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一切一其心  皆听美言训

  佛所从得道  且听我彼经

  彼空亦不断  有行皆非常

  夫行不败坏  佛以讲授经

  深微难见事  非章原之句

  通彼能敷演  是以故为师

  从本以存本  有造法之积

  从慧以除弃  上士所讲说

  所从因缘有  有行皆无有

  亦有前世除  无知彼诸行

  亦如欲演身  日亲之所讲

  大灾患无数  皆以归流身

  删定如本文  所演众要言

  靡丽五字句  明誓以劝勉

  以颂文具足  偶字音商备

  若花实杂糅  皆听彼我诲

  身非人非命  不丈夫非士

  若体若不艳  斯事都无彼

  夫身造而有  以有即败亡

  无强皆归命  如沫蹈践碎

  无强则无常  无常即无乐

  无常亦为苦  非身身非我

  身非常亦苦  非彼应为身

  若体艳我有  身都无可有

  若以都无体  有存亦有亡

  慧者以本末  何彼已有体

  若以无主者  不得以自由

  有校计若此  何彼体我有

  斯体身为空  体我有为虚

  应因缘为有  非身逝心造

  非众人身造  亦非自身造

  都无身有造  亦身无不造

  以身无造者  从彼为得谛

  亦非都骨节

  从前世方来  亦非天造身

  非神所化城  非无行无本

  无因为自有  是身有所由

  有事亦有物  有本有所起

  稍稍为生有  本以痴亦爱

  心与爱有漏  亦有缚亦结

  行二品为漏  斯为本亦余

  世与受因缘  以由彼斯身

  以渐能致有  初始有精沫

  精沫为转凝  足为生两两

  以两为转厚  以序有四体

  为生头第五  若干骨积聚

  从行为用成  头九为髑髅

  頞[出*頁]为二骨  齿根三十二

  齿三十二骨  颈为与耳本

  鼻为与上腭  心与颈咙喉

  凡为骨八十  颊车与颈四

  咽亦为骨四  左臂与右臂

  凡有骨五十  若其斯左胁

  应有十三肋  亦斯右胁然

  应有肋十三  斯为四十八

  三三三相连  二为二相连

  其余不相连  身者以为强

  如束苇无强  脊膂三十二

  尻与腰为三  若其斯左脾

  骨为二十五  右髀为亦然

  为骨二十五  肩髀有骨四

  凡三百二十  敷演名之谛

  佛以日断嗣  彼假悉以聚

  诸根为以缝  非疮而裹之

  肉血以涂[打-丁+荼]  如木机关缕

  为如幻师幻  骨机关亦然

  以筋缠缚成  合聚骨若此

  以为是形体  愚者莫不著

  智者而不著  生革以隐蔽

  九孔为大疮  周匝为渗漏

  不净腐臭处  口啄如为孔

  满之以诸谷  是身为若此

  以进若干腑  毛发与爪齿

  尘埃亦皮革  骨节亦骨髓

  为凡筋与脉  胃与心亦脾

  大肠亦小肠  肝与肺亦肾

  脂[月*費]亦大便  泪与唾亦汗

  鼻涕膏亦血  寒热肪小便

  [膍-囟+山]之与[膍-囟+山]膜  皆以沉没彼

  如泥涂老牛  如其成不知

  身之内与外  夫城骨与墙

  肉血为涂严  为怨所破坏

  恒为以内外  彼央若干百

  以为贪其肉  其外亦灾害

  皆以多尤彼  斯身腐败坏

  譬如久故城  昼夜供侍之

  坏如已复坏  如坎与空聚

  恒盗贼俱止  取之欺殆人

  身为毒虺穴  夫毒虺剧毒

  恒于身居止  喜怒毒奸弊

  孚不和大毒  正使满百岁

  恒以和安隐  忿则无反复

  须臾复不安  斯身为灾祸

  嫌而有恐畏  如虎游荒泽

  有畏多恐怖  诸念为以仰

  为一切苦器  亦为诸剧事

  斯身主为受  沈于苦之法

  一切诸病宅  为老死之法

  身为增恩爱  苦以寒与热

  或风而不和  是则病如生

  为败坏诸根  失疾贼害人

  老死笮厄人  如雪聚得火

  疾而为解释  斯若此无数

  身之多灾祸  吾所演一切

  未能已备具  要以为诸苦

  腐身为不实  多因缘以成

  大耶以为躯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十一因缘章

  佛言。行者有十一因缘。灭道制令人不堕恶道。当不识者。谓万物。一为大会。谓人众。二者多食。谓诸美。亦谓过饱。三者为多行。谓多业。四为多喧。谓多语。五为多睡眠。六为会聚。谓禅中。七为习行。谓多事。八为爱身。九为轻。谓非法语。十为贪谓多欲。十一为不好善处居。谓恶人中。行道者当断是十一因缘。得道疾。

 

猜你喜欢
  了三世品第十一·佚名
  第四十二章 略究四部义·多罗那他
  菩萨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佚名
  第三十二章 摩诃波罗王与沙牟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卷第一百三·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九·佚名
  法镜经·佚名
  佛说十地经卷第六·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卷四十·佚名
  不空罥索咒心经·佚名
  佛学院二千九百五十年圣诞纪念大会缘起·太虚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道宣
  佛说七女观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分扰·李渔

    (预搭二将台)〖北仙吕·点绛唇〗(净扮黑天大王,引男众上)气概雄粗,强弓劲弩,人中虎。非是俺背主称孤,也子为不得已把纲常负。抑武崇文国势偏,英雄饮恨死穷边。报仇免掘平王冢,奸佞遗尸尽可鞭。孤家九边之内,一员叛将,自号黑

  • 卷十三·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三 宋 王十朋 撰 酬和 次韵道濳留别 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髪有诗斑【任唐僧诗云髪为作诗斑】异同更莫疑三语【演晋王戎问阮瞻曰圣人贵名教庄老明自然其旨

  • 五集目录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录六卷之四十三己酉元旦元旦试笔咏玉石子竹如意陆治岁朝图命加赈湖北昨年被水州县诗以志事题汉玉带版六韵降旨加赈江西上年被水州县诗以志事新正乐夀堂得句倦勤斋

  • 卷五·韦庄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浣花集>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五      唐 韦庄 撰 今体诗凡二十八首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时在婺州寄居作】 积石乱巉巉庭莎緑不芟小桥低跨水危槛半依岩花落鱼争唼樱红鸟竞引泉疏地

  •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蔡东藩

      却说维州在西川边境,地当岷山西北,一面倚山,三面濒江,本是唐朝故壤,为吐蕃所夺,号为无忧城,遣将悉怛谋居守。悉怛谋闻蜀帅得人,有志内附,即率众投奔成都。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喜得悉怛谋,欣然迎纳,即遣兵据维州城,奏称:“维州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二月庚戌朔昌乐县地震○经略宋应昌赞画刘黄裳各<锍-釒>款倭兵部言事机在外情形难执宜令总督顾餋谦斟酌从之○兵部以提督李如松具<锍-釒>叙功为科臣驳论合行辽东巡按参酌中有保持血战之臣及家门盈盛当

  •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八 列传二十八·纪昀

    列传唐 【二十八】○唐二十八魏元忠 韦安石【陟 斌 叔夏绦 抗】郭元振魏元忠韦安石郭元振△魏元忠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跌荡少检久不调盩厔人江融晓兵术元忠从之游尽传所学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

  • 十国春秋卷十七·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三后主本纪后主名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元宗第六子也母光穆圣后钟氏为人仁惠有慧性雅善属文工书画【清异录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一云后主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

  • 哀帝本纪·刘昫

    哀帝,名叫李木兄,是昭宗的第九个儿子,母亲积善太后,姓何。昭宗景福元年(892)九月三日,哀帝生于皇宫之内。乾宁四年(897)二月,被封为辉王,名叫李祚。天复三年(903)二月,拜为开府仪同三司,充任诸道兵马元帅。天..元年(904)八月十

  • 肃宗本纪·欧阳修

    肃宗名亨,是玄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元献皇后杨氏。李亨最初的名字是嗣升,被封为陕王。开元四年(716),任安西大都护。性情仁爱重孝,喜爱学习,玄宗特别钟爱他,派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邢王寿等在他身边讲学。开元十

  • 卷一百六十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十二 朱批安修德奏摺 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协理清查江苏钱粮事务监察御史【臣】安修德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黔末庸愚荷蒙 圣恩不

  • 卷三十三 丧服小记第十五·郑玄

    虞,杖不入于室,?,杖不升于堂。(哀益衰,散弥多也。虞于寝,?于祖庙。)[疏]“虞杖”至“于堂”。○正义曰:此论哀杀去杖之节也。○注“虞于寝,?于祖庙”。○正义曰:按《士虞礼》:“虞于寝。”又按《檀弓》云:“明日?于祖。”是?于祖

  • 续娑罗馆清言·屠隆

    饥乃加餐,菜食美于珍味;倦然后卧,草荐胜似重裀。流水相忘游鱼,游鱼相忘流水,即此便是天机;太空不碍浮云,浮云不碍太空,何处别有佛性。富室多藏万宝,夜深犹自持筹,愈积愈吝,窖中时见精光;老夫第得一钱,宵卧何能贴席,不散不休,箧里如闻

  • 心存速证易着魔·印光

    以彼心存速证,故得魔鬼附体。从兹妄造谣言,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彼之学者,皆以彼为活佛,故彼有百日成佛之说。凡去见者,有时预知其心,有时面受人欺。足知彼之神通,乃魔鬼作用,鬼来则有,鬼去则无。凡亲近彼者,有得心地清净者,有未得

  • 卷第二十八(岁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八(岁字号)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壬申(元帝承圣元年)乙亥(敬帝绍泰元年)丙子(改太平)丁丑(陈高祖永定元年)庚辰(世祖天嘉元年)丙戌(陈改天康)丁亥(

  • 马培之医案·马培之

    又名《马培之外科医案》。清马文植撰。一卷。文植名征,字培之,另有《纪恩录》已著录。此医案撰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约万六千言。按证分类,记载疔毒、骨槽风、瘰疬、石疽、肝痈、马刀疬、少腹痛、流注、鹤膝风、麻

  • 张氏医通·张璐

    《张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16卷。清·张璐撰于1695年(康熙34年)。本书前12卷论病,以内科杂病证治为主,兼及五官、疮疡、妇人、婴儿各科;后四卷载方。其论病部分,自中风至婴儿共分16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其证类次第,悉