世风流在传心向一灯望云裁衲惯翫雪步花能交战情忘久销魂别未曾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送常清上人还舒州

灊【徐林反】人思尔法楚信有回船估客亲宵语闲鸥偶昼禅经声含石潋麈尾拂江烟常说归山意诛茅庐霍前

岘山送崔子向之宣州谒裴使君

楚思入诗清晨登岘山情秋天水西寺古木宛陵城琴匣应将往书车亦共行吾知江太守一顾重君名

送严明府入关谒黎京兆

春日异秋风何为怨别同潮回芳渚没花落昼山空旅候闻嘶马残阳望断鸿应思右内史相见直城中

送丘秀才游越

山情与诗思烂熳欲何从夜舸谁相逐空江月自逢春明越草秀晴忆剡云浓便拟将轻锡携居入乱峯

送杨校书还济源

妖烽昨日静故里近嵩丘楚月揺归梦江枫见早秋乡心无远道北信减离忧禅子还无事辞君买沃州

送杨遂初赴选

秋风吹别袂客思在长安若得临觞醉何须减瑟弹秉心凌竹栢仗信越波澜春会文昌府思君每北看

送贇上人还京

久游春草尽还寄北船归沙鸟窥中食江云入【一作满】浄衣秦原山色近楚寺磬声微见说翻经馆多闻似【一作尔】者稀

送广通上人游江西

香炉七岭秀秋色九江清自古多禅隐吾常爱此行寻师经鄂渚受请到青城离别人间事何关道者情

送罗判官还寿州幕

君章才五色知尔得家风故里旋归驾夀春思奉戎天寒长蛇伏飇烈文虎雄定颂张征虏桓桓戡难功

送李秀才赴婺州招

山开江色上孤赏去应迟緑水迎吴榜秋风入楚词【一作祠】猿清独宿处木落远行时见说东阳守登楼爲尔期

送薛逢之宣州谒废使【一作谒裴使君】

六月鹏尽化鸿飞独冥冥秋烽家不定险路客频经牛渚何时到渔船几处停遥知咏史夜谢守月中聼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古偈穿花线春装卷叶衣僧墟回水寺佛陇启山扉爱别吾何有人心强有违

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

身为郢【一作卭】令客心许楚山云文墨应经世林泉漫诱君欲随樵子去惜与道流分肯谢申公辈治诗事汉文

送吉判官还京赴崔尹幕

江南梅雨天别思极春前长路飞鸣鹤离帆聚散烟清晨趋九陌秋色望三边见说王都尹山阳辟一贤

送裴判官赴商幕

商洛近京师才难赴幕时离歌纷白伫侯骑拥青丝会喜疲人息应逢黠宼衰看君策高足自此烟霄期

送李喻之处士洪州谒曹王

独思贤王府遂作豫章行雄鎭庐霍秀高秋江汉清见闻惊苦节艰故伤远情西邸延嘉士遗才得正平

送唐赞善游越

田园临汉水离乱寄随关今日烟尘尽东西又未还长亭百越外孤櫂五湖间何处游芳草云门千万山

送韦秀才

晨装行堕叶万里望桑乾旧说泾关险犹闻易水寒黄云战後积白草暮来看近得君苖信时教旅思寛

送陈秀才赴举

诸侯惧削地选士皆不覊休隐脱荷芰将鸣矜羽仪甲科争玉片诗句拟花枝君实三楚秀承家有清规乌程李明府水堂同卢使君幼平送奘上人游五台

身将刘令隐经共谢公翻有此宗师在应知我法存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

送李季良北归

风吹残柳细【一作緑】孤客欲归时掩抑楚弦絶离披湘叶衰前军犹转战故国杳难期北望鴈门雪空吟平子诗

送淳于秀才兰陵觐省

欢言欲忘别风信忽相惊柳浦归人思兰陵春草生撷芳心未及视枕恋常盈此去非长路还如千里情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蔡州冇梁戒坛】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归来次第学应见後心难九日同卢使君幼平吴兴郊外送李司仓赴选

重阳千骑出送客为踟蹰旷野多揺落寒山满路隅晴空悬蒨斾秋色起菱湖几日登司会扬才盛五都

送卢孟明还上都

江臯北风至归客独伤魂楚水逢乡雁平陵忆故园征骖嘶别馆落日隐寒原应及秦川望春华满国门

送李少宾赴举

岂谓江南别心如塞上行苦云揺阵色乱水搅秋声周谷雨未散汉河流尚横春思迟尔策方用静妖兵

留别阎士和

不惯人间别多应忘别时逢山又逢水只畏【一作却】却【一作恐】来迟

送李道士

常随山上下忽限江南北共是忘情人何繇肯相忆

送裴参军还下邳旧居

北望烟铺【一作销】骠骑营边烽无火楚天晴此时千里西【一作思】归客泗上春风得及【一作返】耕

送文会上人还富阳

悠悠渺渺属【一作涉】寒波故寺思归意若何长忆孤洲【一作舟】二三【一作三二】月春山偏爱【一作赏】富春【一作阳】多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

从来湖上胜人间远爱浮云独自还孤月空天见心地寥寥一水【一作三镜】镜【一作水】中山

九月八日送萧少府归洪州

明日重阳今日归布帆丝雨望霏霏行过鹤渚知堪任家在龙沙意有违

同顔鲁公泛舟送皇甫侍御曾

维舟若许暂从容送过重江不厌重霜简别来今始见雪山归去又难逢

送孙侍御游越

不知持斧客吟会是何情丹陛恩犹在沧洲赏暂行江桡随月泛山策逐云行佳句传零雨诗流许盛名

送顔处士还长沙觐省

西候风信起三湘孤客心天寒汉水广乡远楚云深服彩将侍膳撷芳思满襟归人忘【一作志】艰阻别恨独何任

送还本上人游江西

欲广分何教心将江汉期云招望寺处月待泝杯时真侣谁伤别降猿汝自悲多应过庐阜幽赏却来迟

送路少府使京兼觐侍御兄

国赋推能吏今朝发贡湖伫瞻双阙凤思见栢台乌树向秦关远江分楚驿孤荣君有兄弟相继骋长途

於武原从送卢士举

落日独归客空山疋【一作走】马嘶萧条古关外岐路更东西大泽云寂寂长亭雨凄凄君还到湘水寒夜满猿啼

送乌程李明府得陟状赴京

驿吏满江城深仁见此情士林推玉振公府荐氷清爲政移风久承恩就日行仲容纶綍贵南巷有光荣

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

一身齎万卷编室寄烟萝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吟诗山响答泛瑟竹声和鹤板求儒术深居意若何

送崔詹事论之上都【崔尝典吴兴】

金虎城池在铜龙剑佩新重看前浦柳犹忆旧洲苹远思秦云暮归心腊月春青园昔游处惆怅别离人

京口送卢孟明还扬州

萧萧北风起孤櫂下江濆暮客去来尽春流南北分萋萋御亭草渺渺芜城云相送目千里空山独望君

送沙弥大智游五台

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长老应【一作忆】相问【一作待】传予向祖州

送禀上人游越

云泉谁不赏独见尔情高投石轻龙窟临流笑鹭涛折荷为片席洒水浄方袍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

送潘秀才之舒州

楚水清风生扬舲泛月行荻洲寒露彩雷岸曙潮声东道思才子西人望客卿从来金谷集相继有诗名

送王山人游庐山

千里访灵奇山资亦相随叶舟过鹤市花漏宿龙池峯顶应闲散人间足别离白云将世事吾见尔心知

送道契上人之越觐大夫叔

楚僧推後辈唐本学新经外国传香?何人施竹瓶秋风别李寺春日向柯亭大阮今为郡看君眼最青

送沙弥长文游京

白版年犹小黄花褐已通若为诗思逸早欲似休公迈俗多真气传家有素风应须学心地宗旨在关东

秋日送择高上人往江西谒曹王

超然独游趣无限别山情予病不同赏云闲应共行斋容秋水照香?早风轻曾被陈王识遥知江上迎

送如献上人游长安

关中四子教犹存见说新经待尔翻为法应过七祖寺忘名不到五侯门闲寻鄠杜看修竹独上风凉望古原高逸诗情无别怨春游从遣落花繁

日曜上人还润州

送君何处最堪思孤月停空欲别时露茗犹芳邀重会寒花落尽不成期鹤令先去看山近云碍初飞到寺迟莫倚禅功放心定萧家陵树误人悲

寺院聼胡笳送李殷

一奏胡笳客未停野僧还欲废禅聼难将此意临江别无限春风葭菼青

送僧【一作李】绎

斜日揺【一作悠】扬在柳?孤亭寂寂水逶迤谁堪别後行人尽唯有春风起路岐

答裴评事澄荻花间送梁萧拾遗

波【一作江】上荻花非雪花风吹撩乱满袈裟如今岁宴无芳草独对离樽作物华

送胜云小师

昨日雪山记【一作知】尔名吾今坐石已三生少年道性易流动莫遣秋风入别情

诮士和别

今日同明日隔何事悠悠久为客吾怜溪上去来云我羡磷磷水中石

送吴冯游京

北期何意促蕙草夜来繁清月思淮水春风望国门此时休旋逸万里忽飞翻若忆山阴会孤琴为我援

送僧游宣州【一作宣城】

楚山千里一僧行念尔初缘道未成莫向舒姑泉口泊此中呜咽为【一作易】伤情

宿支硎寺上房

上方精舍远共宿白云端寂寞千峰夜萧条万木寒山光霜下见松色月中看却与西林别归心即欲阑

答胡处士

西山禅隐比来闻长道唯应我与君书上无名心忘却人间聚散似浮云

答张乌程

莫道谪官无主人秣陵才令日相亲前溪更有忘忧处荷叶田田间白苹

酬张明府

爱君诗思动禅心使我休吟待鹤吟更说都中黄覇在朝朝无事许招寻

劳山居寄呈吴处士

官居鼎鼐古今无名世才臣独一余贤阁御题龙墨灿诏归补衮在须臾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三·彭定求
  吴叔·唐圭璋
  曾纡·唐圭璋
  廖刚·唐圭璋
  第四十一章 眞君驱邪·屠隆
  第十章 夫人内修·屠隆
  第三十七出 骇变·汤显祖
  提要·储光羲
  卷七·陈耀文
  卷四百七十四·曹学佺
  隆吉集补钞·吴之振
  卷二十四·郭元釪
  卷三百六十一·陈廷敬
  提要·佚名
  云林集巻上·危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博·唐圭璋

      博字公济,邵雍之孙,伯温之子。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同身,除秘书省校书郎。九年(1139),知果州,又知眉州。二十八年(1158)卒。   念奴娇   天然潇洒,尽人间、无物堪齐标格。只与姮娥为伴侣,方显一家颜色。好是多情,一年一度

  • 卷二十四·馀编二·冯金伯

    吴二娘长相思吴二娘长相思云:“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髟曾}云满衣。阳台行雨过。巫山高,巫山低。暮雨萧萧郎不归。空房独守时。”白乐天诗:“吴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久不闻。”盖指此词也。[乐府纪

  • 卷三百十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起神宗元豐三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己丑朔,翰林天文院言,日食,雲陰不見。又言,巳時六刻,雲開見日,不及所食分數。宰臣王珪等上表賀。(舊紀書日食不見,新紀削去。)   辛卯,詔提舉教習馬軍所,見教諸將下馬軍兵級,除

  • 雍正上谕 二、严鸿逵、沈在宽诸人应凌迟处死,戮尸枭·雍正

      编者按:这一道谕旨,宣布了对吕留良的学生严鸿逵等人及其家族处理决定,使这件历时三年多的文字狱大案告一段落。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灭族刑法的残酷和牵连之广。但这份谕旨所涉及到人员,还只限于和吕留良有关的一小部分人

  • 卷第十·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史可法(应廷吉)史可法(应廷吉)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大兴籍,河南祥符人也。世为锦衣卫百户。母尹氏,梦文天祥而生。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左光斗视学

  • ◎所谓“夫人派”·恽逸群

    谈到了“英美派”之后,顺便附带讲一讲所谓“夫人派”,就是靠宋美龄提拔的一批具有若干美国作风、美国臭味,能说流利漂亮的英语的人物,其中主要的就是吴国祯、董显光,还有一个黄仁霖。 吴国祯做过蒋介石的私人秘书,因风致不

  • 第七十一册 天命十一年三月至六月·佚名

    第七十一册 天命十一年三月至六月丙寅年三月十九日,刘学成奏称:“谋事者人,成事者天矣!汗生东方疆圉之地,自幼行兵,深谋远虑,神出鬼没,人不得知。如鼠不可以当狐,如犬不可以当虎矣。故上天先以建州周围之地统授与汗,汗得

  • 卷三十四·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三十四 唐 张守节 撰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史记三十四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

  • 郭嘉传·宋濂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郭昂,父郭惠,都是有战功的武将。嘉胸怀大志,由国子考中泰定三年(1326)进士,先后任彰德路林州判官、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京畿漕运使司副使、监察御史等职。海盗兴起时,朝廷

  • 纪孝行章第十·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记录孝子事亲的行为。【原文】子曰:“孝子之事亲,居(1)则致(2)其敬,养(3)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4)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

  • 卷五·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紘【鄭氏曰屈組為紘垂為飾】纓【二組屬於笄順頤而下結之謂之

  • 卷十八·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十八宋 段昌武 撰鸿鴈之什鸿鴈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力报反】来【力代反】还安定集之至于矜【古顽反】寡无不得其所焉王曰宣王之民劳者劳之来者来之往者还之扰者定之危者安之散者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佚名

    【原文】佛告须菩提:&ldquo;诸菩萨摩诃萨①,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②,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③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

  • 卷九·佚名

    △檀波罗蜜品第五之二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助菩提法清净之门。善男子,布施即是助菩提法化众生故。持戒即是助菩提法。具足善愿故。忍辱即是助菩提法。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精进即是助菩提法。於诸众生勤教化故。

  •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佚名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一切一其心  皆听美言训  佛所从得道  且听我彼经  彼空亦不断  有行皆非常  夫行不败坏  佛以讲授经  深微难见事  非章原之句  通彼能敷演  是以故为师  从本以存本 

  • 佛说造塔功德经·佚名

      唐 地婆诃罗译  造塔功德经序  夫塔者梵之称。译者谓之坟。或方或圆。厥制多绪。乍琢乍璞。文质异宜。并以封树遗灵。扃钤法藏。冀表河砂之德。庶酬尘劫之劳。岂伊弓剑衣冠。言申永慕。禹陵孔壁。用显缄藏而

  • 阿毗昙甘露味论 卷上·佚名

    尊者瞿沙造曹魏代译失三藏名布施持戒品第一云何布施。自持财物施与。为三种故。自为身故。为他人故。为彼我故。供养塔寺佛辟支佛阿罗汉。自为身故。施与众生。为他人故。布施与人。为彼我故。思田物好得好报。云何思

  •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径山兴圣万寿寺沙门 通容 述五灯严统刻行矣。而洞下有三宜公。及远门辈。各着书刊布。一谓明宗正讹。一谓摘欺说。一谓辟谬说。以共攻同抗。阻抑此书使勿行。约其三人之立意。谓予因仍旧典。以天皇天王两人。归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